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4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Word格式.docx

  “十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

各行业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推动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融合和互动趋势更加明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显著

  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工艺技术和装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石化行业,生产控制水平逐渐从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发展到高级复杂系统控制,直到管控一体化。

DCS(集散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系统)、APC(先进控制系统)等控制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在石化行业的大中企业;

小型骨干化工企业主要产品的主流程也已具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低成本自动化成套技术,实现了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

油品储运监测、油料物流、大型机组集散型在线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管道检测和数据采集等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应用。

  电力行业,已经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厂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SPDnet)、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SPInet)、电话会议网也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电力通信网络已经初步建成。

设计部门的CAD出图率和报表的计算机生成率达到了100%。

新投运的300MW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均采用进口的成套自动控制系统DCS,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了自动发电控制能力;

电网公司提出实现“集约型,服务型”扁平化营销管理模式加快实施电力营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

  冶金行业,大型企业普遍采用了较为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钢铁企业的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生产工序和流程中基本上普及了基础自动化。

生产工艺控制愈复杂,基础自动化的程度就愈高,高炉系统甚至接近100%,连铸、轧钢达到99%。

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发展较快,轧钢系统的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提高幅度最大。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钢铁冶炼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工序的应用,取得重大成果和经济效益,正在向多种技术的混合系统发展。

车间管理级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得到钢铁企业的普遍关注。

  装备制造业,先后实施了CAD、CAM、CIMS等工程,“十五”期间,伴随着企业的改组改制,大型骨干企业的设计、制造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三峡工程大型混流水轮机组、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600兆瓦级大型空冷机组和电站直接空冷系统、75万伏交流、正负50万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和城市快速轨道列车等重大技术装备都已成功实现国产化。

机床行业在数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和产销量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年均增长39%。

2005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销量约6万台;

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工具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控制系统及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国产化能力。

  煤炭行业,大中型煤矿在煤炭生产作业中已普遍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神华集团、鸡西矿业、开滦矿业、皖北矿业等大型集团逐步建成了覆盖集团的高速信息化通信网络并基本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建材行业,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水泥厂装备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普遍采用了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DCS);

约70%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采用DCS,单机、单项采用信息技术的设备在建筑材料各行业中普遍应用。

窑外预分解炉、立磨、辊压机、冷却机系统等已实现供货系统的机电一体化。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积极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改造、农田灌溉、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

信息技术在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逐步推开;

商业领域绝大部分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办公,一些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ERP和CRM等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渐深入,网络化趋势日渐明显

国家重点企业基本普及了CAD/CAM,绝大部分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办公,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一些企业开始实施MRPII、ERP和CRM等系统。

通过管理信息化,企业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综合竞争实力。

涌现了联想、海尔、斯达、一汽等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较成功的典型。

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发展迅速,部分行业和地区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共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一些大型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采购、供应链管理,家电、医药、化工、服装、汽车等行业的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很快,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大型企业通过电子商务降低了运营成本,缩短了交易周期。

一些中小型企业也通过电子商务扩展了市场范围,实现了国际贸易。

  3、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十五”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目前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关系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龙芯系列芯片和Linux软件等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了新的突破;

通信系统设备研发取得了群体性的突破;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生产能力已快速进入国际主流水平。

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国家出台了扶持行业应用软件产业发展,促进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融合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了行业应用软件产业化试点工作,推动传统行业应用软件部门变为软件独立经营主体。

五年来,涌现出了宝信软件、一汽启明、许继、和利时、浙大中控、国电南瑞、华中数控等一批在国内传统产业改造市场具备相当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企业,其中许继集团处2006年电子百强企业第36位。

  国产电子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改造市场的占有率逐年增加,目前国产自主版权的CAD软件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现场总线(FCS)和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国产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国产控制系统销售收入已经接近市场总额的30%,项目数已经接近50%。

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幅度也在60%—70%左右。

全国省级电网调度中心(除台湾、香港、澳门外)更新换代中大部分积极采用国产系统,在地调和县调新建系统中98%应用国产自动化系统。

国产电子信息产品具备性价比高,符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等特点,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但是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受制与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高档数控机床、汽车电子产品、可编程控制器等很多领域还大量依赖进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传统产业改造的要求。

