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272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docx

第二章心理状态教案DOC

第二章心理状态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注意的概念、意义和功能,掌握注意的种类,及注意的特征与培养,理解注意的有关理论,理解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发生和维持的条件以及两种注意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注意的规律搞好教学。

带学生到小学观察小学生上课注意的情况,把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5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注意的概念、本质、种类和特征

2.本章难点:

 注意的认知理论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对一定事物的指向(选择)和集中(北师教材)。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黄希庭)

在我国汗牛充栋的古文献中,找不到“注意”这个复合词,但与其有关的单音词却有不少,主要的有如下五个:

一是“注”。

如明代王廷相《慎言·问成性》说:

“注于听则视不审,注于视则听不祥,注于言则嗅不的,注于嗅则言不成”。

意思是说,若注意于听,视觉就不清楚;注意于视,听觉就不周祥;注意于言语,嗅觉就不准确;注意于嗅,言语就不流畅。

可见,这里的“注”相当于今之所谓(今天所说)的“注意”。

二是“意”。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有时也用“意”来表达“注意”。

如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心》写道:

“非意所属,则见如不见,闻如不闻”。

这里的“意”也相当于今之(今天所说的)“注意”。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主要用“注”、“意”等词来表达“注意”之意。

此是由于古人用词造句讲究简洁、明了之故。

我们平时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便是一种注意状态。

注意与编码过程密切联系着,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黄希庭)但,注意并不局限于编码,从感知到思维、想象的整个认识过程都需要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性——选择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1、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余的对象。

我们注意的可以是外部世界的事物,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

我们在特定的时刻都可以得到围续着我们的无数刺激,但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有限性,所以我们不能对所有刺激都加以反应,而只能有选择地反映其中的少量刺激。

这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

这种选择性地指向就是注意的特性——指向性或说选择性。

——摘自周瑛《普通心理学》

双耳分听术实验(北师大)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不同的刺激,并规定某一只耳朵为追随耳,要求被试事后复述追随耳所呈现的刺激。

实验证明,被试可以很好地复述对追随耳所呈现的刺激的内容,而对非追随呈现的刺激,最多只能报告出是男声或女声,其他的一概报告不出来。

这个实验证明,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的对象的。

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者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该效应是指,当色词刺激中,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Stroop效应反转:

指在Stroop刺激中,当刺激呈现时间变长,或注意高度集中的条件下,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冲突时,对印刷颜色的命名反而比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一致时快。

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也有论述注意选择性的思想,《荀子·解蔽》篇云:

“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意即若注意不指向于某一事物,如“白黑:

”、“雷鼓”,即使它离我们很近,就在前面或侧旁,也会不见、不闻。

《大学·传七章》也有类似的表述: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集中有两种情况(黄希庭,1995):

一是,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二是,指同一种心理活动不仅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注视、倾听)。

(注意的集中性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集中且维持于某一事物,从而使得该事物处于注意的中心,而其它的事物处于注意的边缘或处于注意之外)。

故古人有言:

察秋毫之末者.不见太山之形;调五音之和者,不闻雷霆之声。

可见由于人们的精神高度集中于某物即使有外界的干扰,主体也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主体在注意高度集中时,一切与专注对象无关的事物对主体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3、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关系

注意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是相互联系下可分割的两个基本特性,它们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面。

选择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指向的体现与发展。

——摘自周瑛《普通心理学》

(三)、注意与心理过程

1、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过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注意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所以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平常说的“注意灯光”、“注意铃声”、“注意黑板”,这并不是注意独立地认识“灯光”或“铃声”,而是由于语言习惯,往往把“注意看灯光”和“注意听铃声”中的“看”字和“听”字省略掉了。

但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条件,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它保证心理过程更好地反映和变革客观现实,使心理活动富于组织性、积极性、清晰和深刻性,所以心理过程顺利进行又离不开注意。

——摘自《普通心理学》

2、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

(四)注意的重要意义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它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人们能细致观察、良好记忆、创造性想象,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和智力的发展,对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对科技工作者科学实验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

——摘自周瑛《普通心理学》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喻为通向心灵的“惟一的门户”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这扇门户才能照射进来。

(学生在课堂听课时,要指向和集中于老师的讲述才能学到知识;在看电影时,心理活动则指向和集中于银幕上情节的变化)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荀子指出: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壹就是专一之间,即集中注意力。

意思是说,教师专一地教,学生专一地学,很快就能够成功。

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智慧不足,而是没有集中注意去学习的缘故。

(答会明《心理学》)

早在1890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就说过,注意是心理学的中心课题。

但是,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统治心理学近半个世纪的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

因此,长期以来,注意一直得不到很好研究。

直到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研究者才开始关注注意的问题。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注意是信息加工理论框架的中心概念。

有人也曾将注意引进智力测量中。

智力测量不仅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我们应用的是20年代就已发展并且从那时起没有实质改变的智力测验,这些测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的真实智力和水平呢?

