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7995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

蒙林规(蒙林设)—2012--008号

 

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

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附表1、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附录

附录1:

植物名录

附录2:

动物名录

附件: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附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件3:

项目配套资金承诺文件

附件4:

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相关土地使用证明

附图:

附图1、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位置图

附图2、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现状图

附图3、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布局图

第1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西起三岔口村西鱼塘西界、南至黄河中心线、东至宋昭公路、北至拟建蓄滞洪区北界及黄河景观大道,总面积为3112hm2,其中堤南面积2491hm2,堤北面积621hm2。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5′13.3″~109°42′49.0″,北纬40°30′56.4″~40°33′18.0″。

1.1.3项目主管单位

包头市林业局

1.1.4项目建设单位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鲁海(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处长)

1.1.5项目性质

新建

1.1.6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工程实施,有效遏制湿地植被和生境退化的趋势,湿地的功能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得到增强。

(1)改善水质,提升湿地环境质量,减少水质恶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和影响;

(2)对水岸进行保护,维护其生态功能,并对受损水岸进行恢复和加固,保护、恢复水岸带植被;

(3)通过退田还湿还泽、水生植被种植、湿地补水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有效遏制湿地植被和生境退化的趋势,提高景观质量,恢复湿地的面积及其生态质量。

1.1.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主要建设工程有湿地保护工程、湿地恢复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湿地保护工程:

界碑2座,界桩50个,标牌10快,围栏10千米,自然驳岸10千米。

(2)湿地恢复工程:

湿地补水工程1处,退田还湿还泽280hm²,水生植物种植30hm²。

1.1.8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经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993.88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2727.50万元,占总投资的91.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3.81万元,占总投资的4.14%;预备费142.57万元,占总投资的4.76%。

按照建设类型分:

建安工程投资2696.90万元,占总投资的90.08%;设备购置投资30.60万元,占1.02%;其它266.38万元,占8.90%。

工程费用按建设内容分:

湿地保护工程建设697.50万元,占工程费用的25.57%;湿地恢复工程建设2030.00万元,占74.43%。

资金来源为国家投资1197.55万元,地方配套1796.33万元,国家与地方投资比例为4:

6。

1.1.9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3年1月-2014年12月。

1.1.10编制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

1.2编制依据

(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onWetlandsofInternationalImportanceEspeciallyasWaterfowlHabitats》(简称《湿地公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6)《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

(7)《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

(8)《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规格、型号

(结构)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1

主要建设任务

 

 

 

1.1

界碑

250cm×150cm×20cm

2

2.00

1.2

界桩

直径20cm、长度200cm

50

0.40

1.3

标牌

150cm×100cm

10

0.06

1.4

围栏

镀锌钢丝网

km

10

20.00

1.5

自然驳岸

km

10

45.00

1.6

湿地补水工程

1

土方工程

 

 

 

开挖土方

m3

580000

0.00149

施工排水

 

 

41.97

分洪闸

1

348.33

分洪闸闸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规格、型号

(结构)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闸门

平面铸铁

3

13.30

螺杆启闭机

20t

6

2.60

1.7

退田还湿还泽

hm2

280

10.00

1.8

水生植物种植

hm2

30

1.50

2

总投资

万元

2993.88

 

2.1

建安工程费

万元

2696.90

占总投资的90.08%

2.2

设备购置费

万元

30.60

占总投资的1.02%

2.3

其它

万元

266.38

占总投资的8.90%

3

资金来源

 

 

 

3.1

国家投资

万元

1197.55

占总投资的40%

3.2

地方配套

万元

1796.33

占总投资的60%

4

投资估算指标

 

 

 

4.1

勘察设计费

万元

40.91

按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执行

4.2

工程监理费

万元

27.28

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执行

4.3

建设单位管理费

万元

28.35

按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执行

4.4

咨询费

万元

13.64

按工程费用的0.5%计算

4.5

招标费

万元

13.64

按国家计委《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执行

4.6

预备费

万元

142.57

按工程费用和其它费用之和的5%计算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最重要的栖息地;在抵御与调节洪水、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国土和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等,是地球不可或缺的生存环境。

湿地的保护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息息相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基础。

