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31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36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Word文档格式.docx

5、工程清单7

6.系统架构8

6.1总体架构8

6.2机房环境/动力/门禁监控系统架构10

6.3视频监控系统架构12

7.采用接口13

8.视频监控采用技术13

9.网络架构14

10.传输带宽15

1.概述

系统维护单位为网络优化中心,系统构建在DCN网网管VPN内,设备在IT机房,系统主要实现对电信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动力系统、环境、安防)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主城及近郊分公司采用PTN网络进行承载,远郊分公司采用SDH传输网络方式进行承载。

2.标准体系

2.1体系架构

根据目前**电信监控系统部署现状,结合现有管理体制,本次

工程建议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建设,其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按照**电信村通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架构进行建设,本次各分公

司C网机房动力环境监控机房接入**电信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进行统

一监控管理。

各分公司分监控站作为本地视频监控平台。

其中:

(1)SC:

本地网或者同等管理级别的网络监控中心(网络级网管);

中国电信集团《通信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中要求在一个本地网或一条干线、一套系统范围内,建议选用一种电源、空调集中监控技术,以保证全网监控系统的统一性、完整性。

(2)SS:

区域管理维护单位(网元级网管);

中国电信集团《通信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中要求根据各本地网通信网的具体情况,监控中心(SC)可以下设数个监控站(SS),监控站(SS)可以是监控中心(SC)远端监控台(本次工程采用方式),监控站(SS)也可不设。

(3)SU:

监控单元(局站);

监控系统的最小子系统,由若干监控模块和其他辅助设备组成,监控范围一般为一个独立的监控局(站)或大型局站内一套相对独立

的电源系统。

中国电信集团《通信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

范》中要求一个通信局(站)原则上只设置一个监控单元或主监控模

块。

(4)SM:

监控模块(电源、环境、门禁等);

完成特定设备管理功能,并提供相应监控信息的设备。

范》中要求各通信局(站)可根据具体情况,配置一个或数个监控模

块(SM)。

监控模块分为自备式智能监控模块和附加监控模块两种形

式。

2.2接口类型

(1)A接口:

监控模块(SM)与监控单元(SU)之间的接口定

义为“前端智能设备协议”相对标准;

(2)B接口:

监控单元与上级管理单位之间的接口定义为“局数

据接入协议”;

(3)C接口:

区域监控中心(SS)或监控中心(SC)之间,或不

同监控系统之间互连的接口定义为“系统互连协议”;

(4)D接口:

监控中心与上级网管之间的接口定义为“告警协议”。

通过以上接口,电源监控系统可实现系统内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

及与其他网管的互连。

2.3接口实现功能

电源监控系统协议主要包括A接口、B接口、C接口和D接口4部分协议:

(1)A接口为“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2)B接口为“局数据接入协议”,处于一个SU与SS之间,一

般是一个监控厂商内部的协议;

(3)C接口为“系统互连协议”:

C接口处于SC与SS之间,基于TCP/IP方式工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其中SC作为客户,SS提供服务。

其协议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登陆、用户请求系统结构、用户请求实时数据、用户请求报警信息、用户请求数据点历史和用户请求报警历史等17条,实现SS与SC之间实时数据、实时告警、历史数据、历史告警、系统组网结构和系统参数等信息的交互。

(4)D接口为“告警协议”:

D接口用于实现综合网管中心对SC以及

SS进行访问,采用基于TCP/IP的字符流传输方式,将SS或SC设为置服务端,综合网管中心作为客户端,服务端向客户端主动上报告警数据。

D接口在**电信集中告警系统中已有应用。

3.本次工程建设规模

本次工程系统配置按照满足9个点的机房电源、环境、门禁、视

频等监控要求进行配置。

前端监控单元、监控模块,按照9个点接入

机房数量进行报价。

4.工程界面

动环系统前期工程界面如下图所示:

5、工程清单

本次工程本规范界面内中卖方需要配置的设备如下表所示(单机

房,包括对以下设备的安装调测):

6.系统架构

6.1总体架构

**电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市级监控中心区县分监SUSMSC综合网管控中心监控机房分监控中心视频监控中心卖方在遵循本规范书第一章总则所要求的相关规范条件下,也可提出自己合理的、优化的解决方案(包括环境/动力/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架构),并符合本章要求的原则。

6.2机房环境/动力/门禁监控系统架构

范》中要求根据各本地网通信网的具体情况,监控中心(SC)可以下设

数个监控站(SS),监控站(SS)可以是监控中心(SC)远端监控台,监控站(SS)也可不设。

本次工程采用市级设置监控中心(SC),每个区县设1个监控站(SS),监控站(SS)是监控中心(SC)远端监控台,监控中心(SC)与监控单元(SU)直连的二级架构。

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232/485TCP/IP

(1)上图中中间部分为本次工程建设内容;

(2)上图中SU、SC至SU和SU至SM之间接口,以及部分SM

模块为本规范书描述范围;

(3)SC至SU之间接口采用**市电信制定之标准接口规范,详

见**电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二○○九年一期)技术规范书(SC至

SU接口规范分册);

6.3视频监控系统架构

视频监控在各区县范围内进行管理,视频监控中心在各区县局,

视频监控在每个区县监控中心进行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