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202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唐山市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下图为世界石油、天然气某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不需要从图示地方进口原油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C.俄罗斯D.日本

2.图示地区最大产油国向我国供应石油时所需要经过的海峡是

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直布罗陀海峡 ③曼德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C2.D

【解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该区域为波斯湾地区,附近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地区,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能源输出大国,而中国、美国、日本石油需求量大,需要从波斯湾地区进口石油,故选A。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为波斯湾地区,从该地到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航线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故选D。

下图是世界某地理事物(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A.高原、山地分布区B.热带森林、草原分布区

C.石油、铁矿分布区D.干湿季节明显交替分布区

4.阴影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其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植被

【答案】3.B4.A

【解析】试题分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约南北纬15°之间的范围内,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别形成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

4.该地纬度低,太阳高度年变化不大,因此气温年较差小。

考点: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下图为“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5.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范围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C.海陆轮廓D.地形

6.该气候类型在乙、丙两区域分布的最高纬度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B.海拔高低C.山脉阻挡D.大气环流

7.该气候区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高温干旱的特点B.耐低温干旱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

【答案】5.D6.A7.A

【解析】试题分析:

5.在甲地区和乙地区都是地中海气候,乙地区气候类型分布较窄的原因是在南美洲大陆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的深入,所以面积狭小。

6.在非洲的西南地中海气候再向南是海洋,因为海陆分布原因,使南美地中海气候和非洲南部地中海气候分布的最高纬度有较大差异。

7.地中海气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因此该气候区的农作物耐高温、耐旱。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不同地区的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和特点。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地中海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考查该气候的形成原因、及非地带性差异的因素。

地中海气候区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时,西风带南移至此气候区内,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潮湿的气流,加上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因此气候温和多雨。

而夏季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向北移至此气候区内,气流以下沉为主,再加上沿海寒流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因此气候干燥炎热。

本区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导致乙地区西海岸气温较低。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8.甲国近期发展中,解决能源短缺的最好措施应该是大力

A.开采煤炭B.开采近海海底石油C.建设水电站D.建设核电站

9.年均温20℃等温线西半段弯曲的方向与主要原因是

A.凸向高纬、暖流和地形B.凸向低纬、寒流和纬度

C.向南凸、植被和暖流D.向北凸、寒流和地形

【答案】8.C9.D

【解析】

8.图示甲为巴西,其受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河流流量大,且在巴西高原边缘地区,河流落差大,故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设水电站,故答案选C。

9.图示20℃等温线西半段向北凸出,由于位于南半球,即“凸高为低”,说明气温较东部低,结合地理位置判断为地形和秘鲁寒流的影响。

故答案选D。

点睛:

等温线分布规律:

(1)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

①冬季大陆,②地势较高;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

①夏季海洋,②寒流经过。

(2)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若该地区在陆地上则是:

①夏季陆地,②地势较低;若该地区在海洋上则是:

①冬季海洋,②暖流经过。

(3)如果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该地区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4)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由“香蕉带”演变为“金足球”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1.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增加劳动力需求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10.C11.D

【解析】图中香蕉带主要是发达国家,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

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主要原因是寻找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区,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转移的是生产部门,产品研发部门仍保留在香蕉带。

10.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东部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低,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生产成本,C对。

人才没有向东流动,不是主要原因,A错。

东部配套设施条件较差,B错。

与高科技产业的吸引无关,D错。

11.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D对。

减少劳动力需求,A错。

在当地保留研发中心,B错。

促进制造业科技水平发展,C错。

点睛:

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主要原因是靠近廉价劳动力丰富地区,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转移的是生产部门,产品研发部门仍保留在发达国家或地区。

图Ⅰ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图中甲与丙地高差可能为

A.355mB.400mC.445mD.490m

13.某日一登山施行者到达甲处,可看到

A.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

C.湖畔乙处游人戏水D.丁地所在位置地势最低

【答案】12.D13.B

【解析】试题分析:

1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等高距为100米,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图中甲与丙地高差可能为490m,所以D正确。

1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山顶,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可看到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所以B正确。

考点: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读北京、昆明两地的旅客流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A.气候条件较好B.市场距离较短C.交通通达性较强D.接待能力较强

15.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A.气候环境的差异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D.环境容量的差异

【答案】14.A15.C

【解析】

14.本题考查我国的局部区域地理;第3题,昆明的旅游旺季要长于北京,这是因为昆明地处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为优越;而北京的纬度相对较高,冬季较为漫长,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15.第4题,图中可以显示出,北京的客流量远远大于昆明,这是因为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有着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且这些旅游资源有突出的非凡性,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

吉林雾凇的形成,关键是因为这里存在着“严寒的大气和温暖的江水”。

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关于雾凇的分析,错误的是

A.低温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前提

B.阴天比晴天更容易形成雾凇

C.空气湿度大,水汽易饱和,容易形成雾凇

D.出现逆温时近地面空气相对稳定,有利于雾凇的形成

17.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夏季多雨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答案】16.B17.C

【解析】

16.雾凇俗称树挂,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因此低温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前提,A项说法正确;阴天晚上的保温作用差,晴天晚上的保温作用差,因此晴天晚上温度比阴天低,更有利于雾凇的形成,B项说法错误;空气湿度大,水汽易饱和,容易形成雾凇,C想说法正确;雾凇需要静风或微风条件,因此出现逆温时近地面空气相对稳定,有利于雾凇的形成,D说法正确。

故选B。

17.根据题意可知,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共同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C正确;吉林雾凇需要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形成,A错误;吉林位于温带,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误;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是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的地理特征,D错误。

故C正确。

点睛:

雾凇形成的条件:

(一)冬季漫长寒冷的基础条件。

气温在零下26℃以下时,多数能形成雾凇.由此看出,低温是形成雾凇的前题和基础。

(二)低空水汽量多的充分条件。

不冻江、雾多、雪多、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这是形成雾凇的充分条件。

冬季,不冻的江面向空中源源大量蒸发水汽,雾多、雪多,有利空气湿度增大及雾凇出现频次增多。

不论是平均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还是最多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均是呈同步成正比例的,即雾多、雪多、雾凇也多。

冬季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从而雾淞的凝华过程显著,使形成雾凇更加充分。

(三)辐射降温强烈的有利条件。

冬季辐射降温强,因而气温日较差大,并常有逆温层,使大气层结稳定,是形成雾凇的有利条件。

(四)经常碧空微风的必要条件。

碧空、少云、静风或微风,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1~2月B.3—6月C.7—9月D.11月—次年1月

19.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客土下滑B.利于客土和本地土壤的融合

C.提高草种的发芽率D.利于地表水下渗

20.该绿化方法宜选择的植物类型是

①耐旱植物②耐盐碱植物③耐贫瘠植物④高大乔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18.B19.A2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土保持工作,要求我们掌握水土保持的方法,熟悉我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18.我国北方地区3—6月正值绿草发芽生长季节,此时实施绿化客土法,有利于种子发芽,为最佳施工期,选择B。

19.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对于光滑岩面进行加糙处理,主要防止避免客土下滑,选择A。

20.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春季多干旱的天气,选择植物应该以耐旱植物为主,工程坡面土壤肥力低,应该选择耐贫瘠植物;坡面盐堿不会太大,考虑耐盐碱植物可以少一些,坡面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选择C。

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

A.40°NB.50°SC.40°SD.60°N

22.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势高低C.洋流性质D.海陆分布

【答案】21.B2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

认真阅读地图,利用图中的信息,结合我们所学习的世界地理知识,便可以完成答题。

21.读图可知各纬度西风分速,把所给的四个纬度数冬、夏季西风分速相减便可知,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500S,选择B。

22.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西风影响的范围比例小,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受西风的影响的比例相对较大,选择D。

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高寒草原地带,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体局部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

