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764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docx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

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风景摄影中,有了光的照射,画面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

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

太阳的位置不同,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接下来介绍几种不同的光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1、顺光对景物的效果

光圈F7.1曝光时间1/180s焦距40mm

  在风景摄影中,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亮、清朗的感觉。

但是,顺光照射景物过于平正、明暗之分不明显,这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融合,画面缺乏立体感。

但是顺光的利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简单,摄影者只要使用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基本上就可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2、侧光对景物的效果

光圈F11曝光时间1/60s焦距70mm

  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

尤其是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

而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

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

摄影者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尽量对画面的明亮处进行测光,避免造成画面局部曝光过度。

3、逆光对景物的效果

光圈F6.3曝光时间1/160s焦距80mm感光度100

  逆光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

逆光是指阳光从相机的对面照射过来,景物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主体与背景得以明显的分开。

逆光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在每一景物背后都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感和良好的透视效果。

  拍摄逆光景物时,画面往往会因阳光的照射和景物的光亮轮廓而造成曝光不足。

因此,摄影者在拍摄逆光景物时,最好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来确定曝光时间,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

如果摄影者想得到剪影的效果,那么拍摄时以亮部为准即可。

4、高光对景物的效果

光圈F8曝光时间1/1250s焦距44mm

  高光一般是指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太阳在空中几乎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光线。

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会给画面造成很深的阴影。

同时,高光具有一定的垂直性,除了能表现从上到下的阴影层次外,并不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

所以,这种光线并不很适合表现风景题材。

5、散射光对景物的效果

光圈F5.6曝光时间1/125s焦距40mm

  散射光一般是指在阴天等太阳光线被薄云层遮挡时所散发的光线。

在这种光线下拍摄,被摄体没有明暗的线条界线,也不会产生阴影,而只能表现出平淡的物体影像和阴沉的气氛。

因此,当摄影者处于阴天的散射光情况下,需要尽可能缩小景物范围,采取较近距离的中景或局部场面进行拍摄,才可能获得比较清晰的效果。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较大的光圈或者增加一定的曝光补偿量,可以避免阴天光线引起的曝光不足。

风景摄影的季节应对

  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给予人们不同的视觉享受。

春天万物苏醒,生机盎然;夏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天硕果累累,橙黄橘绿;冬天白雪皑皑,冷冷清清。

摄影者要表现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不同美感,就需要把握每个季节的关键特征所在。

1、春之生机勃勃

光圈F9曝光时间1/320s焦距90mm

  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虫鸣鸟跃,春天对于摄影者来说是个适合旅游拍摄的最佳季节。

要拍摄春天,最重要的是捕捉春天的信息。

很多摄影者喜欢通过花花草草的特写来展示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这确实是描写春天最有利的对象。

  拍摄春天的花草,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如选择清晨沾有水露的花草,或者利用傍晚时分柔和的光线,然后加上逆光的效果可以展示春天柔和的一面。

在镜头的选择上,摄影者既可以通过广角镜头加小光圈,以得到大景深的效果,来展现春天的生机盎然的气息;也可以通过长焦距镜头或者微距镜头加大光圈,来对春天的小生物进行特写。

2、夏之枝繁叶茂

  夏季是个炎热的季节,也是植物最旺盛、昆虫最活跃的季节。

这时,摄影者可以通过中景、远景等拍摄来完全展现夏天枝繁叶茂的景象。

在选择拍摄地点时,摄影者可以考虑公园、山林、庭院等诸如此类的地方,而荷花、莲花等就成为夏天最热门的拍摄对象。

光圈F5曝光时间1/1000s焦距105mm

  由于夏天气温高、阳光照射强,景物容易受光照的影响而造成过高的明暗反差,同时也会影响画面整体的曝光。

对于光照强烈的场景,摄影者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和较快的快门来进行拍摄;对于某些处于阴暗位置的特殊场景,则需要进行较精确的点测光;初学者如果对某个场景测光拿捏不准,还可以采取安全系数较大的评价测光模式。

但摄影者要尽可能地避开夏日阳光强烈的中午,同时在拍摄蓝天、白云或者水面等景物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偏光镜,从而减轻画面的反光。