  4、引导示范工作取得成效

  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制定和出台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为传统产业改造服务的指导意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组织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项目2545个,带动社会投资超过625.7亿元,有效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各传统行业领域的应用。

开展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服务机构示范工作,扶持一批软件及系统集成企业,促其成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积极开展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加强对社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地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我国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各传统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行业和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程度较低;

高端技术和产品过度依赖国外,装备和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差;

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并没有在大多数企业中得到实现;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不高;

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化集成不够,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合作环境还不成熟;

传统产业改造亟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的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一)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市场分析

  “十五”期间,我国传统行业普遍加大了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包括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控制系统以及各行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应用电子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目前在传统产业中使用的软件已经占全部软件市场的30%以上,控制装备和系统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机床电子、汽车电子、交通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长。

“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断加大,但传统产业领域的信息技术改造的投入还将大幅增加。

  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

以化肥、乙烯、烧碱、电石、农药、涂料为重点,通过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进入循环经济轨道。

到2010年,炼油工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万吨,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约2000万吨;

乙烯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8万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自行研制5~8套大型成套化工装备。

到2010年,化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力求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石油化工行业的信息技术投资约69亿元,未来五年的投入将达到350-400亿元。

  电力工业,“十一五”期间,电力预计安排投产规模为1.65亿千瓦左右。

国家电网公司将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千米、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投资9000亿元左右;

节能降耗也将成为“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改造的主要任务。

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低于336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5克/千瓦时;

燃油消耗比2005年降低25%。

未来五年,与发电厂相关的信息技术投入将主要集中在新增发电设备控制系统、替代能源发电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污染防治的信息化系统。

在电网管理的调动自动化、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计费自动化、电力市场信息化等方面对应的市场空间每年约为500亿元左右的规模。

  钢铁工业,将提高产品档次和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作为“十一五”发展重点。

到2010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

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

钢铁企业重点开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

2010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

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

预计“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的信息技术投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建项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一部分是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这两项合计约为250亿人民币。

  轻工行业,将加快技术创新,推进新产品开发作为重点。

“十一五”期间,预计轻工行业每年新型轻工装备的投资将达到500亿元,其中信息技术投资约占40%。

信息技术的应用市场空间极大。

  纺织行业,到2010年形成化纤2400万吨,纱1850万吨的生产能力。

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降低10%,劳动生产率达到85000元/人•年,“十一五”期间,预计纺织行业每年新增装备的投资总额将达到700亿元,其中信息技术投资大约280亿元左右。

  建材工业,预计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50%,形成以立窑生产工艺为主体的落后水泥生产工艺的市场退出机制。

新建干法水泥生产线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年度总投资将达300亿元左右,其中涉及信息技术的投资约为120亿元,信息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市场很大。

“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近百条现有浮法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对老企业进行改造,淘汰旧生产工艺,浮法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浮法玻璃生产线新建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年投资总量达100亿元左右,其中信息技术投资约占40%,信息技术在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应用市场很大。

  煤炭工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煤炭资源的深层次应用和安全生产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

2010年,煤炭供应能力达到24亿吨,形成5至7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入洗率达到50%以上。

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8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提高50%。

煤炭工业信息技术投入将主要集中在煤矿采选装备的信息化和国家、企业两个层面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两个方面。

  

(二)传统产业改造的信息技术需求趋势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要求我国传统产业不断改进工艺,完善管理,提高应对市场变换和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升级。

传统的单机环境和单项技术应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建立在开放信息网络上的集成应用成为主要需求,分布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多网融合的通信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业务流程的重组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将成为重点;

组织内部的信息化逐渐通过供应链管理(SCM),协同商务、网络化服务等各种应用向外延伸,信息技术将在产业链协作和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等应用将更加受到重视;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凸现,高可靠、高可信的应用需求对信息技术和产品性能的挑战不断加大;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逐渐成为传统产业改造的关注重点,行业性或区域性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石化行业,生产一线应用的智能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将继续发展,化工测量分析也将成为现场基础技术,动态的信息网络将在石油化工厂运行,生产执行系统将走向成熟并成为应用热点。