该湿地具有调蓄防洪、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等多种功能。

面对该湿地人为干扰严重、管护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及时实施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将会从根本上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威胁,有效维持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护和改善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持湿地的多样性功能作用,保护黄河湿地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从而使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维护湿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协调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的大政方针和优先领域,建设条件具备,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投入适当,组织保障有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因此,启动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无论从社会、生态和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都具有建设必要性、技术科学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行性,特申请立项并建议批复实施。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最重要的栖息地;在抵御与调节洪水、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国土和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等,是地球不可或缺的生存环境。

湿地的保护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息息相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基础。

包头黄河湿地地貌主体为黄河冲积平原,以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为主。

包头黄河湿地地处我国寒区、干旱半干旱区(简称寒旱地区),位于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路线上,是鸟类、两栖类、鱼类等湿地生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因此物种丰富、景观独特,是包头市乃至西北寒旱地区一个得天独厚的宝贵自然资源。

然而近年来,随着包头的飞速发展,带来大量污染排放、开荒耕种、私挖乱建等破坏活动,黄河湿地应有的功能出现了退化现象,而且还出现包括黄河在内的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土地沙化、盐碱化,生物物种数量减少等不良表现。

过度的人为破坏使得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任由其发展下去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包头黄河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亟待加强。

在自然情况下,黄河包头段流凌封冻时间常比上游的兰州早20多天,而解冻开河时间却晚一个多月。

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导致每年的黄河开河期为特有的凌汛期。

凌汛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利有弊。

一方面极易造成串堤决口,淹没成灾,另一方面凌汛对于地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的包头黄河湿地提供了必需的水源补给,保证了黄河湿地的良好发育。

为了更好地保护包头黄河湿地,加大包头黄河湿地的建设力度,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亟待启动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

通过该工程的实施,维护黄河湿地生态环境平衡,保护水生动植物和鸟类的生存环境,改善生态栖息地和湿地品质,逐步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的功能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充分发挥黄河湿地对包头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2013年1月,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委托内蒙古林业监测规划院进行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等进行编制,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建设达到保护、恢复和利用的协调统一,帮助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呈现平衡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状态。

2.2应用需求与项目必要性分析

该区湿地是我国少有的内陆半干旱区高纬度河流湿地,湿地紧邻包头中心城区,将黄河、湿地和城市融为一体,对包头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开展湿地恢复项目十分必要和紧迫。

2.2.1是履行《湿地公约》和积极响应国家湿地保护行动的需要

1992年,我国政府正式加入《湿地公约》。

2000年,国家林业局和科技部等联合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对湿地建设作了明确指示。

包头黄河湿地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污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浪促淤、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巨大生态功能。

保护黄河湿地,维护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是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保护,也是促进黄河生命的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由于黄河水量减少,农民无序围垦耕种和污染物排放,使得包头黄河段湿地面积逐渐萎缩,功能退化,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将保护湿地工作提上日程的步伐日益紧迫。

包头市政府也为保护湿地资源制定了《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决定》及《关于清理整顿黄河湿地违章建筑的通告》、《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等规章条例。

2.2.2是包头市“十二五”发展目标的要求

“十二五”阶段是包头市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环境友好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转型的重要阶段,而黄河湿地保护是实现生态转型的战略重点之一。

项目的建设将对平衡包头市碳排放作出巨大贡献,有力支持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将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和“西部城市群”带来生态旅游及休闲度假的市场机会。

同时,最近出台的《包头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包头市打造“富裕包头、文明包头、生态包头、平安包头”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把包头湿地保护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环境保护工程。

具体而言,即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立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通过加强管理,清理开垦、放牧等措施,限制人为活动对于湿地系统的侵害;同时结合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使污水实现达标排放进入湿地生态系统,力求恢复湿地系统原有景观面貌。

2.2.3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和巩固包头市“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城市生态体系,有利于“三横五纵”生态防护林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项目的建设可提高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强碳汇能力。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权威研究数字表明,1hm2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为4000-14000美元。

项目的建设可提升生物栖息地品质,增加生物多样性。

随着包头黄河湿地环境的改善,2001年到2007年观察到的鸟类已由77种增加到184种。

项目的建设可增加天然生态蓄水功能。

湿地可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地表水,调控径流,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危害,对洪水具有初级控制作用。

项目的建设可塑造宜人的小气候,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对处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包头市来说,小气候的塑造极为重要。

