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310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docx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修改版)

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内涵品质建设

全面提升中医医疗综合服务水平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的内容和要求,我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弘扬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查建结合”的原则,通过“强化领导,强化宣传,强化培训,强化演练、强化检查”等措施,扎实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创建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各项指标达到三级中医医院的标准。

现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一、坚持中医医院办院方向,以制度保障,以人才保障,以文化引领,确保了中医民族医的主体地位

1.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中医药政策,突出中医民族医特色的办院方向。

我院制定了保持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紧跟现代医学技术,把医院建成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现化代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和民族医医疗康复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年度计划中制定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实施、落实。

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医院制定了突出中医特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确保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制定落实了7项12条具体措施,如一是加强国家级重点专科苗医土家医脾胃病专科、土

1

家医肝病专科和省级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的建设,两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于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省级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也在2011年通过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

二是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着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2011年初至今,我院引进中医药专业硕士人员17名,中医学士10余名。

三是在临床各病房开设了非药物中医特色治疗室,积极开展非药物中医疗法。

各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的落实,有力提升了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了医院发展。

3.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中医药临床疗效不断提升。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一是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的经济分配挂钩;二是制定中医及民族医药制剂研发奖励政策,鼓励临床医师献方,积极开发医院制剂;三是对临床使用中药饮片、自制制剂的给予奖励;四是对门诊应用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

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

30%的科室在综合绩效考核中直接加1分,奖励直接在绩效中兑现;五是在制定科室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时,临床应用中药饮片、自制制剂、民族药不纳入药品比例核算,不受药品比例限制,明确各科室应用中药饮片、自制制剂的使用任务,对完不成任务的科室和个人,在绩效考核中按比例扣分。

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医院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

2

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奖励措施,将对口支援工作落在实处,医院近年来分别与泸溪县中医院、保靖县葫芦中心卫生院,夯沙乡卫生院进行业务对口扶贫,先后选派了杨新、陈楚权、陈凌帆朱雯、孙孝坤、张浩、谭畅、韦丛丽、王小军等等十几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蹲点对口扶贫医院进行具体指导,积极开展交流和合作,并认真落实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如2011年我院筹措资金十万元,开展小儿推拿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基屋医务人员660人次。

二、优化人员配备,构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1.重视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临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中医医院办院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医院中医药人才不占主流和主导地位,中医、民族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就得不到保障,为此,我院按照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文件精神,不断完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在科主任的选拨和任命方面明显倾斜于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力度,近3年,我院先后引进了中医专业和中西结合专业硕士毕业生17名,使我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逐年上升,2012年我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了63.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73.7%,均达到三级医院标准规定要求。

经过几年努力我院逐步形成了一支实践中医、研究中医、梯队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2.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使用,优化人员配备

3

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培养和使用,优化了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的结构,医院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62.5%;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75%;医院领导、医务、护理、药剂、科教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均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达63.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达到了73.7%,临床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与执业医师之比超过60%的科室达90%以上,临床科室负责人专业技术职务和资历均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3.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中医药整体素质

医院通过“三基”训练、“西学中”活动、脱产进修学习、中医药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在职学历教育等形式,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中医药整体素质。

医院积极开展了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考试考核,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了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开展方剂知识讲座。

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吉首大学的专家教授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中医药知识培训。

全面开展了医护人员“西学中”活动,强化了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三年内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

医院还立足于中医骨干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先后选派了30多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药、护、技)中医药骨

4

干人员到北京、上海、广东、长沙等地的三级甲等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在职中医药研究生学历和中医药本科学历教育,全面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及运用中医药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临床科室建设,科室设置及管理突出中医特色

1.按照《指南》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命名规范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我院设置了16个临床科室,设置10个医技科室,设置15个党政管理机构;规范了临床科室命名,对于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的临床科室、诊室名称全部进行了更正,使科室命名体现中医特点,符合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医院所张挂的荣誉称号均符合规定。

2.加强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服务

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对门诊、病房、医技、急诊的设置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布局。

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住院病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大大改善了住院条件,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疗环境。

临床科室严格按照《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加强科室建设和管理,加强科室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人员配备尽可能满足科室建设和管理需求,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工作,满足患者对中医药诊疗服务的需求,临床科室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在中医诊疗、病历书写、病历讨论等方面,实行上级医师查房,指导下级医师进行辩证分析、处方、用药等中医

5

辩证论治诊疗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科室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加强专科继续教育,通过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对口专业学术活动、远程教育、科内小讲课等等形式开展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医务人员均按规定达到了学分要求。

3.制定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

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医院每年组织临床科室对本科常见病与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临床应用情况、临床疗效及实施诊疗方案的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改进措施,优化诊疗方案。

目前我院有40多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具体实施,各手术科室也分别制定了3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干预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具体实施。

各临床科室医师均能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医务科、质控科定期不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在架病历进行抽查,对归档病历每份必查,通过督查,确保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4.实施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我院在认真开展好省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布置的肩凝症、膝痹病和桡骨远端骨折3个病种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常见病与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配套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各临床科室医师能熟练掌握并应用于临床,医务科定期组织临床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6

统计,不断完善、改进。

5.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我院病历书写严格按照《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医疗文件书写执行院、科、个人三级质控,院、科两级加强运行病历及归档病历的督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环节质控与终未质控相结合,每季对质控情况进行全院点评和通报,定期组织全院性医疗文件书写规范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参加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病历书写竞赛,我院杨湘跃医师获第三名的好成绩。

对新进临床医生进行岗前病历书写培训,培训覆盖率为100%。

统一规范中药处方及中医方药的记录格式,强调入院记录及病程记录要突出中医的辩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特点。

我院电子病历暂未实施,处于筹备阶段.

