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704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docx

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大学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苍南县龙港临港大道西段工程

致:

浙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公司)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苍南县龙港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件:

1.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本表一式三份,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各存一份。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2017年02月08日

工程名称

苍南县龙港临港大道西段工程

施工单位

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

有关部门会签意见:

安全科、质监科、技术科

 

结论:

经各部门有关人员会审,一致同意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审批单位(盖章)

 

审批人

苍南县龙港临港大道西段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

日期:

二零一七年二月八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根据苍南县龙港临港大道西段工程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在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按照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路灯、交通、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一般程序,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所涉及的文件如下:

(1)本工程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图纸;

(2)国家建设部和交通部颁布的城市道路、城市桥梁、给排水等现行规范;

(3)工程现场踏勘情况,我公司实力和已建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我公司内部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文件;

(4)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二)所涉及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如下:

(1)城填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2006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2-96

(6)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

 

二、编制原则

(一)遵循合同要求,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二)遵循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

(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制定具体施工方案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身的能力、经济实力及技术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安全工程。

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在各工程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尊重监理意见,严格施工管理。

(四)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作业队为基本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苍南县龙港临港大道西段工程,其中涉及的项目有道路、排水、路灯照明基础、交通设施基础。

二、道路工程:

(一)本工程施工范围为苍南县龙港新城临港大道西段,为城市主干道,西起松阳路,东至甬江西路。

本次设计范围为松涛路-甬江西路,全长约1868m(含松涛路交叉路口在内),路幅宽度为50m,本条道路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km/h。

(二)标准横断面布置为:

4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8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50m(规划红线);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0%,人行道为反向2.0%。

(三)路面结构:

(1)机动车道

4cm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SBS改性沥青)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0.8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水泥稳定碎石(4%)

20cm细矿渣

≥80cm宕渣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0.4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级配碎石垫层

≥60cm宕渣

3)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透水砖

3cmM10水泥砂浆

20cmC15砼

15cm级配碎石垫层

≥40cm宕渣

(四)路面排水设计:

在道路纵断面最低点必须布置雨水口,并适当加密,在纵断面最高点可不布置雨水口,在交叉口处,排水情况比较复杂,排水困难时也适当增加雨水口数量。

按图施工有困难时,路面雨水口位置一般可适当移动(在1~2m范围内)。

在纵断面低点及交叉口处移动应慎重,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

(五)本工程基本为填方路段,工程范围内路基填筑采用宕渣,为保证路基顶面有足够的强度,路基填筑时需保证机动车道最小80cm、非机动车道最小60cm、人行道最小40cm的宕渣填筑厚度。

不足处则超挖土方采用宕渣换填。

施工要求:

路基填筑前,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蚀土、垃圾等必须全部清除,清表厚度一般为30cm。

在道路边线两侧应挖排水边沟,积水排到边沟,再就近排入河道或塘体。

道路路基有部分需要进行软基处理,软基处理分一般路段与桥台后及过渡段地基处理三部分。

软基处理采用冲击压实。

(1)一般段采用冲击压实工艺施工。

道路一般段的范围为:

除过渡段和桥梁台后地基处理段。

冲击压实横向宽度为车道两侧各加0.8米范围内。

(2)本工程对桥台后采用水泥搅拌桩结合钢塑复合土工格栅进行处理方法。

水泥搅拌桩直径0.6m,桩间距1.2m,桥台后30m范围内桩长15m,过渡段桩长为12m。

路基填筑须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一个月后进行,采用水泥搅拌桩的路段,桩顶50cm厚的填筑材料应采用碎石垫层。

三、给排水工程:

(一)雨水管道:

管道位于道路中线南侧,距道路中线16.5米处。

管径为D600~D1200,D200~D600采用HDPE缠绕管,电热熔接口,管道环刚度不小于8KN/m²,D800~D1200采用采用钢筋砼Ⅱ级管,“O”型橡胶圈承插口。

雨水口采用平箅式雨水口。

检查井采用砖砌雨水检查井,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检查井井盖承载能力应选用D400级;人行道及绿化带检查井井盖采用为C250级钢纤维井盖。

同时检查井内设置防跌落网,静态承重≧300KG,位于绿化带内的检查井井盖井顶标高高出绿化带5cm。

(二)污水管道:

本工程污水主管已建成,本次设计污水管仅地块及相交道路污水支管,管径D300-D1500。

(三)管道接口施工完毕后回填前必须做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覆土。

五、箱涵工程

(一)本工程共有φ1.5m管涵3座,分别位于K1+137、K1+340.5和K1+718;4X3m管涵1座,位于K2+348.处。

(二)箱涵两侧及箱涵顶回填应在箱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箱涵两侧要同时均匀还土,密实土面高差不超过0.5m,填土材料、压实度及回填要求同道路。

