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154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docx

学术沙龙活动纪要赤峰学院

 

2013年度学术沙龙活动纪要

 

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3年12月

 

第一次主题:

基础教育国际化………………………………………………2

第二次主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影响力到底有多大……………………5

第三次主题:

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师素养…………………………………8

第四次主题:

魅力教师,魅力课堂………………………………………12

第五次主题:

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15

第六次主题: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9

第七次主题:

地方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25

第八次主题:

如何营造高校教学中的课堂和谐………………………32

第九次主题: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40

第十次主题:

如何看待小学生减负问题………………………………44

第十一次主题:

大学阴盛阳衰?

高考制度是否和利于女生?

…52

第十二次主题:

从《灰姑娘》的教学看中美教育的不同——如何看待今天的语文教学…………………………………………………………61

第十三次主题:

课题研究:

技巧.方法.经验…………………………67

第十四次主题:

从文化创意产品角度探讨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70

 

2013年度第一次学术沙龙发言纪要

时间:

2013年3月13日下午3:

30

地点:

逸夫理工楼539室

主题:

基础教育国际化

主持人:

张立忠

参加人员:

乌兰、徐丽颖、李军、张立忠、刘桂春、刘海珍、张英瑛

[发言整理]

1、主持人张立忠老师对主题作介绍

此主题来源于周满生先生的文章《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其中主要探讨了孩子出国留学的现象。

2012年我国共有40万人出国留学,而在10年前仅为4万,基础教育国际化目前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中国目前存在很多“小留学生”和参见“洋高考”的“洋高中生”,这些孩子多数都来自商人和干部家庭,他们都是通过中介盲目的做了选择,在我国最初出国留学的是学习平平的学生,而近两年来,一些高中名校的尖子生也加入其中,很多大城市的高中成立了“高中国际合作部”,而高考中也出现了弃考现象,因为出国留学而弃考的学生达到21%。

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对国家、家庭和个人有何利弊?

教育者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在国家层面应采取哪种应对措施?

2、刘桂春:

国际化不单指留学,形式是很多的,也有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课程整合等,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双向的,既有走出去,也有引进来。

中国的基础教育并非也是不成功的,国外也在借鉴中国的基础教育,而我国很小的孩子送出去都带有盲目的成分。

自费出国留学不仅造成了我国的资金外流,而且造成了我国的高级人才外流。

家长有考虑将孩子“送出去”的后果。

有国际化的铺垫和文化理解再走出去会更好,至少会减少文化冲突。

3、乌兰:

孩子出国留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做的不好,家长对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制不满。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可否从引导者的角度去真正做点事情。

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品,应该考虑国家强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强。

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利用国外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也促进中西方的交流。

4、张立忠:

我国的现有基础教育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我国也在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但是真正到具体实施阶段还是无法成行,设计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者是人,这就是实施中的变数所在。

孩子被送出国留学不仅离开家庭,也存在文化的冲突。

教育部长袁贵仁鼓励自费出国留学。

现在也有很多外国学校到中国来办学,中国是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我们的教育不是在按天性教育,所以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不成功的,但是这种不成功不能怪老师,我们的评价机制无法改变,如果贸然改变,会使评价更加不公平。

我们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应在课程上有所体现。

5、徐丽颖:

作为真正的实施者,很多中小学的教师和领导很反对课改,基础教育者的反对使得基础教育改革存在很大困难。

不建议太小的孩子出国,应让孩子有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生理有一定承受能力之后再出去,最好读完大学再出去。

建议可以针对出国留学的利弊问题最调查研究。

6、李军:

在中国这种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大的价值取向不同,而我国传统的国民观念“学而优则仕”很难改变,“洋东西”的确是符合人性发展的好东西,但是很难应用到中国。

李天一就是很现实的例子。

国家应该本着宽松、放松、自然的态度去对待出国留学,而我国的政府官员和学者都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出国留学的“利”也很大。

出国有需求,我国无论从社会、经济、思想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几百年,虽然流失了一部分人才,但是还是有大部分人才回国了,我国每到关键时期都有这种留学人才回国支援的传统,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人生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7、刘海珍:

现在出国留学的人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而学成归来的人也是良莠不齐。

8、张英瑛:

作为家长不能推卸责任,出国留学而教育失败的孩子不是国外教育体制的失败,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下次沙龙时间:

2013年3月27日下午3点30,主持人为蔡晓军老师。

 

2013年度第二次学术沙龙发言纪要

时间:

2013年3月27日下午3:

30

地点:

逸夫理工楼539室

主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主持人:

蔡晓军

参加人员:

德力格尔、高瑞民、张立忠、陶格图、阿拉塔、蔡晓军、刘桂春、刘海珍、张英瑛、欧阳玲

[发言整理]

主持人蔡晓军老师:

选择此内容的一些实际思考:

1.一些企业抱怨大学生们不敬业,什么原因?

