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532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docx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

【篇一: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

内容简介【投稿】http:

//0702.wang/:

《随笔集》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随笔集》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该书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于1561月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僚家庭,12岁时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cambridge),15岁时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巴黎供职,1579年因父亲病故而辞职回国,同年入格雷律师学院(gray’sinn)攻读法学,1582年获得律师资格,从此步入浩瀚的学海和坎坷的仕途。

培根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仕途屡屡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继立(1603)后他才开始走运,1603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皇家法律顾问,1607年出任首席检察官助理,1613年升为首席检察官,1617年内阁成为掌玺大臣,1618年当上大法官并被封为男爵,1620年又被封为子爵。

1621年,身为大法官的培根被控受贿,他认罪下野,从此脱离官场,家居著述,1626年在一次冷冻防腐的科学实验中受寒罹病,于同年4月去世。

推荐理由:

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

作业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复杂,面目多变。

美文欣赏:

论求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这是一门技艺。

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

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

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

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

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

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

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

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

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

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

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

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

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多谋的人。

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

“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

”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

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

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

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

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

”----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

因为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

所以古人说得好:

“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

”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

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

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丧失自己本身。

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

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

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

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

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

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

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啊!

【篇二: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

培根作品《》简介主要内容_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培根作品《培根随笔》推荐理由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培根的《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总共五十八篇短文,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

★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诗意和哲思的结合,文笔优美、警句迭出;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寻找一位巨人的肩膀,就能站在更高处理解!

培根作品《培根随笔》内容简介

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

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论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培根随笔共五十八篇,内容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培根作品《培根随笔》作者简介

培根作品《培根随笔》作品影响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经典著作。

它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该书历经四百年而不朽,体现了作者对人世生活的透彻理解,给诸多后人及学者以人生启示。

作者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生独到的见解把原本枯燥的理论写得生动有趣,使读者读起来觉得引人入胜。

该书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通透洞察,实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与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曾有媒体评论《培根随笔》属于为数不多的应当咀嚼消化的书。

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培根随笔》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过人智慧的论述,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广为流传。

培根作品《培根随笔》作品评价

根勋爵是一位诗人。

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

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英)雪莱

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

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说的人世上。

在我们看来。

这是培根的特色。

——(德)黑格尔

培根作品《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字读《培根随笔全集》有感:

说到培根,谁都会想起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全集》。

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他是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生在官宦之家的他,年幼时就受尽了功名利禄的熏陶,长大后也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在经历浮沉的宫廷政变后,他最终被罢去官职。

在沧桑的岁月里,他的人生受尽了苦难的历练,也就越显得芬芳。

读他的文章,就像在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赐教,须耐心倾听,反复揣摩。

《培根随笔全集》就是一个例子。

(尽在: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

……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

信手拈来的一句话,甚是耐读,索性将它摘下来。

细细咀嚼一番后,竟被我品出几分味道来,我想不仅厄运能发现美德,它还能使自己更透彻的看待自身缺点。

今年八下期末考试的结果已,自己马失前蹄了。

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雳,本还抱有一丝渴望,但在那一通电话之后,便都无处寻觅了。

等自己反应过来,顷刻间泪水翻涌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

我哭了,自记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没人容我倾诉。

那好几个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

我敢说。

而其也得到了收获,模拟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个咸鱼翻身仗呀!

对这次的胜利,我已经蓄谋很久了,可事与愿违。

在那几日,我极度消沉,堕落,不敢和同学通电话,上网也常隐身。

闷闷不乐几日后,父亲终于发话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句话,我懂,谁都懂。

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找错因,正如诸葛亮所说:

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不然再多的失败也不足为奇,同时也是徒劳的。

经过这一次的惨训,我悟出了两个对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试前必须调整心态,不能沉迷于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后考试中必须注意的一点,汇成一句话是: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意思是说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说到做到的人,但说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

我属于后者。

考试前,我刻意的去复习了英语,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奋,却不然,我还未深入的去复习,那时有太多的柱子挡在我面前。

相通这些后,我便不足为奇会得此结果了。

再说,经过这一番深思,尚且也对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语考试得了八十二分)。

现在回眸这件事,心中还为有些遗憾和委屈。

但豁达些看待这件事,纵观历史,谁无遇到过点小挫折呢?

本书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吗?

