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972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docx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黄津成(现供职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撰写于2002年,省规划课题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内容提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具有示范、导向、凝聚、创造、约束、熏陶、协调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和谐教育”为基本的办学思路,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内容的和谐,学校环境的和谐,学生发展的和谐,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精神境界,丰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强化育人的“软”环境,努力建设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强化育人的“硬”环境,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教育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倾向,使教育遵循主流文化的方向发展;教育在传递文化,实现社会文化“遗传”的同时,开辟了文化发展的新道路,使得文化不断地进步。

从教育的角度看文化,没有教育的作用,任何文化都不会发生,作为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教育是文化产生、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文化的角度看教育,教育是建立在人类文化活动基础之上,参与各种具体性文化活动的,它必然受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制约。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既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本身的个性。

校园文化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一是校园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二是校园文化既可能会给学校预定教育目的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这是由校园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决定的;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的话)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努力培育校园精神;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才的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的生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营造很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明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对校园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建设优秀的、高尚的学校文化是当前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新问题、新热点,也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我们学校从造就“人格与学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人”的学校办学目标出发,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对校园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二、校园文化的特点与教育功能

当前的校园文化具有一些独特的时代特点:

一是整合性,当代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整合,但以主流文化为主,而时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二是复杂性,校园文化具有多层次性,有学校的文化,班级的文化,还有非正式群体的亚文化。

校园文化还具有多影响因素,家庭的、社会的、教师的、学生的等多种因素都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三是规范性,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规范的文化出现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是它的重要的特点;四是开放性,校园文化与外界文化始终存在着主动地或被动的信息交流,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五是发展性,校园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但存在相对的稳定性,与时尚文化是有一定的时间差的。

无论何种形式的校园文化,都是学校校园环境和全校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其中学校的人文精神(主要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活的灵魂,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依托。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在的规范作用和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因此,建设高尚的校园文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这种功能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育功能。

它也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学生接受教育,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儒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

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特点。

校园文化作为一环境文化,它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

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从而带上特定校园文化的烙印。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由于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于熏陶,因而能避免单纯的正面教育所引起的逆反心理,收到正面教育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儒染过程。

学生一踏入校门就会进入一种氛围,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

良好的、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犹如“无声润物的三春雨,有心护花的二月风”,会使师生逐渐形成一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纯正优雅、高尚明达、宁静淡泊的情操,博大庄严、任重道远的使命感。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具体说,它具有示范、导向、凝聚、创造、约束、熏陶、协调等多方面的功能。

一、示范功能

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的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

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

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盲人;不仅要做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严师”,更要做求真求实求诚、品质坚毅、情操高尚的“人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更要指导学生提高治学、做事、律己、交友、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修养。

因为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示范作用,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法,使人们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示范作用。

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

二、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国家和广大师生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主流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所以,一旦形成人们的意识,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导向力量。

尤其对青年学生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都还处在不成熟的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正确的引导。

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的,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师生的指导作用。

离开党的基本路线,就无从谈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二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导向。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它既需要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也要排斥和抵制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自身的影响。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校园文化应当成为一条净化带,社会上的思想观念、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在经过这样一个净化带后,消极的东西被过滤掉,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东西被发扬光大。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在育人过程中建立起旗帜鲜明的导向正确的机制。

三、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校园精神文化上。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形成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精神风貌。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人身居校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

在师生之间,学生尊敬师长,老师爱护学生。

这种氛围使人人感到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

将来走出校园,师生会以身为这所学校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会为维护母校的声誉,为母校争光而努力奋斗。

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员工团结起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奋斗。

四、创造功能

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变被动的接受、传播知识为主动地运用知识、丰富知识。

校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才能的人,而才能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活动。

生生不息的创造性才能维持校园的存在,方能促进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比如,最近几年校园文化创造性的发展,使校园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出既有高雅文化,也有通俗文化的多姿多彩景象。

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而且拓展了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空间,促使学生在奋发向上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这对沟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对发展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十分有益的。

五、约束功能

作为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校园文化,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它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

所以,它又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熏陶功能

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人。

就拿纪律来说,它对学校成员的约束,也不是光靠处罚,而应该主要依靠学校环境中的主体——集体的自觉意识连同集体组织的力量和舆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诱导和影响,依靠学校环境的客观情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把这两种影响结合起来,就是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七、协调功能

校园文化的协调的功能表现在使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们和具有不同要求的群体组合起来,并求得不断的发展,具体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传统与现代化的协调。

