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644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doc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

1.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又为学生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2、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之美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与简单运用。

难点是: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合作、大胆表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下面我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一):

轴对称图形

1、激趣导入、感受生活(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

图片欣赏(课件):

考考你的观察力,这一醒目的标题,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一设计遵循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

然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这些图形是如何对称?

怎样才能使对称的部分重合呢?

让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发现:

把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度后能与这个图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活动探究形成概念:

实验探究:

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请同学模仿老师的方法试一试。

在欣赏、感知轴对称的基础上,学生肯定急于了解这些图形到底美在哪里。

因此我设置了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创造美,在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而后再对比上一活动中部分图案,互相交流发现它们的共同的特征“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

从而合作归纳得出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3、联系实际举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实例,并说出对称轴(附课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生活中的许多轴对称图形,他们不但体现了一种对称美,还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吗?

①表盘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②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够在空中保持平衡;③人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④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4、综合练习,发散思维:

这组习题的设计有图形、数学……挖掘了生活右多种图案,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与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寻找知识的答案,体会学习的乐趣。

探究活动

(二):

轴对称

1、动手操作,引入新知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如图所示的图案,观察所得图案。

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再观察教材119页图14.1-3,看看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每一个图案是由几个图形构成的?

因为学生已经了解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对称,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先运用动手实践,进行剪纸,借助人的各种感官认识,突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重合”这一特点。

按照“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两图形重合”这条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称点的概念。

教师板书概念。

2、巩固练习,应用提高(课件)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列举实例,展示才华举出生活中成轴对称的例子,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活动(三):

归纳总结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你的发现。

对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是两个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一个图形形本身具有的特性

对折后两个图形完全重合

翻折后与图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

区别:

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具有的对称性质。

联系:

①都是用对折、翻折180°图形重合来定义的;

②两者可相互转化,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体的,那么这“一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互相对称的两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是轴对称的。

这里渗透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四):

识别图形、感受对称美

(1)、欣赏图片,体会轴对称所营造的对称美。

(2)、在计算器显示的数字0至9中,有哪些是轴对称的?

许多汉字都是轴对称图形,如:

田、日、曰、中、申、王等等。

各公司、企业的商标中有许多轴对称实例和轴对称图形,如联想,联合证券,湘财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各品牌汽车的车标中有许多都是轴对称图形,如奥迪,韩国现代,本田,富康,欧宝,宝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强调:

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不是线段、射线,而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

比如学生容易认为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可以很好达到纠正错误的功效。

其次掌握角、等腰三角形各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等边三角形有三条,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而圆形是最特殊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它的对称性应用最广泛。

这样可以使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性解决今后一些相关问题。

活动(五):

动手操作、积极实践、创造图形

(1)、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

由简到难,层层第进。

(2)、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这个部分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六):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我们所学的多边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应用。

(2)、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与困惑。

(七):

作业设计

发挥你们的想象,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设计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并有一定寓意。

这是一道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使学生的活动由课内走向生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谢谢!

1.4《线段、角的轴对称

(1)》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线段、角的轴对称

(1)》。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第1课时。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全等、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学习复杂图形特别是本章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线段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的科学习惯。

3.在“操作---探究----归纳----说理”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线段中垂线的性质,通过“做数学”来突出重点。

难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点的集合,并且由此会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探究发现法,并力求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经历了观察,实验,分析,思考等自主探索的过程与教师的教法相辅相成有效的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下面我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测验证。

如图,A,B,C三点表示三个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计划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三所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当一回设计师,在图中确定学校的位置,你能办到吗?

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就会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说明]:

标准中明确指出: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有用在哪里体现,生活中体现。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困惑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有用数学的目的。

(二)动手操作,大胆猜想,探究新知。

问题1: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为什么?

探索活动:

活动一对折线段

问题1:

按要求对折线段后,你发现折痕与线段有什么关系?

问题2:

在折痕上任意取一点p,连接线段的两端A\B,再沿原折痕上进行折叠,你发现PA\PB有什么关系呢?

延伸问题:

按要求第二次对折线段后,你发现折痕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再找几个点试试?

你可以验证你的猜想吗?

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你的结论呢?

结论: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设计说明]:

1、通过具体的操作画图,学生可以更为准确的认识线段的轴对称,偏于接受。

2、如此设计,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思考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教师可参与到学生中讨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描述中垂线的性质以及验证,鼓励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同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化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关注教材、挖掘教材,紧接着刚才的结论得出,对于18页中间的小例题,重点关注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数学语言表示,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写出。

同时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做到说得“少”,引得“巧”,让学生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准确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例题:

例1P18(投影)

这是一道文字描述的几何说理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容易理解,但不易叙述,因此要做一定的分析,如:

你能读懂题目吗?

题中已知哪些条件?

要说明怎样一个结论?

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能画出图形来表示吗?

根据图形你能说明道理吗?

设计方法是:

由题意画出图形,阐述已知条件和要表达的结论。

允许和鼓励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活动二用圆规找点

问题1:

你能用圆规找出一点Q,使AQ=BQ吗?

说出你的方法并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还能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点M吗?

问题2:

观察点Q、M,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

符合上述条件的点你能找出多少个?