3、秋之秋高气爽

  秋天,天气晴朗、可见度高,大部分植物开始泛黄,摄影者往往喜欢利用大自然的这一特点,来展现秋天的美丽。

泛黄的树叶在逆光的情况下,被光线打透,摄影者利用相机的点测光模式进行拍摄,可以展现其优美的轮廓。

此外,菊花也是摄影者们喜欢拍摄的题材。

利用手中的长焦距或者微距镜头,可以表现其婀娜多姿的“身段”,或者风霜傲骨的精神。

光圈F13曝光时间1/320s焦距36mm感光度100

  另外,秋天的天空也不乏魅力。

美景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足以让人为之沉醉。

但摄影者要注意,应尽量避免由于测光问题而导致天空曝光过度,这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

摄影者可以考虑先对景物进行测光,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曝光量,从而保证天空的曝光正常,以突显蓝天、白云的效果。

4、冬之白雪皑皑

光圈F3.5曝光时间1/1000s焦距18mm

  冬天的拍摄对象相比其他季节,就比较单一了。

冬天的风景,主要是通过对雪的描写来进行表现的。

除了白雪外,房屋等上的冰棱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焦点,尤其是多条冰凌同时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壮观的场面不言而喻。

摄影者可以通过光线的照射来展现其晶莹剔透的一面。

利用精确的点测光,可以避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造成的曝光过度。

另外,摄影者还可以通过表现树枝、房屋上的积雪或者在雪中依然坚强生存的花朵、小草等,来加强人们对冰雪的感受。

风景摄影实拍技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摄影构图和用光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理论是必要的。

但要真正地学好风景摄影,就需要在实际的拍摄场景中多多练习。

而在实拍过程中,根据所处的环境去掌握一定的拍摄技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使用醒目的前景

a、利用前景表现物体的高大

  摄影者在拍摄风景摄影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明显高度的景物素材。

比如高层建筑、高大石碑、悬崖峭壁、高耸山石等,此时摄影者往往想通过自己的镜头把眼前这一高大的景象表现出来。

但是,摄影者如果只是单独表现被摄体,画面就会略显单调或者被摄体的高大没有很明显地被表现出来。

光圈F8曝光时间1/200s焦距21mm感光度100

  这时,摄影者可以观察被摄体周围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参照物作为前景,比如树木等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

由于被摄体本身的高大,所以一般需要采用仰拍的方式,并且利用相机的竖幅形式来表现。

这样既能展现被摄体的高大,整体画面又不会显得单调。

另外,摄影者在拍摄高大物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广角镜头,因为广角镜头在高度和宽度上的摄取范围都是很大的,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表现被摄体。

b、利用前景表现空间纵深感

  在拍摄大场面的风景摄影时,前景是经常用到的。

尤其是表现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海等比较具有空间感的景象。

大场面的风景虽然很具有魅力,但是它并不是很容易被表现的。

因为场面越大,被摄入画面的元素就越多,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整体感觉的表达就更不容易把握了。

  一些初学者在拍摄比较辽远广阔的风景后,发现画面的效果给人的感觉经常是很平坦的、缺乏立体感的。

此时摄影者们就需要考虑以一定的物体,比如沙石、低矮的植物等作为前景,前景的使用可以让欣赏者看到风景的详尽细节,为中景和远处平面展现的广阔景物注入更多的含义。

最重要的是,通过把景物近处和远处的成份并列在一起,不仅为照片增加了深度,也使整幅画面产生了立体感。

光圈F11曝光时间1/250s焦距50mm感光度100

  在表现此种场景时,摄影者同样需要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另外,还可以通过选择较小的光圈来取得大景深,让前景和远处的成份都能清晰地再现。

在利用前景表现空间纵深感的时候,摄影者要注意,前景在整幅画面中占据的面积不要过多,否则会影响照片整体的感觉,因为中远处的景象及画面的空间深度才是重点。

2、利用倒影来增添感染力

a、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在风景摄影中,倒影可以为画面增添感染力并带来视觉快感。

