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270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医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医院.docx

《广东省中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医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中医院.docx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感染性炎症,呼吸道分为两大部分,以气管为界,气管以上为上呼吸道,其感染称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或上感。

气管及以下部分称为下呼吸道,其感染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标准: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今年感冒3-4次了,是不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儿童平均每人每年约患4-8次急性呼吸道感染。

我国城市及农村的监测资料表明7岁以下儿童平均每人每年急性呼吸道感染3-4次。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比学龄前儿童要多。

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提出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为:

(1)年龄0-2岁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每年超过7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超过3次。

(2)年龄3-5岁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每年超过6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超过2次。

(3)年龄6-12岁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每年超过5次或下呼吸道感染每年超过2次。

按照以上标准,我国仅就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的比例是5-10%西医病因:

1.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鼻咽部狭窄、腺体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气管壁弹性差、胸廓窄小、肺泡数量少等特点,不能有效地清除微生物,气血交换失调,导致感染反复。

2.免疫功能低下:

人体抵抗呼吸道感染有体液免疫功能(各种抗体)和细胞免疫功能。

不论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还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都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3.先天畸形,尤其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唇腭裂的婴幼儿。

4.营养缺乏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锌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等。

5.慢性疾病:

哮喘、喘息性气管炎、过敏性咳嗽,由于治疗不彻底,不坚持较长时间治疗,以致咳嗽反复发作。

6.扁桃体隐性肿大、充血,细菌、病毒等易于存留和侵犯扁桃体,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反复发烧。

7.环境因素:

居住拥挤,环境污染(如化学烟雾、粉尘),被动吸烟等都可导致RRTI。

周围有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时,病菌经空气传播,也可增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中医认为,这是孩子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失健运所致,可用食疗和药膳加以调理。

治疗:

主要是增强免疫治疗:

如常用的有:

①胸腺肽;②转移因子;③左旋咪唑;④初乳素;⑤中药,如玉屏风散中黄芪。

但免疫调节剂短期使用效果不明显,常需使用2-3个月可见明显效果。

体液免疫低下者,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但RRTI绝大部分是细胞免疫低下,故丙球效果不佳。

另外,营养治疗,如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中医有中药、中成药、推拿、针灸、艾灸、敷脐、中药泡脚、按摩、背部刮痧走罐[67]、佩戴香囊[68]和中药离子透入[69]等方法综合施治。

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然。

重“防”大于“治”。

平素预防可先从食疗做起。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食疗:

1.谷芽粟米粥谷芽30克,山楂10克,麦芽30可,粟米50克。

将谷芽、麦芽、山楂洗净,装入纱袋中,扎紧袋口。

粟米淘洗干净,与药袋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煮20分钟,取出药袋,继续用文火煨煮至粟米酥烂即成。

分次服食。

2.鹌鹑蛋羹鹌鹑蛋1个,米汤适量。

将鹌鹑蛋打入已煮好的米汤内,用武火煮沸即可。

早晚各服1次。

3.内金黄鳝汤黄鳝1条,鸡内金10克。

黄鳝去鳃、内脏,淘洗干净后,切段,与内金放入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共煮40分钟,加精盐适量调味即成。

饮汁吃鱼。

4.桂圆肉鸡蛋汤桂圆肉50克,大枣15枚,鲜鸡蛋2只,冰糖20克。

将桂圆肉、大枣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8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大枣熟烂,冲入打撒搅匀的鸡蛋,继续煮至蛋熟,加入冰糖即成。

