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863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二坐标曲线类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

(二)坐标曲线类

1.如图表示某油料作物种子在黑暗且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的干重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C.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脂肪等在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

D.10天后,使萌发种子干重(含幼苗)增加的必需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

2.(xx·湖南长沙高三调研)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D.①③④

4.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5、6、7是在不同条件下某种酶促反应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可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由图5和图7可判断该酶很可能是麦芽糖酶

B.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由图3可判断该酶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由图4可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

C.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D.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5.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光合速率相等

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只要有CO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

6.(xx·吉林长春市高三监测)当往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增长曲线是“J”型曲线

B.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与基因没有关系

C.O2浓度为b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2.5mol

D.随着培养液中O2浓度的变化,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也可能发生改变

7.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有4个

B.21~27h的时间段叶肉细胞中产生的[H]来自细胞呼吸

C.前24h和后24h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相同

D.48h时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增加

8.如图表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特征。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IgG:

免疫球蛋白G,一种抗体;IgM:

免疫球蛋白M,一种抗体)(  )

A.初次应答主要产生抗体IgM,两种抗体总量低,亲和力低

B.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产生就会终身存在

C.抗体亲和力的大小可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D.再次应答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导致短期内产生大量抗体

9.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请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葡萄茎段侧芽生长量

B.a、b、c三种浓度中,NAA浓度最高的是c

C.为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选用的葡萄茎段不应带顶芽

D.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在b~c浓度之间

10.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

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

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11.(xx·江西九江高三模拟)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λt

12.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如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导致胰岛素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13.(x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某油料作物种子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通气良好的黑暗环境中培养。

测得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种子中激素甲和激素乙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检测某油料作物子叶中的脂肪,可将其种子研磨成匀浆,滴加____________染色观察。

也可以制作子叶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情况。

(2)种子萌发过程中因__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鲜重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导致a~b段干重呈现上升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从C、H、O等元素中选填)。

(3)若a点测得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体积之比为1∶3,则用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和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4)激素乙为____________,其生理功能为解除休眠,促进萌发。

激素甲为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14.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早餐组、高脂高蛋白早餐组和均衡营养早餐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关系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

③A

(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____________(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

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④神经递质

15.(xx·湖北武汉五校联考)研究者以脱落酸水平正常的野生型玉米幼苗和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玉米幼苗为材料,测量玉米茎和根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________作用,每种激素的作用除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发育时期、激素的作用部位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由两图可知:

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脱落酸促进________________。

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茎的生长,同时________根的生长;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乙烯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研究者提出假设:

脱落酸对根生长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抑制乙烯合成而实现的。

为检验这种假设,选用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实验组需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含量。

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假设。

(二)坐标曲线类

1.解析:

选C。

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为糖类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氧含量较低,所以导致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脂肪在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从图中可知,实验第10d以后种子干重已经下降到很低水平,并呈继续下降趋势,说明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基本消耗殆尽,再增加干重只能靠幼苗的光合作用,因此需要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离子,并需要给予适宜的光照。

2.解析:

选C。

曲线ab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ef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A错误;曲线bc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e段时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因此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两者血液中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不同,B错误;在血糖调节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正确;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而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3.解析:

选A。

图中a阶段、b阶段、LM阶段、MQ阶段分别对应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MN段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间期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OP段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GH段染色体数目的2倍;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4.解析:

选D。

图1中的酶为b,其只能和c结合发挥作用,而不能和a结合,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图5反映出随着蛋白酶处理时间延长,酶活性降低,而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图7说明该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故据两图判断该酶可能为麦芽糖酶,A正确。

图2曲线说明加酶时生成物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短,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图3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的最适pH均为A对应的pH,图4说明在不同pH条件下,该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B点对应的温度,B正确。

图6曲线中,加Cl-的反应速率明显高于不加Cl-的,加Cu2+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不加Cu2+的,C正确。

温度较低时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而温度较高或pH过低、过高均直接破坏酶的分子结构,D错误。

5.解析:

选B。

由于缺失两植株的呼吸速率数据,因此无法比较两植株真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a点表示甲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其大于乙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在低CO2浓度条件下,乙植株先于甲植株得到补偿消耗,所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先死亡。

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零。

6.解析:

选D。

选项A,“J”型增长只出现在理想状态下,在培养液中,空间、营养有限,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选项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有差异,肯定与其相关基因有关系。

选项C,由图可知,O2浓度为b时,产生了6.5mol酒精,则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6.5mol,故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2.5-6.5=6(mol)。

7.解析:

选C。

通过比较分析,挖掘隐含在曲线图中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依据CO2吸收速率曲线,可判断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为6h、18h、30h和42h时。

21~27h的时间段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

由图可知,a和b两点CO2浓度相等,而b和c两点CO2浓度不相等,因此前24h和后24h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不相同。

a点CO2浓度大于c点CO2浓度,说明在48h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有有机物的积累。

8.解析:

选B。

从图中可看出,初次应答主要产生抗体IgM,抗体总量低(两种抗体量之和),亲和力低,A正确。

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限,记忆细胞有寿命,寿命有长也有短,B错误。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亲和力的大小可能与其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

B细胞在接触抗原刺激时,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其遇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

9.解析:

选C。

由题干信息可知实验自变量是NAA的浓度,而葡萄茎段侧芽生长量是实验的因变量;NAA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b、c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浓度,因此a的浓度最高;为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选用的葡萄茎段应不带顶芽;根据曲线特点,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可能在b~c浓度之间,也可能在b、c浓度之外。

10.解析:

选D。

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1950~1980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A项错误。