有些心理学家认识斯皮尔曼的“G”因素论到卡特尔流体智力的晶体智力理论等一系列智力理论都存在问题,以这些理论建立起来的智力测量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的智力。

戴斯在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了智力PASS理论。

他认为,人的智力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加工过程:

计划(Planing)、注意(Attention)、同时性(Simultaneous)—继时性(Successive)。

注意过程是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功能平行,两者处于中间层次;计划过程是最高层次。

(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的简评及思考)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源于其功能。

由于以下功能的发挥而体现出其意义。

这种状态有下列功能:

1、选择功能

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符合自己所需要或与当前的活动相一致的事物,而避开或排除那些无关事物的影响,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果心理活动没有注意的选择功能,我们就不可能将有关的信息检索出来,意识就会处于一片混沌状态。

一份调查报告说,每个工作日有560余份广告暴露给个体;另一份的调查结果为平均300份左右。

(《每天有多少广告暴露?

》SteuartHendersonBrittetal.”HowManyAdertisingExposuresperDAY?

”J.AdvertisingReseach,12,December,1972,pp3-10)雷蒙德(Raymend,A.)的研究显示一个工作日内成人视听的广告数只有76份。

2、维持(保持)功能

注意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直至活动达到目的为止。

我们从外界获得的感知信息、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只有加以注意才能保持在意识中或进行精制的加工,转换成更持久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

没有注意的维持功能,头脑中的信息就会很快在意识中消失,任何智力操作都无法完成。

个体的注意维持功能有很大差异,一般成人比儿童强;不同职业的人维持能力也有所差异。

外科大夫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连续数小时站在手术台前,集中精力做手术,而感受不到疲劳与饥饿。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能使人及时觉察事物的变化,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动以适应这种变化。

(北师大《新编心理学》)人的活动是有目标的,注意监督心理活动是否与目标一致,不一致便调节心理,使之与目标保持一致(黄希庭)。

注意的监督作用表现为能随时发现自己行动的错误,并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及时进行调整,对错误及时纠正。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和生理机制

(一)注意的外部行为表现

1、适应性运动出现

举目凝视、侧耳倾听、凝神沉思(注意思考一问题时,往往眼睛呆视,紧皱双眉凝视沉思)

2、无关动作停止

听课入神时,便不会有小动作等。

一般说来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真实情况是相一致的。

但也有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内心状态不相符合的情况。

(二)注意的生理指标

心跳、血压、呼吸、内分泌、皮肤电反应、瞳孔、脑电等的变化。

1、循环系统

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转到生理指标)

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甚至会出现“屏息现象”;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会发生显著变化,吸短而呼长。

血压

2、内分泌系统

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变化

注意状态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

3、感官变化

注意状态时,瞳孔直径变大

4、脑诱发电位的变化。

CNV(contingentnegativevariation关联负变化)脑诱发电位(EP)。

最早由沃尔特(Walter,1964)发现,称为“期待波”。

罗尔博分析,CNV可分早晚两种成分。

晚成分在额叶处最显著,对警告刺激起反应,是期待的表现。

早成分在顶叶处最显著,与随意运动相关,是注意水平、反应定势的良好生理指标。

P300是分心的重要指标。

分心时P300变大

(三)注意的脑机制

为探索注意的脑机制,神经心理学家把注意区分为三种不同的成分:

与觉醒状态相联系的注意;选择性注意或主动注意;集中注意或聚焦注意。

1.中脑和上桥脑平面以上网状态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被认为是保证觉醒和注意的最泛化状态的脑机制。

2.选择性注意必须有更高位的脑组织——边缘叶和大脑额叶的参与。

3.大脑额叶在有目的的主动注意和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分类

(一)无意注意

1.概念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于其不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所以又叫“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由周围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一种定向反射,这种反射并非主观目的或努力引起。

表现为在一定刺激物的影响下,人不由自主地把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无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注意。

这种注意一般都能导致探索行为的出现,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周围环境;不易被劳。

但也容易使人分心。

(牛顿)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1)一是客观刺激特的特点,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A.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来说,强列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堪称称广告之最的瑞士钟表广告,直径大到16米,重6吨,垂挂在东京一座新落成的摩天大楼上。

(一般说来是一种相对强度,夜深人静时,较小的声音也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彭聃龄)

B.刺激特的新异性,一般来说,新颖奇特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而司空见惯的事物则不晚引起人们的注意。

(新老师,穿着打扮一下子变得与众不同)泰国首都曼谷有家饮食店,门前斜摆着一只巨型酒桶。

上面写着四个醒目大字:

“不可偷看”。

酒桶里写的是“敝店美酒与众不同,请享用!

