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64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完整版Word下载.docx

5.用潜意识、死本能等观念解释人类行为内在动力的是B。

6.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的是D。

7.人们能明确感觉到、知觉到并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D。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D、心理过程

8.为着高考,坚持不懈地做各种练习的过程是C。

A、心理状态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心理特征

9.根据预先制定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差异的方法是B。

A、问卷法B、测验法C、访谈法D、调查法

10.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B。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选择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11.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不属于外部感觉的一项是C。

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肤觉

12.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刺激引起的。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一项是A。

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

13.在光的刺激下,我们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感觉,反映出光波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三种属性。

下列不能反映视觉特性与光波特性相匹配的是B。

A、明度——光的强度B、色调——光的强度

C、色调——色彩的差异度D、饱和度——色彩的深浅度

14.听觉特性不能与声波的物理特性相匹配的一项是A。

A、音高——声波的频率B、响度——声波的强度

C、音色——声音的特色D、音高——声波的强度

15.不是知觉活动基本规律的是B。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适应性

D、知觉的理解性

16.“月明星稀”现象可以用B来解释。

A、继时对比B、同时对比C、差别对比D、联觉现象

17.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A。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阈限

三、判断题

1.教师只要能很好地掌握教育经验总结法就可以独立进行心理学的有关课题研究。

(×

2.唯物主义者都能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

3.为了促进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我们要设法消除其抑制过程。

4.条件反射只有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才能形成。

(√)

5.巴甫洛夫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胎儿在母腹中形成脑器官时,就有了意识和心理。

7.由于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分心是正常的。

8.就心理学本质而言,错觉和幻觉是一样的。

9.心理既然是一种观念,就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10.在心理过程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

11.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学生的心理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人的心理是先天的。

12.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13.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而且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状况。

14.人的心理在体现共同性的同时,总是表现出差异性。

15.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16.由于感觉产生需要高度分化和专门化的感觉分析器,所以各个感觉器官总是各自独立地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17.由于知觉总是要反映事物的整体,所以知觉不反映事物的个别成分及其属性。

18.在引起痛觉的刺激持续作用下,人们对疼痛的适应性降低。

19.感觉对比是发生在同一分析器中的感觉相互作用。

20.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知觉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

四、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2.个性

是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3.测验法

又叫心理测验,是预先制订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能力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的一种方法。

种类主要有智力测验、品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

4.条件反射

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反射,其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以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6.动力定型

简称动型,是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不仅可以建立单一的条件反射,还可以把客观环境多种刺激物按先后次序或强弱的不同,组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系统,经多次反复后,就形成适应环境的复杂的反应系统。

7.注意

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

意识的选择性活动具体地表现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8.有意注意

也叫随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有意后注意

也叫后有意注意,是从有意注意转化而来,既具有目的性,又不需要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0.注意的分配

就是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有关对象上。

11.注意的转移

就是根据需要,主动而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

12.分心

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必需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13.感觉

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4.知觉

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15.感受性

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6.差别感受性

就是刚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上差异的能力。

17.知觉恒常性

在知觉我们熟知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件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的映象却保持不变,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五、简答题

1.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

①观察法;

②实验法;

③测验法;

④问卷法;

⑤访谈法;

⑥产品分析法;

⑦个案法;

⑧教育经验总结法;

⑨跨文化研究法。

2.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差别?

主要差别在于:

(1)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主动操作才能得到强化;

(2)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道德反应是不随意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机体的反应是能控制的,随意的行为。

3.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

原因在于:

(1)客观现实是一种心理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发展的。

4.注意具有哪些外部表现?

