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567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docx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精

日本的节能降耗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

于双行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之一,早在2003年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需紧张,今后我国将面临更加突出的能源供求矛盾。

尽管我国的水、煤、石油的储藏量均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使得几乎所有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虽然我国人均能源供求十分紧张,但我国能源利用率却非常低。

日本与我国相同,人均能源占有量也较低,但日本的能耗水平比我国低24%。

因此,节能降耗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一个资源能源的小国,石油、天然气蕴藏量极少,国内的能源资源极其匮乏,资源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

矿产资源在日本十分匮乏,采矿中的环保标准使其采矿成本增加,很多资源能源的进口依存度非常高。

面临这样的局面,日本却成功地度过了两次石油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措施,这对我国解决目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高耗能的重化工产业结构,由此造成日本在那个时期成为有名的公害大国。

日本是由四个岛组成的,资源先天不足,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资源能源。

资源问题一直是日本发展的约束,但是日本成功地解决了资源与环境问题,始终保持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

通过分析日本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资源环境约束是日本经济增长的杠杆。

政府扶持和制度激励在日本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实施高度激励性的产业政策以及政府的直接支持,日本在这些激励机制下生产模式转为集约型,技术立国的发展方针被确立,加强开发专利、技术等战略性资源,加强企业生产要素与专有资源有机的整合。

正是由于资源的严重约束,迫使日本节能降耗,选择以科技和创新为主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进步和研究创新来节能降耗,替代自然资源的缺乏。

重化工业化的道路,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投入。

而我国正是走的重化工业化道路,我国在重化工业化道路上遇到了严重的资源能源约束,而且整个世界也面临着资源能源危机。

与日本相比,今天的资源能源价格是以前的数倍,而且还面临着上升剧烈的资源环境成本。

而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仍以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为特点。

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年我国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为4000亿元。

靠增加投入取得的增长占GDP的增加额的75%,靠提高效益取得的增长只占GDP的增加额的25%,而发达国家增长额中50%以上是靠效益提高。

2020年中国要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未来20年经济的发展,如果沿袭原来的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

因此,大力发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日本原来遇到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因此,研究日本如何推广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吸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2研究综述

在人类经济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步意识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

Panayotou(1993)经过研究指出,当一国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程度将加深。

而在后工业化时期,也就是从能源密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导致降低对环境污染,从而使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

Panayotou(2003)从人们对环境服务的消费偏好解释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好不会产生对环境服务的需求,导致环境状况开始恶化。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增加了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环境状况逐渐变好。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

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国内众多学者也对节能降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闰廷满(2007)对我国的资源能源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目前我国资源能源的消费情况,认为我国能源领域面临着四大挑战:

能源消费结构逆转下环境压力的挑战;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下能耗增加的挑战;能源价格倒挂下过度消费的挑战;争夺能源定价权之能源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挑战。

林存友(2008)研究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经济增长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难以维继。

同时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我国历史上未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在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黄生琪,周菊华(2008)研究认为,在全球节能降耗的背景下,不改变目前的资源能源低效使用的现状,必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所以,必须因地制宣,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够解决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3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探讨节能降耗的措施。

并且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日本节能降耗的背景、措施与成效,并结合对我国的启示,探讨我国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构思,本文基本内容如下:

(1)引言:

对全文研究背景、目的、对象、方法、总体框架与创新进行总体介绍与统领。

(2)日本节能降耗的背景: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的资源能源的禀赋、战后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长方式、战后日本环境的恶化状况、两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冲击,这是日本节能降耗的动因。

(3)日本节能降耗的措施:

为了推动节能降耗,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资源能源消费结构,推广节能技术,企业加强节能降耗的管理等四个方面的措施。

(4)日本节能降耗的成效:

在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在企业的配合下,取得了重大成效,表现在三个发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度下降以及日本的环境状况好转。

(5)日本节能降耗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

通过总结日本节能降耗措施的研究,日本的节能降耗的成功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利用市场机制,企业的配合与产学研的结合。

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日本节能降耗措施的研究,认为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

政府制定细致科学的政策积极引导,并不定期修订,保持政策与实施上的灵活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企业在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始终有能源紧迫感调整生产;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高了日本的节能技术水平。

