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1019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docx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报告书

 

题目: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1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2

第三部分设计成果…………………………………………………………………17

第四部分结束语……………………………………………………………………18第五部分致谢……………………………………………………………………19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20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1.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

以四工位组合机床为基础,用三菱PLC对该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满足机床的加工制造需求。

本次设计达到的目标要求:

(1)多刀同时工作,并且具有自动循环的功能;

(2)电气系统可进行工作自动循环的控制,控制电路可由各动力部件的控制电路通过一定的连接电路组合构成;

(3)本次设计所用组合机床为四工位组合机床,该机床由四个滑台,各载一个加工动力头,组成四个加工工位,除了四个加工工位外,还有夹具,上下料机械手和进料器,四个辅助装置以及冷却和液压系统共14个部分。

机床的四个加工动力头同时对一个零件的四个端面以及中心孔进行加工,一次加工完成一个零件,由上料机械手自动上料,下料机械手自动取走加工完成的零件,零件每小时可加工80件。

该机床的示意图如下:

图1.1四工位组合机床示意图

1.工作台2.主轴3.夹具4.上料机械手5.进料器5.下料机械手

 

2.设计的思路、方法

(1)设计思路

当按下启动按钮后,上料机械手向前,将零件送到夹具上,夹具夹紧零件,进料装置进料,然后四个工作滑台向前,四个加工动力头同时加工,加工完成后,各工作滑台退回原位,接下来下料机械手向前抓住零件,夹具松开,下料机械手带料退回原位并松开,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要求组合机床能以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工作方式工作。

全自动工作方式为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自动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半自动工作方式为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机床将停车于初始状态;手动方式是用于手动调整的。

(2)设计方法

首先进行现场调研,根据企业工人的使用习惯、使用诉求制定设计目标;制定设计路线图;选择电器配件;根据设计路线图和电器配件,进行PLC程序的编写和校验;完成电气线路的连接与安装;最后进行试车。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1.理论分析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要求如下:

(1)主轴电动机单方向起动,要求有过载及短路保护。

(2)液压泵电动机单方向起动,过载及短路保护。

(3)冷却泵电动机单向工作,过载及短路保护。

根据要求,要选用三台电动机如下:

M1——控制主轴的电动机;

M2——控制液压泵的电动机;

M3——控制冷却泵的电动机。

再根据电动机的控制要求选择元件:

QF——控制总电源的断路器,实现短路和过载保护;

FU1~FU3——控制各电动机短路保护;

KM1——控制主轴电动机单向工作;

KM2——控制液压泵电动机工作;

KM3——控制冷却泵电动机工作;

FR1~FR3——用与各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控制。

最后主电路图设计如下图:

图2.1主电路图

2.设计方案

主轴电动机M1和液压泵电动机M2可以同时起停,也可以单独要求在动力头工作进给时,冷却泵电动机M3才接通,但也可以随时调整。

KM1~KM3——控制M1~M3单向起动动作接触器;

SB1——总停按钮;

SB2、SB3——M1与M2起动按钮;

SB4、SB5——M1与M2停止按钮;

SB6——冷却泵电动机(M3)调整按钮;

SB7——冷却泵电动机单独停止按钮;

SA1——控制M1与M2的同时与单独起停开关;

SA2—实现动力头工进时自动起动与手动调整的开关;

FR1~FR3——M1~M3过载保护热继电器;

SA3——照明开关;

HL1——电源指示灯

EL——照明灯。

控制电路草图根据所选元件与工作要求画出控制电路图,如下图:

图2.2控制电路图

 

3作品特点

本次设计采用三菱PLC进行,相比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控制逻辑

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采用硬接线逻辑,它利用继电器等的触点串联、并联、串并联,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等组合或控制逻辑,连线复杂、体积大、功耗也大。

当一个电气控制系统研制完后,要想再做修改都要随着现场接线的改动而改动。

这都是硬接线的缘故。

所以,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较差。

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存储逻辑。

它除了输入端和输出端要与现场连线以外,而控制逻辑是以程序的方式存储在PLC的内存当中,PLC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强。