5.辛夷煲鸡蛋辛夷花9克,鸡蛋2只。

先将蛋整枚打入沸水中略煮片刻,然后再加入辛夷花同煮2~3分钟即成。

吃蛋及汤,咸甜任意。

可连续食用一周。

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有效。

6.玉屏汤瘦猪肉30~60克,切成小碎粒状,入油锅中爆一下。

另以黄芪15克、白术15克、甘草5克煎汁,约150毫升,加入肉中煮汤,待肉熟加盐、味精少许,盛起即成。

可作菜肴常吃。

7.黄精枣汤黄精6克、红枣20克煮汤一碗。

吃汤及枣,每日一碗,连续食用一段时间。

8.百合花生粥百合干20克,泡胀;花生仁30克,连皮煮熟,然后与糯米60~80克加水煮粥。

忌用铁锅,以搪瓷锅或砂锅煮为佳。

每日吃1~2小碗,咸甜任意。

连续食用一段时间。

9.银香羹银耳10克,干香菇6克。

先将干香菇煎汁滤去渣,再将汁以文火熬银耳至酥粘成羹状为度,加冰糖少许。

一日服完,可常吃。

在护理“复感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锻炼身体:

这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

要让孩子经常到室外活动,晒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

2.合理饮食:

应常吃一些健脾益气的蔬菜和食物,如芥菜、油菜、白萝卜、胡萝卜、南瓜、笋、山药、蘑菇等,花生、芝麻、核桃、橄榄、大枣等也可多食。

3.正确治疗:

应按医嘱足量全程用药。

必要时测定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和免疫指标,若微量元素缺乏,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若有免疫功能缺陷,则要进行免疫刺激疗法。

儿童多动症一、注意精神心理治疗  1.要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多动症的性质,学习有关知识,应明确3点:

1多动症不是儿童的天性,而是一种心理障碍;2多动症不是儿童故意行为,而是一种无能自控的病态表现;3多动症不容易自然痊愈,而是可以用药物等综合疗法治愈。

2.对患儿要个别教育,鼓励为主,增强学习自信心;不当行为要指出缺点,帮助改正,但不能嘲笑、歧视和打骂,不要伤害其自尊心。

加强注意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不要过高要求和单纯追求考试分数,根据小儿的爱好和特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发挥其正常才能。

3.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家应制定作息表,对起床、吃饭、做功课和游戏等都按时规定,完成好则记分表扬,包括搂抱摸头等爱抚和周末外游或赏给玩具美食等奖励,如违犯则毫不犹豫地执行患儿曾同意的处分,赏罚分明。

父母的以身示范和意见一致非常重要,切忌斥骂和发泄怒气。

无言的爱抚和坚持“冷处理”,获益极大。

此外,宜避免一切冗长无聊和刺激剧烈的活动,如逛商场、玩游戏机和噪音舞会等、做功课则宜分部逐一完成,启发辅导,坚持当天做完。

4.在校宜安排座位于注意力难分散/教师又易察觉之处,可有意识地安排患儿在上课时起立或活动一下,如擦黑板等。

让患儿多观看,以加强注意力。

在教师和患儿间可达成一种秘密“暗示”,随时发出信号,提醒注意。

对患儿较有兴趣的课程,力促其集中精力,在班内拔尖。

二、饮食调理  儿童多动症与微量元素铁、锌、铜缺乏及城市污染有关,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也是病因之一,所以饮食疗法对改善多动症的症状有帮助。

除注意平衡膳食外,尚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疗方。

1、猪肉莲子汤瘦肉75g莲子百合各30g,并放进砂锅内加水煮汤,调味食用,每天1次,连服3个月。

适于脾肺两虚患儿。

2、虾壳汤虾壳15g,菖蒲、远志各9g,水煎。

每天一次,服3个月,以痰湿蒙阻型患儿为佳。

小儿肾病综合征一、正确认识小儿肾病肾病综合症是儿科的常见病难治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等范畴,脾肾关系密切,小儿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脾肾虚弱,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内停,肾失封藏,精微外泄所致,近年来由于激素等免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认识的深化,气阴两虚,湿热血瘀等已经成为肾病常见的病理机制。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明了,感染导致肾病常见的诱因。

二、小儿肾病应该怎么调护?