在社会文化中,有很多在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可以统称为传统。

对这些传统的观念和表达方式,如果从价值尺度来衡量,其中有的未必就是好的或不好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校园文化的传统方式与现代校园文化已显得格格不入。

对此,惟一方法就是进行理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与协调,促使传统的校园文化走向现代化,为现代校园文化所用,也使过去的校园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整体与个体的协调。

整体与个体的平衡与协调的功能,其表现之一是确立发展整体和发展个体为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体制。

比如,将过去单纯的班级制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制度结合起来,这样,既顾全了整体,也尊重了个体。

如此等等。

校园文化的这些特点和作用,决定了我们要在教育与文化的互动之中,建设起良好的、高尚的校园文化,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优化育人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学校确定了以“和谐教育”为基本的办学思路,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内容的和谐,学校环境的和谐,学生发展的和谐,一方面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精神境界,丰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强化育人的“软”环境,另一方面建设优美雅致的校园环境,强化育人的“硬”环境,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具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内涵、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美化绿化好,富有综合性教育功能的一流校园。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一代新人;二是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三是个性化原则,因校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四是开放性原则,与社会、社区文化保持良性的互动。

一、努力铸造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所以,我们把铸造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放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首位。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

校园精神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应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

校园精神的核心是教师的精神面貌。

而教师的精神面貌的形成,与目标的导向力、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以“确立目标,强化班子,优化群体”为措施来提升校园精神的档次。

精神建设,首要的是要确立一个明确的、远大的目标,以此来团结、凝聚、激励广大师生。

1996年我们提出了“争创全国一流名校”的总目标,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修订了《杭十四中教育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98年我们又根据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对《规划和目标》再次作了修订。

2000年,我们又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杭州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结合杭十四中的实际,确定了:

把杭州第十四中学建设成为教育理念新,运作科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管理机制高效,学生学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现代化、高质量、对外开放的一流示范性中学的学校发展目标。

崇高的目标,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师生们都有了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谐、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教风,“勤思好问、持之以恒”的学风得以不断强化。

其次,我们努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方面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和水平,班子成员中有三名特级教师,五名高级教师,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工作踏实,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另一方面,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了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作风民主,富有开拓精神,工作中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工作中团结协作,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和谐为特色的管理机制。

这个班子带领全校教工在建设现代化的一流示范性中学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省教委的领导认为:

杭十四中的班子“年青务实,团结进取,继承和发扬了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注意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健全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依法治校,在管理机制的改革中,遵循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原则,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尊重人、依靠人,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热情关心教师,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逐步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形成了‘有序、顺畅、高效、和谐’的管理特色。

”(引自《关于对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的复查报告》)

再次,我们努力优化教师群体,自1997年起实施了“教师阶段整体优化工程”,致力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们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教师们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提高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师的言行有章可遵、有规可循;开展了“爱心教师评选”活动,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开展群体师德建设,促进群体的建设,推动群体的争先精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师德水平。

我们建构了以“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为特征的研究型校本培训模式,培养、造就学者型、研究型的高素质的教师。

这一模式把教师培训与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创办教师研究班;引导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设立名师导师制;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培养学科专家等方式和途径,为十四中长远发展造就了一支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到目前止,十四中研究生课程结(毕)业的教师已达93人。

目标的明确、领导班子和教师群体的优化,学校的凝聚力增强了,进取心增强了,形成了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氛围;教师们的好学态度,不断进取的精神,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努力学习,勤奋钻研在十四中的校园里已是蔚然成风,一个高品质的活的校园文化的灵魂生成了。

这,是我们校园文化得以不断提升的关键!

二、以造就人格与学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为目标

我们把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加强了学校德育和心理教育。

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我们创造并实践了“规范、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教育德育模式。

学校在已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落实“四重”(重实践、重训练、重渗透、重内化)原则,明确了“规范、有序、和谐、发展”的目标;完善了《杭十四中学生一日常规训练要求》,强化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重视在内化和自律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确立了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来统整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科学精神的提升,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和谐发展的现代人;重视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构建了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提出并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成为德育工作的能手,人人都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的观点,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实现了教育的和谐;加强了心理教育,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和青春期教育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和谐的教育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我们努力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学生会学习、愿学习、能创新的教学目标。

学校在总结已进行了多年的“五要素”、“四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和谐教育模式”,以教学改革促进质量全面提高的教改新思路。