箱涵顶严禁采用机械碾压,严禁采用建筑垃圾、淤泥回填。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施工部署

第一节施工准备工作

一、前期准备思想

(一)施工准备工作是决定该工程顺利建成的战略措施和重要前提,对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合理组织人力、物力、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施工准备工作不仅是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当工程开工后,随着工程的进度,按照各个施工阶段的需要,提前做好人、材、机、技术资料、施工方法、环境条件等各项准备工作,使准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生产过程的始终,所以该项工作、项目部及各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使该道路工程取物质量好、速度快、成本低的施工效果,真正做到以我们专业的技术为用户制造出最好的成果。

施工合同签约后,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测量工程师和各班组长等主要人员立即认真收集、分析合同段沿线的地质情况。

用全站仪搞好核桩、核线工作,放出本合同段公路两侧占地范围和外边线,编制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土石方挖填调配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生产生活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土石方施工机械设备。

(二)为使本工程在组织管理措施得以顺利贯彻以使项目经理为核的统一指挥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本项目将援予项目经理特别人事权。

项目经理将按照以经济手段为纽带,以行政手段为制约的原则,强化项目部各类人员的组织管理,确保项目各类人员在组织行动方面,上岗尽职方面,分工合作方面,保证质量、进度目标方面等在组织管理措施上落实到位。

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一切生产经营和生产活动决策、指挥、管理,对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文明施工负全部责任。

及时建岗建制组建专业作业队伍,各队设队长,施工员和质检员;各室设主管人员,其中综合办公室主管人事、劳动力、财务、思想政治和后勤工作等;材料设备室负责材料采购,运输设备供应和维修等;安全文明室负责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组织和维持车辆畅通;技术质检室负责施工技术、工程测量、质量检查,材料复查和抽检等工作。

二、技术会审、交底

(一)我公司将进一步做好施工图纸审核和现场调查工作,掌握本工程施工的各种技术要求,为有效地顺利完成施工提出积极建议,并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更加详细的施工方案。

(二)技术善后工作

(1)组建管理机构,组织施工队伍,学习和贯彻公司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先遣人员提前进入现场,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平整场地,搭建临时设施,落实机械停放位置。

(3)清理、检查、维修、保养施工机械,保证完好,确保施工。

(4)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人员熟悉和审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重点和难点并向班组进行技术交流。

(5)参加技术交底,复核有关资料,复查并保护放线前提供的基线、水准点,经监理工程师认定后再放线施工。

三、临时设施及水电准备

(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附近搭设临时施工用房。

管材等大型材料在现场堆放,大型材料的堆放要考虑二次周转距离。

机具和其它小型设备入库。

由于项目施工地点的流动性,在温州市鹿城轻工产业园区内我们将建立固定的办公生活场所。

(二)施工用电:

根据现场和甲方提供的要求,根据现场附近安装的变压器做临时施工用电。

设置总闸箱后,用二级分箱接至各用电设备。

施工用电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为避免用电高峰期电力不足或停电,自备1台150KW的发电机。

(三)施工用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水管,采用ф100水管。

从甲方提供的接口,直接接入施工区。

四、生产准备

(一)施工要求安排好本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二)提前做好本工程机械设备准备,并进行试运转,以保证按时进场。

五、劳动力用工准备

结合本工程情况,做好技术工人的培训和挑选。

精心挑选施工队伍,做好人力安排工作。

六、外协准备

积极搞好与施工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尊重甲方、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宝贵意见,随时改进施工工艺。

第二节施工部署

一、施工指导思想

(一)本工程为市政道路工程,我公司将全力以赴,以“质量优、造价廉、工期短、守信誉”为宗旨。

合理组织,认真规划,周密安排精心施工、保质保量,快速地完成此项工程。

本工程项目班子的组成,我司将在全司范围内组建业务素质高,管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感极强的的管理、技术、质量、安全、设备、材料等人员组成该项目管理班子,并整个项目部人员住宿在该施工现场,直到工程全部竣工,使项目管理人员在该工程目标管理方面加大组织管理力度,确保工程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调配物力劳力,确保工程总工期。

(三)设立有权威性施工项目部统一指挥。

任务落实到班组,步调一致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四)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发挥每个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1)项目技术负责人: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工程质量方针,以及按照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标准严把质量关,对该工程的质量,安全匀全面的技术责任,组织各专业工长完善各自的分项工程的工艺设计,使工程质量的施工工艺上有可靠的科学保证。

负责本工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的组织,以及施工过程的检查、检验、试验工作的组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之中,负责本工程质量策划工作,以及技术核定工作。

(2)主办材料员:

负责按照国家的材料质量标准以及质保文件,转收材料,严把材料的入场关,负责将材料的入场检验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及人员,协助好原材料的试验工作,确保合格的材料进入工程实体之中。

