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9483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docx

秋田化工技改项目预评网上公开内容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信息网上公开表

一、评价报告基本情况

报告编号

渝职防预评字〔2015〕第08号

评价类别

预评价

项目名称

EF03和33AC中间体技改项目

风险类别

严重

报告编制人

汪运

建设单位

重庆市秋田化工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联系人

邱健

项目地理位置

重庆市长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现场调查人员

汪运、夏懋书

调查时间

2015.07.08

采样、检测人员

无(采用风险评估法)

采样检测时间

——

建设单位陪同人员

邱健

报告评审专家

陈新、雷勇、王华荣、涂白杰、李胜

评审时间

2015.11.27

二、项目简介

重庆市秋田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位于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以化工原料分装和销售、制冷剂分装和销售及医药中间体研发和生产为主的股份制企业。

因市场原因,医药中间体萘哌地尔(3-[4-(2-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萘氧基-2-丙醇醚)生产车间(一车间)自2009年建成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给公司正常生产运行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

化工中间体33AC(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二苯砜)是一种安全、环保、用途广泛的热敏记录材料的显色剂或聚合物添加剂新型材料,产品出口日本,市场需求量大。

在国内,目前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进行33AC的生产,无法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

医药中间体EF03(6-氨甲基-6,11-二氢-5H-二苯并-[b,e]氮杂卓富马酸盐)是生产盐酸依匹斯汀的关键原料,用于生产盐酸依匹斯汀。

盐酸依匹斯汀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适用于成人所患的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痒疹、伴有瘙痒的寻常性银屑病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抗过敏药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为缓解车间设备闲置所产生的生产运行压力,重庆市秋田化工有限公司计划将一车间原有萘哌地尔生产线的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形成年产150吨化工中间体33AC和年产5吨的医药中间体EF03的生产规模。

三、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通过工程分析,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苄基苯胺、氯乙酰氯、三乙胺、乙醇、二氯甲烷、多聚磷酸、乙腈、邻苯二甲酰亚胺、碳酸钾、冰醋酸、水合肼、甲醇、富马酸、DAE(1,1’-砜基双[4-(2-丙烯)氧基苯])、导热油、硫酸、氢氧化钠、硼氢化钠、乙二醇、33AC(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二苯砜)、活性炭粉尘、连二亚硫酸钠、其他粉尘(33AC)、N-[2-(苯基甲基)苯基]-2-氯乙酰胺、6-氯甲基吗吩烷啶、6-(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吗吩烷啶、6-(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6,11-二氢-5H-二苯并-[B,E]氮杂卓、硫酸钠、6-(氨甲基)-6,11-二氢二苯并氮杂卓、氨基物富马酸盐、二甲基甲酰胺、咪唑、二氧化硫、氧化钙、邻苯二甲酰肼、磷酸钙、二乙醇胺、砂轮磨尘、电焊烟尘、氮氧化物、电焊弧光、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高温、噪声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情况一览表

序号

评价

单元

工序

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备注

1

33AC生产装置

转位

DAE(1,1’-砜基双[4-(2-丙烯)氧基苯])、导热油*、乙二醇、高温、噪声

转位工序原料和使用的导热油以及导热油产生的高温危害

碱溶分层

DAE(1,1’-砜基双[4-(2-丙烯)氧基苯])、导热油*、乙二醇、氢氧化钠、33AC(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二苯砜)、高温、噪声

转位工序产生的反应液所含的各种有害物质以及所投加的氢氧化钠,导热油产生的高温

脱色

氢氧化钠、活性炭粉尘、33AC(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二苯砜)、噪声

分层碱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33AC,所投加的活性炭,离心机产生的噪声

酸析

氢氧化钠、活性炭粉尘、33AC(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二苯砜)、连二亚硫酸钠、硫酸、噪声

分层碱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33AC,所滴加的硫酸和所投加的保险粉,离心机产生的噪声

干燥包装

其他粉尘(33AC)、噪声、高温

双锥干燥器、粉碎机和过筛机所产生的噪声、33AC成品粉末逸散所产生的粉尘

2

EF03生产装置

酰化反应

邻苄基苯胺、三乙胺、二氯甲烷、氯乙酰氯、乙醇、N-[2-(苯基甲基)苯基]-2-氯乙酰胺、高温、噪声

酰化反应工序所投加的苄基苯胺、三乙胺、二氯甲烷、氯乙酰氯、乙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酰化物,烘干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各设备产生的噪声