湿地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可防止污水直接入黄。

黄河包头段有数量众多的支流和灌渠,每年向黄河排入大量的雨洪水、灌溉退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沿途污染严重。

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净化水质。

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如芦苇等还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

2.2.4是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主要表现在对改善整体社会环境,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吸引产业园区企业集聚,提升旅游业发展,惠及湿地居民改变就业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上。

可带动提升区域生态农业及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增加周边村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使村民就业行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项目的建设在提升周边城市环境的情况下,也可吸引企业优先选择进驻湿地附近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园招商引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

2.2.5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结构的需要

《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强化了“一市、两城、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布局,突出山、城、河、绿的城市格局特色。

未来将形成“一心、两带、三楔、多园、多廊道”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心”:

以赛汗塔拉公园、中央公园为基础,结合周围生态绿地形成城市绿心;“两带”:

黄河、大青山为城市生态敏感区,应严格控制建设,沿黄河设置生态保护绿化隔离带,结合连绵的山体设置带状的生态山林地,保护水体、山体的完整形态;“三楔”:

即沿昆都仑河两岸防护绿地,位于昆区、青山城区与九原、东河城区之间的以赛汗塔拉公园为主的风景林地和东河区与东兴工业区之间隔离绿地;“多园”:

结合河流、城市主要道路的节点处,形成多个城市公园;“多廊道”:

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绿地和河流沿岸绿地,在各组团、片区之间形成多条生态廊道。

黄河湿地的建设是打造绿地系统结构的重要一环。

项目的建设也将提升其周边地区环境品质和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功能协调与融合,有力破解工业围城的格局,完善现有城市功能结构,加快包头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沿黄生态城市建设典范的进程。

 

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西起三岔口村西鱼塘西界、南至黄河中心线、东至宋昭公路、北至拟建蓄滞洪区北界及黄河景观大道,总面积为3112hm2,其中堤南面积2491hm2,堤北面积621hm2。

湿地包含整个拟建西海湖湿地蓄滞洪区,年生态需水量约300万m3。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5′13.3″~109°42′49.0″,北纬40°30′56.4″~40°33′18.0″。

3.1.2地质地貌

3.1.2.1地质

15亿年前,黄河湿地所在地是一片汪洋。

沉积厚达2万余米的海相碎屑及碳酸盐建造。

经过各种变质作用,形成一套深变质岩系。

古生代早期地壳持续上升,本地区成为内陆。

中生代中期,内陆局部下陷,形成山间盆地,陆缘碎屑没于盆地,沉积总厚度达7千余米。

随陆缘碎屑沉没的大片森林变质成煤。

到新生代,因新构造运动,黄河湿地下陷成盆地,最大沉积总厚度为1500米,整个盆地呈北深南浅,西深东浅的不对称形,构造上为一封闭的地堑式盆地。

3.1.2.2褶皱构造

褶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波状起伏形态。

包头黄河湿地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地褶皱强烈,多呈紧密线型不对称褶皱,由前寒武系片麻岩、含铁石英岩组成,轴部岩层倾角大于70度,两翼60至70度,属紧密线型褶皱。

中生界侏罗纪地层多为简单的开阔对称或不对称型褶皱。

由侏罗系砂砾岩构成。

近槽部岩层倾角10至17度,北翼岩层倾角20至28度,南翼则为40至50度,属不对称向斜。

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褶皱地层产状近于水平,仅在包头黄河湿地所在地断陷盆地周边形成一些山前倾斜平原。

又因新构造运动使地壳产生升降运动,破坏了地层的水平,使湖盆中心明显东移,使黄河河道南移,地面向黄河谷地倾斜。

3.1.2.3断裂构造

包头黄河湿地所在地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断裂方向各异,大小不等,以近东西向、北东向两组为主。

本地区地势地貌主要受呼包大断裂、鄂尔多斯台地北缘大断裂、和林格尔隐伏大断裂的控制。

断裂构造的频繁活动,在不同时期均造成大量岩浆侵入,并占基岩面积的百人之二十左右,羽状排列呈群出现的各种脉岩很发育,侵入岩从超基性至酸性均有出露,以中性最多。

3.1.2.4地貌

包头黄河湿地地貌主体为黄河冲积下湿平原。

本地区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沿南境边从西向东蜿蜒而过,属于阴山和黄河之间的冲积平原。