真的是因为我们没有开过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吗?

2.高校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是自由的,但他们的职业精神会影响学生吗?

这些影响会持续多久?

我们高校教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展示出爱岗敬业?

3.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多,现在要考虑学生就业情况,职业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认真公平,高校教师是职业行为的践行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

4.高校教师和社会职业是最接近的人,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更显得重要。

5.回忆一下我们的大学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少?

大家发言内容整理:

1.领导的影响力是基于权利的对下属的影响,是一种渗透性、导向性。

高校老师的职业影响力是什么?

对职业的尊重、爱好、课程的新颖性、激情等能展示出你的职业精神。

高校教师职业影响力是以高校教师职业精神为核心,通过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展示,引导或改变学生遵守职业行为的一种力量。

老师保持着专业的热情,学生会模仿老师,学生应有自己的准则,遵守课堂规范。

2.德力格尔:

从自身说起,第一、教师的职业影响力是存在的;第二、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老师渊博的知识、认真的态度对我的影响都很大,在大学主要和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关,自己想做学者、研究者,特别喜欢知识含金量高的老师;第三、自己愿意做学术,做老师时关注学术性老师的模式,突出学术性,帮助学生发展其创新思维,但对学生的影响不一定很大;第四、作为老师应爱每一个学生,尤其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影响很大。

3.老师对学生的哪方面有影响呢?

这个是具有个性化的东西,学生的接受也是个性化的,影响力是复杂的,有的学生是正面的影响,有的学生是负面的影响。

4.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中国老师是精识和人识的统一,也就是“知识”、“道德”、“做人”的统一。

理想化的教师是既教书又育人,其中老师做示范是最难的,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敬业的,目前精识多,人识少,师德问题很值得重提。

5.教师的职业中,人格教育重要,但知识方面是最重要的,学生有向师性,老师的不负责任,会导致学生的懒散。

6.微观环境中每位教师有自己的职业意识,老师不一定是专家,这个舞台让他们成为专家,每个人约束自己的职业意识,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7.老师的职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爱”上面,对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

8.教书育人并不是讲最复杂的理论,最主要的是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育人方面也是一种爱,人是有反射作用的,爱在老师和学生中间也是有反射的。

9.高校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哪?

我们衡量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不是我们现在设计的表格所能体现的。

10.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影响学生,主要是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知识,对学生都要具备这样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一句话总结:

德力格尔院长:

不要结论要过程。

陶格图:

教师的影响力特别重要,也是特别难的话题,沙龙自由的方式很有价值。

刘海珍:

有探讨的价值,下次再探讨会有突破。

刘桂春:

每个人从自我做起,积极的正面引导学生。

欧阳玲:

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张英瑛:

更多的从课堂上影响学生,言传身教。

阿拉塔:

快乐就好,自己讲的快乐,学生快乐。

张立忠:

教育是复杂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个性化的。

高瑞民:

教师影响力是永远有影响力的话题。

蔡晓军:

教师已具备一些成为教师的初始条件,听到周围一些有职业精神的教师来探讨这个问题,很受启迪,下次可对学生做些相关的调查、分析。

下次沙龙时间:

2013年4月10日下午3点,主持人为刘海珍老师。

2013年度第三次学术沙龙发言纪要

时间:

2013年4月10日下午3时30分

地点:

逸夫理工楼539室

主题:

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师素养

主持人:

刘海珍

参加人员:

张立忠、刘海珍、刘桂春、蔡晓军、欧阳玲

[发言整理]

主持人:

通过上次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影响力的讨论及近期学院传达的文件精神,以及和同事沟通,高校教师在社会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而想到。

想探究的问题有:

1.高校教师职业素养与高校教师素养有何关系?

2.高校教师素养包括哪些?

与中小学教师素养有什么区别?