环合反应

N-[2-(苯基甲基)苯基]-2-氯乙酰胺、多聚磷酸、二氯甲烷、6-氯甲基吗吩烷啶、氧化钙、磷酸钙、噪声

酰化反应产生的酰化物,投加的多聚磷酸、二氯甲烷、反应产生的环合物和设备产生的噪声

缩合反应

6-氯甲基吗吩烷啶、乙腈、邻苯二甲酰亚胺、碳酸钾、6-(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吗吩烷啶、噪声

环合反应产生的环合物,反应投加的乙腈、邻苯二甲酰亚胺、碳酸钾等物质和反应产生的亚胺物,以及设备产生的噪声

还原反应

6-(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吗吩烷啶、二氯甲烷、冰醋酸、硼氢化钠、6-(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6,11-二氢-5H-二苯并-[B,E]氮杂卓、噪声、高温

缩合反应产生的亚胺物,以及反应投加的二氯甲烷、醋酸和硼氢酸钠,以及反应产生的还原物

成盐反应

6-(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6,11-二氢-5H-二苯并-[B,E]氮杂卓、乙醇、水合肼、氢氧化钠、二氯甲烷、硫酸钠、甲醇、邻苯二甲酰肼、富马酸、氨基物、氨基物富马酸盐、噪声

还原反应投加的前面工序的还原物、乙醇、水合肼、氢氧化钠二氯甲烷、硫酸钠等物质、成盐反应

3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化验室

甲醇、乙腈、二甲基甲酰胺、咪唑、二氧化硫、二乙醇胺

产品化验所使用的有毒化学试剂

机修车间

砂轮磨尘、电焊烟尘、氮氧化物、电焊弧光、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高温、噪声

机修焊接操作和切割操作所产生的危害因素

注:

1、导热油*:

建设单位拟选用长城L-QB300导热油,其成分主要为长链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

通过对拟建项目工程分析、原辅材料年耗量及类比调查分析评估后,认为拟建项目工作场所产生或存在的氯乙酰氯、三乙胺、二氯甲烷、多聚磷酸、乙腈、冰醋酸、水合肼、硫酸、氢氧化钠、乙二醇、活性炭粉尘、其他粉尘(33AC)、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重点评价因子。

四、评价结论与建议

4.1评价结论

职业卫生综合评价一览表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依据

评价

结论

建议

措施

1

总体布局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符合

——

2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基本符合

具体补充措施见本报告书4.1.4章节和4.1.7章节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符合

——

4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07)

基本符合

具体补充措施见本报告书4.1.5章节

5

建筑卫生学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符合

——

6

辅助用室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符合

——

7

应急救援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基本符合

具体措施见本报告书4.1.4章节。

8

职业卫生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47号)等

基本符合

具体措施见本报告书4.1.8章节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本项目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中的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

因此,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毒性大小、接触情况等,并结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本报告书确定重庆市秋田化工有限公司EF03和33AC中间体技改项目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分类为严重。

4.2评价建议

1、在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应有自然通风,或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2、在可能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学物质(包括三乙胺和醋酸)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毒气体泄漏自动报警装置,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

预报值为MAC或PC-STEL的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后设定。

现有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3、定期对各车间通风除尘装置(如33AC干燥车间和粉碎过筛车间的轴流通风设施)进行检修,以保证通风除尘设施能够正常运行,防止工作人员接触较高粉尘和毒物。

4、正常情况下,泵机、管道、储罐等设备的密闭性较好,内部物料不易泄漏到外界,但检维修时会破坏这种密闭性。

如检维修前不做好管线吹扫工作、检维修时不重视个人防护、不做好充分准备,泵机、管道、储罐等设备内积存的物料将瞬间泄漏至外界,往往会发生急性中毒事故。

做好检维修前的准备,做好个人防护,将有效的减少检维修的风险。

5、检维修时,有一种是事故状态下的抢修,此时往往不能做管线吹扫,而且此时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忽视个人防护。

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重视抢修时的危害分析,一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