而且PLC是由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的,因此,功耗小,体积小。

(2)控制速度

继电器接触式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是依靠触点的动作来实现的,工作频率低。

触点的开闭动作一般是几十毫秒数量级。

而且使用的继电器越多,反映的速度越慢,还是容易出现触点抖动和触点拉弧问题。

可编程控制器是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导体电路来实现控制的,速度相当快。

通常,一条用户指令的执行时间在微秒数量级。

由于PLC内部有严格的同步,不会出现抖动问题,更不会出现触点拉弧问题。

(3)定时控制和计数控制:

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动作来进行定时控制。

用时间继电器实现定时控制会出现定时的精度不高,定时时间易受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变化而影响,有些特殊的时间继电器结构复杂,维护不方便。

(4)可靠性和维护性。

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连线也多。

触点在开闭时会受到电弧的损坏,寿命短。

因而可靠性和维护性差。

PLC采用微电子技术,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可靠性高。

PLC还配备了自检和监控功能,能自诊断出自身的故障,并随时显示给操作人员,还能动态的监视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为现场调试和维护提供了方便。

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1.设计成果

合理选择PLC的型号,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机型的基本原则是在功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可靠,维护使用方便以及最佳功能价格比。

因此,本次设计采用三菱的PLC技术。

(1)结构选择

PLC主要有整体式和模块式。

整体式PLC:

整体式PLC的每一个点的平均价格比模块式的便宜,且体积相对小,一般用于系统工艺过程较为固定,环境条件较好,维修量较小的小型控制系统中。

模块式PLC:

模块式PLC功能扩展灵活方便。

在点数上,输入点数,输出点数的比例,模块的种类方面选择余地大,且维修方便,一般用于较复杂的控制系统。

本次设计对象是组合机床,故选用的是整体式PLC。

(2)点选取原则

PLC平均的I/O点价格比较高,因此应该合理选用PLC的I/O点数量,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争使用的I/O点最少,但必须留有一定余量。

通常I/O点数是根据被控制对象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实际需要,再加上10%-20%的余量来确定。

本次设计对象是组合机床,由PLC组成的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有输入信号42个,均为开关量。

其中检测元件17个,按钮开关24个,选择开关1个。

电控制系统有输出信号27个,其中电磁阀16个,六台电动机的接触器和5个指示灯。

根据I/O点数的选取原则考虑10%-20%的I/O点数余量输入点数,本次设计可选取输入点数为:

46-50个,输出点数为29-33个。

(3)确定PLC机型及扩展模块

根据上述原理及实际PLC机型点数,选用三菱FX2N-64MR主机和一个16点的输入扩展模块(FX-16EX)这样共有输入点(32+16)。

输出点就是主机的32。

足够可以满足42个输入,27个输出的要求,而且留有一定余量。

(4)设计输入输出信号地址表

输入输出信号地址表是将输入输出列成表,给出相应的地址和名称,以备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时使用的一种表。

由本设计可知控制电路中的按钮,行程开关,检测元件等触点都属于PLC的输入设备,PLC的输出控制对象主要是控制电路中的执行元件,本设计主要是接触器,电磁阀,指示灯。

根据电控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表知:

输入元件数量:

行程开关12个

按钮24个

选择开关1个

检测元件5个

输出元件数量:

电磁阀16个

接触器6个

指示灯5个

根据本设计选用的PLC机型,将输入输出元件分配到PLC的输入输出接口。

根据本文所给的输入输出元件可列下表:

表3-1I/O地址分配表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名称

功能

编号

名称

功能

编号

1SQ

滑台Ⅰ原位

X0

1YV

夹紧

Y0

2SQ

滑台Ⅰ终点

X1

2YV

松开

Y1

3SQ

滑台Ⅱ原位

X2

3YV

滑台Ⅰ进

Y2

4SQ

滑台Ⅱ终点

X3

4YV

滑台Ⅰ退

Y3

5SQ

滑台Ⅲ原位

X4

5YV

滑台Ⅲ进

Y4

6SQ

滑台Ⅲ终点

X5

6YV

滑台Ⅲ退

Y5

7SQ

滑台Ⅳ原位

X6

7YV

上料进

Y6

8SQ

滑台Ⅳ终点

X7

8YV

上料退

Y7

9SQ

上料器原位

X10

9YV

下料进

Y10

10SQ

上料器终点

X11

10YV

下料退

Y12

11SQ

下料器原位

X12

11YV

滑台Ⅱ进

Y13

12SQ

下料器终点

X13

12YV

滑台Ⅱ退

Y14

1YJ

夹紧

X14

13YV

滑台Ⅳ进

Y15

2YJ

进料

X15

14YV

滑台Ⅳ退

Y16

3YJ

放料

X16

15YV

放料

Y17

4YJ

润滑压力

X17

16YV

进料

Y20

5YJ

润滑液面开关

X20

1KM

Ⅰ主轴

Y21

1SB

总停

X21

2KM

Ⅱ主轴

Y22

2SB

启动

X22

3KM

Ⅲ主轴

Y23

3SB

预停

X23

4KM

Ⅳ主轴

Y24

4SB

润滑故障撤除

X24

5KM

冷却电动机

Y25

1SA

选择开关

X25

6KM

润滑电动机

Y26

5SB

滑台Ⅰ进

X26

1HL

润滑显示

Y27

6SB

滑台Ⅰ退

X27

2HL

Ⅰ、Ⅲ工位滑台原位

Y30

7SB

主轴Ⅰ点动

X30

3HL

Ⅱ、Ⅵ工位滑台原位

Y31

8SB

滑台Ⅱ进

X31

4HL

上料原位

Y32

9SB

滑台Ⅱ退

X32

5HL

下料原料

Y33

10SB

主轴Ⅱ点动

X33

11SB

滑台Ⅲ进

X34

12SB

滑台Ⅲ退

X35

13SB

主轴Ⅲ点动

X36

14SB

滑能Ⅳ进

X37

15SB

滑台Ⅳ退

X40

16SB

主轴Ⅳ点动

X41

17SB

夹紧

X42

18SB

松开

X43

19SB

上料器进

X44

20SB

上料器退

X45

21SB

进料

X46

22SB

放料

X47

23SB

冷却开

X50

24SB

冷却停

X51

(5)设计PLC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I/O接口图它反映的是PLC输入输出模块与现场设备的连接。

PLC的输入点大部分是共点式,即所有输入点具有一个公共端COM。

I/O电气接口图如下图

表3-2I/O电气接口示意图

(6)设计PLC控制系统操作面板

控制系统的操作面板是向PLC控制系统发布控制命令的主令元件组合而成的。

本设计中,输入元件共42个其中按钮SB24个、检测元件YJ5个、行程开关SQ12个,选择开关1个,基于对机床工作方式的控制要求,面板上应设有选择开关1SA、预停按钮;鉴于手动调整方式下,相应按钮发出控制命令,驱动组合机床相应部件运动,因此面板上应设相应按钮5SB-24SB,鉴于对组合机床的启动,停止及润滑故障的处理控制,应在操作制面板上设有启动按钮2SB、总停按钮1SB、润滑故障切除按钮4SB、其他输入元件均为检测元件,不在操作面板中设置,由上面综述,可得控制系统操作面板如下图所示

 

表3-3控制系统操作示意图

2.作品的特点

根据本设计的控制与工艺要求,按机床的动作顺序及每步所完成的任务,可得工作循环流程图如图:

 

表3-4PLC工作循环流程图

(1)设计PLC控制系统初始化梯形图程序

初始化程序主要用来处理组合机床的各种号,如启动,预停,总停以及各种的原始信号,机床启动前应具备的各种初始信号,工作方式选择信号,各种复位信号,并将处理结果作为机床启动,停止,程序转换的依据,初始化程序一般用经验法设计。

