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360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5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docx

田东水产养殖水域规划修编

田东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水产养殖水域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域资源,助推渔业转型升级,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推进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使水产养殖业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要求,以及百色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百色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百渔牧发〔2011〕88号)精神,结合我县自然环境条件及水资源状况,特编制本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第一节前言

一、面临形势

渔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渔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得到了有效提升,但长期过度追求高产高效,养殖水域管理混乱,养殖密度过大,与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等,导致渔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我国渔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快养殖水域功能区划分,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田东县位于桂西中部,右江是境内主要河流,另有古榕江、响水河、达寒江、灵岐河、燕洞河等一级支流,全县可放养的水域、滩涂面积3647公顷,是百色渔业大县之一。

近年来,田东县依托资源优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渔业发展迅速,全县水产品产量由2003年的0.72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2万吨,年均增长9%。

池塘养殖逐步向健康化方向发展,大水面网箱集约化养殖发展迅速,庭院特色养殖蓬勃发展。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养殖密度也急剧提升,尤其是右江流域的网箱养殖发展迅猛,而养殖水域管理相对滞后,养殖水域资源利用与保护冲突严重,田东县渔业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挑战。

因此加快养殖水域功能区划,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养殖水域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田东县渔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同时,右江位于珠江水系西江上游,右江流域是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的重点区域,开展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全面开展生态渔业养殖,对保障西部黄金水道西江的水质,实现西江沿岸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背景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这为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大气、水、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提出,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和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和规范淡水养殖,严格入河(湖、海)排污管理。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要求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水产养殖作为影响水域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优化养殖水域规划布局,推进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健康养殖、保护资源为方向,重点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转变养殖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健康养殖,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要求,要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4〕39号)明确要求,合理确定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制定和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建立基本养殖水域保护制度,稳定水产养殖面积。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要求,要加快制定和修订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尚未发布的要尽快编制发布,已发布的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抓紧修订完善。

农业部于2016年12月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为县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和修订提供了指南。

三、目的意义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将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县域水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养殖现状,进行优化布局,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渔民和环境的双赢。

规划的编制对实现全县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渔业提质增效、渔民收入增加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二节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1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8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9年9月23日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7年1月18日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道管理规定》,2010年9月29日修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口条例》(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11月23日施行);

《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2010年7月1日施行)。

二、规范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

《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4〕87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三五”规划》(农渔技学办〔2017〕9号);

《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规划(2016—2030年)》;

《广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桂政办发〔2016〕17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4〕39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9日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

《2016年广西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业发展实施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编制修订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通知》;

《百色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三、技术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2年6月1日实施;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014年7月29日修订;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1990年3月1日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10136—2015,2016年11月13日实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996年3月1日实施;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2015年3月13日实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2007年2月1日实施;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SC/T1009—2006,2007年2月1日实施; 

《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T5055—2001,2001年10月1日实施;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2001年10月1日实施;

《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SL563—2011,2012年3月29日实施。

第三节基本原则

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

在进行科学规划时,既要统筹考虑现代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又要正视渔民养殖的历史现实,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养殖现状,尊重养殖户的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决策权,对已经养殖的水域滩涂纳入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坚持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渔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和谐农村。

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要求,全面统筹相关要素的影响,对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的划定进行长远规划,制定长远方案。

将适于养殖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使用功能,本着“一次规划、分布实施,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养殖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布局规划。

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根据水域滩涂养殖现状和承载能力,综合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养殖品种和养殖区域,保证产品质量和有效供给。

四、生态优先、底线约束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开发促保护,以生态促提质,坚持生态优先,设定发展底线,适时、适度开发,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依据区域环境容量,按照资源分布状况定位养殖发展水域。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开发,使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养殖水域发挥最佳效益。

五、整体协调、横向衔接

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确保与本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水功能区规划等相协调。

同时注意与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18年至2030年。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田东县境管辖水域滩涂,包括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县境内水域主要包括右江田东河段、龙须河、古榕江、燕洞河、响水河、灵岐河和达寒江等流域及支流144条、水库48座,以及全县所有池塘、山塘、宜渔稻田。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依托田东县地理、社会环境和渔业资源状况,做好县域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确定县域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明确全县境内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合理布局生产区域,各功能区系统健全稳定,科学合理划定功能区域范围,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渔业生产和养殖水域滩涂得到有力保障,水产品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养殖规模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全面推广,生态化养殖规模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完成传统养殖向池塘生态养殖、净水渔业、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庭院生态养殖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的转变。

水域养殖管理制度有效建立,行业管理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水产品品质和效益显著提高。

最终实现水产养殖生态化、生产高效化、品种优良化、经营多元化,达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2.具体目标

通过养殖区、限养殖养区和养殖禁养区的三区划分,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行业监管,优化种养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生态养殖等措施,逐年缩减传统养殖规模,控制渔业环境影响。

(1)养殖区:

到2020年,确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的范围,稳定现有养殖区域,渔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全县养殖面积1512公顷(包括稻田养殖面积),生态养殖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集约化养殖废水排放处理率达80%以上。

水产品总产量2.2万吨,渔业产值26400万元。

到2030年,渔业装备与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养殖产业长足发展,品牌渔业效应初步凸显,水产养殖全面实现集约化和生态化生产。

全县养殖面积1634公顷(包括稻田养殖面积),生态养殖面积占总面积95%以上,集约化养殖废水排放处理率达100%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2.5万吨,渔业产值30000万元。

(2)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

到2020年,力争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全部搬迁或关停;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规模不超过限定比例,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实现自我调节。

到2030年,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管理科学有效,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四、重点任务

1.明确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三类养殖功能区,优化渔业生产空间布局

根据水域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并标明各区域四至范围,设定发展底线,逐步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对养殖功能区进行科学布局,按照不同养殖模式进行分区,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合理安排养殖生产。

限期搬迁或关停禁止养殖区和控制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并妥善安置相关的渔民生产生活。

2.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渔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划定养殖区,调减右江流域网箱养殖密度及范围;稳定池塘养殖面积,挖掘池塘养殖潜力;控制江河水库养殖,推进以养护为主的江河水库增养殖业;拓展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和梯级小窝流水养殖。

积极推广良种和新品种,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3.全面推行生态养殖方式,保证水产品优质安全

坚持以高效、生态、安全、节能减排为目标,重点引导、鼓励和支持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开展废水处理、循环用水等节水减排环保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

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与山塘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流水槽循环水养殖)、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等养殖模式,形成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的发展路径,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水产品优质安全。

4.建立健全养殖水域管理制度,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养殖水域管理制度,切实执行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合理调整养殖布局。

完善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

组织开展渔业水域污染源普查,加强养殖污染防控管理,推广先进节能环保养殖新技术,逐步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建立和完善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5.建推进全县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高铁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产品品质,借助“互联网+”、“全域旅游”平台,打造渔业发展新业态,提升产业附加值。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一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全县概况

田东县位于桂西中部,地处东经106°53'-107°26',北纬2316'-24°01'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78公里。

东靠平果县,南与天等县、德保县相邻,西与田阳县接壤,北与巴马县相连。

全县下辖平马镇、祥周镇、林逢镇、思林镇、作登瑶族乡、印茶镇、江城镇、朔良镇、义圩镇、那拔镇等9镇1乡(原布兵镇、祷午镇、坡塘乡三个乡镇分别并入祥周镇、林逢镇、思林镇)。

2015年,全县总人口43.35万人,其中男性22.60万人,女性20.75万人;农业人口29.57万人,城镇人口13.78万人。

2.地质地貌

田东县属于右江河谷冲积平原。

总的特点是南北群山环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为平缓开阔的右江盆地,地势平坦,海拔90-200米。

右江穿过盆地中间流向东南,两岸形成比较平坦的耕作高产地。

县内北部有莲花山-双马山-杨春山-斜山岭并成弧形山脉,最高主峰1022米。

中部右江盆地,属丘陵地或小平原,以第三系红色岩层和泥岩、砂岩、砂泥岩及第四系泥沙半成岩组成,大部分海拔在90-200米。

南部西北面从祥周镇布兵村到作登瑶族乡登高村,从西面的祥周镇均宁村到东面的林逢镇关国村是石灰岩高山深弄。

由于地形错综复杂,使县境内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岩溶地貌类型。

盆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6.7%、丘陵面积占71.28%、石山面积占18.32%、土山面积占3.7%。

全县4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分布:

(1)北部土山区(包括平马镇的梅宁,朔良镇的宝达、群敏、朔良、杏花、周洪、那加、那腾、那娄、六羊、定坛、灵龙、义合、百敏、巴鲁、南立、元色;林逢镇的那单、平孟、进化、祷午、凤球、民族、那来,义圩镇的义圩、班龙、安东、朔晚、世木、东冠、甲芬、符桃、福旺、六一、那荷;那拔镇的平王、那练、六洲、坡洪、那拔、六柳;思林镇的定阳、广养、新圩、三百、兰芳、真良等44个村)。

这一区域水利条件较好,但积温、日照比其他地区偏少。

(2)中部右江河谷区(包括平马镇的合乐、东达、百林、子安、怀民、梅桑、合恒、靖逸、牛行、百谷、上法、小龙、四平、升太;祥周镇的康元、联雄、联福、仑圩、新洲、九合、甘莲、祥周、中平、百渡、百银;林逢镇的东养、德利、林驮、公靖、保群、平洪、桥礼、林逢、英和、和同、福兰、檀河;思林镇的良余、百笔、坛乐、思林、东隆、选赞等43个村)。

