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926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docx

高一语文重点考试大纲下

高一下学期考试内容(下)

常见易读错的字

关隘稗官野史刚愎自用摈除衣钵坼裂牵掣瞋目而视

蹙额踟蹰不前一蹴而就忖度桎梏日晷麾下一丘之貉菁华怙恶不悛以儆效尤镌刻(3月)囹圄莅临耄耋同仇敌忾消弭岿然不动呶呶不休拈阄泥泞咆哮抨击越俎代庖

毗邻提纲挈领锲而不舍毗邻癖好骈俪饿殍面面相觑

迄今毛骨悚然树影婆娑掮客罪愆书箧惬意海市蜃景

乐阕风流倜傥(期中)岸芷汀兰孝悌腼腆豌豆绾结彤云密布

逶迤萎缩不堪琐屑小事起讫不韪泫然渲染不恤人言

眩晕绚烂多彩怏怏不乐鬼蜮后裔宽宥瘐毙良莠不齐

破绽渐臻佳境栉风沐雨诤友停滞洗濯付梓擢发难数

渣滓不谙世故针砭时弊巨擘谶语褫夺讹传为虎作伥

涪陵曲肱而枕(5月)觥筹交错弹劾豢养诨号缄默汗流浃背

龃龉风声鹤唳铭心镂骨咀嚼蓦然赧然木讷奇葩异草

冗员茕茕孑立方枘圆凿韶华铄金轻佻湍急揠苗助长

骁勇奄奄一息叱咤风云赝品挟持老妪箴言韦编三绝

胼胝卷帙浩繁

 

常见易混近义词

1、翱翔遨游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2、表露表白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误会,这只能通过语言来进行,如“表白心迹”。

“表露”流露、显示,指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多用于感情神态等抽象事物,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脸上表露出来”。

题例:

这次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没有仅仅停留在愤怒情感的和宣泄上,而是从中引发了对中华民族跨世纪发展的深入思考。

(表露)

3、变化异化

“异化”指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的东西,比较“变化”带有贬义。

4、波及涉及

“波及”强调影响,如“水灾波及南方数省”“涉及”强调关联,如“案子涉及到好几个人”。

5、病症病征

“病征”指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

“病症”是名词,是疾病的泛称。

6、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

7、筹备筹措

“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如“筹措军饷”。

8、大肆大事

“大肆”指任意妄为,多指做坏事,是贬义词,“大事”大力从事。

媒体炒作一般用“大事”

9、淡泊淡薄

“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淡薄”(味道)不浓,(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10、定金订金

“定金”指合同当事人为保证合同履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向对方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款。

生活中一般用“定金”。

11、法制法治

“法制”指法律制度,名词。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动词。

12、废止废置

“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的法令、制度等,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如“废止禁令”。

“废置”指把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搁置一边,多指具体事物,如“这台电视机被废置了三年”。

13、风气风尚风俗

“风尚”褒义词。

“风气、风俗”是中性词;“风尚”指一定时期内大家共同崇尚、尊重而流行的风气,“风气”着重于习气,指现时社会上或集中流行的,较普遍的爱好、习惯,“风俗”着重于习俗,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14、抚养赡养扶养

“抚养”、“赡养”指长辈对小辈、晚辈对长辈的养育、照顾;“扶养”用于平辈之间,有时用在非血缘关系的长幼身上。

15、肤浅浮浅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浅薄,指轻浮浅薄。

16干涉干预

“干涉”是贬义词,“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中性。

17、关心关注

“关心”偏重于感情上的爱护。

“关注”偏重于理性上的重视。

18、怪癖怪僻

“怪癖”指古怪的爱好,名词。

“怪僻”指古怪,形容词,如“他是一个怪僻的人”。

19、规范制约

“规范”指使行为合乎统一标准。

“制约”指一事物存在变化决定另一事物存在变化。

20、化装化妆

“化装”指装扮成另一角色;“化妆”专指用脂粉等修饰容貌,使美丽,有时用于比喻美化。

21、矫正校正教正“矫正”指改正、纠正。

“校正”指校对改正。

“教正”即指教改正,是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人看时用的客套话。

22、接收接受

“接收”的对象是具体的;“接受”的对象是抽象的;“接收”是主动的,“接受”是被动的.