(3)专业施工员:

严格按国家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其它有关技术文件指导施工,把好分项工程质量关。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质量策划,负责分项工程的工艺设计,以及质量策划,确保总体工程的质量目标的实现。

负责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以及归档工作,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把好质量施工关。

(五)将职称高低、工龄长短、年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项目部的整体工作能力。

(六)配置工作能力强的施工队伍,全力配合项目部工作,高质量、高速度、安全文明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施工总体部署

(一)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工程量,施工采用多工种配合分项快速突击进行。

(二)根据现场条件,符合回填要求的回填土存放在沟槽附近,以便后期土方回填。

三、施工安排

为保施工快速进行,施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多个施工段,确保配合企业的建设。

四、施工措施

(一)根据施工要求,测量放线后,确定出开挖的准确位置后,进行挖槽、沟边组对。

(二)土方工程:

经过现场勘察,本工程场地为堆积场地,路基大范围均需换填处理,土方开挖大部分采在用机械开挖,管道沟槽底部采用人工修整槽底。

 

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道路工程施工工艺

道路工程:

(一)本工程施工范围为苍南县龙港新城临港大道西段,为城市主干道,西起松阳路,东至甬江西路。

本次设计范围为松涛路-甬江西路,全长约1868m(含松涛路交叉路口在内),路幅宽度为50m,本条道路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km/h。

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路基桩号为K0+553.8–K0+611.0,处理长度为57.2m,共计4624根;采用冲击夯实处理路基桩号为K0+611–K2+421.3,处理长度为1810.3m。

(二)标准横断面布置为:

4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8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50m(规划红线);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0%,人行道为反向2.0%。

(三)路面结构:

(1)机动车道

4cm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SBS改性沥青)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0.8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水泥稳定碎石(4%)

20cm细矿渣

≥80cm宕渣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0.4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级配碎石垫层

≥60cm宕渣

3)人行道路面结构

6cm透水砖

3cmM10水泥砂浆

20cmC15砼

15cm级配碎石垫层

≥40cm宕渣

一、软基处理处理施工方法

该工程一般路段采用冲击夯实工艺进行施工,桥台后软基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结合钢塑土工格栅进行处理。

(一)冲击压实实施工序及质量控制

(1)填方路段:

清除场地30cm表层耕植土;

(2)换填路段:

开挖至路面结构层80cm宕渣底处标高;

(3)采用小于35cm粒径的道渣(含泥量≤5%)填筑,每次摊铺层厚度≤40cm;每层摊铺后先用小型压路机进行碾压。

(4)道渣铺设厚度80cm后,进行冲击压实。

总遍数为32遍。

第一次冲压遍数为12遍,冲压完成后间歇周期不小于7天。

第二次冲压遍数为12遍,冲压完成后间歇周期不小于4天。

第三次冲压遍数为8遍。

冲压过程中检测沉降量和路基标高同时检测路基压实度,如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应视情况补充冲压,冲压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冲压过程中如果出现“弹簧”现象,应立即停止冲压,放置一段时间在超静水压力消散后在进行冲压。

(二)、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法的施工程序为:

搅拌机定位→预搅下沉→制配水泥浆→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喷浆→搅拌提升→关闭搅拌机、清洗→移至下一根桩、重复以上工序。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框图:

测量放线

 

工艺性试验

 

搅拌机定位

 

预拌下沉

 

制作水泥浆

 

压浆

 

喷浆搅拌提升

 

重复搅拌下沉喷浆和提升加固喷浆

 

清洗搅拌机

 

搅拌机移位

 

(2)施工质量控制

清除地下障碍物,包括挖去表层土中的大块石及树根等杂物;完成固化材料掺合比的试验,确定掺加量,通过试桩确定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参数,施工参数包括输浆量、走浆时间、停浆时间、总喷浆时间、搅拌轴提升速度等。

设计深层搅拌桩桩径Φ600mm,桩身采用4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15%,水泥水灰比为0.4~0.5,拌和时间不少于3min,掺加适量的减水剂木质磺酸钙(水泥重量的0.2%)、石膏(水泥重量的3%),输送浆液时,压力应控制在0.4∽0.6MPA;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整、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搅拌杆必须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机桩位必须对中,对中误差不得大于2CM;在确认浆液从喷浆口喷出的情况,向下匀速正转搅拌,喷浆,钻进,直到设计桩长;在原地(底)喷浆0.5分钟后停泵,再匀速搅拌,提升,钻进或提升速度约1米∕每分钟,转速约60转∕每分钟,待钻头提出地面后,又重复上述步骤;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喷浆中断,必须在继续喷浆后从地面开始重新工作,不得留一定长度搭接后中途开始,以防止断桩;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地作好施工记录,真实反映全进程的施工情况,填写内容详见施工验收规范。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安排1台桩机。