注意具有:

(1)产生适应性运动;

(2)无关动作被抑制;

(3)呼吸动作的变化

等外部表现

5.简述注意的主要功能。

注意的主要功能有:

①选择功能;

②保持功能;

③调节和监督功能等三种。

6.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

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扩大学生注意的范围;

(2)发展学生注意分配的能力;

(3)培养学生注意紧张性的品质;

(4)学生注意稳定性的训练。

7.简述少年期学生注意的基本特点。

少年期学生注意的基本特点有:

(1)注意发展的特点;

(2)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3)直接兴趣在注意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4)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增强;

(5)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8.请试对知觉进行分类。

知觉可分为:

(1)精确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对人的知觉;

(2)模糊知觉,包括地物的模糊知觉,对人的模糊知觉;

(3)错觉;

(4)幻觉。

9.少年期学生的感知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少年期学生的感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感知发展的特点;

(2)知觉过程中分析与综合能力的统一发展;

(3)应用观察成果的能力日益提高。

10.简述避免与控制学生分心的常用措施。

避免与控制学生分心的常用措施有:

1超前控制;

2信号控制;

3提高控制;

4表扬(批评)控制。

六、论述题

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看法。

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主张心理的东西是第一

性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心理的东西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

义的心理观把心理看成是世界的本源。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是万物和宇

宙的主宰,客观事物是由个人的感知,即心理的东西决定的。

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感张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是物

质派生的,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虽然有各种说法,但都把心理

现象看成是物质活动的产物,是身体的机能,是在一定事物的作用下产生

的,从而正确地说明了心和物之间的关系。

2.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发挥无意注意积极作用的组织者,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③采用启发式的教与学的方法。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地运用有意注意,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教育;

②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抗干扰的习惯;

④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有意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①要使有意后注意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进取的学习动机,并依靠这种动机调整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经常处于最佳的有意后注意状态;

③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运用感知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一)感觉规律的运用:

(1)感觉适应与感觉强度规律的运用;

(2)感官协同活动规律的运用;

(二)知觉规律的运用:

(1)知觉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知觉整体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知觉理解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知觉恒常性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树立学生科学的感知观点:

(1)用正确的感知观点评价人;

(2)用科学的观点,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3)用辨证的感知观点认识模糊知觉。

七、实例分析

1.小张暑假回家,他的亲友们问他在大学学什么。

他回答说,心理学。

他的亲友们一脸惊诧,“那你岂不是知道我们心里在想什么?

”小张的亲友们关于心理学的认识对吗?

试分析。

小张的亲友们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研究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探明心理现象的规律,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学习心理学对于人们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抵制和克服各种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3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好自然辨证法、现代哲学、逻辑学和美学等学科。

二、实践意义

1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调节下完成的;

2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师范生未来从事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3由于心理学各分支的形成,对各个实践领域的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心理学作业2

(第5—8章)

1.记忆表象和语词是具有心理特性的记忆的主要形式。

2.脑中再现出的不在面前事物的心理形式,就是记忆表象。

3.识记可以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4.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做前摄抑制。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无意义音节材料研究了遗忘规律。

6.识记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就是保持。

7.据测算,正常人脑可以储存1012~1015比特的信息量。

8.再认和重现是将信息从脑中检索出来并经识别加以运用的阶段。

9.各种事物形象都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输入而形成形象记忆。

1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的是一种情绪记忆。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12.进行有意识记时,人们通常会采用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两种方法。

13.一般而言,信息容量约为7±

2个意义单位。

14.人们曾经提出消退说和干扰说两种假说解释遗忘的心理原因。

15.有女生能在明明白白看电视的同时,一针不错地织毛衣,这反映了心理学的保持现象。

16.喝过可乐,喝纯净水也觉得有点甜,这反映了心理学中的感觉现象。

17.思维的重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18.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9.抽象是在脑中把同类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20.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2.按情感状态分类,情感可以分为心境、激情、热情和应激。

23.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构成意志行动过程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24.目的是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25.体现意志品质的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1.不属于记忆过程的是D。

A、识别B、保持C、再认和重现D、识记

2.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方法是C。

A、回忆法B、再现法C、节省法D、再认法

3.在保持过程中,不是信息储存系统的是C。

A、瞬时储存系统B、长时储存系统

C、感官储存系统D、短时储存系统

4.人们采用的识记方法通常有B。

A、分记法B、分布法C、全记法D、综合法

5.良好的记忆品质不包括C。

A、敏捷性B、正确性C、完备性D、持久性

6.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进行识记的是B。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部分识记D、综合识记

7.没有预定目的,无需努力,也不采用任何方法的识记叫做D。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有意识记D、无意识记

8.根据思维的抽象程度不同,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A。

A、感性思维B、动作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9.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是C。