根据控制要求,采用STL指令,来定义相应的工作方式,手动,自动,利用预停按钮来控制全自动与半自动工作状态的切换,并利用定时器设定了润滑电动机间歇时间,初始化程序见下图。

(2)设计PLC控制系统手动及显示梯形图程序

本设计的手动程序与显示程序均为用经验法设计的梯形图。

手动程序:

主要在调整和检修时使用。

为了对滑台的进退、上料器的进退、夹具的加紧松开等进行调整与控制,设计了相应的手动程序,设计手动程序时应注意互锁的设计。

显示程序:

根据机床的工作状态,驱动相应指示灯显示。

如手动及显示梯形序图。

3.佐证材料

状态转移图,它是完整地描述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功能和特性的一种图形,是分析和设计电路系统控制程序的重要工具。

本设计的状态转移图按下列几步进行的

(1)按组合机床的控制要求与加工工艺画出状态转移图。

(2)在画出的状态转移图上以PLC输入点或其他元件定义状态转换条件。

(3)按照电控系统提供的电气执行元件功能表,在状态流程图上对每个状态和动作命令配画上实现该状态或动作命令的控制功能的电执行元件,并以对应的PLC输出点的编号定义这些电气执行元件。

由状态转移图易的相应的梯形图程序,它们二者是一一对应关系,梯形图程序请见图

表3-5设计PLC控制系统初始化梯形图程序

表3-6三棱手动及显示梯形图程序

 

 

图5.4PLC控制系统梯形图

本次设计的电气原理仿真及程序调试是在工业技术中心PLC实验室完成的,并按下列步骤依次进行

(1)检验程序

将编好的应用程序输入到微机内,利用软件进行程序检验,起初有几处编程语法错误,经过几次认真修改后,程序无误。

然后传入PLC内。

(2)信号模拟

用实验台上的模拟开关模拟输入信号,接入相对应的输入端点。

输入程序后,扳动开关,接通或断开模拟开关,用来模拟相应按钮动作及机械动作使检测元件状态发生的变化,并通过输入输出指示灯来观查输入输出端点的状态变化,经观察模拟开关与PLC连接正确。

(3)按程序进行模拟运行

先对照输入信号表,设置好原始状态下所有输入信号的状态,再使PLC运行,按下相应按钮,按梯形图程序,观察输出情况,经观察符合程序设定的输出;按工步状态在一个工作循环里逐步转换的顺序依次发出状态转移指令信号,系统将结束一个工步状态转入下一个工步状态,将转换情况和已编的程序相比较,知转换情况与程序设定的输出情况相同,电气原理图仿真及程序调试成功。

 

 

第四部分结束语

PLC作为工业控制装置,具有接线简单,安装方便,抗干扰性强等特点,用它来控制四工位组合机床这样复杂的生产设备,是理想的选择。

PLC的采用,降低了机床的故障率,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保证了工件的精度要求。

通过此次毕业设计使我加深了对PLC的理解,了解了其型号规格并能正确使用。

掌握了PLC的基本原理及编程方法,能够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和编制应用程序。

熟悉了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具有了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设计和改进一般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能力。

 

第五部分致谢

这次毕业设计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同事的帮助,其中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曹老师寻求帮助,而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另外,感谢系部给予独立地完成一个课题的机会,在即将离校的最后一段时间里,能够更多学习一些实践应用知识,增强了我们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一次对我的母校表示感谢。

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最后的日子里,把一个庞大的,从来没有上手的课题,圆满地完成了。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才让我不仅学到了本次课题所涉及的新知识,更让我感觉到了知识以外的东西,那就是团结的力量。

最后,感谢所有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郁汉琪、郭健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

中国电社20041-28

[2]郭健日本三菱FXON系列PLC运行调试及故障诊断职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3]张筱琪机电设备控制基础北京:

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

[4]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5]三菱公司编1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使用说明及编程手册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