它们在哪里?

结论: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活动三、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在总结上一题的基础上,老师给出作图过程和作图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掌握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如果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那么,若点P在l上,则PA=PB;若QA==QB,则点Q在l上.由此,可得到: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设计说明]:

对于集合概念,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就可以了。

但作为本课的难点,突破是关键,所以我在这里力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集合。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

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设计说明]:

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能力。

感受分类思想方法在解题时的重要作用。

1、如图,如果△ACD的周长为17cm,△ABC的周长为25cm,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求出哪条线段的长?

[设计说明]:

这是一道开放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结果,说道理。

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积极独立的去解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说理的格式。

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感受了“图形分解法”这一重要的解决识图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识图和说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在铁路的两侧有A\B两个村庄,现在要在铁路上建个货物转运站,要求转运站到两个村庄距离相等,则站建在哪儿呢?

变式:

第一题改成到3条道路的距离相等。

小学建在哪儿?

[设计说明]:

本题的设计前后呼应,让学生体会线段中垂线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对下一章要学习的内容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老师谈收获。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通过老师谈收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阶段性评价,表扬突出的学生和善于合作的小组,同时对本节课的精彩部分进行必要的点评,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五)作业: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谢谢!

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第1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有关知识的基础。

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并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2、经历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探究-猜想-归纳-论证”,感受从具体到抽象、分类、转化等思想方法。

3、经历由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到等腰三角形内含的性质的过程,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发展知识,形成能力,体验成功,体会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丰富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做数学”来突出重点。

难点: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性质成立的合情说理。

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揭示出了数学本质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探究发现法并力求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经历了观察,实验,分析,思考等自主探索的过程与教师的教法相辅相成有效的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观察联想。

多媒体展示金字塔、时钟、斜拉索大桥、房屋人字架。

问:

(1)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

(等腰三角形)

(2)设计师为何用等腰三角形呢?

如果用一般的三角形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不妨比较一下斜拉索大桥的简易图。

(展示改造前后的图片)(学生回答可能有:

好看、稳、对称等)。

师引导:

看来等腰三角形比一般三角形有魅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具有怎样的性质?

(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

通过电脑动画展示图片,再配上优美的音乐,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都用到等腰三角形.初步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比较斜拉索大桥改造前后的简易图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特殊的魅力,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学生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求知欲.

(二)动手操作,大胆猜想,探究新知。

【做一做】(多媒体展示)请你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做一个等腰三角形,方法不限。

(学生做好以后,依次出示)

(1)和同学交流你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剪,画等都可以)

(2)为什么说你得到的是等腰三角形?

(复习: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你知道相等的两边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

其他的边和角呢?

(复习:

腰、底边、顶角、底角小学学过的概念,为下面描述做好铺垫)(4)观察你手中的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板书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对称轴是什么?

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你们有什么发现?

[设计说明]:

(5)问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教师可参与到学生中讨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鼓励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同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重点的突出、难点的化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的发现。

得出结论

1、对称轴只有一条,是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线)所在的直线或底边的中垂线。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

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开始时,教师板书记下学生得出的所有结论,怎么说就怎么写,无论对错,简洁还是复杂,鼓励学生大胆的说。

等所有的学生都说完了以后,这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最简洁的说法再板书。

【试一试】结合你刚才的操作,说出你得到上述结论的依据。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操作验证就可以了。

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对称的有关性质进行说明)

[设计说明]:

波利亚曾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和解决。

”《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所以我在这里力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等腰三角形性质。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

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请将等腰三角形性质(文字语言)“翻译”成图形和符号语言。

并填写下表(多媒体展示,表是空的)(略)

[设计说明]: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切忌包办代替,要做到说得“少”,引得“巧”,让学生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准确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练一练】(多媒体展示)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50°,则底角为2.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那么其他两个角的度数为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50°,那么其他两个角的度数是

[设计说明]:

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能力。

感受分类思想方法在解题时的重要作用。

【找一找】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B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

这是一道开放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结果,说道理。

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积极独立的去解决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说理的格式。

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等边对等角”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感受了“图形分解法”这一重要的解决识图问题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识图和说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花园】

(1)你能解释设计师造斜拉索大桥为何用等腰三角形了吗?

(展示简易图片)

(2)将大桥的结构进一步简化,抽象成如图所示的图形。

在△ABC中,AB=AC,BD=CD,∠BAC=110°,你还能得到图中其他哪些角的度数?

并说明理由。

(3)你能设计一种方案帮工人师傅确定桥塔的位置吗?

说明选用的工具和方案的依据.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如果告诉你钢索AB=200m,你能得到哪些线段的长?

(学生试了以后,发现只能得到AC的长.教师指出我们将通过下一章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说明]:

本题的设计前后呼应,让学生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对下一章要学习的内容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老师谈收获。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通过老师谈收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阶段性评价,表扬突出的学生和善于合作的小组,同时对本节课的精彩部分进行必要的点评,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五)布置作业:

P24练习T1、2、3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谢谢!

2.1《勾股定理》

(1)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勾股定理》第1课时。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由此可见,《勾股定理》是对直角三角形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