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586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CSG 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合并单元送审稿.docx

QCSG110017675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合并单元送审稿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110017.67.5-2012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

技术规范

第6-7.5部分:

厂站应用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合并单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

ofoperationsmartsystem

inChinaSouthernPowerGrid-

Part6-7.5:

Applicationsinpowerplants/substations–

FunctionalandinterfacespecificationofIEDs

(Mergingunit)

 

2012-XX-XX发布2012-XX-XX实施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一般技术要求2

5使用环境条件2

5.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2

5.2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3

5.3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3

5.4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3

5.5对周围环境要求3

6工作电源3

7功能要求3

7.1基本功能3

7.2选配功能5

8性能要求5

8.1采样值输出接口5

8.2时钟同步及守时性能要求5

8.3其他6

9电磁兼容性能6

9.1辐射发射6

9.2抗扰度6

10绝缘性能6

10.1绝缘电阻6

10.2介质强度6

10.3冲击电压7

11耐湿热性能7

11.1恒定湿热7

11.2交变湿热7

12温度影响7

12.1低温试验7

12.2高温试验7

13机械性能8

13.1振动(正弦)8

13.2冲击8

13.3碰撞8

14连续通电8

15结构、外观及其他8

前言

为落实公司二次一体化的工作要求,提高电网一体化运行水平,解决二次系统种类繁杂、运行信息割裂、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运行标准等问题,经研究国内外电网运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思路和实践案例,提出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为推进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特制定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系列标准。

本次发布的系列标准是2012年版,适用于指导公司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网、省、地(县)主站和厂站系统建设。

本系列标准分为8部分共73篇,第一部分为总则,共2篇,描述了标准体系和术语定义;第二部分为架构,共3篇,描述了系统总体、主站和厂站架构和原则;第三部分为数据,共13篇,描述了数据源、数据架构和数据交换等要求;第四部分为平台,共6篇,描述了系统平台和OSB总线相关要求;第五部分为主站应用,共26篇,描述了主站端系统各模块功能要求;第六部分为厂站应用,共16篇,描述了厂站端系统各模块和装置的功能要求;第七部分为配置,共5篇,描述了系统主站和厂站配置和标准化接线要求;第八部分为验收,共2篇,描述了系统主站和厂站验收技术管理要求。

标准体系结构如下表所示:

标准名称

部分

编号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则

第1篇:

基本描述

Q/CSG110017.11-2012

第2篇:

术语和定义

Q/CSG110017.12-2012

第2部分:

架构

第1篇:

总体架构技术规范

Q/CSG110017.21-2012

第2篇:

主站系统架构技术规范

Q/CSG110017.22-2012

第3篇:

厂站系统架构技术规范

Q/CSG110017.23-2012

第3部分:

数据

第1篇:

数据源规范

Q/CSG110017.31-2012

第2篇:

厂站数据架构

Q/CSG110017.32-2012

第3篇:

主站数据架构

Q/CSG110017.33-2012

第4篇:

IEC61850实施规范

Q/CSG110017.34-2012

第5篇:

电网公共信息模型规范

Q/CSG110017.35-2012

第6篇:

全景建模规范

Q/CSG110017.36-2012

第7篇:

对象命名及编码

Q/CSG110017.37-2012

第8篇:

基于SVG的公共图形交换

Q/CSG110017.38-2012

第9.1篇:

数据接口与协议.厂站主站间数据交换

Q/CSG110017.39.1-2012

第9.2篇:

数据接口与协议.横向主站间数据交换

Q/CSG110017.39.2-2012

第9.3篇:

数据接口与协议.纵向主站间数据交换

Q/CSG110017.39.3-2012

第10篇:

通用画面调用技术规范

Q/CSG110017.310-2012

第11篇:

公共图形绘制规范

Q/CSG110017.311-2012

第4部分:

平台

第1篇:

主站系统平台技术规范

Q/CSG110017.41-2012

第2篇:

厂站系统平台技术规范

Q/CSG110017.42-2012

第3.1篇:

运行服务总线(OSB)技术规范.服务注册及管理

Q/CSG110017.43.1-2012

第3.2篇:

运行服务总线(OSB)技术规范.OSB功能

Q/CSG110017.43.2-2012

第4篇:

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Q/CSG110017.44-2012

第5篇:

容灾备用技术规范

Q/CSG110017.45-2012

第5部分:

主站应用

第1.1篇:

智能数据中心.数据采集与交互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1.1-2012

第1.2篇:

智能数据中心.全景数据建模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1.2-2012

第1.3篇:

智能数据中心.数据集成与服务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1.3-2012

第2.1篇:

智能监视中心.稳态监视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1-2012

第2.2篇:

智能监视中心.动态监视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2-2012

第2.3篇:

智能监视中心.暂态监视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3-2012

第2.4篇:

智能监视中心.环境监视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4-2012

第2.5篇:

智能监视中心.节能环保监视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5-2012

第2.6篇:

智能监视中心.在线计算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6-2012

第2.7篇:

智能监视中心.事件记录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7-2012

第2.8篇:

智能监视中心.在线预警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2.8-2012

第3.1篇:

智能控制中心.手动操作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3.1-2012

第3.2篇:

智能控制中心.自动控制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3.2-2012

第4.1篇:

智能管理中心.并网审核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1-2012

第4.2篇:

智能管理中心.定值整定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2-2012

第4.3篇:

智能管理中心运行方式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3-2012

第4.4篇:

智能管理中心.离线计算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4-2012

第4.5篇:

智能管理中心.安全风险分析与预控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5-2012

第4.6篇:

智能管理中心.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6-2012

第4.7篇:

智能管理中心.节能环保分析与优化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7-2012

第4.8篇:

智能管理中心.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8-2012

第4.9篇:

智能管理中心.统计评价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9-2012

第4.10篇:

智能管理中心.用电管理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10-2012

第4.11篇:

智能管理中心.信息发布类功能规范

Q/CSG110017.54.11-2012

第5.1篇:

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技术规范

Q/CSG110017.55.1-2012

第5.2篇:

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功能规范

Q/CSG110017.55.2-2012

第6部分:

厂站应用

第1篇:

智能数据中心功能规范

Q/CSG110017.61-2012

第2篇:

智能监视中心功能规范

Q/CSG110017.62-2012

第3篇:

智能控制中心功能规范

Q/CSG110017.63-2012

第4篇:

智能管理中心功能规范

Q/CSG110017.64-2012

第5篇:

厂站运行驾驶舱功能规范

Q/CSG110017.65-2012

第6篇:

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

Q/CSG110017.66-2012

第7.1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通用技术条件

Q/CSG110017.67.1-2012

第7.2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一体化测控装置

Q/CSG110017.67.2-2012

第7.3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一体化运行记录分析装置

Q/CSG110017.67.3-2012

第7.4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一体化在线监测装置

Q/CSG110017.67.4-2012

第7.5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合并单元

Q/CSG110017.67.5-2012

第7.6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智能终端

Q/CSG110017.67.6-2012

第7.7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Q/CSG110017.67.7-2012

第7.8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调速器

Q/CSG110017.67.8-2012

第7.9篇: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励磁控制器

Q/CSG110017.67.9-2012

第8篇:

智能配电终端功能规范

Q/CSG110017.68-2012

第7部分:

配置

第1篇:

主站系统配置规范

Q/CSG110017.71-2012

第2篇:

主站辅助设施配置规范

Q/CSG110017.72-2012

第3篇:

主站二次接线标准

Q/CSG110017.73-2012

第4篇:

厂站系统配置规范

Q/CSG110017.74-2012

第5篇:

厂站辅助设施配置规范

Q/CSG110017.75-2012

第8部分:

验收

第1篇:

主站系统验收规范

Q/CSG110017.81-2012

第2篇:

厂站系统验收规范

Q/CSG110017.82-2012

本规范是该系列标准的第6部分第7.5篇。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

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起草。

本规范参加单位:

广州供电局、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周红阳、余江、鲁德锋、王莉、张浩、周俊峰、刘永峰、赵硕、董志平。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6-7.5部分:

厂站应用

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

(合并单元)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合并单元的技术要求、功能及其性能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网、省、地县、配各级主站试点和10kV及以上厂站试点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验收、运行、升级工作。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598.3-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14598.27-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

产品安全要求

GB/T19520.3-2004/IEC60297-3:

1984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部分:

插箱及其插件

GB/T20840.7-2007互感器第7部分: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T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IEC61588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

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860/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4598.2-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7261-200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1287-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4537-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9361-19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1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术语和定义见Q/CSG110017.12-2012。

14一般技术要求

a)应具备高可靠性,MTBF时间应不小于30000小时,使用寿命宜大于10年。

b)硬件应是模块化的、标准化的、插件式结构,各个板卡应易于维护和更换;任何一个模块故障时,应不影响其它模块的正常工作。

15使用环境条件

15.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大气压力:

80kPa~106kPa。

b)海拔高度:

≤1000m;

c)最大日温差:

25K;

d)抗震能力:

水平加速度0.30g,垂直加速度0.15g;

e)温度和湿度等级:

如下表:

级别

环境温度

湿度

使用场所

范围

最大变化率

℃/h

相对湿度注1

%

最大绝对湿度g/m3

C0

-5~+45

20

5~95

28

室内

C1

-25~+55

20

5~95

28

遮蔽场所(户外柜)

注:

以上环境条件可根据具体工程调整。

15.2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

15℃~35℃;

b)相对湿度:

45%~75%;

c)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15.3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d)环境温度:

+20℃±2℃;

e)相对湿度:

45%~75%;

f)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15.4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设备的贮存、运输极限的环境温度-25℃~+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15.5对周围环境要求

设备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不允许有超过发电厂、变电站正常运行范围内可能遇到的电磁场存在。

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及防静电措施。

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361-1988中B类的规定。

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2000中4.4要求。

16工作电源

a)基本参数

1)额定电压:

DC220/DC110V;

2)允许偏差:

-20%~+15%;

3)纹波系数:

不大于5%。

b)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输出;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输出。

c)按GB/T7261—1987中15.3的规定进行直流电源中断20ms影响试验,装置不应误输出。

d)将输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性颠倒,装置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e)装置加上电源、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装置均不应误输出;当电源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f)当正常工作时,装置功率消耗不大于40W。

17功能要求

17.1基本功能

a)常规互感器或ECT、EVT采样值接入及采样同步。

1)MU与ECT/EVT的接口应符合GB/T20840.8相关规定,采用光纤串口点对点传输。

2)MU的交流模拟量采集功能应符合DL/T860.5、DL/T630-1997的4.5.1.1、GB/T20840.7-2007的13.5及GB/T20840.8-2007的12.2、13.1.3部分的规定。

3)具有MU之间的级联功能。

在工程应用时应能灵活配置。

级联协议宜支持GB/T860.92或20840.8,采用点对点接口。

4)保护用电流、电压通道应采用双AD采样。

5)合并单元应对其接入的常规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及其他合并单元的采样数据进行同步处理,宜采用插值法同步。

6)若所接入电子式互感器采用激光供能方式时,合并单元应为电子式互感器的采集器提供激光电源。

7)MU应支持通道可配置的GB/T20840.8协议帧格式,采样通道数为22路(双A/D)。

b)采样值有效性处理。

MU应具有对ECT、EVT采样值有效性的判别,对异常事件进行记录。

c)采样值合并输出。

1)MU输出采样值应采用GB/T860.92协议,光纤以太网(ST或LC接头),应同时满足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等二次设备的使用要求。