关闭阀门、做好应急准备、做好防护)后方可进行抢修作业。

6、定期对设备、管道进行维护检修,特别是有毒液体输送管道、阀门的维护和保养,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防止职业中毒。

7、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8、在高温季节为作业工人提供含盐清凉饮料和防暑降温药品,适当缩短高温作业时间。

9、如出现职业性中暑,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解松或脱去衣物让身体散热,应用物理方法降温,并为病人提供充足水分,如有出汗过多或脸色苍白等情形,应给病人提供含盐清凉饮料和防暑降温药品,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10、完善应急救援机构和预案

拟建项目建设单位目前成立有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应急救援小组,编制有《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但企业还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氯乙酰氯、三乙胺、冰醋酸、乙二醇、氢氧化钠、硫酸、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根据演练情况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小组还应配备接受过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急救人员。

11、完善应急救援设施

在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或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应在工作地点就近设置现场应急救援设施。

防毒器具

应在主生产装置、产品装卸台等处配备防毒器具存放柜(柜内存放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等防毒器具),铅封存放。

存放柜要有明显的标识,并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应急使用需要。

事故喷淋洗眼器

生产装置区内、罐区等处设置事故喷淋洗眼器。

其设置位置应满足使用者以正常步伐不超过10s能够顺畅到达的地方,且与危险源在同一操作面上,中间不应有障碍物。

喷淋洗眼设施周围还应保证有良好的光线。

根据《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20571-2014)要求,洗眼器的服务半径不得大于15m。

监测报警装置

拟建项目应参考《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的要求,在主生产装置处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①检测化学物:

应针对存在三乙胺和冰醋酸等容易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场所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或报警装置。

②类型选择:

一般情况下设置固定式的报警或检测设备,在不具备设置条件时可使用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安全巡检和事故检查宜用便携式检测仪。

③检测报警点应设置在设备接口及可能释放点的附近。

④设置方法

室内的检测报警点应设置在与有毒气体释放点距离1m以内,若有毒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时,报警点位置应低于释放点。

反之,则高于释放点。

室外的检测报警点应设置在与有毒气体释放点距离2m以内,一般在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的位置,若有毒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时,报警点位置应低于释放点。

反之,则高于释放点。

⑤报警值的设置限值

有毒气体报警分预报、警报、高报3级。

至少应设预报和警报2级。

预报值为有害化学物的MAC或者PC-STEL的1/2(化学物MAC、PC-STEL见本报告书表3-6),达到预报报警值提示场所可能发生有毒气体释放,应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化学物MAC、PC-STEL见本报告书表3-6),达到警报报警值提示场所空气中有毒气体已达到或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应立即寻查释放点,采取相应的防止释放、通风和个体防护措施可能发生有毒气体释放,应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急救箱

急救箱应安放在劳动者便于取用的地点,并安排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箱内药品要根据使用期限,及时进行更换。

箱内药品、器材的配置可参照下表:

急救箱配置参考清单

药品名称

储存数量

用途

保质(使用)期限

医用酒精

1瓶

消毒伤口

——

过氧化氢溶液

1瓶

清洗伤口

——

0.9%的生理盐水

1瓶

清洗伤口

——

2%碳酸氢钠

1瓶

处置酸灼伤

--

2%醋酸或3%硼酸

1瓶

处置碱灼伤

--

解毒药品

按实际需要

职业中毒处置

有效期内

脱脂棉花、棉签

2包、5包

清洗伤口

——

中号胶布

2卷

粘贴绷带

——

绷带

2卷

包扎伤口

——

剪刀

1个

急救

——

镊子

1个

急救

——

医用手套、口罩

按实际需要

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

烫伤软膏

2支

消肿/烫伤

——

创可贴

8个

止血护创

——

伤湿止痛膏

2个

淤伤、扭伤

——

冰袋

1个

淤伤、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

——

止血带

2个

止血

——

高分子急救夹板

1个

骨折处理

——

眼药膏

2支

处理眼睛

有效期内

洗眼液

2支

处理眼睛

有效期内

防暑降温药品

5盒

夏季防暑降温

有效期内

体温计

2支

测体温

——

急救、呼吸气囊

1个

人工呼吸

——

雾化吸入器

1个

应急处置

——

急救毯

1个

急救

——

手电筒

2个

急救

——

急救使用说明

1个

——

——

其他

①为应急抢险人员或特殊应急处理的人员配备供氧空气呼吸器以及防毒面具、隔离式氧气面罩、针对性的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②与就近有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医疗协议,委托其作为急性中毒事故的急救单位。

