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07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0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4′34″,北纬29°

59′20″—30°

03′03″,西通****城,南临幸福路,北靠四邑公堤,东至余码头,涉及新街镇马鞍山村、晒甲山村、港东村、王家月村、沙湖岭村、余码头村等6个行政村。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1495.21公顷。

项目区总面积2054.02公顷。

建设规模为1495.21公顷,新增耕地45.03公顷,新增耕地比率3.01%。

项目区所在的图幅有:

H(49)、H(50)、H

(1)、H(64)、H

(1)。

项目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有:

GB、GB466302、GB466303、GB466206、GB466702、GB466304、GB466202、GB466203、GB466201、GB466205、GB465303、GB465403、GB465404、GB465901、GB465906、GB465304、GB465502、GB465501、GB465101。

1.2.2.2自然条件

(1)气象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强。

年平均气温16.7—16.8℃,≥10℃的初、终间日数平均为240天,≥15℃初日、≥20℃终日的日数有80%的年份为146—148天;

年雨量为1235.70毫米,梅期多暴雨,汛期(5—9月)降雨量为700毫米左右;

年日照时数1944.31小时,太阳辐射量年平均108.13千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248天左右。

(2)水文

项目区降水丰富,地势较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对于农业灌溉,除利用部分降水外,主要是地表水。

①地表水

项目区水系主要有东干渠、项目区外水系有马安河和幸福河。

东干渠又名百里长渠,系三湖连江水库主要干渠,其过水流量为24立方米秒。

此外,还可通过余码头泵站抽取西凉湖水为百里长渠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是整个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

西凉湖湖水清澈,水草茂盛,无污染。

其汇集****、蒲圻、咸宁三县县地表径流,集水面积827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3.44亿立方米。

在****境内集水面积491.5平方公里,常年调蓄水位在21.5米左右,湖面为109平方公里,容积1.57亿立方米,湖底平坦,其海拔高程为18.5米至19.0米之间,最低17.9米,湖水经余码河注入长江。

余码河系属人工河,东起西梁湖之望东庙,西至余码头。

全长9公里,宽62至100米,流量为200-500立方米秒,河底高程17.0至17.5米,最大水深5米,渍水注入长江。

②地下水

据湖北省地质队勘察资料,****平原湖区沿江一带,地下水位埋深6.5米以下富水性强,潜流量为10—30立方米时。

地下水理论储量为16.4亿立方米,最低动储量为4.12亿立方米。

(3)地质

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带,地表高程为18.9—26.0米,地表下1800米为三迭纪大冶灰岩,上覆侏罗纪、第四纪地层,上为全新世现代冲积层,冲积层厚度为150—260米。

(4)地形

项目区属滨湖平原地区,属长江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坡降平坦,海拔24.8-20.0米。

(5)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潮土为主,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

土壤干容重1.30—1.55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1.01-2.00%,速效磷3.0—5.0ppm,项目区耕作层厚度为30cm,PH值为7.8—8.5,土壤宜耕性一般,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6)自然灾害

项目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水灾、旱灾、虫灾和风、雹灾等。

其中水灾有洪灾和雨季渍涝,洪灾常与渍涝相伴,特别是沿河地区,历史上洪灾频繁。

旱以伏旱(7—8月)为主,秋旱(9—10月)常有,春旱、冬旱稀少。

虫灾主要有蝗虫、螟虫、稻飞虱、粘虫、红粘虫等,导致水田、旱地作物均受危害,现大多以农药进行有效控制。

1.2.2.3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和劳动力情况

据《****统计年鉴2006》及新街镇2007年统计年报,项目区项目区总人口19384人,农业劳动力6894人。

人均耕地1.84亩,耕地无撂荒情况。

(2)经济发展水平

据相关资料统计,农民人均收入3614元,其产值、收入平均综合年增长10%以上。

(3)农业生产方式

项目区现有生产方式均可采用机械化,但由于交通条件的影响,唯有靠近武蒲公路和幸福路附近的田块采用这种作业方式。

由于交通不够畅通、田块比较零碎等,大部分村庄仍然利用人力畜力耕作方式。

若改善了耕作条件,便于机械作业,使规模化的生产变成可能,促进了农村土地个人承包经营向个人、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转变。

由此可带动和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并且有力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从而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1.2.2.4农作物种植情况

目前耕作制度不断改进,复种指数相应提高,形成水田种植格局和旱地种植格局。

项目区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和蔬菜为主,兼种玉米、油菜、小麦,其中水稻一般种植早稻、晚稻两季。

1.2.2.5基础设施情况

(1)交通设施

项目区有武蒲(武汉-蒲圻)公路穿过,紧邻武嘉复线路(又名幸福路),都为水泥路面,运行良好。

另外还有各村简陋的泥泞田间道,路面已毁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其余道路不分级别,路面标准低。