”许多过程行人好厅地将头伸进酒桶,在一股清醇的酒味中,自觉地接受了该广告。

C.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成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一亮一灭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救护车标志灯)

(2)人的主观状态(事物的意义)

A.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与个人情感有关的事物,都能引起注意。

(饮料对口渴的人;音乐会广告对于音乐爱好者;人体广告)

B.人的已有知识经验。

凡是和已有经验相联系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C.人对事物的期待。

凡是人们期待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D.人的精神状态。

身体健康与精神饱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无意注意。

(摘自北师大教材)

需要和兴趣、情绪和个人经验(黄希庭)

(二)有意注意

1.概念

有意注意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于它受意识调节和支配,所以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它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有意注意需要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种意志努力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

有意注意一样受人的情绪、过去的经验和兴趣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如无意注意受直接兴趣的制约,但是制约有意注意的却是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而活动本身可能并不直接吸引人。

有意注意是我们许多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中都需要的注意形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加深对活动的理解

(2)B稳定的间接兴趣

(3)坚强的意志力

(4)合理地组织活动(例如,在阅读较难的作品时,适当做点笔记,可以帮助人们长久地把注意集中在这种读物——摘自《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修订版)》)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和外部的实际动作结合起业。

(5)排除外界的干扰。

(黄希庭)

(6)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补充参阅资料:

彭聃龄曾指出以下因素影响有意注意

(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前面我们讲过,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

意。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殖意注意。

(课前预习)

(2)对兴趣的依从性。

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

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

持。

(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5)对人格的依从性。

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

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摘自《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修订版)》

(三)有意后注意

1.概念

指有自觉的、有目的的,但无需特别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无间注意。

(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吉努力罢了。

多布雷宁把这种无意注意称为“有意后注意”,即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耍意志努力的注意。

——摘自章志光《心理学》

2.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1)区别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预定目的

×

意志努力

×

×

(2)联系

A.不能截然分开

二者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任何一件工作都需要有这两种注意的参加。

只有无意注意去从事某种工作,不仅工作会显得杂乱无章,而且也难以持久。

工作中总有困难和干扰,只有有意注意参加工作,才能保证工作完成。

但是,单凭有意注意从事工作,就要进行紧张的努力,付出巨大的能量,时间久了,会使人感疲劳,所以必须有无意注意参加。

B.可以相互转化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

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例如,一个人偶尔为某种活动所吸引而去从事这种活动,后来才意识到它具有重大的意义,于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去从事这种活动,并且在遇到困难和干扰时仍保持对该活动的注意,这就是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

二、环境注意和自我注意

根据注意指向对象不同,可以把注意区分为环境注意和自我注意或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一)环境注意

环境注意,或称为外部注意,指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注意。

外部注意能保证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正常进行,外部注意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密切联系。

没有外部注意就不可能有对世界的认识。

2、自我注意

自我注意,或称为内部注意,指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

自我注意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于自我注意,人能够窥测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异常反应,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把注意区分为环境注意和自我注意仅具有相对的意义。

人的注意往往不断地、迅速地转换对象,而不是长时间地全部集中于环境或集中于自我的。

自我注意和环境注意是交互抑制的。

教学中考试焦虑的学生特别容易自我注意,过多注意自己,因而分散了对当前工作的注意,结果反而降低了成绩。

口吃的学生也特别容易自我注意,这样就愈加口吃。

例子,让被试跑相同的距离,一种情景是“跨园”跑,风景不断地变,另一种是枯燥单一的环境,结果是虽然都感到累,但在丰富环境中跑时速度更快、较不累些。

不少中年科技工作者由于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往往忽视了以自我的注意甚至觉察不到自己身体的不适,从而延误了对自己疾病的报告和治疗。

三、外源性注意和内源性注意(自主注意)