生活调理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要适宜,注意保暖,防止外邪诱发致病。

注意接触日光,增强机体抗病力,防止呼吸道感染。

保持皮肤及外阴、尿道口清洁,防止皮肤及尿道感染。

对原有的龋齿、慢性扁桃体炎等病灶要及时处理。

水肿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病情基本缓解可以增加活动量。

高度水肿者应限制进水量。

每天记录液体出入量,每3-7天测量体重、胸围、血压1次。

水肿期应注意皮肤,尤其皱襞处的卫生,阴囊水肿明显时避免挤压。

谨慎对待每一次预防接种。

饮食调处方:

黄芪50g煎水两次,煎出液煮乌龟或兔肉食用,对消蛋白有一定的作用。

鲫鱼冬瓜汤:

鲫鱼120g冬瓜60-120g。

将鲫鱼去鳞,剖去内脏,与冬瓜同煎,炖汤吃鱼。

用于肾病各型水肿及蛋白尿。

精神调理  不良的精神情绪可加剧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引起病情反复或加重,因此消除疑虑,使其心情畅和,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肾病治疗的依从性,这对巩固肾病缓解,减少复发,降低人为难治性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三、本病的预后与转归本病5年病死率60-70℅下降到泼尼松应用年代的10℅左右,免疫抑制药应用后病死率由进一步下降。

小儿哮喘一、哮喘的性质: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关键的问题是存在气道的高反应性。

二、认识过敏反应,尽量避开过敏原:

诱发哮喘发作的过敏原主要有:

吸入屋尘、螨、花粉、真菌孢子、动物毛屑(宠物如猫、狗等)、工业粉尘、各种有刺激性气体(如被动吸烟)等,进食鱼类、虾蟹、蛋类、药物(如阿司匹林),运动,还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的感染,在农村有时还可见到有感染蛔虫、钩虫而引起的哮喘,情绪不稳定等,患儿既往有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病史,或有家族遗传史。

三、预防与调护

(一)、生活调护1、注意气候的影响。

2、慎戒接触可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

3、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4、避免过度劳累和情志刺激,以减少诱发机会。

(二)、饮食处方:

1、蛤蚧散:

蛤蚧一对,去头足烘干研末,瓶装保存,每天1~3次,每次服3g。

治疗哮喘发作期,肺卫不固、肾气不足,反复较频者。

2、核桃瘦肉汤:

核桃15g,瘦肉100g,文火炖服,2~3天一次。

治疗哮喘缓解期,面黄体弱,神疲,纳呆者。

(三)、精神调理小儿哮喘给患儿及其家长在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疗本病,精神方面的调护特别重要。

四、预后与转归一般的哮喘发作经及时的治疗,症状、体征可以很快消失,但若治疗失当,寒热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或形成寒热夹杂之证。

大部分的儿童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肾气日盛,肺气渐充,再配合药物合理治疗,可以停止发作,但也有极少部分的儿童哮喘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带至成年。

小儿腹泻一、注意饮食及生活调护: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可给以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2、小婴儿鼓励母乳喂养,适时断奶,断奶不宜在夏季或乳儿不适之时。

3、必须有计划地合理添加辅助食品。

添加辅食不宜太快,品种不宜太多。

4、一般不宜进食寒凉、生冷、肥腻之品。

5、注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着,避免着凉与过热。

6、居室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畅,保持安静。

7、注意前后二阴的清洁卫生,大便后宜用温开水清洗前后二阴。

肛周潮红者可涂金黄膏或氧化锌油。

二、饮食处方:

可以作为小儿腹泻饮食治疗的药材和食品有:

葛根、苡仁、淮山、扁豆、蛋花、木棉花、银花、茯苓、白术、布渣叶、山楂、神曲、马齿苋、芡实、谷芽、麦芽、无花果、鸡内金、苍术、陈皮、茶叶、藿香、砂仁、茉莉花。

以下食疗方可用:

1、将苹果一个洗净,置瓷缸中(不加水),隔水煮至熟烂,或置笼中蒸熟。

熟后去果皮,饮其自然汁。

能食者,并食其果肉,量不拘。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一个。

主治小儿伤食泄泻,食欲不振。

2、薏苡仁15g:

焦山楂15g与粳米共煮成稠粥,有健脾清热理湿,消食化滞散瘀作用。

主治小儿食积湿盛腹泻。

3、鲜马齿苋粥:

鲜马齿苋50g、粳米50g。

将马齿苋洗净去根,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800~1000ml煮成菜粥,早晚餐,温热顿服。

