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948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docx

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括号中填写的相应代码。

1.《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黑格尔D.鲍姆加登

2.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D)

A.美的规律B.艺术现象

C.审美心理D.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

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4.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C)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

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尼采

6.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D)

A.美即自然B.美即感性C.美即有用D.美即完满

7.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

8.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A)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

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

9.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在古希腊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代表是(D)。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贺拉斯D.毕达歌拉斯学派

10.在西方美学历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说”的美学家是(C)。

A.德莫克里特B.贺拉斯C.柏拉图D.托马斯·阿奎那

11.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A.黑格尔B.康德C.歌德D.席勒

12.在西方美学历史上,(A)于1871年开创了实验美学,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

A.费希纳B.费希特C.康德D.克罗齐

13.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以“六艺”授弟子,并把作为道德规范的“礼”与进行审美教育的(D)相结合。

A.“书”B.“射”C.“数”D.“乐”

1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

A.阿恩海姆B.弗洛伊德C.柏格森D.荣格

15.维特根斯坦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D)

A.实验美学B.格式塔美学C.接受美学D.分析美学

16.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C)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17.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C)

A.梁启超B.叔本华C.蔡元培D.尼采

18.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C)

A.抽象B.喻象C.兴象D.仿象

1

19.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B)

A.观察法B.思辩法C.内省法D.核对法

20.美感的起点是(A)

A.感受B.体验C.知觉D.品味

21.黑格尔的美学代表作是(D)

A.《实验美学》B.《判断力批判》C.《艺术哲学》D.《美学》

22.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提出要从“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的著作是(B)A.《美学讲演录》B.《美学新论》C.《美学新解》D.《实验美学》

23.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B)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来24.美学的学科性质是(D)

A.自然科学B.价值学科C.实证学科D.人文学科

25.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C)

A.休谟B.洛克C.荷迦兹D.夏夫兹博里

26.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D)

A.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B.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内在规定性C.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力D.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7.美在本质属性上是一个(B)的系统。

A.封闭性B.开放性C.自律性D.他律性

18.在西方最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家是(D)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

28.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B)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29.托马斯·阿奎那认为:

“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

30.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C)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美取决于距离

31.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D)

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

32.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来看,美是一种(B)现象。

A.自然B.社会C.历史D.人的心理

33.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C)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高尔太

34.“美是生活”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C)

A.高尔基B.列宁C.车尔尼雪夫斯基D.歌德

35.“美学”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D)

A.“理性认识”B.“爱智的学问”

C.“人类知识的完善”D.“凭感官可以感知的学科”、“感觉学”

36.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B)

2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37.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C)

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B.一种感官美学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D.一种官能刺激

38.刘熙载说: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里的丑是(D)A.一种古怪的丑B.一种突出的丑C.一种秩序的美D.一种不规则的美

39.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B)

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B.自我实现的人C.审美的人D.集体的人

40.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

41.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C)

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

42.“埃斯特惕卡(Aestetica)”在德文中的意思是(A)

A.感性学B.现象学C.审美学D.解释学来源:

43.梁启超说:

“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

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

C.艺术是无功利的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

4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45.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C)

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

46.在中国当代的美学讨论中,朱光潜主张美是(C)。

A.主观的B.客观的C.主客观的统一D.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47.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D)A.美的规律B.艺术C.美感经验D.审美关系

48.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丑的美学》一书的作者是(D)

A.布洛B.博克C.雨果D.罗森克兰兹

49.丑的审美形态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是(C)

A.和谐B.痛感C.不和谐D.厌恶感

50.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B)

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

51.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B)

A.真实的美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D.关系到我的美52.笪重光说:

“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C)A.美丑互补B.化丑为美C.以丑衬美D.美丑相间

53.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

54.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

这表明美感教育(A)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

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

55.孔子的美育讲究的是(A)

A.美善协调B.天人合一C.逍遥自在D.渐修顿悟

3

56.美育的功能之一是(B)

A.修身B.养性C.求知D.养神

57.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D)

A.感性B.感染性C.愉悦性D.规范性

58.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C)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59.《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说明(A)

A.艺术感动是潜移默化的B.美育需要动力C.美育以风为动力D.美育雷厉风行60.下列属于“美育的目的”的是(A)

