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152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利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增加了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更好的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

3.会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3、增加学生的操作活动。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9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21-2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和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毫米的产生过程,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逐步逼近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与学法:

教师:

讲解法。

学生:

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复习导入: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

(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还记得吗?

1

=100

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一下

1

米大约有多长?

1

厘米呢?

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吧!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活动,发现新知

你们手中都有一本数学书,你能估计一下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

大家互相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说的谁说的最接近呢?

大家拿出直尺,测量一下吧。

学生测量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把你的测量结果在小组里说说!

小组派代表反馈小组的测量结果。

刚才哪些同学估计的数和测量的数最接近呢?

请举手!

真不错!

你们的测量结果在读数时都遇到了困难,同学们都说“比

15

厘米多一点”、“差两格不到

16

厘米”,那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要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

毫米。

2

、探究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1

)出示:

放大的

1

厘米图。

有的同学已经发现,

1

厘米被分成了很多小格,那其中的一小格表示多少呢?

谁知道?

其中的一小格就是

1

毫米。

2

)咱们来数一下

1

厘米里有几个小格,来跟着老师数。

1

厘米里有

10

个小格,

1

小格是

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比一下1毫米有多长?

谁来比一下?

(4)现在大家拿起桌子上的卡片,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大家来感受一下1毫米吧。

(5)现在咱们再量一下数学书的宽,大家现在能准确的说出来宽是多少吗?

再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和高。

找学生读出来结果。

(6)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

(7)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请同学们准确地读出这两种物体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填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1、课间活动:

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课堂总结

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设计

1、判断

(1)、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为200毫米。

()

(2)、教室的长约8米。

()

(3)、课桌的宽约是4毫米。

()

2、连线

铁钉长约20厘米

一条儿童裤子长约60厘米

一张CD厚约6毫米

一张桌子高约40毫米

一个铅笔盒厚约10毫米

一支铅笔长约1毫米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1米___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

 

__教后反思:

__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换算。

3、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米的含义及1分米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

教法与学法:

教师:

讲解演示法,引导发现法。

学生: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吸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门,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请大家比划比划,这些长度单位大概分别有多长?

2.考一考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教室长8()

玻璃厚4()铁皮厚2()

我会填

1厘米=()毫米30毫米=()厘米

2厘米2毫米=()毫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同学们我们今天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那么1分米究竟有多长?

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演示,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找出10厘米有多长。

指出10厘米=1分米

量出你拿的吸管有多长(看课件)

再次强调10厘米=1分米

3.动手比画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大约长度。

动手画出1分米的线段。

4.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分米长。

5.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然后10厘米画一段,看一下1米里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有几个1分米。

得出:

1米=10分米

6.毫米、厘米、分米的换算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总结: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对新知识又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6分米=()厘米70分米=()米

600厘米=()分米4米=()分米

二、画一画

1.画一条30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35毫米长10毫米的线段。

3.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概念:

10厘米就是1分米。

表示方法:

分米---dm

换算方法: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后反思:

 

___

第三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参与长度单位间关系的整理过程,在探讨交流中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类推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教师:

例题讲解,归纳总结。

学生:

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约多长?

3、你能将它们按从大到小排列吗?

二、考考小朋友。

1、1、你会找吗?

你能从尺上找到15毫米吗?

出示课件尺子让孩子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5毫米。

你能从尺上找到38毫米吗?

出示课件尺子让孩子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38毫米

2、你会判吗?

(1)谁的对?

我的对:

这颗钉子的长度是3厘米9毫米。

我的对:

这颗钉子的长度是2厘米9毫米。

课件出示尺子量钉子图(2厘米9毫米)。

(2)判断。

•1.小红身高134米。

()

•2.5米等于500毫米。

()

•3.曲别针长34厘米。

()

3、你会填吗?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教室长8()

(2)桌子高80()

(3)回形针长3()

(4)操场跑道长200()

(5)直尺厚约2()

(6)1个杯子高10()

(7)小明一步大约30()。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件演示学生填空。

4、比比谁最棒!

7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9分米=()厘米

1米=()分米80毫米=()厘米

90毫米=()厘米5厘米+5厘米=()分米

想一想,做一做,填一填。

(1)直尺上从2~9是()厘米或()毫米。

(2)直尺上从0~8是()厘米或()毫米。

•(3)一根20分米的丝带,对折后每段是()厘米,再对折后每段是()厘米。

5、你来画。

(1)1分米长的线段。

(2)2厘米5毫米的线段。

(3)6厘米7毫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1分米长2厘米的线段。

6.你会解决问题?

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分米?

2米=20分米

20÷4=5(分米)

答:

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7、你会改吗?

(帮小马虎改日记)

•早晨,我从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长的鞋。

•吃过早饭,我走了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

•课堂上老师用大约长的粉笔在长的黑板上写字。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后反思:

 

___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千米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法与学法:

教师:

谈话法。

学生:

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都有什么?

你们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呢?

1分米呢?

1米呢?

2、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合适?

教室的长度呢?

(提示学生在选择单位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

武陟到焦作的距离约是25()。

教师提醒学生,考虑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

有学生可能会回答是千米,这时给出正确答案“千米”。

提问学生1千米=()米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并且说说为什么?

