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1024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序号:

1

教学时间:

10、26

教学内容:

11、第八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教学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学质疑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

(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生字组词,并描红。

教案:

三、交流展示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信心 失败 抵抗 战斗 招集 动员

 侵略 成功 打仗 受伤 并且 磨坊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

   注意:

“坊、猛、仗、伤”是后鼻音。

   “侵、信”是前鼻音。

   多音字: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2、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互动探究

1、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起因”、“经过”、“结果”。

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2、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巩固练习:

五、纠正反馈、迁移运用

1、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

指导“磨”的上下笔画要紧凑。

2、学生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习字册》部分生字。

课后完成:

朗读课文。

教后记:

能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还需要加强,部分学困生完成情况比较差!

序号:

2

教学时间:

10、30

教学内容:

11、第八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布鲁斯王子的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完成后交流,纠正。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学质疑

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呢?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组合作教学课文,讨论课文内容,布鲁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案:

三、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一)爱国的人,勇敢的人。

1、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

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抗击外国侵略军?

说明了什么?

   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3、结果怎么样?

(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遇事不灰心的人,不放弃的人

1、面对这多次的失败,布鲁斯王子的表现如何?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几乎没有了信心。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理解“几乎”。

比较句子:

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几乎失去了信心:

指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没有彻底灰心,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

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2、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3、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小节。

思考:

A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

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

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破了,丝断了”?

(师小结:

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可颠倒的。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

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D、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讨论:

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

(“感动极了”)

(4)王子为什么感动?

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猛得跳起来”、“喊道”)

(5)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6)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同桌讨论后交流)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

齐读第五自然段。

5、请你想象一下:

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巩固练习

四、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启示和鼓舞,都还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

因此前文用到了“几乎”这个词语)

五,综合训练

1、诵读名言,加强积累。

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

失败乃成功之母。

——菲利普斯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

——拿破仑

不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钱学森

2、抄写词语。

教后记:

学生基本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布鲁斯王子的坚持不懈和他对战争的信心才使得自己走向成功。

序号:

3

教学时间:

11、2

教学内容:

11、第八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布鲁斯王子的屡战屡败的不懈努力精神。

教学过程:

完成下面习题:

一、给下面的字换上新偏旁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浸()()底()()战()()

杖()()格()()领()()

二、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招  召

( )待 ( )召 ( )呼 ( )开 ( )手 ( )收 ( )集

低    抵

( )挡  高( ) ( )抗  头( ) ( )档  下( )

三、拓展延伸

1、说说学了课文以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志者事竟成)

2、小练笔。

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1)如果布鲁斯第八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

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

(2)以“第二次”、“第三次”……为题,写你在教学或生活中通过努力终于做成的一件事。

四、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感动恢复了信心

振作充满了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

教后记:

从学生的作业检测中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理解比较到位,练习质量有很大提高。

序号:

4

教学时间:

10、27

教学内容:

12、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教学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

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二、自学质疑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并读准字音,得一颗星。

  

(2)标出自然段号,得一颗星。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得一颗星。

(4)生字组词并描红,得二颗星。

2、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教案:

三、交流展示

1、检查生字。

出示:

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四、互动探究

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巩固练习

五、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教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有个别学生的词语有朗读问题,下节课继续强调。

序号:

5

教学时间:

10、28

教学内容:

12、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朗读以下词语。

二、自学质疑

1、这个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

教学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教案:

三、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一)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

(出示图片)通过昨天的教学,我们一定都已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

他在干什么?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他卧薪尝胆的呢?

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2、谁愿意自告奋勇读一读?

3、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是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读读,想一想:

哪句是写卧薪?

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

“尝胆”懂吗?

那么,卧薪尝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4、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

(板书:

报仇雪恨)

5、帮助理解,指导朗读

 出示: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他()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了一只苦胆,()饭前,()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和课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师漏掉的是哪些词?

这样好吗?