最后结合我国国情,为了充分发挥我国节能潜力,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2章日本开展节能降耗的动因

资源约束一直是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日本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费,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日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资源能源的资源小国,资源环境约束是日本节能降耗的杠杆。

2.1日本资源能源禀赋约束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一个能源资源的小国,石油、天然气蕴藏量极少,国内的能源资源极其匮乏,资源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

矿产资源在日本十分匮乏,再加上资源保护和采矿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很多需要进口矿产的依存度非常高(如表2.1)。

石油在日本占一次能源供给的52.3%,是最重要的能源。

石油在日本占一次能源供给的52.3%,是最重要的能源。

但日本原油资源极为匮乏,日本几乎不生产石油,自身产量只占本国费量消的0.2%-3%,和其他国家的石油资源既进口又出口相比,日本只进口不出口,日本是一个石油纯输入国,石油进口比重为99.7%。

据统计资料显示,日本能源的83%依赖进口,所需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分别为99.7%、96.6%。

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先是以煤炭为主,后来又转变为石油。

1950年与1973年的煤炭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85.4%、21.8%,下降幅度很大。

这两个年份的石油消费分别为4.2%上、77.4%,增幅巨大。

而且1973年的数据显示,在一次能源中的75%是进口石油,在进口石油79%是从中东进口的。

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石油成为日本的主导能源,也由此形成了日本能源消费高度依赖石油的局面。

这种能源结构使得日本经济高度依赖进口石油,日本经济的能源风险也加大了。

从表2.2中可以看出日本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从而得出日本的能源消费已基本形成“能源需求高度依赖石油,石油需求高度依赖进口"的不利结构。

1999年日本原油进口为2.5亿吨,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15%左右,油品进口为5040万吨,占世界油品进口的约12%。

与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家相比,日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严重失衡的产出消费比,这也决定了日本每年石油消费量几乎99%依赖进口,进口量均在2亿多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进口国。

2.2战后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日本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

50年代,因为国内市场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和国际市场石油上石油价格极低,因此由于机会成本的客观存在,日本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能源的投入量来实现增长的。

到了60年代,日本国内资本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积累,而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得更低,而在此时日本严重缺乏劳动力,工人工资增加迅速,日本的经济增长转而依靠多投入资本和能源,少投入劳动来实现。

在这段期间日本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以不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不可持续的资源能源消费结构为特征。

战后日本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是以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巨量消耗为代价的(参见主要资源能源的消耗量)。

由表2.3可知,在6个工业国中每1000美元GNP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当数日本最高,相当于法国的2倍的GNP成本高效益差,另一方面表明日本在生产过程中给生态和环境造成的负担重。

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的重化工业化为主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源能源的高投入和高增长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

战后日本制造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依靠大量消耗能源的基础之上,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走了一条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

这是一条掠夺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的基本内容是将90%以上的经济活动建立在石化燃料为主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战后“奇迹”。

这条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工业化道路,又是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达到所谓资源合理配置,实则是通过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而实现工业化的。

2.3战后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环境恶化

随着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钢铁、化学等企业将生产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和随意丢弃,如:

仅濑户内海国立公园沿岸的钢铁企业在1970年钢产量就达7000万吨,石油日加工能力为160万桶,石化工业年产乙烯180万吨,如此巨大的生产规模,给面积仅有1.7万平方千米的濑户内海及周围海域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

直接导致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四大"回公害事件的发生。

战后日本经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日本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日本在当时的世界上成为了著名的公害大国。

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四大公害,占到了当时世界公害数量的一半,由此可见当时日本环境状况的恶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金属污染。

由于日本的化工企业粗放式的发展,以高投入、高耗能能、高排放为特点,所以大量的含有重金属的固体和液体的废弃物被排放出来,对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危害了自然界动植物的生长,并对居民的神经系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例如,在1950年代,由于含汞的废水使得日本九州水俣市的海域受到污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水俣湾增多,这就是著名的另外还有水俣病(Minamatadisease)。

在日本富山县神通河流域的部分镉污染地区发生的因为三井矿业公司含镉废水排入神通河流域,使得“痛痛病"在受污染的区域流行,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环境污染的明证。