治疗热泻。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由于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或有水肿,肌肉萎缩,精神萎靡,易疲乏。

最终导致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是当今世界上儿童患病及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见于3岁以下小儿。

全世界半数以上儿童的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

幸存者易患病,智力及学习受到明显影响。

在我国目前重度营养不良已属罕见,但轻、中度营养不良仍常可见。

体重不增以致减轻是最初症状,继而身高增长慢,皮下脂肪层不充实或完全消失。

皮下脂肪层的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皮下脂肪大量消失时,皮肤出现干燥、苍白、皱纹、松弛。

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时,肌张力逐渐降低,四肢可有挛缩,精神萎靡,反应差,智力落后,体温降低。

合并血浆白蛋白下降,有凹陷性水肿;重度营养不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等。

常见的并发症有因多种维生素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口角炎、干眼症等;由于免疫力低下,易患腹泻、肺炎以及各种感染,而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

?

?

营养不良的养生保健和方法?

?

营养不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如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低血钾,低血钙;控制细菌感染;治疗各种并发症等。

症状缓解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去除病因,改善消化等。

(1)消除病因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婴幼儿发病多由于喂养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造成的,学龄儿童则多由于生活制度安排不当造成,应根据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

有些营养不良是由于急性、慢性疾病造成,如先天性畸形、肝炎、肺结核、慢性胃肠或心肾疾病,对这些疾病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2)调整饮食根据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由单一到多样化的原则增加食物品种,直到小儿恢复正常饮食,营养改善为止。

要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尽量增加热量和蛋白质,适量摄入维生素如维生素A、锌、铁及叶酸等。

婴儿应鼓励继续母乳喂养。

如已断奶应给予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如配方奶、脱脂奶等。

患儿脾胃功能均差,任何饮食均应从小量开始。

不吃牛奶的小儿,可选择米汤、稀米粥逐渐过渡到粥,奶糕等;后期可给予高能量的食物如鱼、蛋、肉末及少量植物油。

对生长发育快、伴有感染、外伤的患儿可增加蛋白质;对活动较多的患儿可增加热量。

(3)加强调护营养不良患儿精神多抑郁,少语寡欢,家庭应营造良好的气氛,家长态度应和蔼亲切,多给患儿抚爱。

居室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清洁、卫生,注意保暖,防止交叉感染。

对食欲差者不可强迫喂食。

卧床患儿应加强护理,防止呕吐和呛咳,防止褥疮、眼疳、口疳等并发症。

定期测量患儿的身高、体重以了解和分析病情。

(4)食养平日的烹调中使用一些健运脾胃的药物,如山药、茯苓、扁豆、谷芽、麦芽、陈皮等,可增进营养,改善脾胃运化功能,是体虚者良好的平补之品。

凡见食欲不佳,疲乏无力的疳积、消化不良均可用健脾开胃食疗方:

①淮山扁豆红枣粥淮山,扁豆,红枣三药各30克加粳米50克,慢火煲成烂稀粥食用。

功效健脾养胃,用于脾胃虚弱者见食欲不振,多食则腹胀,肢倦乏力。

②黄鳝蒸鸡内金黄鳝1条,洗净除去内脏后切碎,撒上鸡内金粉蒸熟食用。

功效补益气血,消积理脾,用于脾虚有积者见食欲不振,嗳气腹胀,烦躁不宁,大便不调。

③白术瘦肉汤白术15克、谷芽20克、净瘦肉100克,加水1000~2000毫升,文火煲约1小时后食用,每天饮汤120毫升,3~5天为一疗程。

功效消积理脾,用于脾虚有积者见食欲不振,腹胀,烦躁,便溏。

④芡实山药粥芡实30克,山药60克,粳米100克三味共煮成粥,空腹服用,每日2次。

功效健脾补肾,用于各型。

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脾胃虚弱令湿邪蕴阻而致湿滞内生者,当治以健脾养胃,消食导滞用脾胃湿滞食疗方:

①白术佛手汤白术15克、佛手6克、瘦肉2两、生姜2片,加水2000毫升,文火煲取500毫升,每次50毫升,每天1~2次。

功能健脾养胃,用于脾胃虚弱者见纳差,腹胀明显,苔厚。

②三星汤谷芽10克、麦芽10克、山楂6克,加水1000毫升,煲取300毫升,分次服用。

功能消食导滞,用于内伤饮食者见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酸臭。

③山楂粥山楂30克,粳米60克,砂糖10克,将山楂煎出浓汁去渣加粳米、砂糖煮成粥。

功能调脾健运,用于脾胃失和者食欲欠佳,大便不调。

(5)药养一般的患儿可加用多种维生素类及口服消化酶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一些中成药:

①参苓白术散:

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之效。

用于脾胃失和见形体消瘦、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相当于轻度营养不良者。

用法:

2岁以下每次2克;2~5岁每次3~5克;6岁以上每次6~8克,每日2~3次。

注意服药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避免饮茶、食用萝卜影响药效。

患儿感冒时不宜服用。

②肥儿丸:

由槟榔、胡黄连、肉豆蔻、使君子等组成,具有健脾、消积、驱虫之效,适用于脾虚夹积见面黄肌瘦,食少腹胀,烦躁不宁者。

用法:

2岁以下每次0.5丸;2~5岁每次1~2丸;6岁以上每次2丸,一日2次。

注意不能与热茶同服,忌食辛辣油腻及生冷不洁食物,服药时间不宜超过3天。

③化积口服液:

由槟榔、莪术、茯苓、鸡内金、雷丸、使君子等组成,具有消积治疳、驱虫之效,适用于脾虚有积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甚至四肢枯细、肚腹膨胀者。

用法:

2岁以下每次5毫升;2~5岁每次5~10毫升;6岁以上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

注意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服药时间不宜超过3天。

④健脾开胃饮:

由白术、谷芽、麦芽、山药等组成,具有健脾消食之效,适用于脾虚夹积轻症见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者。

用法:

2岁以下每次3毫升;2~5岁每次5~10毫升;6岁以上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⑤十全大补丸:

由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等组成,具有补益气血之效,适用于干疳相当于重度营养不良见形体极度消瘦、精神萎靡、杳不思食者。

用法:

2岁以下每次1克;2~5岁每次2~3克;6岁以上每次4克,每日2次。

患儿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服药期间忌服生冷油腻食物。

(6)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①敷足法白矾、陈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足底涌泉穴固定,每日1次,可温补脾胃。

用于脾胃虚寒者见神疲面白,大便清稀无臭,腹痛喜按。

②沐足法用无花果叶,鲜干均可,加水煎煮后,倾入盆中,先熏足,待适温后再泡洗双足,配合按摩涌泉穴。

功效健脾止泻,用于脾虚腹泻者见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色淡不臭。

③穴位贴敷莱菔子适量研末,阿魏调和,外贴于神阙穴(肚脐),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功效行气消胀,用于疳积腹部气胀者。

④捏脊疗法患儿俯卧,医生或家长两手半握拳,两示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示指前方,全力抵住肌肉提起,而后示指向前,拇指向后推,做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即可,如此反复5次,在捏第3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

每天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

可做三个疗程。

功效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用于疳气、疳积相当于轻中度营养不良者。

⑤推拿疗法补脾土10分钟,揉中脘7分钟,按揉足三里、推六腑、揉鱼际各3分钟,逆运八卦、推三关各2分钟,掐足三里1分钟,补肾水、揉脐各5分钟,以补脾益气和胃。

每日1次,6日为一疗程。

功效补脾益气养胃,用于脾胃虚弱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

⑥点刺疗法取四缝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挤压出黄色黏液或血少许,每周2次,两次为1疗程。

用于疳积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者。

⑦割治疗法取鱼际穴,常规消毒局麻后,用手术刀在鱼际纵行切开,用止血钳取出绿豆大黄白色脂肪,压迫止血,盖消毒敷料,胶布固定。

先割治左手,隔周后割治右手,两次为一疗程。

用于疳积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者。

(6)防复发养生要点①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胎儿生长不良,积极预防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儿。