3.高校教师特有的素养到底是什么?

4.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张立忠:

选题挺好,上次沙龙碰撞问题深入探讨。

以前自己在这方面研究不多,但在编写《教育资讯与观察》过程中,有过感想。

高校教师高在哪儿,为什么职业定位更高?

高校功能比中小学多。

最初大学是培养人才,后来把科研引入大学,一直到美国的实用主义,把社会服务功能引入大学。

《大学章程》设立时,就具有独特性与自由的精神。

因此大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独特性,一些思想的发源地来自大学,现在大学缺乏自由精神,大学的功能就是社会中比较的高的。

职业和专业的区别:

专业属于职业里要求技术水平更高的。

专业性更强的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就会更高,专业技术很强的职业,比如:

医生、律师。

刘桂春:

教师素养就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张立忠:

教师的职业影响力与教师的职业素养关系是职业素养越高,职业影响力更大。

蔡晓军:

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师素养还是有区别的。

教师的素养应该是教师教育修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是职业精神的内涵。

刘桂春:

当时我们大学教英语的教师,上课不讲课,就让学生读课文,而且语气比较差,结果当时我们班同学的英语都没考好。

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素养的一部分。

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是一回事吗?

刘海珍:

不是一回事。

教师的素养包括德、知识、能力等。

刘桂春:

高校教师特殊的东西在哪儿?

刘海珍:

比如,道德方面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等,大学老师人生观的教育比中小学教师高的多。

张立忠:

高体现在哪儿呢?

刘桂春:

学生人生阶段不一样。

张立忠:

不能说中小就教师就不高呀?

刘海珍:

好像是狭隘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就是不一样。

张立忠:

特殊不等于高,虽然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但教育可以适合于学生特点教育,小学还是打基础阶段,应该更重要。

刘桂春:

到底什么是高校教师特有的呢?

刘海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于中小学生,为已任是大学生的责任感,而在这方面,中小学生会弱些。

张立忠:

大学教育和职业挂钩,专业分化,而中小学是基础教育,这算不算特殊?

基础教育是普通性的,不同角度看不一样指的是理论性,中小学教师教给学生怎样学会学习方面,可能要比大学教师更高。

刘海珍:

中小学会把知识抠的死,但大学教师更具开阔性。

张立忠:

中小学教师更需教学的实践技巧性,真正影响教师的是默晦的知识。

刘海珍:

默晦知识是最厉害的知识,是教师最需要的。

刘海珍:

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呢?

蔡晓军:

科研转化为生产并进行再教学的能力。

张立忠:

创造力与科研能力。

教师把学生指导成直接能够进行社会工作的能力。

刘桂春:

综合影响力。

张立忠:

自己的体会,教一门课更重要的是把方法教给学生。

自己上大学就是应试进去的,前三年的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但最后一年写论文时,下了功夫,查资料,请教老师,思考怎样去文章,最后形成一篇自己满意的论文后就知道怎样学习了,以后硕士和博士的学习都会学习了,影响力是很重要。

刘海珍:

现在大学生还真是就为了考试背那点题。

刘桂春:

想起大学解剖老师形象,眼镜很厚,但上课状态很认真。

上大学是成长的经历,现在想大学教师,不是记住教师讲的知识,而是一种状态。

张立忠:

大学对我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是方法,另一个是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

大四开始,自己突然间变了,人生观、世界观开始确立,尊重值得尊重的人。

刘海珍:

大学气氛对学生的影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张立忠:

要把教师影响力的涵义界定一下,影响因素分析一下,学生不是都出来的,是熏陶出来的。

刘桂春:

大学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是一种状态,重要影响事件,但事件过后,经过反思影响还是挺大的。

一句话总结:

蔡晓军:

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还是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上。

刘桂春: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还是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上。

欧阳玲:

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张立忠: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有没有发生看是否对学生产生了影响。

刘海珍:

教师对学生影响和职业素养,体现在人文素质的修养上。

花絮:

由于本次沙龙人数较少,但讨论问题却很热烈。

基本上都采用了“叙事研究”研究的形式,想起了自己大学时代老师们的影响力,偶尔有些小跑题,却让人感觉到高校教师的素养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下次沙龙时间:

2013年4月24日下午3:

30,主持人为李军老师。

2013年度第四次学术沙龙发言纪要

时间:

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下午3:

30

地点:

逸夫理工楼539室

主题:

魅力教师,魅力课堂

主持人:

李军

参加人员:

于建设、李军、张立忠、周建华、蔡晓军、孙瑞权、陈晓华、李婧杰、陆明玉、张英瑛

[发言整理]

(一)主持人李军老师对此题目作介绍

在上课间隙同大学生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现象,作为普通高校,尤其是我校这种地方性二本院校,面临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压力,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把自己修炼成为有魅力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有魅力的课堂。

问题:

什么样的教师是有魅力的教师?