(2)水体污染。

日本的水体污染是由于多家企业排污而引起的,而影响的恶劣程度比重金属污染还要大。

1951年,由于很多没有处理的纸浆被静冈县田子湾港口附近的多家造纸厂排入港口,淤泥逐渐堵塞了港口,使得港口瘫痪了。

再加上淤泥中的化学反应,使得附近渔场产量下降,也危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红潮发生的海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的次数和时间也都增加了。

到了1970年,红潮甚至在内海水域发生。

红潮的发生使得水域内的水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对日本的渔业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大气污染工厂、汽车等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氮氧与碳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二次生成物包含了的氧化剂(Oxidant),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有害的光化学烟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并且使咽喉疼痛。

1970年7月,东京的一所高中很多女生出现了这种症状,这些学生大部分呼吸不畅并且四肢麻痹。

随后具有这种症状的人数增多,并且扩散到东京周边地区。

烟尘是继光化学烟雾污染外又一严重的污染物。

在日本引起全国轰动的事件中甚至包括了煤烟公害。

2.4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的能源结构可以概括为“能源需求高度依赖石油,石油需求高度依赖进口,进口需求高度依赖中东",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是畸形的,这也就意味着石油安全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以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使得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

由此,世界各石油进口大国因进口原油大幅涨价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且总供给水平下降,普遍出现了滞胀现象,其中日本遭受了非常巨大的损失,工业生产有了20%以上的下滑。

由于当时日本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高度依赖资源能源,这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因原油进口成本上升,不但日本的贸易账户赤字增加,而且也使得火力发电成本上升了50%。

在这样的局面下,日本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发电为辅的二次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最后使得能源消耗型重化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进而显著降低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这之后,日本政府意识到石油危机会严重危害经济增长并且对国家安全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出现时也难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因此,日本政府迅速调整了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对外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增加进口石油的渠道、节能降耗、实行能源多样化。

在这些方面中,发展新能源与推广节能技术是极其重要的,能源中石油的消费比例的下降是政府各种政策的目标,日本政府一方面增加石油进口的各种渠道,使石油供给增加,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可替代石油的能源的同时,如天然气、沥青砂、油页岩、煤、原子能等,新能源开发的开发还受到鼓励,如太阳能、地热、波能、潮能,各种清洁能源受到偏爱,而且还大力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费。

实施了这些政策,日本对于石油资源的依存度大大降低了。

到了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而又在此时爆发了两伊战争,影响到了全球石油的供给水平,从每天580万桶急剧下降到100万桶以下。

随着石油供给的下降,油价在1979年开始急剧上升,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次持续了半年多的石油危机。

正是因为日本政府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吸取了教训,拥有了处理石油危机的经验,实施了节能降耗的措施,所以,第二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没有产生太大的冲击和影响。

第3章日本开展节能降耗的措施

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全社会自上而下地开展节能降耗运动,主要采用了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的措施,日本的企业在全社会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主动采取措施进行节能降耗。

3.1日本节能降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是日本解决石油危机实施节能降耗的根本所在。

日本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是:

促进高耗能衰退产业向节能型发展;提高制造业加工深度,增加技术附加值,减少能耗物耗成本;发展节能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3.1.1政府为节能降耗规划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南针是政府规划,日本政府注重产业发展的长期指南和制度框架的设计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日本每五年制定一个通商产业政策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促进节能降耗的实施。

在《70年代的通商产业政策》(70展望)中,日本计划把产业结构从以资本密集程度高的重、化学工业为中心转向以知识密集程度高的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结构;在《产业结构长期展望》(75展望)中,日本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尖端技术开支政策;而在《80年代的通商产业政策》(80展望)中,更加明确确立以尖端技术领域为中心的产业结构;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是这些指南提出的结构调整的主线,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促进产业结构从资源消费型向资源、能源节省型转化,即为了达到向资源节省型和环保型的产业结构转化的目标,必须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日本政府为了使企业采取先进的生产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多种能源、原材料综合利用,即在传统产业中实现节能降耗而采取了能源、资源节省基准。

此外,为了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日本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3.1.2节能降耗产业结构方面措施的法律保障

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保证是法律保障。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推动节能降耗。