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由图示不能确定1990年该生物已进化成两个物种,B项错误。

由于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使用条件,故由1960年A、a的基因频率不能计算出该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C项错误。

生物生存的环境对变异进行选择,D项正确。

11.解析:

选C。

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A项正确;b点以后,株冠的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而且食物增加,所以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B项正确;曲线Ⅰ、曲线Ⅱ所示环境分别每隔100m和每隔200m设桩,很显然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C项错误;Nt=N0·λt为“J”型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而根据图示可知,田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项正确。

12.解析:

选B。

由图可知,当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与孕妇相比,正常女性体内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B项错误。

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A项正确。

题图中孕妇体内胰岛素含量的峰值大于正常女性,而血糖浓度却高于正常女性,很可能是孕妇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C项正确。

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以降低血糖浓度,D项正确。

13.解析:

(1)苏丹Ⅲ(苏丹Ⅳ)可以把脂肪染成橘黄色(红色),是脂肪的鉴定试剂。

(2)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增加主要是种子吸水所致,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需要转化为糖类供能,而脂肪中H含量多、O含量少,故ab段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3)若a点种子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是1∶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1/6,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3-1)/2=1,即前者与后者之比为1∶6。

(4)促进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脱落酸主要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答案:

(1)苏丹Ⅲ(苏丹Ⅳ) 

(2)水 O (3)1∶6 (4)赤霉素 脱落酸

14.解析: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体内贮存的糖被大量消耗,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

(2)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原因是大量糖类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吸收进入人体血液中。

(3)高脂高蛋白组的胰岛素水平高,说明蛋白质被消化成的氨基酸及脂肪被消化成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4)因为是健康学生,虽然高糖组和高脂高蛋白组在短期内都会使血糖显著升高,但没有超出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所以最后三者检测结果相同,尿液中都不含葡萄糖。

(5)进餐组血糖浓度升高首先引起的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发挥作用引起的血糖浓度下降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在胰岛素分泌的体液调节中,胰岛B细胞受体可识别胰高血糖素;在胰岛素分泌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受体可识别神经递质。

答案:

(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2)高糖早餐 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④ (5)之后 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血糖浓度的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②④

15.解析:

(1)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每种植物激素的作用与植物种类、发育时期、作用部位和激素浓度有关。

(2)在水分适宜条件下,图1:

野生型茎长度大于突变体,图2:

野生型根长度大于突变体。

缺水条件下,图1:

野生型茎长度小于突变体,图2:

野生型根长度大于突变体。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脱落酸,因变量是乙烯的含量。

对照组选用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实验组要给这样的突变体使用脱落酸溶液;比较两者的乙烯含量。

答案:

(1)调节 激素浓度 

(2)根和茎的生长 抑制 促进 适应缺水环境 (3)脱落酸溶液 乙烯 实验组乙烯含量低于对照组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特色专项训练

(二)细胞的代谢

1.(xx·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高三适应性检测)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酶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部分酶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

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与糖蛋白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偏低

D.能产生ATP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2.(xx·河北保定月考)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1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

D.由图3可知Cl-和Cu2+对该酶的影响不同

3.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水溶液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测量小白鼠细胞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和产热量曲线。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NaF浓度

(10-6g/mL)

ATP浓度

(10-4mol/L)

A组

0

2.97

B组

50

2.73

C组

150

1.40

A.该实验的测量指标是细胞产热量和细胞内的ATP浓度

B.高浓度的NaF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C.NaF对细胞代谢产生ATP有抑制作用

D.该实验采用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4.(xx·山东德州一中质检)下列有关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能产生CO2

B.种子淹水过久,会由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均能产生ATP

D.葡萄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酿成葡萄酒

5.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

B.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6.若用H

O浇灌绿色植物,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内含18O的物质有(  )

A.只有葡萄糖

B.只有葡萄糖和水

C.只有氧气和水

D.几乎所有有机物、水、氧气和二氧化碳

7.如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实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H点时植物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因为D点后CO2浓度开始下降

C.处于实线与虚线交叉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经历一天的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有积累,容器内O2含量增加

8.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叫作呼吸商(简称RQ)。

已知糖类的RQ值为1,脂肪的RQ值小于1。

下表为测定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数据:

 

萌发时间

(小时)

放出CO2量

(×10-3mL)

吸收O2量

(×10-3mL)

2

5

0

4

12.6

7.6

6

21

12.6

8

27.6

16.3

12

42.6

17.6

18

55

17.6

24

55

17.6

30

55

22.4

36

55

42.6

40

55

55

42

55

60

48

57.6

82.6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30小时豌豆种子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有氧呼吸

B.40小时时,种子萌发时呼吸消耗的主要是脂肪

C.若以葡萄糖为底物,30小时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31mg

D.40小时以后豌豆种子的RQ值小于1,呼吸消耗的可能是糖类和脂肪

9.(xx·黑龙江大庆市高三质检)如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图中A、B、C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

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

A.在18:

00时和6:

00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假设该植物在24h内呼吸速率不变,最大光合速率为85mg/h

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

D.中午12:

00左右时,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

(二)细胞的代谢

1.解析:

选D。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少数酶是RNA,可在细胞核内合成。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ATP,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可推出其细胞内与糖蛋白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明显偏低。

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能产生ATP,但不能产生酶,故选D。

2.解析:

选A。

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不能确定30℃为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A错误;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图4显示该酶作用的底物为麦芽糖,而胃蛋白酶作用的底物应为蛋白质类物质,B正确;分析图4可知,该酶能使麦芽糖的剩余量减少而不影响蔗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正确;图3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