魅力教师和魅力课堂是什么关系?

如何营造有魅力的课堂?

(二)讨论内容:

于建设:

魅力从客体上是一种控制力,是一种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走的一种力量,即气场,未必是一问一答的单纯的启发式教学。

魅力首先源于对授课对象的了解,要量体裁衣,要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魅力是一种境界,并不是一种指标。

我们的大学教师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华彩乐章式、风干奶酪式、一地鸡毛式、味同嚼蜡式。

魅力课堂一定有魅力教师。

张立忠:

从传授知识的程度看,大学教师要明显逊色于中小学教师。

教师是否有魅力,所指向的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所认可的魅力老师不同。

要考虑魅力教师与魅力课堂的关系,教师是主导,但也要考虑到学生,要考虑用何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同的气质类型都有可能称为好的老师。

魅力课堂要与学生有交流、互动和沟通。

魅力教师不可量化,也无标准,是一种感受和境界。

蔡晓军:

魅力是综合的,有魅力的教师指标之一是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要与学生互动。

魅力是层次性的。

也受到教师职业精神的影响,要考虑人格魅力在教师魅力中所占的比例,可讲的好不一定有魅力人格。

改变学生也是魅力教师的魅力所在。

教师也是资源的开发者,要善于开发学生的资源。

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才是魅力教师。

孙瑞权:

魅力分为两类,一类是共性的,是人格方面的;一类是个性的,即教师自身的个性,这两类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为本色教师,本色教师能引导学生,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老师应把教学作为艺术追求,累在其中,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周建华:

老师一定要有广播的知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网络等,这样教师自身的价值体现的不明显,也不利于教师自己知识的拓展,应该如李院长所说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魅力教师一定有魅力课堂。

有魅力教师才有魅力课堂才有魅力学生。

陈晓华: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根据自己的学科领域,学会检索资料。

教师的魅力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魅力教师能把高深的理论用浅显的知识表达出来。

魅力教师必须根据受体、课堂、专业、职业等特点在具体课堂中具体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魅力学生,才是一个完整的有魅力的过程。

陆明玉:

魅力教师决定魅力课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气场。

李军:

魅力教师要有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人格魅力、感召力;二是要有知识魅力,知识面广、研究层次深、知识把握准、精;三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

埋怨学生不如去尝试提升自己。

李婧杰:

教师要有地气,知识层面和善于与学生沟通。

能成为学生肯定、相信的来说,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对手。

下次沙龙时间:

2013年5月8日下午3点30分,主持人为刘桂春老师。

2013年度第五次学术沙龙发言纪要

时间:

2013年5月8日下午16:

00

地点:

赤峰学院逸夫理工楼539室

主题:

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

主持人:

刘桂春

参会人员:

张立忠、蔡晓军、郑素杰、孙瑞权、刘海珍、陆明玉

[发言整理]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过程中,主持人要求每位成员喊自己的名字21遍,从而激发参会人员的自我意识,引出此次沙龙的主题。

二、主持人介绍本次主题

喊自己的名字21遍,有何体会?

我们的名字是给别人的、称呼自己?

我们是否知道“我是谁”?

以前我们关于教育教学探讨过“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教什么;也探讨过“如何做”的问题,即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今天我们要讨论“谁”的问题,教师的自我是什么?

对于教育教学有什么作用,教师如何实现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

关于此次主题是基于一本书的启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美国]帕克·帕尔默)。

我们基于这样的假设,即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

从心理学上看,认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强调一个人对自己是谁的体认。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个体对于自己作为教师的整体看法。

这种看法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地发展的过程。

汤普金斯的《沮丧者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个教师,我的最大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到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在于

(1)向学生显示自己有多聪明;

(2)显示自己的知识有多么的渊博;(3)显示自己备课有多认真。

我就是在进行一场演出,其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好评。

”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多的被外在的规定、“应该”所束缚,这是否扭曲了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

我们要问,这是我的天职吗?