上层的ERP、SCM、E-Business和DSS,中层的EOM和MES,下层的DCS、PLC和ESD等的有机组合,构成石油化工企业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整体。

电力行业,将进一步向着大电网、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方向发展,高电压输电技术、直流输电技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调度自动化技术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电力技术更加注重提高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高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控制和电力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

   

冶金工业,在检测仪表、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学模型、检测仪表、设备诊断、综合管理控制系统、单元控制系统等方面将进一步发展;

质量闭环控制、信息广域化、全工序无人化或少数人控制将进一步发展。

自动化工厂、机组将越来越多,综合管理-控制一体化将成为需求的重点。

  建材工业,控制理论的研究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建材工业用分析检测仪器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得到加强,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降低投资已经成为必然。

  装备制造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向人机交互性更强和网络化制造的方向发展。

可靠性设计技术,绿色设计技术,基于建模与仿真的虚拟设计制造技术,工况数据的积累和产品数据库管理的技术需求较强。

实用化大型铸、锻、焊及热处理模拟仿真软件包也是需求热点。

  纺织行业,新增设备中单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大中型纺织企业内,多单元联合机的传动采用电子变频调速技术和IPC工控技术的比例会有较大幅度上升。

纺织服装产品将向多样化、个性化、艺术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生产装备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敏捷制造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煤炭行业,信息技术需求集中在网络通信技术和传感器和检测技术两个方面,瓦斯监控、矿山顶板压力监测、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监控、井下温度监控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监控,生产作业系统的监控和管理都是“十一五”的需求热点。

  (三)面临的环境

  1、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产业改造注入新的活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给传统产业的改造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型敏感元器件和微系统传感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有效地拓展了工业智能化的范围,提高了工业控制的精度;

传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向系统芯片(SoC)发展,为其在微机电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高性能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进一步挖掘和共享潜在信息资源,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将起到革命性作用;

面向网络和嵌入式的软件新技术的新发展,表明软件产业已经在逐步实现由单纯产品为中心向以应用为中心的转化;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世纪之交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无论是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蓝牙技术还是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都对提高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生产的灵活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

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实用的技术支持。

  2、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球信息产业已经由过去单纯追求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转到关注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的方面,通信、网络、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将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应用导向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并逐渐呈现专业化的细分趋势,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将有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也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3、我国传统产业改造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国家“十五”期间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核心是要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这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指明了方向。

2006年初,《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颁布。

明确提出要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强调要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制定了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等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出台税收减免、鼓励应用国产首台首套设备系统等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带入更加依靠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4、跨国公司在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显

跨国公司凭借其对于集成电路、核心元器件、关键软件的技术垄断在我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领域的垄断优势明显,我国传统产业各领域的高新技术、装备有一半以上依靠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重要工程和重大装备的配套控制设备也相当一部分依靠进口。

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渐从提供单项、单台设备的能力向提供成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变,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标准的领先优势和全球化的服务体系在竞争中依然处于优势地位。

  5、传统产业改造机制和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国民经济的微观活力增强,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在改革中不断探索的新型宏观调节体系和金融、财税等间接调节方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

但改革还没有取得最终成功,许多制约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的因素依然存在。

在传统行业中处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完全走出困境,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资金周转困难,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市场经济体制依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信息服务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中介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市场上还缺少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咨询服务的机构和人才,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关的风险投资体制还不够成熟,信息化的资本推动力量还很匮乏。

  三、“十一五”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发展目标

  加速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的创新、融合,使我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能力大幅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单位GDP的能耗水平大幅降低,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初步扭转,开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全国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信息技术在冶金、化工等原材料行业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集成应用水平大幅提高,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信息技术在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工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传统行业装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

重大装备实现国产化。

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

  ——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轻工、纺织等传统加工工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形成更多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

  ——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加速其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坚持行业抓重点、地方抓特色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信息化和共性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将传统产业改造融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之中,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管理创新的结合,引导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融合。

  (三)发展思路

  围绕节能降耗、提高产业层次的中心任务,选择关系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量大面广的信息技术装备国产化率,实现重点突破。

重点支持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加强关键信息化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信息服务业务模式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模式、新途径。

  加强产用互动,电子信息企业加强对传统行业的了解,贴近用户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