从景观上,包头市黄河湿地呈现出水域、沼泽、灌丛、草地等类型,其中以水域、沼泽、湿地为主要类型。

3.1.3气候特征

包头黄河湿地气候总体特征是:

光照充足,降水较少,蒸发剧烈。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炎热,年、日温差大,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风大,时遭寒潮侵袭。

雨热同季,积温有效率高。

3.1.3.1降水

包头黄河湿地地处半干旱草原地带,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为307.4毫米,降水多集中于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250毫米,冬季12月至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2.3%。

黄河湿地降雪期4至5个月,但降雪日少,约10天,降雪量亦少,积雪深度在10厘米以下,积雪日数为55至77天,大雪多出现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

3.1.3.2气温

包头黄河湿地年平均气温为8.5℃,全年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12.7℃,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在22.2℃,≥5℃的活动积温3278.9℃,持续222天,≥10℃的活动积温3916.6℃,持续176天,历全年无霜期148天,早霜期9月下旬,终霜期在5月中旬。

3.1.3.3风

包头黄河湿地处于季风气候范围,冬夏具有明显的风向变化,冬季北风、西北风盛行,春季风向多变且紊乱,秋季偏北、偏西风占优势。

平均风速一般为2—4米/秒,最大风速达15—17米/秒,特大风可达34米/秒。

每年3月份进入风季,到5月份结束。

3.1.3.4日照

包头黄河湿地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177小时,日照百分率65%,大于10摄氏度的日照时数为1357.4小时,日照率62%,年总辐射量133.8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4—9月份占85.39%,全年辐射最高期是5月份,月平均辐射量为16.36千卡/平方厘米以上。

5、湿度与蒸发

包头黄河湿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50%以上,春季相对湿度最小,平均43%,夏季相对湿度最大,约为69%,秋季水汽含量下降,温度也在下降,变化较平稳,如10月份的湿度为62%,冬季由于气温低,相对湿度仍较春季高。

包头黄河湿地水面年蒸发量在2342毫米,一年中各地水面蒸发以5、6月最大,12月、1月最小,8月份蒸发量仍较高,9月份开始下降,11月份显著下降,陆地年平均蒸发量250至350毫米。

3.1.4土壤

包头黄河湿地土壤类型分为草甸土、盐土和风沙土三类。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湖区及外围的沼泽地带,为黄河湿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

盐土呈斑块状散布于沼泽的外围。

风沙土大多分布于黄河岸边的沙滩地。

黄河湿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度大,PH值为9,呈碱性。

土壤中速氮、速磷、速钾、有机质含量较高。

3.1.5水文

3.1.5.1地表水

包头黄河湿地内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为黄河水,其次为地下水和大气降水。

黄河沿昭君岛至磴口段南境东流,流经68公里,水面宽130—458米,水深1.4—9.3米,平均流速1.4米/秒,平均经流量82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6400立方米/秒,年平均经流量259.56立方米/秒。

每年11月下旬开始流凌,12月上旬封冻,冰厚0.6—1.2米,至次年3月下旬开河,封冻期4个月,封冻期,汽车可腹水而过。

开河时,冰凌常阻塞河道,有时形成危害。

3.1.5.2地下水

包头黄河湿地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分布很广,昭君岛至磴口段所在的地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山麓冲洪积湖积层承压水,地下水埋深30—50米,水质矿化度小于0.5g/升的超淡水,适宜饮用和灌溉。

3.2社会经济条件

3.2.1行政区域与人口

项目区隶属于包头市九原区。

2010年底,九原区总人口16.15万人。

3.2.2交通、通讯

九原区环绕包头市区,交通十分便利,区内各乡镇、苏木及较大的村庄之间都有沥青路及公共汽车相通。

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3.2.3社区经济与发展状况

九原区现辖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蒙、汉回等20多个民族。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2.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7.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42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998元。

3.3资源条件

3.3.1湿地植被资源

包头黄河湿地以非地带性草甸植被和沼泽植物占优势,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

规划范围内不同类型的湿地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涵盖了包头黄河湿地几乎所有植物种类,各种植被类型也均有分布。

3.3.1.1植物科属组成

据不完全统计,包头黄河湿地有维管束植物133种,隶属36科93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