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67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年中西医技能必过指南文档格式.docx

心阴虚证(心悸失眠及阴虚证)

o概念:

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心气虚证(心悸胸闷及气虚证)

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失于充养的证候。

心血虚证(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

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所反映的证候

心火亢盛证(神志症状+实火内炽失眠、烦躁、狂谵舌尖红绛、舌疮,脉数)

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心阳暴脱证(心阳虚和亡阳)

心阳衰极,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

痰蒙心神证(神志异常伴有痰浊内壅痰鸣或吐痰涎、苔腻、脉滑)

痰浊蒙蔽心神,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

瘀阻脑络证(头痛、头晕及瘀血证)

概念:

由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为头痛、头晕为主症的证候。

肺气虚证(咳喘无力、吐痰清稀及气虚见症)

由于肺的物质不足,表现为功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肺阴虚证(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

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风寒犯肺证(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

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风热犯肺证:

咳嗽和风热表证。

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燥邪犯肺证(肺系症状及干燥少津)

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

肺热炽盛证(肺系症状和里实热证)

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肺经实热证候。

里实热证¡

ª

¡

壮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风热表证¡

身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Ø

燥伤津液¡

口、唇、鼻、咽干燥,便干溲少;

热壅肺症状¡

咳嗽,气喘,鼻煽气灼。

痰热壅肺证(咳喘、痰多及里实热证)

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

又称痰热阻肺证

寒痰阻肺证(咳喘、寒痰内盛)

寒邪与痰浊并交,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得证候。

饮停胸胁证(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

水饮停于胸胁,气机受阻,表现为胸胁爆满,咳唾引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悬饮”。

•饮停于肺:

本虚标实证、咳喘痰稀色白量多如沫,喉间痰鸣不能平卧,凌心射肺

•寒痰阻肺:

外感实证,慢性本虚标实证、咳嗽痰多质粘,色白易吐

风水相搏证:

(骤起眼睑头面先肿、表卫证)

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

脾病辨证生理功能

脾气虚证(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

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亦称脾失健运证。

脾失健运¡

腹胀纳少,甚则食后胀甚,大便溏薄,或见肥胖、浮肿。

脾气下陷证(以脾气虚证与内脏下垂并见)

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中气下陷证。

脾阳虚证:

(脾气虚证、虚寒证)

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称脾虚寒证。

脾不统血证(脾气虚证和出血)

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称气不摄血证。

寒湿困脾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

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

寒湿的全身症状¡

1头身困重,2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3妇女白带量多,4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寒湿中遏¡

脘腹痞闷或痛,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甚则泛恶欲吐,口淡不渴。

湿热蕴脾证(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湿热内蕴)

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中焦湿热证、脾胃湿热证。

湿热的全身表现¡

肢体困重,或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汗出不解,或见身目鲜黄,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中阻的症状¡

脘腹痞闷,纳呆呕恶,甚则大便溏泄而不爽。

胃气虚证(胃失和降以及气虚证)

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胃失受纳、腐熟症状——胃肠隐痛或痞胀,按之舒,不思饮食,食后胀甚,嗳气。

胃阳虚证:

(胃失和降以及阳虚见症)

由于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胃阴虚证(胃失和降以及阴亏失润症)

由于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虚热证不明显者,常称胃燥津亏证。

胃虚热症状——胃脘隐隐灼痛,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饥不欲食,或干呕呃逆。

肠燥津亏证(大便燥结、难以排出以及津亏失润见症)

由于大肠阴津亏虚,传导不利,表现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胃主症的证候。

寒滞胃脘证(脘部冷痛及实寒证)

由于寒邪侵犯胃脘,表现以脘部冷痛为主症的实寒证候。

简称胃寒证。

寒滞胃肠——脘部冷痛,甚则痛势暴急,遇寒加剧,或得温则减,或见恶心呕吐,吐后痛缓,或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

胃热炽盛证(胃脘灼热疼痛及实火内炽见症)

