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638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docx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推荐答案

2006-3-400:

20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

【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二甲苯分子量106.16。

无色透明液体,芳香气味。

有三种异构体:

邻二甲苯(o-Xylene),相对密度(25℃/4℃)0.87599,凝固点-25.3℃,沸点144.4℃,折射率1.50295,闪点(闭口)17.4℃,燃点500℃,粘度(25℃)0.75mPa·s;间二甲苯(m-xy1ene),相对密度(25℃/4℃)0.8599,凝固点-47.87℃,沸点139.1℃,闪点(开口)25℃,燃点527.8℃。

折射率1.4946;对二甲苯(p=xy1ene),相对密度(25℃/4℃)0.8567,凝固点13.26℃,沸点138.35℃,闪点(闭口)25℃.折射率1.49325。

   一般的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10%一15%)、间二甲苯(45%-70%)、对二甲苯(15%-25%)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相对密度(20℃/4℃)约为0.86,溶解度参数δ=8.8-9.0。

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

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09%-6.6%(vol)。

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为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m3。

   二甲苯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

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二甲苯根据来源和制法分为石油二甲苯和焦化二甲苯。

石油二甲苯是石油轻馏分经予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焦化二甲苯是粗苯经过洗涤、分馏所得。

乙酸乙酯

化学式CH3COOC2H5。

又称“醋酸乙酯”,无色、有芬芳气味的液体,沸点77℃,熔点-83.6℃,密度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

易起水解和皂化反应。

可燃,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在香料和油漆工业中用作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CH3COOC2H5)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

沸点77℃。

与醇醚互溶,微溶于水,比水轻。

易燃,与水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对应的醇和酸,在稀硫酸条件下加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反应不够完全。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相当完全,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主要用作油漆、涂料、硝酸纤维素、树脂等的溶剂。

实验室里用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

反应器常用烧瓶或试管,并有回流装置,并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

接受器里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里的溶解度。

工业上还用乙醛缩合法制取。

需催化剂、助催化剂,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无色、易挥发、中性的可燃性液体,带有果香气味。

熔点为-83.6℃,沸点为77.06℃,相对密度为0.9003,微溶于水。

乙酸乙酯具有酯的一般性质。

它主要由乙醇与乙酸、乙酸酐等合成。

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平衡反应,速率很慢,加入少量酸作催化剂可加快达成平衡的速率。

此反应平衡常数K=4,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只有66%的醇和酸酯化,为使反应进行到底,可利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或去掉生成物水的方法使平衡右移,提高产率。

乙酸乙酯大量用做清漆、硝化纤维、涂料和有机合成的溶剂等,此外,还可以于人造香精、香料、人造皮革等的制造。

乙酸正丙酯

分子式:

C5H10O2

分子量:

102.13

CAS号:

密度:

0.8878(20℃)

熔点:

-95℃

沸点:

101.6℃

闪点:

14(闭式)℃

粘度:

0.59

折射率:

1.3842

毒性LD50(mg/kg):

大鼠经口9370。

性状:

无色易流动透明液体。

有水果样香气。

溶解情况:

微溶于水(16℃时1.6%),溶于通用有机溶剂,与乙醇、乙醚混溶。

用途:

食用香料,配制梨和醋栗香型香精;也用作水果香型香料的溶剂及树脂、纤维素、橡胶和塑料的溶剂;本品为缓和的快干剂,可用于弹性版和凹版印刷油墨,特别是聚烯烃类和聚酰胺类薄膜的印刷;工业用低毒溶剂。

制备或来源:

正丙醇与乙酐在硫酸存在下进行酯化,蒸馏后,用饱和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进行减压蒸馏制得。

备注:

易燃。

自然界存在于香蕉、番茄、覆盆子中。

刺激皮肤和粘膜,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

类别:

合成香料

 

异丙醇

理化特性分子量:

60.07g/mol密度SpecificGravity:

0.78505(Water=1)性状:

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

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其气味不大。

其蒸汽能对眼睛、鼻子和咽喉产生轻微刺激;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蒸气压(Pa):

92232(80℃);38463(60℃);1187(0℃)粘度2.86cPat15°C;1.77cPat30°C粘度mPa·s(20℃):

2.1沸点BoilingPoint:

82.5°C(180.5℉)熔点MeltingPoint:

-88.5°C(-127.3℉)临界点CriticalTemperature:

235°C(455℃)自燃点:

425℃闪点12℃(闭杯)蒸气密度VaporDensity:

2.07(空气Air=1)蒸气压VaporPressure:

4.4kPa(@20°C)分子偶极距1.66D气态毒性:

有毒。

折射率:

1.3776

异丙醇,有机化合物,别名二甲基甲醇、2-丙醇,行业中也作IPA。

它是正丙醇的同分异构体。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异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

主要用于制药、化妆品、塑料、香料、涂料等。

丙酮也称作二甲基酮,饱和脂肪酮系列中最简单的酮。

熔点-95度,沸点56度,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能溶解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

丙酮(acetone),也称作二甲基酮,饱和脂肪酮系列中最简单的酮。

熔点-95度,沸点56度,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能溶解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

因为构成漆包线的聚酯,改性聚酯,聚酯亚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氨酯不属于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所以不能去除漆包线的漆。

丙酮对人体没有特殊的毒性,但是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

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

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

在血液和尿液中为重要检测对象。

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中。

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55%~12.8%(体积)。

丙酮的羰基能与多种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催化氢化生成异丙醇,还原生成频哪醇;与氨衍生物、氢氰酸、炔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等。

丁酮

分子式CH3CH2COCH3。

又称甲乙酮。

无色液体。

熔点-86.3℃,沸点79.6℃,相对密度0.8054(20/4℃)。

溶于约4倍的水中,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与水能形成恒沸点混合物(含丁酮88.7%),沸点73.4℃。

蒸汽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0%~12.0%(体积)。

化学性质与丙酮相似。

丁酮是干馏木材的蒸出液(木醇油)的重要组分,工业上可用二级丁醇脱氢或用丁烯加水氧化法生产。

丁酮是油漆的重要溶剂,硝酸纤维素、合成树脂都易溶于其中。

 

别称:

又称甲乙酮。

英文名:

butanone

分子式:

CH3CH2COCH3。

生产方法:

丁酮是干馏木材的蒸出液(木醇油)的重要组分,工业上可用二级丁醇脱氢或用丁烯加水氧化法生产。

用途:

丁酮是油漆的重要溶剂,硝酸纤维素、合成树脂都易溶于其中。

包装储运:

160公斤铁桶装,一级易燃液体,应储于阴凉通风处,防止包装渗漏。

防护措施:

严防烟火,穿专用防护服,戴护目镜。

泄漏处理:

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现场通风,排除火情隐患,使用蛭石、干砂、泥土或者类似物吸附泄漏液体,并一起放入封闭的容器。

不得将泄漏物排入下水道,以免发生爆炸。

参考资料:

乙醇

无色透明液体。

有特殊香味。

易挥发。

能与水、溶剂。

有机合成。

各种化合物的结晶。

洗涤剂。

萃取剂、食用酒精可以勾兑白酒、用作粘合剂、硝基喷漆、清漆、化妆品、油墨、脱漆剂、等的溶剂以及农药、医药、橡胶、塑料、人造纤维、洗涤剂等的制造原料、还可以做防冻剂、燃料、消毒剂等。

  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化学性质:

1.酸性(不能称之为酸,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与碱反应,也可说其不具酸性)乙醇分子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

  CH3CH2OH→(可逆)CH3CH?