(一)外源性注意

注意的选择源于外在刺激

(二)注意的选择源于本身的目标状态

早在一个世纪多以前,WilliamJames(1890,p.416)即已提出有两类注意;主动的,随意的,耗费心神的;和被动的,反射性的,不随意的,不费心神的。

现在一般称这两类过程为内源性和外源性选择注意。

对于环境信息的加工,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或称数据驱动的过程,以及自上向下的加工或称目的引导的两个过程,前者往往是自动化,而后者是有控制的加工。

在视觉选择性注意领域,这一类问题被归结为注意的控制问题:

注意选择是外源性((Exogenous)的还是内源性(Endogenous)的,即注意选择在多大程度上是源于视觉刺激的特性或是源于人本身的目标状态。

补充参阅资料:

选择性、集中性注意

根据注意的性质分类

1.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充分的领域之一"研究方法主要有双耳分听任务、空间线索化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启动和负启动技术等,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等脑成像技术也已经广泛用于选择性注意机制的研究。

在分类上,根据感觉通道,可分为听觉选择性注意、视觉选择性注意和跨通道选择性注意;根据刺激选择的内外因,可分为目标驱动选择性注意和刺激驱动选择性注意;根据注意选择单元,可分为基于空间的选择性注意、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可参考:

陈文锋,焦书兰.选择性注意中的客体与空间因素.心理科学,2005,28

(2):

395-397)和基于特征的选择性注意;根据注意选择内容的表征,则可分为知觉水平的选择性注意和概念水平的选择性注意。

在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方面,围绕注意选择的位置,出现了过滤器模型、衰减器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围绕心理资源的分配,Kahneman提出了注意的中枢能量分配理论[4];Treisman等则从知觉和注意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注意的特征整合论;Tippe等将无关信息的命运引入选择性注意理论,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目标激活和无关信息抑制双重机制理论。

2.集中性注意

集中注意的训练

彭学曾的研究表明,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影响最佳,中强度的锻炼中小学生身体锻炼效果最好,大强度锻炼起初能促进注意力,但经过一段时间(1节课)后大脑工作力和注意力却明显下降。

陈融等的研究表明,一体育锻炼后被试的注意力有了显著变化;在对有训练者(少年体育学校学生)与普通生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有训练者在安静状态下注意力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生。

第三节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1、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各种注意的范围都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

心理学家用速示器在1/10秒的时间内呈现彼此不相联系的数字、图形、字母或汉字,研究结果表明,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是:

黑色圆点8-9个,外文字母4-6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

在阅读的时候,有的人按字、词来读,有的人按行来读;有的人则是几行几地、一段一段地扫描过去,或说有的人能一目十行。

据列宁战友回忆说:

“列宁读电报似乎连扫一眼电报内容都不能那么快,可是他已把有的电文记熟了,以后还能逐字逐句援引,并且提到数字时总是很准确。

2、注意广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1)知觉对象的特点(对排列成一行的字母,比对分散在各个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数目要多一些;对大小相同的字母,比大小不同的字母所能注意的数量要大得多——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知识经验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任务越困难注意的范围越小,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如用速示器呈现一句中文句子,我们的注意范围就远比不懂中文的外国人要大得多。

二、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1)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

注意在同一的、不变的对象上的保持是很困难的,而存在注意的起伏现象。

(注意的起伏的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对于注意动摇的原因有两种解释:

一种意见认为,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另一种意见认为,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如呼吸的节律、血压的节律、神经元活动的节律性等。

注意的动摇是由机体的这种节津性活动引起的。

——摘自《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我们平时所说的稳定性是指,对某一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不变,接触的对象以及行动的本身是可以变化的。

(3)注意的分心与分散

注意的分心是由主体的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如今人通常所说的“思想溜号”、“思想开小差”、“身在教室心在外”等都是、“心不在焉”。

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具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分散是由客观因素(如强烈的、新奇的、以及突然变化的事物等)的影响所引起的。

刘昼有如下一段论述,反映了注意的分散。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当弈之时,有吹笙过者,侧耳听之,将围未围之际,问以弈道,则不知也。

非弈道暴深,性有暂暗,笙滑之也。

隶首,天下之善算也。

当算之时,有鸣鸿过者,弯弧拟之。

将发未发之间,问以三五,则不知也。

非三五难算,意有暴昧,鸿乱之也。

弈秋之弈。

隶首之算,穷微尽数,非有差也。

然而心有笙鸿,而弈败算挠者,是心不专一,游情外务也。

《刘子新论·专学》

2、注意能否长久地保持稳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对活动的态度

(3)个体本身的特点

3、注意稳定性的测量(选择性注意,警觉注意,活动注意)(注意的其它测量请参考:

李永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