这一区域,积温高,日照时间长,但气候较为干旱,水利条件较好。

(3)南部土山和半土半石山区(包括平马镇的游昌;祥周镇的布兵、模范、保利、睦群;思林镇的内油、英竹、峒梅、坡塘、那都、那定、那雅;作登乡的驮瓜、新法、坡圩、江那、摩天岭、新安、大板、训信、登高;印茶镇的印茶、立新、巴麻、百城、新建、僚坤、那板;江城镇的桑洞、大诺、那蒙、江城、供固、果柳、云林、架龙等36个村)。

这一区域气候较温暖、湿润,水利条件较好。

(4)南部石山地区(包括林逢镇的永隆、关国;思林镇的丰马、双燕、龙冲、立丰、龙要;祥周镇的均宁、民安、驮仙、陇造;作登乡的敬布、三陇、石湾、陇桃、平略、坡教、巴立、梅林、陇穷、陇接、陇那、陇祥;印茶镇的龙贵、龙马等25个村),这一区域,喀斯特地形比较突出,90%的耕地是旱地,只有少量水田。

3.河流水系

全县行政区域大体呈椭圆形,由南向北伸长,东西方宽54公里,南北长78公里,全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折合28.16万公顷),全县共有河溪144条(其中河流9条、溪流135条)、48座水库。

右江是境内主要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自西向东横穿县城,穿越祥周镇、平马镇、林逢镇、思林镇4个镇,流经田东县境内长约58.8公里,流域面积896.61平方公里(折合8.97万公顷),水面面积213.33公顷。

另一较大河流龙须河发源于德保县,从南向北在县城南面汇入右江,县境内长度46.4公里,另有古榕江、响水河、灵岐河、达寒江等一级支流分布在各乡镇(见下表)。

全县10个乡(镇)2017年放养面积1472.5公顷。

其中不含鱼梁枢纽库区和金鸡滩枢纽库区的)水库有46座,总库容3258万立方米。

表2-1全县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

序号

河流名称

县内河流

长度(公里)

流域面积

(公顷)

流经乡镇

面上水库

适养情况

1

右江

58.8

89691

祥周、平马、

林逢、思林

鱼梁枢纽库区

金鸡滩库区

部分河段适养

2

龙须河

46.4

2854

作登、平马

坡圩电站库区、

登高电站库区、

龙须河水库库区、

饮用水源地、旅游开发全流域禁养

3

灵岐河

90.1

1931

那拨、塑良、

全流域不适养

4

古溶江

70.8

1209

江城、印茶、思林

全流域不适养

5

达寒江

53

159

印茶、思林

下巴

全流域不适养

6

百谷河

39.1

192

那拔、平马、祥周

那龙

全流域不适养

7

朔良河

37.3

196

林逢、朔良

全流域不适养

8

百笔河

24.1

50

印茶、思林

百笔

全流域不适养

9

百甲河

19.6

51.3

林逢、思林

全流域不适养

10

巴良溪

18.8

35

义圩、那拔

那荷

全流域不适养

11

林逢河

18.2

70.9

平马、林逢

东养

全流域不适养

12

符桃溪

13.8

21.3

朔良、义圩

全流域不适养

13

百琴溪

11.7

16.7

朔良、义圩

全流域不适养

14

那来溪

11.1

19.6

林逢、思林

全流域不适养

15

六纽溪

11

20.8

平马、林逢

六纽

全流域不适养

16

那柳溪

9.4

10.4

江城、作登

全流域不适养

17

新安河

7.2

22.2

作登、平马

全流域不适养

18

绿立溪

6.8

11.4

全流域不适养

19

那合溪

6.8

18.5

江城、作登

全流域不适养

20

六劳溪

6.4

6.9

朔良、义圩

全流域不适养

21

六杯溪

6.4

5.1

作登、祥周

全流域不适养

22

那板溪

6.1

8.4

印茶、思林

全流域不适养

23

那单溪

5.9

7.3

思林、朔良

全流域不适养

24

那益溪

5.9

7.7

平马、林逢

全流域不适养

25

坡雷溪

5.7

9.1

平马、祥周

全流域不适养

26

梅桑溪

5.6

8

平马、林逢

那荒

全流域不适养

27

六林溪

4.3

3.8

作登、平马

六林

全流域不适养

28

训信溪

4.1

6

作登、平马

训信

全流域不适养

29

架布溪

1.8

3

作登、平马

全流域不适养

4.水域类型面积

田东县水域类型依水域、区域性质划分,可分为池塘、山塘水库、江河、庭院水池四种类型。

池塘、山塘、庭院水池均可开展水产养殖,除了右江部分河段按规定地点养殖外,龙须河禁止养殖,其他河流不宜养殖。

全县现有养殖水域面积1472.5公顷,其中池塘489公顷、山塘水库962公顷、河沟14公顷、其他9公顷。

二、自然气候条件

1.气候条件

田东县处在北回归线上,太阳辐射强,接受热量多,日照充足,雨热同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