12、拟建项目存在塔、槽、罐、釜等密闭空间,可能存在密闭空间作业内容较多,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其制定的《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规定》的要求,做好密闭空间作业的防护工作。

13、用人单位应在现有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为EF03岗位和33AC岗位及检维修岗位配备防毒口罩、空气呼吸器、全密闭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加强对劳动者配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和监督,以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并督促其按要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4、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要求,对工作场所的照度进行设计。

15、根据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符合标准的灯具。

照明设计宜避免眩光,充分利用自然光,选择适合目视工作的背景,光源位置选择宜避免产生阴影。

16、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的要求,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作业岗位及产品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的设置可参考下表。

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参考表

装置

工序

设置的警示标识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EF03生产装置

转位

当心中毒、注意高温、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高温

碱溶分层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

脱色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

酸析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硫酸

干燥包装

注意防尘、注意高温、注意通风、噪声有害、戴防尘口罩、戴护耳器、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噪声、高温

33AC生产装置

酰化反应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

环合反应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

缩合反应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

还原反应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

成盐反应

当心中毒、当心腐蚀、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穿防护鞋

水合肼

17、用人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和《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相关规定,并根据企业实际制定《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应包括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者、准入者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受限空间作业的准入管理、与密闭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卫生防护培训等内容。

18、初步设计中应将用于职业病防治的费用单列,并详细列出用于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的项目、单项投资金额以及职业卫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例,并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各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

19、施工建设期控制职业病危害补充措施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项目建设施工及设备安装,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按照《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11-2008),主要采取但不限于以下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组织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责任制,项目经理为职业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施工经理为直接责任人,施工队长、班组长是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施工队、本班组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及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如实行总承包或分包,由总承包单位统一负责施工现场的职业卫生管理,检查督促分包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内容应当在分包合同中列明。

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包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规模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分包单位应根据作业人数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施工现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备参考下表。

施工现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备参考表

项目经理部

线路管道、设备安装

按照总造价

≤5000万

≥1人

5000万~1亿

≥2人

≥1亿

≥3人

分包单位

按照作业人数

≤50人

1人

50~200人

2人

≥200人

不少于施工总人数5‰

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应制定或采取以下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①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和考核制度。

项目经理部负责人、专职和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经过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具备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

施工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组织进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如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严禁上岗作业。

②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项目经理部应组织劳动者接受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人一档)。

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

项目结束时,项目经理部应将劳动者的健康监护档案移交给项目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应长期保管劳动者的健康监护资料。

③在施工现场入口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

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中毒)的作业岗位旁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同时,还应做好施工工人劳动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告知工作。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应采取的防噪措施:

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代替高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对高噪声施工设备采取隔声、消声、隔振降噪等措施,尽量将噪声源与劳动者隔开;尽可能减少高噪声设备作业点的密度;高噪声施工场所应为作业工人配备护耳器,减少作业时间。

应采取的高温控制措施:

夏季高温季节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施工。

严格控制劳动者加班,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保证劳动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方式,增加工人休息次数和休息时间;当气温高于37℃时,一般情况应停止施工作业;夏季高温季节为劳动者提供含盐清凉饮料。

应采取的防毒措施:

优先选用无毒建筑材料,用无毒材料替代有毒材料、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尽可能采用可降低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浓度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设置有效通风装置;使用有毒化学品时,劳动者应正确使用施工工具,在作业点上风向施工;使用有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识;存在有毒化学品的施工现场附近应设置盥洗设备,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

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还应设置淋浴间,接触经皮肤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险性大的毒物,应在工作岗位附近设置应急洗眼器和沐浴器;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应采取的防紫外辐射措施:

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设备,加大劳动者与辐射源的距离;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挡板将产生紫外辐射的施工现场与其他施工区域分隔;电焊工必须佩戴专用的面罩、防护眼镜,以及有效的防护服和手套。

个人防护

施工人员作业过程中须配备取得质量认证(QS)和特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