6.认真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使用中成药

医务科、药剂科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临床医师使用中成药、门诊用药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点评,并与绩效挂钩。

目前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做到合理配伍,符合用药原则。

临床医师在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过程中,能坚持辩证论治,使用剂量、用法正确。

7.夯实基础,提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急病症能力

医院制定了临床医务人员中医“三基”考试考核制度,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临床科室通

7

过组织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症患者集中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等形式,强调以中医诊疗理论、技能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中医素质,提升了中医类别执行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急病症的能力.

8.引进和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升中医诊疗能力

医院在临床科室建设中,积极引进和配备中医诊疗设备,2011年医院投资100余万元购进中医诊疗设备,目前我院配置的中医诊疗设备有13类37种,这些中医诊疗设备在临床科室得到充分应用,发挥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满足了广大患者对中医优势特色项目服务的需求,提升了医院的中医诊疗能力。

9.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鼓励开展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

医院为确保中医、民族医特色鲜明,特别注重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鼓励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并且在13个临床科室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比例为76.4%),在门诊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区,发挥中医诊疗技术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提供中医、民族医诊疗技术特色服务,医院目前已开展的中医诊疗技术有66项。

2011年度门诊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达14488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12.6%,各临床科室均有2项以上的中医、民族医特色疗法在临床应用;医院选择“中风”作为试点病种,在针灸科开展“一体化”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2006以来,医院开展了“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三九贴及三

8

伏贴、膏方进补、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苗医雷火神针、小儿推拿治疗外感发热、桐油热熨疗法等等中医、民族医特色的医疗技术项目,受到患者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加大投入,积极开展中药制剂,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率

医院十分重视中药制剂的研制和使用,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制剂工作,2010年医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80余万元对医院中药制剂室进行了净化改造,制剂室已通过验收,取得新的制剂许可证,具备了生产散剂、蜜丸剂、胶囊剂、糖浆剂、外洗剂等五种制剂剂型的能力,为医院中药制剂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在制剂室达标后,医院积极开发医院制剂,先后筛选并研发了化瘀消肿散,58肠溶丸、水桃丸、痔疮外洗液、消臌丸等20多个院内协定方剂,其中化瘀消肿散获得了批准文号,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特色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要求并鼓励临床医师提高中药饮片使用率,对中药饮片使用率高的临床医师按照政策给予奖励,2010年度门诊处方中,中药(含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为61.89%,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为37.44%,2011年度门诊处方中,中药(含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为62.34%,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为38.1%,基本达到了三级中医医院要求的标准。

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9

重点专科是医院的形象科室,体现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将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医院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重点,通过积极申报,苗医土家医脾胃病专科、土家医肝病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各重点专科依据专科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了专科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各重点专科确定的主攻病种具有明显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优势,主攻方向明确,中医临床疗效较突出,确定的优势病种居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

通过为期4年的建设,苗医土家医脾胃病专科、土家医肝病专科,于2011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验收,针灸理疗科,也于2011年通过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

2011年医院将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疗效确切的推拿科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了申报,经专家评审,推拿科已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另外医院还重视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专科专病,结合病源和中医药治疗优势,我们培育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偏瘫”和“胸痹”二个病种,通过前期临床疗效验证,初步筛选出了有效的方药。

2.加大重点专科投入,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明显。

医院历届领导均重视重点专科建设,通过加大专科建设投入,政策支持等措施,使几个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首先我院几个重点专科均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和临床工作需要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脾胃病专科设置病床数52张,针灸科30张,肝病科30张,在人员配备方面重视,选派中医药高素质人才担任学科

10

带头人和继承人,重点专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大于70%,针灸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为100%,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

通过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目前我院重点专科诊断水平和中医疗效水平得到提高,中医治疗率大于60%,优势病种住院中医治疗率大于70%,据统计,重点专科门诊量、出院人数逐年增加,区域外住院患者逐年上升,重点专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医院业务发展。

3.制定并实施重点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分析和评价。

各专科确定的重点病种具有明显的中医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各专科都制定了本专科3个以上的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每科至少3个,专科病室医师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实施,在诊疗方案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各专科定期对诊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估,总结中医民族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分析中医治疗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使诊疗方案不断完善,优化,临床疗效得到提高。

4.推广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路径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我院重点专科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积极推广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临床医师能熟练掌握并在临床实施,并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5.整理应用专科临床经验,加强学术经验继承