A.培养审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B.造就文化人才

C.成就审美的人生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E.繁荣社会文化61.“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B)

A.王国维B.蔡元培C.李大钊D.李泽厚

62.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D)。

A.休谟B.莱辛C.康德D.李斯托威尔

63.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C)

A.能够进行艺术创造的人B.遵纪守法的人

C.自由全面发展的人D.学识渊博的人

64.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D)

A.相互对立B.相互包容C.相互替代D.相互补充

65.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确立标志的著作是(D)

A.《论审美教育》B.《谈美书简》C.《美育与人生》D.《审美教育书简》66.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C)

A.孔子B.孟子C.朱熹D.柳宗元

67.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C)

A.王夫之B.叶燮C.梁启超D.鲁迅

68.审美理想是(D)

A.关于美的本质的观念B.关于最高层次的美感的观念C.关于美的事物的完善或理想形态的观念D.关于审美活动的理想状态的观念

69.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这句话说的是(B)A.美感的主观性B.美的客观性C.美感的社会性D.美的社会性

70.爱美之心是(B)

A.人的自然禀赋B.人的本质力量C.人的族类本质D.人的先验能力

71.美感产生于(A)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72.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B)

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

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来

73.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A)

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B.“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

C.“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

4

D.“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7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

A.阿恩海姆B.弗洛伊德C.柏格森D.荣格

75.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C)。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76.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B)

A.以丑为美B.崇美抑丑C.美丑不分D.无美无丑

7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B)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7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9.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B)

A.闲暇时间B.自由意识C.物质条件D.艺术趣味

80.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里的人以嘴大为“美”,这反映了原始人的美感(A)

A.与特定观念相联系B.模仿动物

C.包含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D.与性感紧密相连来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填写其代码在括号内)

1.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AD)

A.格兰特·艾伦B.托马斯·阿奎那C.斯宾塞D.亨利·马歇尔E.席勒

2.狄德罗曾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不包括(CD)

A.一事物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关系B.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人与自我的关系E.事物与人的关系

3.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ABDE)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B.数是宇宙的本源

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4.作为审美关系主体的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本质属性(ACDE)

A.自然性B.物质性

C.社会性D.精神性E.历史性

5.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一派的有(ABC)

A.荷加兹B.哈奇生C.休谟D.康德E.谢林6.丑的美学意义在于(ABCE)

A.以丑衬美B.化丑为美C.丑刺激了世界的发展

D.丑是美的源泉E.审丑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

7.美感中的理解是指(BCE)

A.抽象的逻辑思维B.理化为情C.情融于理

D.单纯的形象思维E.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8.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CDE)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5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布莱克说:

“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ABCE)

A.感性具体的B.以小见大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透过现象看本质E.直观个别的形象

10.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ABDC)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D.事物与人的关系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

11.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CE)

A.典型性B.观念性C.客观社会性D.主客观统一性E.具体形象性

12.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CE)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寓教于乐

(1)“寓教于乐”的美学思想是由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的。

他认为艺术必须具有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三个方面的特性。

(2)它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寓教于乐”实际上是美育与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又符号文艺规律。

教育与娱乐功能不应该彼此游离、相互外在的关系,应该水乳交融、有机统一在一起。

(3)它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2.灵感

(1)灵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艺术家在自身生理-心理素质与后天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学养积累基础上综合形成的一种心理体验状态和活动。

(2)它是艺术家创作力极为旺盛、勃发时一种神思活跃、意象奔涌的心理状态。

(3)灵感往往在平凡的心理状态中突如其来地出现,有时也会在苦苦的艺术孕育中突然到来。

(4)灵感的出现总是表现为理性意识以外的主观感受突然得到解放,就势不可遏的奔涌泛滥,充满整个的主体意识空间。

3.生命的机械化

(1)这是由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的。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2)他指出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但是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4.集体无意识说

(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简单地说,集体无意识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

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5.“狂欢化理论”

6

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

巴赫金指出怪诞的事物“本质上是双重性的”,狂欢式的笑也是双重性的:

“它既是欢乐的、兴奋的,同时也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肯定又否定,既埋葬又再生。