特别是通往护堤垸的土路,坑洼不平十分严重。

现场踏勘,群众反映路面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急需修复。

(2)水利设施

项目区的灌溉主要有百里长渠,主要灌溉渠系有厶堤汉支渠、熊家山支渠、五一支渠、五四支渠、林家庵支渠、港东支渠、荆江支渠、先锋支渠、增产支渠、中沟儿支渠、九十丈支渠、五星支渠、老堤角支渠、四新支渠、余家方支渠、罗家洲支渠等原有一些灌溉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求,但由于长期没有清理,渠道损毁和淤塞现象严重,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每年因为争水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

项目区现有的排水通道主要通过护堤垸排水沟、林家庵支沟、荆江支沟、九十丈支沟、中沟儿支沟、五星支沟、老堤角支沟、余家方支沟、***中心沟等经马安河和幸福河流入西凉湖后由余码头排入长江。

这些支沟已多年未曾清理,淤塞严重,排水功能已大大减弱,是影响项目区内排涝的主要原因。

必须加以清淤并完善渠系建筑物,恢复原有功能。

(3)电力设施

项目区临近鱼岳镇二十二、十一万变电站,能满足用电需求。

区内各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均配有多台变压器,电力设施完备,线路、容量均能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也能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需求。

(4)其它

项目区内无其它工矿企业,无污染源,但存在零星分布的废弃园地,不能耕种。

由于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工作不能有序正常进行,林木等植被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质量差。

1.2.2.6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2054.02公顷,建设规模为1495.21公顷。

耕地1323.39公顷,其中水田506.5公顷,旱地56.30公顷,菜地706.59公顷;

废弃园地55.04公顷;

其它园地6.79公顷;

其他农用地107.02公顷,其中农村道路25.69公顷,废弃坑塘水面1.2公顷,农田水利用地23.76公顷,田坎50.01公顷,废弃谷场6.46公顷;

未利用地,荒草地2.87公顷。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

公顷

名称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建设规模合计

耕地

园地

其他农用地

小计

灌溉

水田

旱地

菜地

废弃园地

其它园地

农村道路

废弃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废弃

谷场

荒草地

111

114

115

125

125

153

154

156

157

158

311

马鞍山村

185.74

64.72

1.02

120.00

4.70

0.00

14.51

3.17

1.11

2.37

7.14

0.72

204.95

晒甲山村

56.21

20.77

9.80

25.64

18.51

15.55

4.05

0.04

3.37

6.87

1.22

90.26

港东村

212.58

61.43

36.81

114.34

13.33

6.51

30.44

7.92

0.05

6.60

11.53

4.34

0.58

263.45

王家月村

290.96

161.86

0.99

128.11

15.95

0.28

17.96

4.93

4.88

7.97

0.18

0.26

325.41

沙湖岭村

206.80

97.50

109.30

2.55

11.55

2.56

3.10

5.89

220.90

余码头村

371.10

100.22

7.68

263.20

17.11

3.06

3.44

10.61

2.03

390.24

合计

1323.39

506.50

56.30

760.59

55.04

6.79

107.12

25.69

1.20

23.76

50.01

2.87

1495.21

比例(%)

88.51%

33.87%

3.77%

50.87%

3.68%

0.45%

7.16%

1.72%

0.08%

1.59%

3.34%

0.43%

0.19%

100.00%

备注

项目区总面积2054.02公顷,建设规模为1495.21公顷,其中不动工面积合计558.81公顷(不动工居民点335.48公顷,不动工公路24.09公顷;

不动工坑塘水面130.94公顷;

不动工林地64.87公顷;

不动工坟地3.43公顷)

1.2.6.7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条件较差

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百里长渠及百里长渠所属支渠,自然形成了部分主干渠(沟)系,部分田块有一些农民为便于耕作自行开挖的毛渠(沟),可用于灌排水,但多为灌排合一形式,不利于解决现有实际问题。

同时由于缺少渠系建筑物配套,灌水入田困难,大雨遇涝难以排出,且因年久失修导致淤塞现象较为严重。

也因如此,许多沟渠因阻碍了农业机械下田作业,农民填平沟渠以利于机械下田,从而毁坏沟渠,加剧了灌排沟渠的毁坏,进一步影响了田间灌排沟渠发挥作用,急需配套渠系建筑物。

如护堤垸片耕地虽然临近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百里长渠,但是由于地势比较高,而且缺乏从长渠直接引入的渠道,加上原有灌溉泵站数量少,且无一保存完好,现在该片耕地连田间打药用水都需要用车从数百米外的长渠运来。

可设计在长渠上建设引水涵闸,将水引入到中心路地段,再建设泵站抽水灌溉。

(2)土地利用粗放,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

目前各个村村民对土地的利用仍停留在粗放生产、广种薄收的低水平上。

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且受到现有耕作条件的限制,主要是人畜耕种,机械耕作比较少,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能适应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形势的需要。

(3)道路布局不尽合理,田块通达度较差

项目区内道路、耕地相互不配套,影响并制约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

田间道路布局不到位,较多田块无道路通达,或路面状况不佳,均为土质,不利于农业运输。

大多数田块内部以埂代路,使得进入耕作田块比较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另外,项目区内道路弯曲程度大,分布不合理。