O-+H+因为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其只能与少量金属(主要是碱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醇金属以及氢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结论:

  

(1)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

  

(2)活泼金属(钾、钙、钠、镁、铝)可以将乙醇羟基里的氢取代出来。

2.还原性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是在催化剂Cu或Ag的作用下加热)实际上是乙醇先和氧化铜进行反应,然后氧化铜被还原为单质铜,现象为: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乙醇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当乙醇蒸汽进入含有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硅胶中时,可见硅胶由橙红色变为草绿色,此反应现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醉酒驾车。

3.酯化反应

  乙醇可以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并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

  C2H5OH+CH3COOH-浓H2SO4△(可逆)→CH3COOCH2CH3+H2O(此为取代反应)  “酸”脱“羧基”,“醇”脱“羟基”上的“氢”

4.与氢卤酸反应

  乙醇可以和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

  C2H5OH+HBr→C2H5Br+H2O或写成CH3CH2OH+HBr→CH3CH2Br+H-OH  C2H5OH+HX→C2H5X+H2O  注意:

通常用溴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与乙醇加热进行该反应。

故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消去反应和脱水反应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1)消去(分子内脱水)制乙烯(170℃浓硫酸)制取时要在烧瓶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以免爆沸。

  C2H5OH→CH2=CH2↑+H2O  

(2)缩合(分子间脱水)制乙醚(130℃-140℃浓硫酸)  2C2H5OH→C2H5OC2H5+H2O(此为取代反应)  脱氢反应;乙醇的蒸汽在高温下通过脱氢催化剂如铜、银、镍或铜-氧化铬时、则脱氢生成醛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

它是化学反应的常用溶剂。

纯二甲基甲酰胺是没有气味的,但工业级或变质的二甲基甲酰胺则有鱼腥味,因其含有二甲基胺的不纯物。

名称来源是由于它是甲酰胺(甲酸的酰胺)的二甲基取代物,而二个甲基都位于N(氮)原子上。

二甲基甲酰胺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构的进行。

二甲基甲酰胺是利用蚁酸和二甲基胺制造的。

二甲基甲酰胺在强碱如氢氧化钠或强酸如盐酸或硫酸的存在下是不稳定的(尤其在高温下),并水解为蚁酸与二甲基胺。

  

二甲基甲酰胺结构式

  

三维模型

  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N,N-Dimethylformamide;DMF;CAS:

68-12-2

理化性质:

无色、淡的氨气味的液体。

分子式C3-H7-N-O。

分子量73.10。

相对密度0.9445(25℃)。

熔点-61℃。

沸点152.8℃。

闪点57.78℃。

蒸气密度2.51。

蒸气压0.49kpa(3.7mmHg25℃)。

自燃点445℃。

折射率1.42817,溶解度参数δ=12.1。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2.2~15.2%。

与水和通常有机溶剂混溶,与石油醚混合分层。

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医药工业上用于生产维生素、激素,也用于制造杀虫脒

 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及性能优良的溶剂,主要应用于聚氨酯、腈纶、医药、农药、染料、电子等行业。

在聚氨酯行业中作为洗涤固化剂,主要用于湿法合成革生产;在医药行业中作为合成药物中间体,广泛用于制取强力霉素、可的松、磺胺类药品的生产;在腈纶行业中作为溶剂,主要用于腈纶的干法纺丝生产;在农药行业中用于合成高效低毒农药杀虫剂;在染料行业作为染料溶剂;在电子行业作为镀锡零部件的淬火及电路板的清洗等;其它行业包括危险气体的载体、药品结晶用溶剂、粘合剂等。

编辑本段消防措施

  用雾状水、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III)类。

玻璃瓶外木箱,内衬不燃材料或铝桶、镀锌铁桶。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与卤代烃、硝酸盐和硝酸酯、甲烷二异氰酸酯、四氯化碳、三氧化二磷、三乙基铝、氧化剂和酸类隔离储运。

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接触机会

  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制造聚丙烯腈纤维的溶剂,亦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药、石油提炼和树脂等工业。

