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6569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练习卷-小学生文言文练习.docx

小学生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①,尝②语③凭父曰:

"我不如汝。

"凭父未解所以④,苍梧曰:

"汝有佳儿。

"凭时年数岁,敛手⑤曰:

"阿翁,讵宜⑥以子戏父?

"

[注释]①祖:

祖父.②尝:

曾经③语:

对……说。

④未解所以:

不懂得是什么原因⑤敛手:

拱手⑥讵宜:

怎么可以。

1、请写出划线字的意思。

(1)我不如汝:

(2)我不如汝:

(3)讵宜以子戏父:

2、根据本文内容,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凭是张苍梧的儿子。

B、张苍梧真的觉得自己比不上儿子。

C、张苍梧在言语中表达了对张凭的称赞D、张凭最后的表现很没有礼貌。

阅读下面文言文。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

“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曰:

“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

谓左右曰:

‘吾甚恶紫之臭(xiu四声:

气味)。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

‘少却!

吾恶紫臭。

’”其公曰:

“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桓公患之:

(2)何不试勿衣紫也:

(3)谓左右曰:

(4)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

2、翻译: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3、我们学过一个此故事所讲的道理相关的成语是,还有一篇寓言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个寓言故事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

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

“何处来?

”云:

“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

”吏曰:

“鞭乎?

”王曰:

“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

”释之,使吏送令归家。

【注释】①系:

抓。

②致:

达到。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释之:

(2)世乱:

(3)云:

(4)鞭乎: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而久之B、置之不理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

3、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暮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

“善哉!

【注释】①炳烛:

点烛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文中词的意思。

(1)暮:

(2)闻:

(3)善:

2、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3、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

过失、缺点②多:

学得过多

③止:

遇到困难停滞不前④心之莫同也:

心里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2)然后能救其失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

觉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辍③已施焉④。

同坐嗤之。

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

问其所以⑤,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应人请:

赴宴②炙:

烤肉③辍:

让出

④施焉:

施,给;焉,兼词“于之”⑤所以:

这样做的原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

(1)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

(2)同坐嗤之()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3、读完本文,说说顾荣是个什么样的人,“行炙人”报恩的行为可以用那一句俗语来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①衣冠而之市。

适②鬻(yù)③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é)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

“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释】①清旦:

清早②适:

往、去、到③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昔齐人有欲金者:

(2)因攫其金而去:

(3)吏捕得之:

(4)徒见金: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因攫其金而去。

4、这则寓言讽刺了社会上那类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

(1)子罕弗受()

(2)以示玉人()

(3)故敢献之()(4)皆丧宝也()

2、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3、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

(用原文回答)。

4、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