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而表现的实热证候。

又简称胃热证、胃火证,胃实热证。

胃热症状——胃脘灼痛,拒按,甚则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口臭,或见牙龈肿痛溃烂,齿衄,或大便秘结。

肠热腑实证(腹满,硬痛,便秘,里热炽盛)

由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饮留胃肠证(胃肠有水声,脘腹胀满)

寒饮留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

水饮停于胃肠——脘腹胀满,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涎,肠间水声漉漉。

食滞胃肠证(脘腹胀满疼痛,呕吐酸腐食臭。

伤食病史)

由于饮食停滞胃肠,以脘腹胀满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症的证候。

亦称食滞胃脘证。

胃肠气滞证(脘腹痞胀疼痛,走窜不定)

由于邪气侵扰,或内脏气机失调,致使胃肠气机阻滞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多种原因所致的胃肠气机阻滞不畅。

肠道湿热证(下痢或泄泻以及湿热征象)

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下痢为主要的证候

湿热在大肠——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迫,色黄而秽臭,肛门灼热

虫积肠道证

蛔虫等积滞肠道而表现的证候。

血瘀胃脘证(胃脘刺痛、舌紫、脉涩)

血液瘀积胃脘所表现的证候。

肝病常见症状

1)精神抑郁,急躁易怒,2)胸胁少腹胀痛,3)眩晕,4)肢体震颤,手足抽搐5)以及目疾6)月经不调,睾丸疼痛等症状

胆病常见症状

•多表现为口苦,黄疸,惊悸,胆怯及消化异常

肝血虚证(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的见症及血虚)

由于肝血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肝郁气滞证(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

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肝气郁结

肝火炽盛证(肝经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

由于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而表现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

又称肝火上炎证,简称肝火证,亦有称肝胆火盛证、肝经实火证者。

肝阳上亢证(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

腰膝酸软)

1)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2)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

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湿热内蕴)

寒滞肝脉证(寒疝)少腹,阴部,颠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

胆郁痰扰证(惊悸失眠,眩晕,舌苔黄腻)

肝风内动证1肝阳化风证2热极生风证3阴虚动风证4血虚生风证

肝阳化风证(平素头晕目眩突见动风,甚或猝然昏倒,半身不遂)

热极生风证(高热,动风,高热烦躁。

燥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僵直)

阴虚动风证(动风,阴虚,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颧红)

血虚生风证(动风加血虚手足震颤,肢体麻木,面色不华,脉细弱

肾病的常见症状

腰为肾府、主骨——腰膝酸软或痛

藏精主生长—迟缓、早衰、发落、五软(手、足、口、头项、肌肉)五迟(立、行、发、齿语

2)主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囟门迟闭3)主生殖——阳萎、遗精、经闭、不育不孕

4)主水——肾阳不足,气不化水:

尿多清长;

肾阳不足,气化失司:

尿少尿闭,清长

5)主纳气——呼吸表浅,呼多吸少6)开窍于耳——耳聋耳鸣7)脉尺部和重按无力——无根

膀胱病的常见症状

1)尿频、急、痛2)不利、闭、余沥

肾阳虚证(性,生殖机能减退,伴见形寒肢冷,腰膝酸冷等虚寒证)

肾虚水泛证(水肿,腰以下为甚,伴见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等虚寒之象)

肾精不足证(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早衰)

肾气不固证(膀胱或肾不能固摄)

膀胱湿热证(尿频,尿急,排尿灼痛,伴见湿热之象)

脏腑病兼证

心肾不交证(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酸软伴见阴虚之象)

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肢体浮肿,伴见虚寒)

心肺气虚证(咳喘心悸,伴见气虚)

心脾两虚(气血虚)证(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伴见气血亏虚)

脾肺气虚证(食少便溏,咳喘短气,伴见气虚)

肺肾气虚证(肾不纳气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和肺肾气虚)

肺肾阴虚证(咳嗽少痰,腰膝酸软,遗精,伴见虚热)