为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制定了专科学术经验继承

11

工作计划和措施,明确学术继承人,挖掘和学习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的应用,整理安全、有效的单方、验方及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并将这些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6.推广应用专科诊疗技术、特色疗法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各重点专科积极挖掘整理本专科的中医适宜技术和特色疗法,均开展3项以上的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临床医生均能熟悉掌握并在临床应用,重视专科中药制剂的研发,制定了重点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目前我院重点专科临床应用的专科中药协定处方均大于3种。

7.建立重点专科研究室,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我院依托民族医药研究所强有力的研究设施,建立了重点专科研究室,制定临床研究规划与年度计划,建立相应的研究队伍,明确研究方向,积极开展了以解决优势病种难点问题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工作。

五、加强中药药事管理,提升中药服务水平

1.机构完善,管理规范

医院为加强中药药事管理,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使用的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加强对中药使用过程中的监管,确保用药质量。

医院还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如中药采购验收制度、中药饮片调剂制度,中药煎药操作规程等,以保障临床中药的安全规范使用。

12

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我院根据《中医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开设了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库房、中成药库房,中药煎药室,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三级医院标准要求,新增加了病房中药调剂室和门诊中药房周转库,完善了通风、除尘等设施,目前中药房面积达到了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并与医院的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房人员配备及部门负责人及各级人员所学专业、职称符合任职资格要求。

中药饮片质量验收人员、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及煎药室负责人均为主管中药师以上职称,符合任职资格要求。

为提高广大中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了以中药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制度和计划,并组织实施了以中药知识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

3.严格执行《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药剂科严格执行《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了中药饮片采购、验收制度和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执行,采购渠道固定,供应商资质齐全,保证了中药饮片质量,中药饮片储存规范,设施做到了定期养护。

毒性中药饮片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管理,实行双人双锁。

严格处方的审核和调剂复核,调剂复核率达100%。

具备应用中药传统工艺(膏方、散剂、丸剂等)进行加工的能力,满足患者对中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4.按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我院按照三级中医医院标准要求,积极开展中药饮片小包装和中药颗粒调剂业务,小包装中药饮片现有378种,510个品规,有200

13

多种中药颗粒剂,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中医药需求。

我院药房被评为湘西自治州首批“示范药房”。

5.规范管理中药煎药室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了煎药室工作制度及煎药机标准化操作程序,投入20余万元对煎药室进行改造和扩建,配备了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煎药设备设施和辅助用具,煎药设备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二煎机,流程合理,煎药室面积与医院业务规模相适应;煎药人员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煎药,待煎药物浸泡时间均大于30分种,每剂煎煮2次,凡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要求的,均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煎药质量符合要求。

煎药室定期消毒、每日清洁工作符合规范要求,能为患者提供中药急煎服务。

2011年,我院煎药室共为患者代煎中药7.5万余剂,没有发生一起煎药差错。

6.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处方用名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医院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医生处方用药习惯,制定并印发了《州民族中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及调剂给付目录》,进一步规范了书写中药饮片处方以及调剂,规范给付程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7.严格管理中药制剂

医院重视中药制剂管理,建立了中药制剂配制管理规范,加强中药制剂配置管理,制剂流程规范,配制记录完善,没有接受委托加工制剂,中药制剂只在本院使用,没有在医疗机构间的调剂使用。

14

8.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医院按照规定配备了5名临床药师,提供中药咨询服务,促进临床中药合理使用,建立了中药安全性监测管理和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按照规定报告中药不良反应,药剂科定期组织对中药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有效规范处方开具、审核、调配、核发、用药指导等行为,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如宣传图片、中药知识小手册、现场宣教、个别指导、住院患者工休座谈会等形式。

促进了合理安全用药。

六、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严格按照《指南》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医院非常重视中医护理工作,认真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精神,并将《指南》精神列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护理部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实行在主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二级管理,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

积极引进护理人员,提高病房护士配备比例,为中医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目前我院普通病房配备护士总数为162名,病房床位数与护士人数之比为1:

0.405。

为提高护理人员中医药整体素质,制定了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与学时安排,定期培训,组织考核考试。

考试考核结果记录于护理人员技术档案中。

医院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医院有专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

15

作示教室,有指定专人管理,负责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医院还组织了2011年全州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竞赛活动,我院取得了团体第一名及个人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临床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和病人情况,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本科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目前每个临床科室开展特色护理技术项目2项以上;并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制定了中医特色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医院还成立了由院长与书记担任组长的“护理工作协调小组”并半年一次召开工作协调小组会议,落实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支持护理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矛盾进行分析,给予协调解决。

2.积极开展辩证施护,突出专科中医特色护理

近年来护理部门以“优质护理服务”建设为平台,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辩证施护,结合科室专科特点,和护理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医护理常规,每个科室制定中医护理常规3个以上,并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全院制定了56个常见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强调护理人员运用“四诊”收集资料,用中医理论“辩证”,根据辩证确定“施护”措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辩证施护计划,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进一步规范了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要求护理文书记录体现中医辩证施护。

护理部门还要求各临床科室积极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熟悉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16

年来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省级以上的中医辩证施护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培训班的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辩证施护能力,突出专科中医特色护理。

3.护理人员掌握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