这不仅使得农民实际耕作距离加大,下田时间延长;

而且直接导致田间道路占地面积增大,农业用地有效利用系数减小。

此外,由于道路建设标准过低,未经硬化,雨季机械无法通行,给农民的生产和货物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零星废弃园地撂荒,土地利用率低

项目区零星废弃园地,面积较分散,破坏了整体耕作布局,土地利用率低下,并且极大地限制了机械化操作,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3项目区规模内容与工期

根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区总面积2054.02公顷。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限为一年,从2009年2月动工,至2010年1月完工。

1.4投资预算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1495.21公顷,总投资3218.2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约2.152万元公顷。

项目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组成。

其中:

工程施工费2801.26万元,占总投资的87.04%(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投资427.13万元,占工程施工费15.25%;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1479.47万元,占工程施工费52.81%;

田间道路工程投资875.72万元,占工程施工费31.26%;

其它工程18.94万元,占工程施工费0.68%);

设备费47.27万元,占总投资的1.47%;

其他费用306.62万元,(其中:

前期工作费117.65万元,工程监理费28.01万元,竣工验收费87.04万元,业主管理费60.62万元,青苗补偿费16.3万元),占总投资的9.53%;

不可预见费63.1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1.5效益评价

1.5.1社会效益

项目区土地整理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改善农业基础环境,为现代化农业提供条件

通过土地整理,将形成较规整的田块,配套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农田灌排系统和农田防护系统,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等奠定基础。

为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小农经济观、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的平原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当地气候优势提供条件。

(2)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有效耕地数量将会增加。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农田道路、灌溉排水工程将全部配套,建立起互联互通的道路网络和灌排网络;

项目区内高低不平的耕地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平整,形成路成框、林成行、沟成网的生产布局模式,增强了耕地的保水、保肥、抗灾能力,从而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由于本项目属平原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现有土地利用效益较低,通过土地整理,可以重新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

整理后项目区新增耕地45.03公顷;

开发整理后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88.51%提高到91.52%。

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之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

(4)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农村社区

整理后,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益将有较显著提高,进一步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改革。

同时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5)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土地整理事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土地整理积累经验。

规划实施后,项目区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经济效益,将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土地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一项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事业,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土地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增强农民“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及参与土地整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1.5.2生态效益

*******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是以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利灌溉排涝排渍、田间道路、土地平整以及防护林工程等工程措施,实现高效农田生态系统。

整理后大大提高了区内排涝能力,起到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的作用,使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并逐步改善。

土地整理项目,是按“田块平整规范化,农田耕作机械化,田间管理科学化,农民住宅城市化”的目标进行建设的。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道亮丽的田间风景线,发挥着农业生产建设和美化环境的双重功能。

该项目实施后,将扩大项目区的农田防护林网,植树58029株,项目区林木覆盖率比实施前提高1.9%,项目区水土保持率也将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地改善。

通过项目区的建设,将出现一个“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村集中”的基本农田生态园区,明显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景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的道路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1.5.3经济效益

1.5.3.1新增耕地的年净产值

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45.03公顷(675.45亩),根据项目区经济报表作物种植成本及收益,年增加经济收入81.05万元左右。

1.5.3.2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净效益

按规定标准整理后的耕地,可明显改善耕地质量,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50元,产量提高增加收益70元,则原有的1495.21公顷耕地每年可增加的产值269.14万元年。

1.5.3.3项目区总土地效益

项目区总土地收益计算上述的新增耕地效益、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净效益,其年均增加净收益350.19万元。

1.5.3.4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3218.25350.19≈9年

1.5.3.5投入产出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总投资3218.25万元,按整理面积1495.21公顷,每亩投入为1434.9元,项目区农业生产每年净收益增加量可达350.19万元,按规划整理后的耕地面积1368.42公顷,平均每亩每年净增产出170.6元,据此推算,项目区整理后每亩年投入产出率约为11.89%。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经济效益来考虑,项目投资回报率是较高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合算的。

因此,项目实施后,能够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2设计原则和依据

2.1规划原则

(1)项目区新增耕地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在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2)工程规划符合当地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对项目的要求,并做好与相关规划衔接;

(3)水利设施配套应合理规划,精心设计。

为节约投资,要以充分利用原有设施为原则,尽量结合现有布局;

(4)各工程规划和建设内容应符合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政策要求,并应强有力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2规划设计依据

2.2.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2.2有关行政规章

(1)国土资源部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39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5号);

(3)《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007号);

(4)《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2001]64号);

(5)《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

(6)《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

(7)《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8)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批准咸宁县2006年国家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入库的通知》(鄂土资批[2006]29号);

(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第一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案的函》(国土资厅函[2006]126号)。

2.2.3行业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

(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6-1996);

(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部颁SL207-98)。

2.2.4相关规划资料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2010年)》;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年)》;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统计年鉴(2000、2001、2002、2003、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