下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该湖

A.为淡水湖B.东西最长距离可达80km

C.最可能为构造断陷湖D.甲河在入湖河流中输沙量最大

24.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25.1999年以后,该湖水位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

A.引湖水灌溉量减少B.大气降水补给减少

C.冰川融水补给增加D.流域蒸发量增大

【答案】23.A24.A25.C

【解析】

23.由材料可知,该湖位于藏北高原南部的高寒草原地带,该地降水少,河流的补给较少,河流的补给较少,多为内流湖,属于咸水湖,A错误;由图示可知,该湖东西长度大约相差0.5个经度,根据同一纬度上,经度每相差一度距离为110*cosa(a为所在的纬度数),因此该湖东西距离为0.5*110*cos30°,通过大致计算可知,东西最长距离小于80km,B错误;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壳运动活跃,因此该湖最可能为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断裂下陷而成的构造断陷湖,C正确;读图分析可知,甲河的河口地区等深线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水较深,因此在该处泥沙沉积较少,所以也能说明甲河的输沙量较小,D错误。

故选C。

24.读图分析可知,乙处等深线稀疏,说明该处水深较浅,坡度较缓,适合水禽觅食,同时沿岸河流注入,除了带来丰富的泥沙外,也能够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从使得该处浮游生物较多,鱼类资源等水生生物较多,水禽的食物较多,故A正确;图中②、③、④的位置,没有河流注入,缺少营养物质的来源,并且等深线较为密集,说明水深较深,不适合水禽觅食。

故选A。

25.该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

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湖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该湖为咸水湖,,当地不会因湖水进行灌溉;大气降水补给减少会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加了湖水的补给量;该流域内蒸发量增大导致湖水减少。

故答案选C。

点睛:

该题以青藏高原的湖泊为背景,对湖泊的形成、等值线的判读、湖泊水位上升的原因等进行考察,结合该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活动,可知该地的河流为内流胡,主要为断层湖,湖底地形主要适合水禽觅食的原因,该地的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融化量增多,湖泊水位上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

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

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

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材料二 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

(见下图)

(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的狮群最能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3)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

(1)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高原面较为平坦开阔,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

(2)甲处于动物迁徙吉河点位置,且由于靠近河流,草类茂盛,食草动物多,狮子的猎物丰富;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3)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

【解析】本题以东非高原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的成因,河流的作用、荒漠的成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地形对主要植被的影响主要从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来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非洲,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该地地形单一,原面上起伏较小,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

(2)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迁徙线路的选择。

由材料可知,在甲处有大规模的狮子出现,说明该地对于狮子来说有丰富的食物、饮水和适合生存的栖息地。

读图分析可知,

甲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草类茂盛,因此该地食草动物比较多多,可以为狮子提供丰富的猎物;由于该地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

(4)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作用。

主要从提供水源、发展航运、以及发展旅游等方面分析。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当地气候干旱,L河能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水源;该河流可以为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交通运输,湖泊可以发展渔业,是当地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来源地;湖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游客,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

(5)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形成的原因。

主要从气候、地形、纬度等因素进行分析。

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

因此形成荒漠。

点睛: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密切。

山地、丘陵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5、地形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首先,地形要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报高低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成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要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地形对工业影响较小。

6、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型,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②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③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④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

⑤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地质因素。

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选择在峡谷处,地铁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7、地形对人口、聚落、旅游的影响

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区);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

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

独特的地形地貌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27.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

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通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

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河西走廊矿产资源丰富,区内有玉门石油、山丹煤田、九条岭煤矿、金昌镍矿及镜铁山铁矿等多处大型矿点,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

绿洲是浩瀚沙漠中的片片沃土,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

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部分地区示意图。

(1)说出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述图示地区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自然困难。

(3)简述兰新线建成对河西走廊地区的重大意义。

【答案】

(1)夏半年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较充足

(2)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昼夜温差大;大风日数多,风沙危害大;夏半年,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地形条件较为复杂(3)改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强该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和社会文化交流

【解析】

(1)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