2)GB/T860.92协议组播地址应在01-0C-CD-04-00-00到01-0C-CD-04-01-FF之间并可配置。

3)采用点对点输出时,MU应正确输出其采样传输额定延时。

4)合并单元的组网口应能根据工程需求灵活配置,支持Goose、SV、IEC61588共网或分网模式。

5)对于采样值点对点输出方式,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出接口分别对应保护、测控、录波、计量等不同的二次设备。

6)应提供符合GB/T860规范的ICD文件。

d)时钟同步及守时。

1)MU可接收外部基准时钟的同步信号并具有守时功能。

2)同步方式应支持PPS、IRIG-B(DC)和IEC61588,可根据工程需求灵活设置。

同步接口应为光口。

3)设备自检及故障报警

4)MU上送采样值的品质标志应实时体现其自检状态,不应附加任何展宽或延时。

5)MU在内部故障、装置复位等情况下,不应误输出采样值。

6)合并单元应具有完善的自检及告警功能,包括电源中断、通信中断、通信异常、SV断链、同步异常、装置内部异常等信号,其中电源中断信号需采用硬接点输出。

e)具备检修压板。

合并单元应具备检修压板,间隔MU检修压板投入时输出所有数据中的检修品质位应置位,母线MU检修压板投入,间隔MU正常运行时输出母线MU数据中的检修品质位应置位。

f)状态量采集功能。

具备采集开关、刀闸等位置信号功能(包含常规信号或GOOSE)用于母线电压并列、电压切换等功能判断。

g)电压并列。

母线合并单元应具备电压并列功能,双母单分段和双母双分段接线,不考虑很横向并列。

h)电压切换。

应用于双母线等接线时,间隔合并单元应具有电压切换功能。

i)MU应具备对电子式互感器及其他合并单元通信状态、同步状态等运行工况的实时监视、统计及显示功能。

j)MU应提供友好的人机接口,当就地化安装时,不宜配置物理液晶,宜提供调试软件。

k)合并单元应提供调试接口,支持在现场对其输出的采样值通道顺序、相序、CT/PT变比、同步方式等进行灵活设置。

17.2选配功能

a)虚拟信号功能,用于信号调试对点。

b)模拟量向量本地显示功能。

18性能要求

18.1采样值输出接口

a)在点对点输出模式下,MU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性应不大于10μs。

b)MU额定延时应不大于2ms(含电子式互感器额定延时),MU传输延时应不大于1ms(不含级联时间)。

c)对常规采样合并单元,其采样准确级应满足:

保护电压:

3P,测量/计量电压:

0.2,测量/计量电流:

0.2s。

d)合并单元(包括电子式互感器)的谐波准确度应满足GB/T20840.8-2007的附录D要求。

e)用于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用途时,MU输出采样率宜为4kHz。

18.2时钟同步及守时性能要求

a)MU应能接受外部时钟的同步信号,同步误差应不大于+1us;

b)MU应对外部同步信号的有效性进行判别。

c)MU应具有守时功能,在失去同步时钟信号10分钟以内的守时误差应小于4µs,MU在失去同步时钟信号且超出守时范围的情况下,数据同步无效标志应置位。

d)MU同步成功,但未成功守时情况下若同步信号中断,则MU应经短延时(30s)置失步标志。

e)当因主钟快速跟踪卫星信号等情况导致MU接收到的时钟信号发生跳变时,按下图的时序去处理,在收到2个等秒的脉冲信号后,在第4个秒脉冲前的40ms内同步标志位置非同步状态,并在40ms内完成采样点偏差补偿,并在第4个秒脉冲沿将样本计数器清零,第5个秒脉冲确认同步误差小于1us后,将同步标志位置同步状态,否则继续调整。

f)当外部同步信号从无到有时,MU应对同步信号进行确认,应连续确认2次。

MU仅在确认本地时钟与主钟同步信号的偏差稳定的时候,才能跟随主钟同步。

g)当MU在同步状态下检测到偏差突变时,应对主钟同步信号进行确认(2次),若确认后,应先置失步标志,然后再经f)所述的失步到同步的切换过程。

h)MU失步到同步切换过程中,允许采样序号跳变,但不允许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