这种双重性的狂欢式的笑所具有的摧毁一切和变更一切的“解放力”和“再生力”,能够使生命经过再生而“更趋完善”,因而有益于“人类年轻化”“文化的年轻化”。

巴赫金指出笑是民间诙谐的生命所在;笑本身意味着亲昵化,它能消除严肃、僵化、刻板,拉近距离,取消等级,促成人们的平等交往;狂欢式的笑是全民性的、包罗万象的、双重性的,尤其强调其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与自由不可分离的和重要的联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评“移情说”。

(一)“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代表性美论之一,移情的概念由德国美学家R.菲舍尔提出,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德国美学家T.立普斯。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

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

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二)这一理论在抓住了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的同时存在较大片面性:

(1)过分强调感情。

人的审美活动决不仅仅限于感情,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现,。

(2)移情论者只把移情看成一种单纯的凝神观照,把人与现实在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简单化。

(3)只强调主管的移情,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形式是不可能产生移情现象的。

(4)并不是所有感情都可以移到外物中去,化为美的形象。

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

2.意象与意境

(1)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对“意象”的理解主要有四种:

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简称意象或文学意象。

“意象”一般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文学意象实际上都是观念意象,有两种存在形态:

一是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意象;一是表现审美理想充分的意象即审美意象。

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可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2)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其表现特征为情景交融、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为虚实相生、其审美特征为韵味无穷。

可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有意境的作品在于它不仅是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事件的意味,而是要超越具体的事物和事件,要从一个角度去揭示整个人生的意味。

3.席勒的美育观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阐述了自己的美育观:

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B.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

C.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

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7

4.简述美育的特点。

美育具有以下特点:

(1)诉诸感性。

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

(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

(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

(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5.审美活动中美感的直觉特征有哪些?

审美活动中美感的直觉特征有:

(1)独立性”。

即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

(2)“静观”。

审美是对特殊事物的认识活动,“心静观真际”。

(3)“直接性”与直观性。

审美不是逻辑活动,不需要分析和推理。

在美的感受中,无需借助抽象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和不美,具有非概念的直觉性。

(4)“创造性”——审美不等于看东西,看东西只是感觉不是直觉。

看到草地的绿,只是感觉;如果从草地的绿色看出了草地的美就是直觉。

(5)潜藏的社会功利性。

美感在个人的直觉感受中是无功利的;在个人的无功利中,社会功利以曲折、隐晦、复杂的形式潜藏在美感深处。

(6)动情而愉悦的。

这是美感区别于理智感与道德感的标志之一。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丑的美学意义。

(1)丑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它的存在也离不开一定的对象: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他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一般来说,丑的事物,往往是违背自身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其外在的组合形式往往是凌乱的,不能怡人的。

(2)丑的美学意义在于: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托美。

美从本质上是对人的生命的积极肯定。

给人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快感。

从形式上是合乎形式美规律。

丑从本质上是对人的生命的否定。

丑给人带来厌恶和痛苦。

从形式上是违背形式美规律。

以丑衬美属于映衬中的反衬,目的在于突出美。

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喀西莫多相貌奇丑,但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却是高尚的,具有人道和自我牺牲的特点,与道貌岸然的弗洛罗的罪恶情欲完全不同。

作品正是采用以丑衬美的方式,通过有意制造出外貌丑同内在美的对比和冲突来强化作者所主张的内在美的戏剧性力量。

凸现作者对被社会嘲弄和迫害的下层人民的代表喀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的天真、善良、真诚的品性之美的倾注与歌颂。

其次,刺激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推动作用,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

丑是独特的、令人不适的,能够欣赏它是审美心灵足够强大成熟的标志。

只要克服对丑的形式的本能抗拒,所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一片全新的审美天地。

如《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人的犯罪和犯罪意识,并将其美化。

在某种意义上,审丑意味着人们开始敢于直面心灵的真实,直面世界的无意义、个体的孤独和彼岸的无根状态,并开始思考和寻找意义、家园和根基。

再次,化丑为美,即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其效果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艺术加工引起审美快感。

艺术所展示的不是现实中原封不动的丑,而是被赋予了艺术形象的对象,它的内容会引起人们道德伦理的批

8

判,而形式却给人以艺术享受,唤起审美快感。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是岁江南旱,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