在以上工作岗位可因接触DMF蒸汽而中毒。

急性中毒发生原因多数由于生产故障,设备漏裂,或在检修设备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量接触毒物所致,中毒常是吸入和皮肤吸收并存,且以皮肤吸收为主。

  其他中毒情况少见,但有口服以及将本品灌肠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而引起严重中毒的病例。

编辑本段毒作用机制

  DMF的毒性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其体内代谢过程有关。

DMF其甲基烃基化,生成N-甲基-甲醇酰胺(HMMF),HMMF部分脱羟甲基分解成甲基甲酰胺(NMF)和甲醛,NMF还可羟基化,然后再分解成甲酰胺(F),还有少部分DMF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实验表明,NMF毒性强于DNF及HMMF。

NMF或HMMF生成N-甲基氨基甲酰半胱氨酸(AMCC)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产物(可能是异氰酸甲酯),具有亲电性,可以与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的亲核中心共价结合,造成机体肝肾器官损伤。

编辑本段侵入途径

  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

  毒理学简介

  大鼠经口LD50:

2800mg/kg;吸入LC50:

5000ppm/6H。

小鼠经口LD50:

3700mg/kg;吸入LC50:

9400mg/m3/2H。

兔经皮LD50:

4720mg/kg。

  毒物经各种途径吸收后,主要经肝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进行脱甲基化作用,脱去一个甲基,代谢产物为一甲基甲酰胺和甲酰胺,代谢迅速,甲酰胺在血中滞留稍长,进而代谢为甲酸和氨排出,部分二甲基甲酰胺以原形物从尿和呼气排出。

人每天吸入DMF浓度为63mg/m^3·4h,共5天,停止接触4小时,血中DMF已不能检出,吸入浓度为30mg/m^3,24小时代谢物的排出量占总量的61~86%;吸入浓度为60mg/m^3,24小时尿中的一甲基甲酰胺排出量不超过30mg,48小时内已不能检出;浓度为27mg/m^3,吸入5天,24小时尿中一甲基甲酰胺量为25mg左右,从而提出24小时尿中一甲基甲酰胺超过60mg,提示接触DMF浓度已超过60mg/m^3,故认为尿中一甲基甲酰胺可作为接触DMF的一个监测指标。

  对眼、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侵入机体后,主要由肝内代谢,排泄较快,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也有一定损害,属中等毒性。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呼吸道吸入后一般经6~12小时左右后发生急性中毒;皮肤侵入,潜伏期可较长,也有在皮肤灼伤基本愈合后再出现中毒的报道。

亚急性中毒病例,自接触至发病为2~4周时间。

临床特点

  刺激症状:

DMF蒸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轻、中度刺激症状。

  皮肤:

污染皮肤可致轻、重不等的灼伤,皮肤起皱,肤色发白,伴有灼痛感,严重者可使皮肤胀肿,剧烈灼痛。

  眼:

污染眼引起灼痛、流泪、结膜充血;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坏死。

  胃肠道症状:

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便秘等,少数病例有中上腹痛。

  肝脏:

急性中毒时肝脏损害常较为突出,患者有明显乏力,右上腹胀痛,不适,出现黄疸,肝脏逐渐肿大,有压痛,常规肝功能检查示异常,其中血清转氨酶升高较明显。

病变一般不严重,经治疗可逐步减轻,数周内病情可完全恢复。

  严重急性中毒:

表现为重症中毒性肝病,职业性中毒为少见,接触高浓度,尤其是皮肤污染严重,未及时彻底洗清者,应警惕发生严重中毒。

  生活性中毒:

曾有原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DMF灌肠,作为治疗药物而引起肝病,病情呈进行性加剧,类似亚急性肝坏死型肝炎,2周内出现肝昏迷,预后凶险。

  特殊危险者:

原患有各种原因的肝脏疾病者,对DMF较为敏感。

诊断

  临床表现:

首先出现胃肠系统症状,以后有中毒性肝病的表现。

  生物学检测:

血中测二甲基甲酰胺或尿中测一甲基甲酰胺,作为吸收本品的指标。

  肝功能试验异常,可作为肝脏有病变的指标。

  综合分析现场、临床特点,诊断一般不困难,当一群体陆续发生肝脏疾病时,应做现场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常有将本品引起的中毒性肝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在早期更应引起注意。

鉴别诊断要点是重视询问接触毒物史,现场调查,密切观察病情进展,以及正确评价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的诊断意义等。

  此外要和药物性肝病相鉴别。

处理

  本品尚无特效解毒剂。

  皮肤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皮肤有灼伤,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

  眼污染时用清水彻底冲洗,必要时请眼科检查。

  口服毒物必须彻底洗胃。

编辑本段治疗要点

  重点针对中毒性肝病:

a.卧床休息。

b.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c.给予维生素B族。

d.葡萄糖液注射。

e.选择一、二种常用的治疗药物如酵母片、肝泰乐、肝乐、维丙肝、胆碱等。

f.较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20~60mg/天,分次肌注,用药不超过一周,逐步减量。

需特别注意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肝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

  1可在皮肤灼伤愈合后出现肝脏病变的表现,故在早期即应注意,给予必要的治疗,如用维生素B族、C、葡萄糖等,应严密观察,有无迟发性肝病的发生。

  2近年来小工厂中应用本品,不了解其毒性,也不注意防护,故发生急性中毒的报导较前增加,卫生部门,应加强宣教,将本样品引起的中毒表现,向内科医师、传染病医师介绍,以提高早期诊断治疗的质量。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中国MAC10mg/m^3。

美国ACGIHTLV-TWA30mg/m3(10ppm)(皮肤)

  危规:

GB3.3类33627。

UNNO.2265。

IMDGCODE3132-2页,3.3类。

编辑本段事故案例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

广州先艺制衣厂于1999年初发生两起由布料中所含的化学物二甲基甲酰胺导致中毒的事件。

其毒源来自浙江的一批布料。

广州海珠区正采措施堵截有毒布料。

先艺制衣厂发生六十一人集体中毒事件后,广东省中毒急救中心从多名重症中毒者的血液和尿中查出二甲基甲酰胺的代谢产物,由此判断为二甲基甲酰胺急性中毒,并对十多位症状较重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据厂方反映,布料一打开,工人们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异味。

当于下午四时开工到晚上十二时,开始有多人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

经查,这十六名员工均为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据悉,病例众多、症状明显的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在广东省尚属首次。

有关人士认为,有毒布料在过去亦是较为罕见,可在广州却连续发现,原因是时下有的厂家用二甲基甲酰胺进行布料的表面处理,按生产工艺,那些处理过的布料应有烘干的工序,使布料上的二甲基甲酰胺挥发。

不过,有些厂家为了省钱而省去了该道工序。

  参考文献

  [1]SmythHF,etal.Theinhalationtoxicityofdimethylformamide.JIndHyg1948;30:

63.

  [2]ClaytanJW,etal.AmIndHygAssocJ1983;24:

144.

  [3]庞玉太,等.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2例报告.劳动卫生与环境医学1980;315:

124.

  [4]化学事故技术援助数据系统

编辑本段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

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

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

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

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

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功能变化。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低毒类。

  急性毒性:

LD502800mg/kg(大鼠经口);4720mg/kg(兔经皮);LC5094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30~60ppm,消化道症状,肝功可异常,有黄疸,尿胆原增加,蛋白尿;人吸入10~20ppm(有时30ppm),头痛,食欲不振,恶心,肝功和心电图正常。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2500mg/m3,6小时/天,5天,80%死亡,肝肺有病变;人吸入5.1~49mg/m3×3年,神衰症候群,血压偏低,肝功能变化。

  危险特性:

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

  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0)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皮]

  前苏联(1975)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0.03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前苏联(19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