(三)、钢塑土工格栅施工方法

(1)钢塑土工格栅之间的绑扎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每隔10-15cm有一个绑扎节点,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在受力方向的搭接至少有两个绑扎节点。

(2)钢塑土工格栅铺设时不应该有皱折,用人工拉紧,必要时可以用插钉固定格栅于填土层表面。

(3)铺设格栅时,下层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不得有碎、块石等坚硬突出物。

(4)土工格栅铺设后应及时填筑矿渣,要避免土工格栅受到阳光长时间的直接暴晒,间隔时间不超过48h;填矿渣时要分层摊铺、分层碾压。

二、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一)、土方开挖方法及质量控制

(1)路基换填挖方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土方就地运出。

开挖时要严格控制宽度和挖深,按计划有序进行,不能自封门道。

开挖时,要注意地下管道的保护。

(2)填土时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经压路机碾压密实,测定密实度合格后方能进行上一层的填土作业。

填方:

路槽底0-80cm≥95%;80~150cm≥93%;

挖方:

路槽底0-30cm≥95%;

(二)、路基宕渣施工方法

在路槽施工完成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即开始宕渣填筑施工。

(1)宕渣回填以推土机平整为主,辅以人工配合,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宕渣的碾压,按从边到中、先轻后重的作业顺序进行,碾压时主轮迹适当重叠,先后两次轮迹重叠15厘米左右。

碾压时,应在接近其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过干时应及时洒水,过湿要适当晾晒,尽量做到及时碾压。

在两个作业接茬处,主轮的重叠范围不小于5米,行进速度适当降低,并相应增加碾压遍数。

在填筑过程中做好路基基底两侧临时性片石排水沟,内含ø10软式透水管,沿纵向排水沟每隔50米设一个集水井进行路基排水。

(2)对于局部区域出现弹簧、翻浆现象,要及时、彻底的进行处理,一般是采用挖掘机挖走弹簧、翻浆的道渣及底部的稀泥,先抛片石,后再回填道渣平整、碾压。

 

(3)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材料土工试验

测量放样

矿渣填筑

 

路基清表

压路机规格、型号

压实遍数

路基压实

 

松铺厚度10cm<遍<30cm

最佳含水

 

整平

冲击碾压

翻松(翻浆处理)

晾干或洒水

 

机械准备

 

复测

 

是否达到设计标高

 

监理工程师认可

 

基底休整

 

工序结束(下道工序施工)

 

(三)水泥稳定层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测量工作,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并加设各种控制桩:

做好对基层的验收工作(主要是对标高、密实度、平整度、沉降值等),凡验收不合格的地段严禁铺设;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前,必须进行试验工作,而决定出各种最佳参数;

(2)拌合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合。

拌合时自动计量,拌合必须均匀,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颗粒蜂窝。

拌合完成后,用自卸车运至现场。

拌合料应随拌、随运、随摊、随碾压。

(3)摊铺

自卸汽车将料运至现场,按设计断面和松铺厚度,用机械均匀摊铺,若发生离析现象,先用装载机翻摊拌匀后,再摊铺。

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乘以压实系数,压实系数事先通过试验确定。

一般用机械拌合摊铺整型的混合料,其压实系数一般为1.2-1.3。

(4)碾压

当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均匀,且其含水量处于最佳值时,即进行碾压。

压实作业按“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先静压后低速碾压2遍后,再按标准碾压速度碾压,碾压由侧向中间进行,每次碾压重叠1/3轮宽度或1/2轮宽,碾压速度一般控制在1.5-2.0km/h。

最后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压实度经检测达到99%为止。

在碾压过程中实行测量人员跟班作业,及时检查是否有高低不平处,将高处刮平,低处先耙松,再用新拌合的水泥稳定碎石补齐。

若压实后再补,则应将低处挖松不小于8cm,洒适量水后再加铺新拌合料,并及时压实成型,不得填补找平。

在碾压时,若发现局部“弹簧”时,应立即停止碾压,待挖掘及凉干处理后,换填新料再碾压。

(5)养护

碾压成型,经检测合格,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洒水养生,使其始终保持潮润。

养护期不得小于七天。

养护期间封闭交通车辆通行。

任何时候,禁止履带式机械在基层上通行。

(6)水泥稳定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现场放样

修整路床

材料准备

水泥剂量检查

试验段铺设

压路机碾压

压路机准备

压路机碾压

混合料拌和

弯沉检测

摊铺整平

 

取样(无侧限抗压检测)

压实度检测

养护

 

三、沥青路面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对各种施工机具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

(二)、沥青面层施工

(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经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经配合比确定的各类沥青砼混合料应符合马歇尔试验设计要求的技术标准,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