同时合理安排孕妇工作和休息、注意平衡膳食、加强营养指导、积极预防疾病,保护胎儿健康发育。

②优生优育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做好产前产后访视,指导母乳喂养的方式,这对于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尤为重要并矫正乳头凹陷、预防乳头破裂及脓肿的发生。

开展早产儿按摩干预性治疗,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

③加强营养指导鼓励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应及时补充乳制品,做好人工喂养儿奶方的调配。

营养不良与喂养方式相关,母乳喂养儿营养不良患病率均低于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儿。

对4至6个月的婴儿,处于断奶期,应强调断离母乳后仍应以乳制品为主食,在乳制品的基础上逐步添加辅食,食物类型逐渐转变为半流质直至软食、幼儿食品等。

供给多种营养物质,平衡膳食,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饮食定时定量,食物要多样化,粗细搭配。

纠正小儿饮食偏嗜、过食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

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增强抗病能力,注重患病期间热量及蛋白质的补充、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可在饮食中多给小儿豆制品和蛋类。

④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处理病灶预防疾病扩散。

对某些先天畸形如唇、腭裂及肥大性幽门狭窄等常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疾病,应及时加以矫正。

对迁延性腹泻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应及早治疗。

积极治疗肠寄生虫病。

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发生口腔炎症。

餐具应消毒,减少肠道感染的机会。

⑤定期监测婴幼儿生长情况生长监测图是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及早发现营养不良的一种良好方法。

家长如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加以治疗。

⑥谨慎用药药物可影响人体对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代谢和排泄过程。

若长期服药或用药过滥也可引起营养不良。

预防药物性营养不良发生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家长一定要遵照医嘱,切忌擅自加大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特别不要自行盲目用药。

在服用某些药物的同时针对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适当地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

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以避免发生药物性营养不良。

⑦合理调护合理安排小儿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定时加餐,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加强体格锻炼等增强体质的措施对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常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发作、行为异常、听力、视力障碍等,许多围生期的危险因素被认为与脑瘫的发生有关。

但目前还有四分之一的脑瘫患儿尚未找到病因。

脑瘫是小儿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

近20年随着产科和新生儿科极速发展,发病率明显上升。

发达国家患病率为1‰~4‰,我国1997~1998年在全国六个省(自治区)调查,在1~6岁的患病率为1.92‰,男孩多于女孩。

脑性瘫痪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病儿,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尽相同。

虽然临床表现复杂,但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主要表现在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两个方面。

在新生儿时期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

2.肌张力异常:

痉挛性脑瘫在新生儿时期除个别严重的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外,大多表现为肌张力降低,随月龄增长而肌张力逐渐增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在1岁后随年龄增长而表现出齿轮状或铅管状肌张力增高。

3.姿势异常:

受异常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不同情况的影响,患儿可出现多种肢体姿势异常,并因此影响正常运动功能的发挥。

4。

反射异常:

多种原始反射消失延迟,痉挛型脑瘫患儿腱反射活跃,并可引出踝阵挛和阳性巴氏征。

如拥抱反射反射活跃,颈强制性反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阻碍了患儿翻身动作的发育。

而保护性发射亦延缓出现或不出现。

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共同表现,一半以上脑瘫患儿合并智力异常和语言发育障碍,其他如视力障碍、过度激惹、小头畸形、癫痫等。

有的伴随症状如流涎、关节脱位则与脑瘫自身的运动功能障碍相关。

脑性瘫痪的养生保健原则和方法脑瘫的康复治疗以早干预、综合治疗、家庭训练、长期坚持为原则。

高度重视早期的康复治疗,尤其是生后6-9个月内的积极诊治最为关键。

中医以脏腑辨证,结合小儿推拿、针灸等与西医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康复手段相结合,纠正患儿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力求患儿全面康复。

(1)预防要点:

①加强孕妇及围产期的保健尽量消除影响孕妇健康的因素,如营养不良、吸烟、感染、滥用药物、放射线照射等。

定期产检,及时识别高危产妇和高危新生儿,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早产和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