肝火犯肺证(咳嗽或咯血,胸胁灼痛,易怒,伴见实火内炽)

肝胃不和证(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

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腹痛肠鸣,纳呆便溏)

脾肾阳虚证(泻痢浮肿,腰腹冷痛,伴见虚寒)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眩晕伴见虚热)

以上为常见证的辨证,希望大家可以认真记忆脏腑辨证+方剂就是内外妇儿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医考试的重点,技能考试的病例基本是常见证型,所以相应的方歌也都是掌握常见的即可。

第二站基本操作

技能大纲要求的内容有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都是最常见的穴位,其作用分近治作用(所在部位病症);

远治作用(所在经络病症)特殊作用(例:

腰背委中求),要求的都是常见穴位,首先清楚穴位属于哪条经络,然后在自己身上寻找穴位,边找边描述具体的位置,以期上考场可以非常熟练地描述(我们一直强调熟练,既然要背,那就要背熟,否则没有很大意义)

 1.孔最

  2.列缺

  3.少商

  4.合谷

  5.曲池

  6.肩髃

  7.迎香

  8.地仓

  9.下关

  10.天枢

  11.足三里

  12.条口

  13.丰隆

  14.公孙

  15.三阴交

  16.地机

  17.血海

  18.神门

  19.天宗

  20.听宫

  21.肺俞

  22.膈俞

  23.胃俞

  24.肾俞

  25.委中

  26.秩边

  27.承山

  28.昆仑

  29.至阴

  30.太溪

  31.照海

  32.内关

  33.大陵

  34.外关

  35.支沟

  36.风池

  37.阳陵泉

  38.悬钟

  39.行间

  40.太冲

  41.期门

  42.命门

  43.大椎

  44.百会

  45.水沟

  46.中极

  47.关元

  48.气海

  49.神阙

  50.中脘

  51.膻中

  52.四神聪

  53.夹脊

 (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毫针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中风

  (3)呕吐

  (4)痛经

  (5)扭伤

  (6)牙痛

  (7)晕厥

  (8)虚脱

  (9)高热

  (10)抽搐

  (11)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法

  2.一指禅推法

  3.揉法

  4.摩法

  5.推法

  6.按法

  7.拿法

  

(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外科洗手

  2.戴无菌手套

  3.手术区消毒

  4.穿脱隔离衣

  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6.伤口换药

  7.脊椎骨折搬运

  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9.心肺复苏术

  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三)常用辅助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典型心肌梗死

  (3)心肌缺血

  (4)过早搏动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心房颤动

  2.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气肿

  (3)胸腔积液

  (4)气胸

  (5)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6)长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

  

(2)红细胞沉降率

  (3)肝功能(ALT、AST、γ-GT)

  (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5)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β2微球蛋白)

  (6)血糖

  (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8)血清钾、钠、氯

  (9)淀粉酶

  (10)心肌酶(CK、LDH)

  (11)抗链球菌溶血素"

O"

  (12)甲胎蛋白

  (13)类风湿因子

  (14)漏出液、渗出液

  (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五)常用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关于必须记忆的西医基本操作已经发到群共享,敬请下载,背诵。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技能书有明确的内容

现将心电图的具体分析论述如下,由于水平有限,只作文字分析心电图记录心肌电活动

正常心脏大体解剖如上,

正常心脏的传导是由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脏为心房在上,心室在下的结构,

一般每个心动周期包括4个波,(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3个段,P-R段,S-T段,T-P段 ;

 

两个间期  P-R间期,Q-T间期,

1P波——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P波时间:

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正常P波时间 0.11s  (P波时间>0.11s,且切迹 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因为传导时间延长)

正常P波电压:

肢体导联P波电压<o.25mV  胸导联P波电压<0.20mV,电压增高提示右心房肥大,P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

2P-R间期——又称房室传导时间,代表从心房开始激动到心室激动开始的时间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

时间:

P-R间期为0.12-0.20S,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

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称为P-R间期延长,见于1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0.12s称为P-R间期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或房室交界性心律