(1)、学过1千克=1000克,所以1千米=1000米。

(2)、因为1千=1000,所以1千米=1000米。

3、给出明确答案:

1千米=1000米。

4、提问3千米=()米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并且说说为什么?

提问5000米=()千米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并且说说为什么?

(教师提醒:

无论千米和米怎么换算,都要根据进率1000)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300厘米=()米

4千米=()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1千米=()米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检查,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9千米=()米2千米-300米=()米

8000米=()千米5千米-2400米=()米

2、课件去操场亲身感受1千米有多长。

___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___教后反思:

__

第五课时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教学内容:

第27页例5 、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建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路程的估算。

教法与学法:

教师:

演示讲解法。

学生:

探究发现,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1、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千米(公里)c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2、巧记进率(用左手)

3、选钥匙开门。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

1、1千米=()米1000米=()千米

4米=()分米1分米=()厘米

6厘米=()毫米50毫米=()厘米

2、600毫米=()厘米=()分米

3米=()分米=()厘米

3、例5

3千米=()米

 

3千米500米=()米

三、巩固新知

1、 8千米=()米6千米=()米

4千米400米=()米3千米25米=()米

6千米720米=()米

2、算一算

5000米=()千米5350米=()千米()米

3、在()里填上“>”、“<”或“=”。

2000米()3千米5千米20米()5020米

4100米()4千米8千米()8006米

4、解决问题

(1)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

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

 

(2)要修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修了650米,还

要再修多少米?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

1、练一练

6000米=()千米9000米=()千米

2750米=()千米()米

5830米=()千米()米

7308米=()千米()米

300米+()=1千米1千米-400米=()米

48千米-40千米=()千米=()米

2、考考你。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吗?

___板书设计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1、1千米=()米1000米=()千米

4米=()分米1分米=()厘米

6厘米=()毫米50毫米=()厘米

2、600毫米=()厘米=()分米

3米=()分米=()厘米

3、例5

3千米=()米

 

3千米500米=()米

___教后反思:

__

第六课时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第28~30页练习六第2、6、9、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简行长度单位间的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的练习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能够正确估算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的估算路程。

教法与学法:

教师:

讲授法。

学生:

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千米=()米2千米=()米50厘米=()分米

5千米=()米1米-3分米=()分米

1分米-5厘米=()厘米24厘米+36厘米=()分米

23毫米+57毫米=()厘米11千米-8千米=()米

二、基础练习

1、单位换算。

5千米=()米8000米=()米7千米=()米

6000米=()千米12千米-5千米=()米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要求:

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分析:

本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的考查。

教师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适当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知识的普及。

3.教材28页练习六第六题。

估一估,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

分析与解答:

有多种估算方法。

(1)我们可以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

(2)我们也可以利用时间来估算。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9题。

2.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练习课)

 

1千米=1000米

教后反思:

 

___

第七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例7、第32页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估计质量的能力,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想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法与学法:

教师:

引导发现法。

学生: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重量单位?

指名说说。

1千克=1000克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西瓜重6()

一个鸡蛋重50()一只公鸡重2()

一支钢笔重18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

这里有牌子。

限重1吨

能同时过桥吗?

1吨有多重呢?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一头牛500千克,两头同样重的牛有多重?

两头牛共重()千克,也就是1吨。

想一想

一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千克

1吨=1000千克

3.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有······

小汽车总重约为1吨

大象的体重:

6000千克

卡车载重量8吨、

电梯载重量1000千克(13人)

4.填空。

(给下面物体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卡车载重4()

小明体重30()

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小花猫的重量是5()

一座桥的限载量是10()

(1)出示实物图桥梁载重量:

10t的含义?

(2)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出示题目孩子们自主完成。

(3)3吨=______千克6000千克=______吨

5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3吨=()千克8吨=()千克

9000千克=()吨1吨-500千克=()千克1400千克-400千克=()吨

2吨600千克-600千克=()吨

3吨-700千克=()千克

2吨800千克-1吨300千克=()吨()千克

6000千克=()吨

(4)比一比:

5吨()4096千克

7吨()7000千克

8000千克()8千克

4吨()5001千克

9000千克()9吨

3000千克()3000克

(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2500克1吨2500千克1500克

2500千克>1吨>2500克>2千克>1500克

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分析:

要看这辆货车是否超载,首先需要我们计算出3台机器的总重量,然后在比较看看它是否大于2吨,如果大于2吨,那么它就超载了;反之则没有超载。

3×600=1800(千克)

2吨=2000千克

1800千克<2000千克

答:

这辆货车没有超载。

2.商店原有橘子2吨,又运来8吨,这些橘子恰好5天卖完,这个商店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橘子?

分析:

要求商店平均每天买的橘子,首先需要求出总的橘子量,然后再把这些橘子平均分成5份,应该用除法来解决。

2+8=10(吨)

10÷5=2(吨)

2吨=2000千克

答:

这个商店平均每天卖2000千克橘子。

改错(强强的数学日记)

早上起床后,我拿着100千克的牙刷开始刷牙,然后接了约2吨重的水洗脸。

妈妈已为我准备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个150千克重的面包。

我快速地吃完早饭,背上2克的书包上学去。

在路上,碰上了我们班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有50多吨呢!

校门口那两头约1千克的石狮子威武地站立着,好像在迎接我们!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___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___教后反思:

_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33页例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全面、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