23、径直径自

“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或进行某事。

“径自”是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

24、寄予寄于寄寓

“寄予”指寄托,或给予(同情、关怀等)。

“寄于”指寄托在。

“寄寓”文学作品把思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物上)。

25、剧变巨变

“剧变”指剧烈变化。

“巨变”指巨大的变化。

26、考察考查

“考察”强调仔细深刻地观察。

“考查”用于目的性较强的场合,指用一定标准来检查、衡量人的行为、活动等,如“考查学业成绩”。

27、抑制克制

“克制”多指不好的感情,“抑制”多指好的情感。

28、雷同类同

“雷同”比喻随声附和或彼此不该相同而相同,常用于贬义。

“类同”指大致相同,中性

29、滥用乱用

“滥用”指过多使用,“乱用”指错误使用。

30、偶尔偶然

“偶尔”也作“偶而”,跟“经常”相对,不可以修饰名词。

“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可以修饰名词。

31、破译破解

“破译”识破并译出未知信息,如密码、古代曲谱或文字等。

“破解”解决不易解决的问题。

32、品行品性

“品行”指有关道德的行为;“品性”指品格性质。

33、期间其间

“期间”指在某个时期里面,不可以单独用,如“春节期间。

”“其间”指那中间,其中,可以单独用,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本世纪的一些科研成果,其间有不少属于尖端科学的成分”。

34、侵吞鲸吞

“侵吞”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

“鲸吞”像鲸鱼一样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等。

35、情绪情结

“情结”心感的纠葛或深藏心底的感情,如“化不开的情结”,“浓重的思想情结”。

36、申明 声明

“申明”郑重申说理由,说明情况,含解释辩白之意。

 “ 声明”公开宣布立场、态度。

37、树立竖立“树立”指在人的思想里使新事物建立起来,对象是抽象的事物。

 “竖立”指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是形体的事物。

38、申述申诉“申述”指详细说明。

重在陈述、说明,如“申述理由”。

“申诉”重在控告,一般只用于对外分、判决、裁定不服时,向机关或法院提出自己的意见。

39、食言失言

“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信。

“失言”指无意之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如“酒后失言”。

40、体会体味体验

“体会”着重指领会、理解。

对象是文件、方针、政策、指示等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

体味:

着重指玩味,即细心地体会。

对象常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等。

 “体验”着重指在实践中体会、了解。

对象是生活、现实等。

 

41、畜养蓄养

“畜养”指饲养动物。

“蓄养”指积蓄培养。

用来指抽象事物,如“蓄养力量,实现复兴”。

42、刑罚 刑法

“刑罚”指依照刑法对违法者施行的强制处分。

 “刑法”指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43、殉情徇情

“殉情”为情自杀。

 “徇情”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

 

44、掩盖掩饰

“掩盖”泛指遮蔽起来,不使显露,对象还可以是具体的以及矛盾、真相、实质、倾向、喜悦等。

 “ 掩饰”着重指用语言、表情等手段加以遮盖。

多带贬义,不能跟“矛盾、真相、实质、倾向、喜悦”等词搭配。

 

45、疑义异议

“疑义”可疑之处,疑惑不定的含义 。

 “ 异议”指不同的意见或议论。

46、意气义气

“意气”

(1)志趣性格,如意气相投。

(2)主观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47、越发更加

用于比较两种以上事物时,只能用“更加”,不能用“越发”。

48、振动  震荡

“振动 ”多用于科学术语中。

“震荡”着重指动荡不定,多较强烈,并带有一定的持续性,多用于具体物体,特别是较大的空间。

49、  正轨正规

“正轨”名词,正常的发展道路,如“纳入正轨”。

“正规”形容词,符合正式规定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如“正规军。

50、制高点至高点

“制高点”指军事上指便于观察和控制四周的高地或建筑物,现在也移用到其他方面,表示处于战略的高处,处于优势地位。

“至高点”指最高点。

51、制定制订

“制定”指创制决定。

强调动作已完成。

对象是纲领、方针、政策、路线、规程、章程等。

 “制订”多指协商创制拟定,只说动作本身,不指动作已完成,常有“起草制定”的意思。

52、志哀致哀

“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致哀”指向死者家属表示哀悼。

如①在纪念牌前献花志哀②降半旗志哀。

成语考试类型及材料积累

㈠望文生义

1、俾昼作夜:

形容生活荒淫,夜间寻欢作乐,白天睡大觉。

不是“夜以继日”的意思。

2、口传心授:

指口头传授技艺。

不是“一边读一边用心记住”的意思。

近日,余华在深圳第六届读书月“读书论坛”现场,为学生们口传心授阅读秘诀。

3、莫逆之交:

指交情很好。

不是“感情不好”的意思。

要弄懂古代的“莫”“逆”的意思。

4、曲尽其妙:

委婉而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充分表达出来。

形容表达技巧十分高明。

5、穷则思变:

多指人处于困境就会设法寻求改变。

“穷”不是贫穷的意思。

6、胼手胝足:

手掌脚底因长期磨擦而长出老茧,形容受尽肌肤之劳。

8、薪尽火传:

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

不能理解为火势蔓延。

9、不赞一词(“赞”容易误解为“赞扬、赞美”)

10、意气用事(“意气”容易误解为“义气”)