我内心呼唤我这样去做吗?

三、讨论内容

张立忠:

我很感兴趣追问“我是谁”的问题,由此我先想到的是我们的名字,名字是否是“自我”,但其实名字只是一个代号。

我看过一本书,《当下的力量》。

我的理解它不指向心理学,更多的指向于当下生命的一种存在。

蔡晓军:

那就是心理学,我们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实就强调这方面,心灵与心理。

刘桂春:

我想起甘地的一句话:

“生活就是体验真理”。

我们现在更多地强调理性,忽略人的感性认识、人的体验。

张立忠:

用心去上课

蔡晓军: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作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多少认同,作为“个体”与教师职业相结合的程度。

张立忠:

我认为,从与概念、技术相对的角度出发,从体验的角度提出个体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认识或看法。

刘桂春:

教师的自我认同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蔡晓军: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我有问题,就承认问题,要认识到真实中的教育、教学。

在课堂中,有愿意听课的学生和不愿意听课的学生,都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认同。

孙瑞权:

我觉得那是教学效能感的相关问题。

我的理解是教师的自我认同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对教师角色认同,一些外在的、表层面的认同,例如对教师地位、义务等的认同;二层面是关注的心理认同,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进行意义采摘、然后在教育、教学中去真实地释放,由此激发学生对于一些意义的采择。

陆明玉:

我同意孙瑞权老师的意见,但是有一些区别。

教师的角色与心理认同是属于教师的自我认同。

但是对于意义的采择以及意义的释放,我认为属于自我完整。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真实地进行意义采摘后,去释放,那就达到了教师的自我完整。

张立忠:

教学要敞开、要放下。

要区分“你是谁”和“作为教师的你是谁”。

孙瑞权:

这个过程流淌在整个教育生涯中。

刘海珍:

成就感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认同。

郑素杰:

我的理解是英文中的identity联系起来理解。

是一种身份吗,以什么样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蔡晓军:

建议每一位在场的人员说一说自己的教师自我认同。

刘桂春:

好,请举例说明。

蔡晓军:

我是一位负责任、充满好奇心的教师。

陆明玉:

我是一名忐忑的、有内心矛盾和冲突的教师。

刘海珍:

我是一名热爱学生、负责任的教师。

孙瑞权:

我是享受型的教师,是比较真我的教师。

郑素杰:

我也是享受型教师,我把教育教学过程视为享受,例如《浩浩荡荡的泰晤士河》。

张立忠:

我是一名痛苦的教师,也是不断成长、注重平等、公平和交流沟通的教师。

刘桂春:

我是一名阳光的、很投入的教师。

总结:

这次的沙龙更多是心理沙龙,希望在探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自我辨析,对“自我”有更清楚的认识,要感受自我,体验自我,做真实的自我。

下次沙龙活动时间:

2013年5月22日下午16:

00,主持人为郑素杰老师。

2013年度第六次学术沙龙发言纪要

时间:

2013年5月22日下午4点

地点:

逸夫理工楼539室

主题: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主持人:

郑素杰

参加人员:

张立忠、郑素杰、蔡晓军、孙瑞权、欧阳玲、刘海珍、张英瑛、杨丽宏

[发言整理]

郑素杰:

1、首先,我谈一下议题的来源。

我关注到学院的两个文件。

《赤峰学院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和《赤峰学院关于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方案》在制定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意见》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强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特别强调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为8学分。

学分所占的比重很大,可见其重要性。

这表明了我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

2、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效度的标尺,是衡量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参数。

这也是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学分比重大的核心因素。

3、我在外学习期间,通过比对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流程、制度、标准等,发现我们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面还有不规范的地方。

这势必会影响师生学术水平的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难以有效提高,创新意识会逐渐淡漠。

4在工作中还观察到一些问题,一些二级学院对毕业论文开题设计还不够重视。

比如:

没有对教师的学术专长和学生的研究兴趣、意向进行有效匹配;不考虑教师的学术差异和职业素养,把学生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们,未形成实践中的奖优罚劣;只是把学生分配给指导老师,没有培训和知会,有的老师甚至直到学生找来,才知道自己是指导老师;没有相应的、统一的指导标准、要求等。

请大家就以上现象及议题所涵盖的不充分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