3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波的总称,提示心室激动

时间0.06-0.10S

4Q波正常人除aVR导联中,可呈Qr或QS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四分之一,时间不得超过0.04S,而且无切迹。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

5S-T段:

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度偏移。

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S-T段上抬在V1-V3导联不超过0.3mV,在其他导联均不超过0.1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缺血,心肌损害的征象(也可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室内传导阻滞)

S-T段上抬超过正常范围且弓背向上,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若弓背向下则见于急性心包炎,

S-T段上抬也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室壁膨胀瘤

⑥T波:

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坡,前支较长,后支较短。

正常情况T波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各种异常心电图表现(标准心电图,横向每小格为0.04S,纵向每小格为0.1mV)

1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

源于窦房结(心房),所以P波正常;

正常向下(心室)传导,所以室率整齐,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与P波关系固定,既每一个P波后都有相关QRS波群,P—P=R—R,心房率=心室率(异常心电图不相等)

P波<

0.11S,肢体导联P波<

0.25mV,0.12S<

0.20S,P波与QRS波群关系固定

60<

60/R-R间期(心率)<

100(心率=60/R-R间期=60/0.04mV*R-R间的小格数)

2窦性心动过数1、窦性心律室率整齐(说明激动源于窦房结)2、心率>

100次每分

3窦性心动过缓1、窦性心律室率整齐(说明激动源于窦房结)2、心率<

60次每分

4窦性心律不齐1、窦性心律2、P—P间期之差(大P—P减小P—P)>0.16S

5心率失常  一\心率过快 

过早搏动(窦房结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所引起的一次或两次心脏搏动,所以P波有异常)  

①\房性早搏(冲动源于心房)

a\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因为激动不是源于正常部位窦房结,而且缺失窦房结到心房的传导,所以P’既心房波可以提前出现)

b\P’—R间期正常或延长(激动后传导与正常传导一致)

c\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在心室内的传导与窦性激动一致)

d\代偿间歇不完全 (即房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窦性P—P的两倍)

②\室性早搏(最常见,激动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很少逆传至心房,所以无心房波,即无P波;

即使逆传,逆行P’波也在QRS波群之后)

a\提早出现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因为激动直接源于心室所以最先出现心室波即QRS波,且不逆传心房,所以无P波)

b\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

(因为室早在心室内除极与窦性不同且异位激动在心室内传导缓慢)

c\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因为早搏的复极过程与正常不同)

d\代偿间歇完全 (即房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窦性P—P的两倍)

③房室交界性早搏(激动源于房室交界,可以向下传入心室,产生QRS波群,也可逆传心房,产生逆行P’波)

a\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与正常传导基本一致,只是先由房室交界向下传导,QRS波提前出现)

b\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有可有逆行P’波,也可没有

c\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减慢)

①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P波后均伴随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老年人>0.22S(心率减慢)

②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出现一次心室漏搏后P-R间期又恢复至最短(阻滞加重,所以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出现一次心室漏搏)

③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规律出现,QRS波成比例脱漏(阻滞加重,无法下传出现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增宽畸形

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与R-R各有固定的规律性。

心房率>

心室率即P波频率>

QRS波频率,QRS波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严重传导阻滞,激动无法由心房传导心室,心房心室各自有节律)

房颤

a\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态各异的f波,频率350—600次每分

b\R—R间距绝对不均匀,既心室率完全不规则

c\QRS形态与正常窦性相同

室颤

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心绞痛

a\典型心绞痛:

面对缺血区的导联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

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b\变异型心绞痛:

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压低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a\S-T段压低:

水平型或下垂型ST段下移

b\T波低平,双向,倒置

心肌梗死(ST抬高T置倒,Q波深宽R波小)

a\缺血型T波改变:

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

b\损伤型S-T段移位:

S-T段抬高

c\坏死型Q波:

宽度>0.04S,深度>R/4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

notforcommercialu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