为什么?

6、学生自由读,比较,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7、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这几个词圈出来,朗读时要特别注意。

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来!

(二)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

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屈辱是什么呢?

2、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3、指名读。

4、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

 出示:

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却还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练说,再说给大家听。

5、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

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

受尽屈辱)

6、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你在吴国受尽屈辱,度日如年,谁来读?

(三)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

可是,越国的大王怎么会跑到吴国去受尽屈辱的呢?

2、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地读,可以在心里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等等,待会儿告诉老师原因。

3、交流,板书:

兵败求和

4、越国打了败仗,越国人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

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

(万般无奈只好)

5、指导读1、2句,读出勾践的万般无奈。

6、对此,吴国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7、指名读3、4句。

8、交流。

“后患”指什么?

9、指导读出骄傲的语气。

10、这一节懂了吗?

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齐读)

(四)导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

吴王怎么也没想到,后患未除,最终竟让他——灭国了,这真是后患——无穷!

2、齐读第5自然段(板书:

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五)回顾第四自然段

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是吴国的手下败将,当年是吴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

小朋友们,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

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巩固练习

四、写话,总结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

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2、出示写话要求:

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活表示向越王教学的决心;

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他几句。

3、交流

4、小朋友们,后来根据这个历史故事,就形成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意思就是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把《卧薪尝胆》的故事先讲给爸爸妈妈听,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2、建议好学的小朋友课后读一读《破釜沉舟》等历史故事,准备在阅读课上交流。

教后记:

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勾践的发愤图强和他的努力,明白课文的含义。

序号:

6

教学时间:

10、29

教学内容:

12、卧薪尝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一、综合练习

1、指导用“建议”造句。

(1)找出书上带有“建议”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话,总结

(1)、小朋友,学完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

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2)、出示写话要求:

  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活表示向越王教学的决心;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教育他几句。

(3)、交流。

(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二、拓展延伸(5分钟)

1、品读四字词语,理解积累。

出示:

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

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

(1)说说这些成语都是写谁的?

(2)再次朗读,加深体会。

2、说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联系自己的教学、生活,说一说)

3、课后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或成语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开放课堂,提供学生自主、合作、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12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教后记:

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含的哲理。

序号:

7

教学时间:

11、3

教学内容: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

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二、自学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进行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

它是什么样子?

2、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案:

三、交流展示

1、检查生字。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交流“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

它是什么样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四、互动探究

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巩固练习

五、指导写字。

1、读生字,分析字形。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教后记: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

学生的朗读比较令人满意。

序号:

8

教学时间:

11、4

教学内容: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听诊器 肺结核 思索 紧贴 沿着 木棍

分析 效果 巴黎 胸腔 凑近 跷跷板

二、自学质疑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案:

三、精讲点拨、互动探究、交流展示

1、默读课文,思考: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讨论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句子:

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他整日思考着。

整日思索是什么意思?

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练习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2)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练习朗读

(3)他把小木棍的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

啊!

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练习朗读,突出惊喜激动之情。

(4)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练习朗读,突出“又发现”。

4、复述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5、同桌练习

巩固练习

四、整理课文

1、小结

2、、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五、完成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后记: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从小爱观察,多发现,勤思考。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章的阅读方面仍有欠缺,应该再尽可能地使学生多读,多体会,这样才能更加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感悟,另外在语言的抑扬顿挫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序号:

9

教学时间:

11、5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学案:

一、教学第一题:

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

美丽秋景图。

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教学和它有关的词语呀?

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要求:

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

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

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

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

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

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

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

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

它们是什么结构呢?

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

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教后记:

对于秋天的词语要读、说、写相结合,这样更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序号:

10

教学时间:

11、6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2、理解成语意思。

3、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重难点:

读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读读背背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教学:

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

垢,耻辱。

忍受耻辱。

以曲求伸:

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

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

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催人奋进:

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

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

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

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

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

评议:

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