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

”来衡量和要求教学,追求“教得科学,学得主动,练得适度,评得合理”的教学境界。

为此,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留出时间和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讨论,坚决摈弃满堂灌和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发展能力、学会创新;要加强对学生差异的研究,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做到精讲精练,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要善于留疑启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存疑、善思的良好学风。

由于我们一贯重视学生人格与学力的和谐发展,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实践这一办学目标,使得我们的学生中,形成了人人追求全面发展,人人力求学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人人都以把自己培养成求真、求善、求美的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为发展目标的可喜的现象,一种积极进取,不断追求完善精神面貌成为了十四中学生的主流,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由教师中,扩展至全体学生的具体行为中。

积极进取、和谐发展成为了杭十四中文化精神的真正核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美化、教育化的校园,

1、建设校园社团文化,给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代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必须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我们的口号是:

十四中的一切,为每一个同学的发展而设计。

努力让每一个十四中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思想,让每一个十四中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机会,让每一个十四中人都有自主发展的能力。

为此,我们广泛组织了学生的社团活动。

我校社团数量、社员总数均为全市第一。

现有社团9个,涉及英语、语文、电脑、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它们是:

校电视台、校刊《十四空间》编辑部、自行车俱乐部、电声音乐俱乐部、网虫俱乐部、CEC英语惧乐部、漫画社、话剧社、风帆文学社,一学期累计开展活动50余次。

同时多次参加市直属中学社团交流、比赛等活动,成绩显著,在兄弟学校中颇具影响。

2001年3月25日,我校学生社团自发组织“星光灿烂——杭十四中社团展示活动”,内容活泼,印刷精致的校刊,英语爱好者的辩论、演讲,电声俱乐部的深情演出,网络高手独具魁力的网页,漫画社一幅幅令人捧腹的精美画页,无不凝聚着学生创造的活力。

特别是话剧社组织的课本剧比赛,《哈姆雷特》、《雷雨》、《白毛女》、《守财奴》被搬上学校的舞台,学生淋漓尽致地演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被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我们的风帆文学计被评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姚彬珏同学的作文,曾荣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实践证明,蕴藏在学生中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提供给他们施展的机会,便会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学生主办了活动,活动锻炼了学生,它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2、注重校园设施的建设,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所好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

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把十四中建成“立体的教科书”,充分挖掘“环境育人”的教育资源,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的校园,让学生一进入我们的校园就进入浓浓的教育氛围之中,处处是“教室”,处处有“教师”,在舒心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到无声的教诲。

近年来,我们重新调整了校园规划,新修了学校大门,对校园内操场,绿化进行了改造,校园绿化覆盖率达33.76%。

进入十四中大门,首先是一个舒展开阔的空间,万帆竞发的“风帆”标志,栉次鳞比的现代化建筑,树木浓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

不断变换内容的电子显示屏,把一句句名家句言“刻”进学生的记忆中,高镌在行政楼上的“勤奋、和谐、严谨、创新”的校训,遍布校园的橱窗、标语,成为学生认识自我,感悟人生的窗口,也都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成为十四中校园文化的风景线。

整洁优雅的环境,无声地教育学生文明守纪,勤勉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更有助于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

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体现着“育人”的深刻内涵。

让莘莘学子,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漫步其中,能不断受到教育和启迪,真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我们的新的校园规划中,文化品味、精品意识是其突出的特点。

3、开展多样的教育的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教育活动则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于是,在十四中的日历上,“风帆杯素质大赛”、“艺术节”、“头脑运动会”、“体育运动会”……具有杭十四中自己特色的全体学生都参与的综合性教育活动相继而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辩论赛”、“课本剧比赛”、“年级篮球赛、排球赛”、“CEC英语俱乐部活动”、“风帆文学社活动”等由学生社团自主组织的活动“占领“了学生的闲暇,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

前不久,著名围棋国手马晓春等人来到了杭州第十四中学,与杭十四中的围棋俱乐部的师生们进行了交流,并对正在砌嗟围棋技艺的十四中的业余棋手们进行了实战指导……这一活动在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

一些观摩过杭十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教师、学生都由衷地一些观摩过杭十四中学生社团活动的教师、学生都由衷地感叹:

杭十四中的学生真是有福气!

是的,我们学校的学生的确是幸福的,高雅而富有生气的校园文化,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促进了学生的多方面才能的发展,为学生特长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大平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项特长,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已不再是梦想。

4、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追求与时代发展的和谐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