只要我们在犯错中得到进步,不也是好事,也就应了那句话:

吃一堑,长一智。

培根作品《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字一翻开《培根随笔》,我就被书中含义深刻而又不乏幽默诙谐的语句吸引住了。

我仿佛在与那位四百多年前的哲学家面对面交谈,他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个困惑,告诉我怎样面对逆境,怎样为人处世,怎样把握时机,怎样培养好习惯,怎样克制愤怒……我在这次谈话中豁然开朗,就好像原先我的面前是一层又一层厚厚的云雾,他引领着我慢慢拨开云雾,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美:

对于美,大多数人看重外貌的美,而不是性格的美。

可那样的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是夏天的果子,容易腐烂,不能持久”。

真正的美应该是心灵的美,即美德。

“美德好比是珍贵的宝石,只需要用普通材料镶嵌。

”一个普通人拥有了美德,那么他彬彬有礼的举止、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同样能赢得别人的欢迎与赞赏,所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比那些容貌出众的人逊色,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甚至千里之外的人,因为美德所散发的芳香越远越浓,他们的人生也会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并且“有德之人美貌常驻”。

逆境:

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当许多挫折轮番向你进攻时便是身处逆境了。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同样如此,在学校里跟朋友闹翻,心情极差地回到家把这事告诉父母却没有得到他们的安慰,第二天考试又没发挥好,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似乎有连环效应。

若是不想办法冲破逆境,情况就会愈加糟糕。

这当然是极其困难的,需要一个人的勇敢、执着特别是智慧,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绝望,要知道“在顺境中不无许多忧虑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逆境中也不无种种的安慰和希望”。

在最绝望的时候想想别人曾经对你的鼓励和赞许,想想生命中一个个温馨快乐的时刻,你的内心会升腾起一股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要是奇迹主宰自然,它们多半是在逆境中出现的”,“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更令人钦佩”。

不如把顺境当作上天的恩赐,把逆境当作提升自我的考验。

谈吐:

与人交往时掌握说话的技巧十分重要。

谈吐文明是基本准则,此外还要把握适当的时间,语言温和中肯,富于变化,让人有所得益。

最需要注意的是,“谈话应该像田野一样广阔,不应该直通人家的家门口”。

随便议论别人不可取,“慎言胜于雄辩”。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既要让人听着舒心,又不至于太违心,确实不易。

好运:

当一个人获得巨大的成功时,总会有人羡慕地说:

“啊呀,他的运气真好!

”不错,运气中确实包含着很多偶然因素,可“一个人的运气究竟如何,还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

一个人若是不付出努力,妄想不劳而获,怎么会有好运从天而降呢?

幸运女神从来不眷顾自私而懒惰的人。

顶多也只是像“守株待兔”中的那人一样,碰巧交到了一次好运,还仅仅是一只兔子。

“运气所走的路,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有大群小群无数小星星聚合在一起,你看不清其中任何一颗小星星,但是它们聚合在一起放射光芒。

”这些小星星,就是很难让人察觉的美德、才能或习惯。

它们往往能给人带来好运。

很少有一本书在我读完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而《培根随笔》带给了我这一特殊的感受。

如果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知心朋友,在心灵的交流中能获得思想的升华,那么《培根随笔》无疑是我最好的朋友。

【培根随笔摘抄】1、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

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4、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

5、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6、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

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

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7、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8、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9、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10、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11、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12、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

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13、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4、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5、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16、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17、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

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18、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

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

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1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20、如果民众讲的比上层人物讲的更真实可信,这不必奇怪,因为民众讲话不用担风险。

21、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

【篇三:

培根随笔的读书推荐】

或许你还不知道培根这个人物,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至理你一定耳闻过了。

《培根》是他于1597年发表的第一部著作,文字言简意赅,但无不透露出深刻的。

这本书更像一瓶镇静药,当你心烦意乱时,它能帮你净化心灵,排忧解难。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十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希望能引发大家读书的兴趣!

第一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

读过培根的,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文艺复新时期的情况,得知培根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

规范和道德。

他的清晰明了,很容易就能理解,关注现实,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对哲学观点。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讲述了许多人生,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道理,我们也可以把散文中的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培根随笔语言凝练,意蕴深刻,不多的文字中,却蕴含了许多丰富的哲理,所以我们应该向培根学习,把他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并且学会如何用来描绘出深刻的道理。

第二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

前几天翻开了很久没看的培根随笔集,记得我曾经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

一是:

心旷神怡、二是:

增趣添雅、而三是:

长才益智。

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一定会觉得所讲的没错。

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

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也如此,易发怒,但却从未反省。

也学这就是人吧。

第三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同时也是英国随笔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前段时间读了《培根随笔》后,我发现了一个培根。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中,培根说道:

如果你把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增添色彩。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

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

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第四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

这个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我喜欢他的一句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

他生于豪门,聪颖早慧,从剑桥大学毕业时仅15岁。

三年后父亲病故,由于他是继室所生的小儿子,没有分到什么遗产,只得独立谋生,一时债务压身,饱尝时态炎冷。

后来他通过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浮沉后成为国家重臣,最后因一桩至今仍众说纷纭的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

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

他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的奥妙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他的散文随笔一共有58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

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跌出,这是中肯的评论。

我认为这本书很不错,现在把它介绍给你了,你喜欢吗?

第五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

《随笔集》中包含许多洞察秋毫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许多人生哲理。

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述科学哲学的。

可以说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

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

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

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他那渊博的学识连同精彩的文笔与科学和技术相共鸣。

《随笔集》中有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我们所熟悉的: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点。

第六篇: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

培根的文章,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