★★★因为古今词义差异而产生误解。

不要用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古代成语。

1、半青半黄:

意思是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不能理解为平时所说的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2、白头如新:

互相认识很久,到了老年,还如刚认识一样。

指彼此交情很浅。

不是指年纪大了还像年轻人一样。

3、百里挑一:

形容人或事物非常优秀,不可多得。

不是形容数量少。

4、惨淡经营:

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或事情。

“惨淡”不是贬义,“经营”不是仅指经商。

5、姹紫嫣红:

形容各色娇艳的花。

不是指各种各样的颜色。

6、出神入化:

意思是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不是“出神”的意思。

7、触目惊心:

也作“怵木惊心”意思是看到坏人坏事引起内心的震动。

多含贬义。

像杂技惊险动作不算“严重的情况”。

8、当仁不让:

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

不是“不让”的意思。

9、得其三昧:

指某方面造诣深湛。

不是指得到很多东西。

10、冬温夏清:

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不是风调雨顺的意思。

11、罚不当罪:

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12、反戈一击:

指调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不是“反击”的意思。

13、飞短流长:

造谣生事,制造是非。

不是指水流。

14、焚琴煮鹤:

比喻糟蹋美好事物。

15、肝脑涂地:

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不是死的惨状。

16、含英咀华:

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不是含蓄的意思。

17、河东狮吼:

比喻悍妇发怒,不是形容人的声音大。

18、涣然冰释:

比喻嫌隙、疑团、误会等完全消除。

不是指烦恼消失。

19、讳莫如深:

形容隐瞒得很紧,唯恐别人知道。

不是忌讳的意思。

20、呼之欲出:

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像里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里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21、噤若寒蝉:

形容不敢作声。

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22、酒囊饭袋:

意思是比喻无能的人。

不是指“胃”。

23、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不是指经历的危险数量多。

24、具体而微:

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

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25、令行禁止:

形容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不是“禁止”的意思。

26、马革裹尸: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后很可怜”。

27、目光如炬:

形容见识远大。

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28、求全责备: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无批评指责之意。

30、奇文共赏:

原指奇异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31、期期艾艾:

口吃。

不能理解为犹豫不决。

32、清规戒律:

比喻繁琐、不合理的成规、惯例。

有时泛指规章制度。

不是指规律的意思。

33、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不是一般意义的孤独寂寞。

34、人浮于事:

意思是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不是指领导做工作浮在表面上,没有深入群众。

35、人满为患:

指人多了造成很大的麻烦。

不是仅指人数多。

(5月)

37、如履薄冰:

指主观上谨慎小心,不一定是客观上的危险。

38、闪烁其词:

指有意不把话说明白。

不是“言词闪亮,有文采”的意思

39、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相已弄清。

不是追求正确答案或真理的意思。

40、顺水推舟:

讽刺不坚持原则。

不是按规律办事的意思。

41、首鼠两端:

犹豫不决的意思。

不是“两方面都可以”的意思

42、守株待兔:

原比喻不想经过努力却想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现在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不是守着什么等待什么的意思。

43、受宠若惊:

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

44、特立独行:

形容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

不是仅指独来独往的意思。

45、铤而走险:

形容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

46、痛心疾首:

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不是指痛心。

47、退避三舍:

比喻退让避免冲突的意思。

不是“躲避”的意思。

48、亡羊补牢: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不是太晚了、无法补救的意思。

49、尾大不掉:

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不是尾巴大的意思。

50、五风十雨:

指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形容风调雨顺。

不是指雨水太多,造成水患。

51、醍醐灌顶:

指大彻大悟,明白了,很容易用作糊涂了。

★★★因为实解而望文生义;因为一知半解而望文生义。

(2)不辨感情色彩(褒贬颠倒)

1、暴虎冯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贬义词。

2、标新立异:

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3、陈陈相因:

沿袭老一套,没有改变。

贬义词。

4、长袖善舞:

在讲到人时,比喻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

贬义词

5、重整旗鼓:

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

褒义。

6、从容不迫:

指不慌不忙,非常镇静。

褒义。

7、大放厥词:

大发议论。

贬义词。

8、沸沸扬扬:

形容人声喧闹,不形容场面热闹。

贬义词

9、高谈阔论: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贬义词。

10、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中性词。

11、光风霁月:

比喻人品高尚,心胸开阔。

褒义词

12、胶柱鼓瑟:

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贬义词

13、集腋成裘:

比喻积少成多。

褒义词。

14、紧锣密鼓:

比喻事情出台前的紧张准备。

常用于贬义。

15、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贬义词。

16、评头品足: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贬义词。

17、平铺直叙: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波澜起伏,直截了当地把意思叙述出来。

贬义词。

18、人满为患:

强调人多的坏处。

贬义词

19、如丧考妣指好像死了父母一般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20、上行下效:

跟着上面学坏。

贬义词

21、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贬义词。

22、神机妙算:

是形容计谋高明,褒义。

23、身陷囹圄:

指无辜入狱。

(人们对此持同情态度)褒义词。

24、条分缕析:

有条有理地分析。

褒义词。

25、推波助澜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它制造声势,含贬义

26、文恬武嬉:

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贬义词。

27、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贬义词。

28、无出其右:

指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

褒义词。

29、无独有偶:

不止一个,还有配对的。

常用于贬义。

30、无以复加:

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

多用于贬义。

31、心劳日拙:

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贬义词。

32、胸无城府:

比喻襟怀坦白,没什么隐藏。

褒义词。

33、胸无点墨:

形容人没有学问。

贬义词。

34、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声名或气势很盛,多用于贬义。

35、溢美之词:

过分夸赞的言词。

贬义词。

36、异曲同工:

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结果。

褒义词。

37、吟风弄月:

现在多指作品只谈风月景物而逃避现实。

贬义词

38、饮鸩止渴:

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而不顾后果。

贬义词。

39、众矢之的:

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40、坐而论道:

坐着空谈大道理。

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贬义词。

41、得陇望蜀:

比喻贪得无厌。

贬义词。

(3)谦敬误用

1、不吝赐教:

希望别人指教。

用于他人。

2、不情之请:

常用作向别人求助的客气话。

用于自身。

3、大驾光临:

指别人的到来。

用于他人。

4、恭敬不如从命:

多用为表示接受对方盛情款待或赠予时的谦词。

用于自身。

5、狗尾续貂:

比喻用不好的事物续在好东西后面。

也可以是谦词。

6、敬谢不敏: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

用于自身。

7、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见解或文章,目的是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用于自身。

8、问道于盲:

比喻向一无所知的人求教,常用作谦词。

用于自身。

9、一言九鼎:

形容一句话作用很大。

用于他人。

⑷对象误用

1、安之若素:

用于遇到不利情况或反常情况。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落网,带出了另一个或一些犯罪分子的暴露

3、白驹过隙:

形容时光过得极快。

4、城下之盟:

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不用于平等磋商。

5、穿云裂石: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6、当面锣对面鼓: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7、东窗事发:

指阴谋败露或秘密被发觉。

8、豆蔻年华:

指少女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

9、甘之如饴:

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工作,勇于承担最大的牺牲。

10、广袤无垠:

形容空间无限广阔,不能用于太空。

11、浩如烟海:

形容典籍、图书极为丰富。

12、火树银花:

多用于灯光烟火。

13、刻骨铭心:

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14、劳燕分飞:

适用的对象是夫妻或者情侣两个人

15、老气横秋:

形容人没有朝气(多用于年轻人身上)或摆老资格(用于老年人)。

16、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主语应是风景,不能是人。

17、门户之见:

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18、难能可贵:

用于赞扬人而不是赞美景物。

19、年富力强:

形容年轻人年纪轻,精力旺盛。

20、琴瑟相和:

用于夫妻之间。

21、青梅竹马:

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用于小时就是伙伴的男女之间。

22、青出于蓝:

用于学生超过老师。

23、深入浅出: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浅显易懂。

不用于绘画作品。

24、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5、素昧平生:

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26、黍离之悲:

指对国家由盛而衰的悲哀

27、天伦之乐:

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28、天作之合:

是祝颂夫妻姻缘美满的。

29、先斩后奏:

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汇报。

30、香消玉殒:

指女子生命消逝。

31、相濡以沫:

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

32、响遏行云:

形容歌声嘹亮。

33、血气方刚:

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

34、严阵以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敌人来犯。

用于对付敌人。

35、一蹴而就:

用于否定场合。

36、一笔抹杀:

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

37、玉树临风: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多指男性。

用于“淑女”不适当

*****十八虚词考点: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哉。

(你,你的)

**2、今其智乃不能及。

(竟然,却)

**3、十年乃成。

(才)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

5、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1、乃入见,问:

“何以战?

”(什么)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多么)

**3、为何不去也(什么)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

[仔细体会第3项]

**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

**2、焉知其奇若此(哪里,怎么)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末语气词)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是”)

**5、盘盘焉。

(然)

1、青取之于蓝(从)

**2、使架梁之椽,多于南亩之农夫(比)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4、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

5、故燕王欲结于君(与)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

2、子非三闾大夫与?

(通假字“欤”)

**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友好)

4、与斗卮酒(给)

**5、蹇叔之子与焉(参与)

1、河水清且涟漪(并列)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递进)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4、不出,火且尽(将要)

**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暂且)

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

变陌生为熟悉;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事物人格化;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使表达亲切感人。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

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

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