A、发散思维B、抽象思维C、创造性思维D、分析思维

10.思维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是B。

A、分类与比较B、分析与综合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与系统化

11.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按一定顺序归入一定类别的思维过程是D。

A、抽象B、概括C、具体化D、系统化

12.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A。

A、概括B、概念C、判断D、推理

13.不属于推理形式的是B。

A、归纳B、逻辑C、演绎D、类比

14.先提出假设,然后再去证明其合理的方式就是C。

A、想象B、推理C、猜想D、归纳

15.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B。

A、再造想象B、梦想C、创造想象D、幻想

16.与想象表象无关的是A。

A、知觉表象B、视觉表象C、听觉表象D、运动觉表象

17.不是影响想象因素的是D。

A、记忆表象贫乏B、思维

18.人的表情包括D。

A、面部B、体态C、言语D、动作

19.不能表征情感状态变化的生理变化是D。

A、循环系统的变化B、腺体活动的变化

C、呼吸系统的变化D、神经系统的变化

20.不是情感在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的是C。

A、信号功能B、调节功能C、沟通功能D、感染功能

21.如果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不属于此分类的是A。

A、激情B、道德感C、美感D、理智感

22.看小说时,能与主人公同喜同悲,体现的是一种B。

A、理解B、移情C、通感D、沟通

23.在智力活动中,不是情感所产生功能的是A。

A、调节功能B、动力功能C、增强信号功能D、感染功能

24.与动机功能无关的是D。

A、动力功能B、调节功能C、强化功能D、感染功能

25.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而产生的冲突叫做B。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避趋冲突D、动机冲突

1.学生采用机械记忆进行学习是不科学的。

2.心理学中的保持意味着保持材料在数量上不会减少。

3.超额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

4.对于需要通过记忆学习新材料的学生,遗忘是不正常的。

5.遗忘的结果就是有关记忆再也不能恢复了。

6.一般来说,集中复习比分布复习的效果好。

7.脑中再现过去经历的事物,并能识别,这叫做重现。

8.一般情况下,能再认就一定能重现,而能重现就不一定能再认。

9.解决问题时,人们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进行。

10.分析与综合刚好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

11.抽象与现实总是有不可跨越的距离。

12.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内部的、共同的特征表征出来。

13.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就是做梦。

14.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

15.意志体现了人的能动作用,意志始终是自由的。

16.在情感构成意志动力的同时,意志也对情感起着控制作用。

17.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越强越有助于学习。

1.记忆

是人对事物的识记与保持所形成的知识经验,以再认或重现(回忆)的方式在脑中的反映。

2.有意识记

就是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必要时经过一定的努力所进行的识记。

3.遗忘

就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4.后摄抑制

亦称倒摄抑制,就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重现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5.超额学习

就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

6.创造性思维

就是当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问题时,把储存在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通过最优组合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

7.分析

就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

8.概念

就是人脑以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对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的概括反映的思维形式。

9.想象

就是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0.典型化

把某一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炼出来,然后集中到某一事物上,重新塑造出事物的新的形象。

11.原型

进行创造想象进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12.应激

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3.理智感

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14.意志

自觉地明确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5.避趋冲突

亦就是趋避式斗争,是指个体在活动中,对同一个目的同时具有趋近和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矛盾斗争。

1.简述长时储存系统的基本特点。

(1)保持时间长,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生;

(2)容量极大,以义码为主进行编码,以组块状态储存信息;

(3)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是几分钟以前的事情,也可以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但如果不去有意回忆就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4)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对短时储存系统内容复述和再编码。

2.我们如何依据记忆规律进行在效教学?

(1)在教学中识记和保持的组织,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

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

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

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

⑦运用尝试重现。

(2)使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回忆的效果,①利用联想;

②运用推理;

③正确组织复习;

④适当超额学习;

⑤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

⑥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3.遗忘规律的研究表明了什么?

研究表明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在此基础上,人们反复验证发现,学习机关报知识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是遗忘速度最快的3个时段,分别遗忘了42%,56%,66%,之后的1个月内遗忘度稳定在72%~79%之间,所以,学习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内的复习是最关键的,能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