为了限制和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增强产业调整的效果,日本政府制定了各种时效性法律,限制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日本政府利用行政指导及各种限制措施消减了钢铁和石油化工等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污染重的原材料工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引导其关停并转;并且鼓励直接投资到海外那些能耗高多、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高耗能、高污染的直接投资。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日本节能降耗运动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主要表现为,为了加大节能技术和高技术开发,发展节能产业和“高加工度化”产业,制定了《公害损害健康赔偿法》、《自然环境保护法》;增加了“过密环境标准”和“劳动内容标准”以完善重点产业选择标准;为了加强对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飞机等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持,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机械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为了防止衰退产业的过度竞争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帮助停产转产,鼓励海外转移,政府制定了《特定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特安法"),允许成立“萧条卡特尔"。

3.1.3产业结构方面措施的的激励机制

开发新能源与应用节能降耗技术的行业企业都能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日本政府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并且为了促进这些新能源与节能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还能够得到政府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贷款。

为了促进对对尚未发展起来的未利用能源进行开发,日本在1998年的税制改革中将开发未利用能源写入“能源供给结构改革投资促进税制”鼓励对尚未发展起来的未利用能源进行开发,提供第一年获取利润的30%作为在税制上特别奖赏。

政府为企业提供辅助金,激励企业节能降耗。

政府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分别进行辅助金补贴措施。

面向大企业的补贴项目主要有:

节能促进项目;风力发电设施建设项目;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项目;燃料电池建设项目;生物质能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冰雪热设施建设项目。

面向中小企业的补贴项目主要是环境对策贷款,包括促进能源有效利用、促进引进特定高效能源设备、资源能源资金等。

日本通过规范税费体制,完善价格机制,使资源能源价格反映其自身成本和社会成本。

合理的资源能源价格能够做到“谁使用,谁付费”和“多用多缴,少用少缴”。

“资源约束”只是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价格失效”,价格机制带来的增产、节约和创新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发挥价格在节能降耗和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分重要。

以汽油为例,日本是120%,而按照目前的方案,我国的燃油税税率大约在20%左右。

3.1.4产业结构方面措施的社会服务体系

日本政府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日本企业内部的节能降耗,建立了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服务。

通过利用产学研的形式,充分利用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大企业的资金的优势,优势互补。

企业得到了技术指导、项目论证、产品开发、科技攻关等服务,增强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并且使得技术升级速度增加,使得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可能。

二是管理咨询服务,为了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日本政府仍依靠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使得那些社会上权威的咨询、认证机构和知名专家,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企业策划服务和质量认证服务。

3.2日本节能降耗在推广节能技术方面的措施

技术进步是节能的重要基础,日本依靠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无论是在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还是在低耗能、低污染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上都达到了不错的节能降耗的效果。

在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日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开展节省资源能源、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量的运动,最后使日本能够拥有节能、高效、高附加值的技术与产品。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建立了与节能降耗相关的政策审议会来制定了节能降耗的政策和法规,并以采用经济手段,引导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活动,使其规范发展。

这些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大大促进了日本节能技术的推广。

3.2.1通过法律与政策支持节能技术的推广

为了促使企业节约能源并且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新产品,日本政府制定了节能的相关法律,以法律规范节能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并且日本政府加大力度,使节能法律体系、标准、标识等逐步完善。

日本政府对节能法规体系的可操作性尤为重视。

第一,日本重视在节能立法体系的规划性,采取了以基本法法为核心,围绕基本法建立综合法和专门法的模式,将《节能法》作为基本法作为节能降耗法律体系的核心,使经济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并不增加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是综合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用电器产品品质法》和《绿色采购法》等是主要的专门法,这样一来社会节能活动就有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责任和义务在日本节能立法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主要规定主要包括“排放者责任”原则和“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这样可以使经济社会在节能型社会方面的社会行为得到规范。

第二,从法律的制定的角度来说,日本的《节能法》是一种制定详细的法例条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节能法》非常详细、明确地规定了实施对象、目标、职责、支持手段,这种做法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从而使得对同一法律条文的不同解释的做法得以避免。

日本政府根据《节能法》的制定和执行的社会反馈信息,以及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对其进行不断进行修订(如表3.1)。

我们不难看出,日本《节能法》和实施条例的制订修订具有很强的特色:

首先是密切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断修改(大约每5年修订1次)使之适应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要求,对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其次,既重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又重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最后,考核标准严格可行,法律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