由于景物倒影可以使风景的部分图案得以延伸或重复,所以它能扩大风光影像的表现力与表现范围。

另外,倒影本身还可以为景色增加宁静感。

光圈F8曝光时间1/250s焦距40mm感光度100

  捕捉倒影的最佳时机是在日出和日落前后时间段内。

而最富有戏剧性的倒影经常是出现在像镜子一样的水面上。

比如,小水洼、池塘、水坑、河水退后形成的死水、小的湖泊等。

在拍摄之前,摄影者应观察好取景的地点,也可以寻找多个不同拍摄角度的地点,以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不同的倒影。

b、光线的利用

  对倒影照片的拍摄来说,最为理想的光线是前侧光,画面轮廓明朗,层次丰富。

其次是顺光,碧水蓝天,色彩丰富。

通常情况下,顶光及逆光不宜采用。

因为顶光在水面上反光强烈,而逆光容易使主体和背景反差过大,造成照片主体的影像灰朦不清。

所以摄影者在拍摄倒影照片的时候,可以选择自身背对着太阳的角度或者让相机与太阳成45°的斜顺角度。

光圈F5.6曝光时间1/3s焦距65mm

  由于倒影在水中,水面吸收一部分光线,使倒影的亮度低于实景的亮度。

一般倒影与地面实景的曝光量约相差一挡光圈数,摄影者在拍摄时可以把曝光补偿设为+1至+2挡。

在测光确定曝光值时,正常情况下,摄影者应该按地面实景主体光亮度为依据进行测光,并确定曝光值。

比较实用的方法是把镜头对准实景部分,然后半按快门,记下对实景的曝光值或者打开相机上的AE曝光锁按键,按住此按钮就可以锁定当前测得的曝光数据,并且摄影者在移动镜头改变构图的时侯,仍可以按照刚才测得的数据进行曝光。

这样,倒影的色泽就会暗于实景,形成很美的影像。

c、正确构图

光圈F22曝光时间1/125s焦距31mm

  摄影者在拍摄倒影的时候还要注意构图,尤其是地平线的划分位置。

一般情况下,如果摄影者想表现画面某种协调和对称的感觉,可以考虑把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中间。

这样,水中的倒影就会和实际的景色形成很完美的呼应。

3、剪影效果的表达

  从效果看,剪影摄影主要是通过突出主体的轮廓、简化细节,从而使得重点更为突出。

剪影摄影往往是在突出主体轮廓的同时更加强调背景的效果,如利用日落前泛红的天空来衬托建筑、树木等物体的轮廓。

光圈F22曝光时间1/320s焦距500mm

  其实剪影效果的照片并不难拍,重点在于合理进行测光与曝光。

摄影者只要将测光模式转换为点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对画面较亮处进行测光后,按下曝光锁按键或者记录下此时的曝光值,然后使用相机的手动曝光模式,将数值调为刚刚记录的值,再重新构图拍摄。

这时,摄影者就会得到由于画面部分曝光不足,而形成的物体黑色轮廓。

4、阴影的利用

  在摄影过程中,光与影是同时存在的。

但在摄影创作中,尤其是风景摄影中,阴影的作用常常被忽略,甚至有些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刻意回避阴影。

然而它仍是很多优秀摄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摄影者只要恰当地把握好画面的明暗对比,就能得到很好的画面效果。

  阴影的性质决定于光线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漫射光是很难形成强烈的阴影的。

画面中如果存在极其明显的明暗对比效果,那么此时的光线大多数情况下为直射光。

对于风景摄影,如果是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拍摄,还会得到很长的影子的效果,并且阳光越强,影子就越暗。

此时,选择一个至高点拍摄,就会得到非常棒的光影作品。

光圈F8曝光时间1/200s焦距150mm

  除了大面积的阴影外,对于主体的选择,摄影者要尽可能地选取简洁、具有鲜明而整齐的形状来进行画面的明暗对比,也可以选取轮廓清晰的物体影子进行构图。

如果有可能,摄影者还可以设计、安排主体和画面的明暗关系。

谢谢点看!

风景摄影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影调、色调对比和和谐。

利用直射光可以营造出画面中的亮部和暗部,影调对比使画面中的主体与背景、主体与陪衬体之间出现明暗差异。

利用柔和光线可以营造出画面中的过度影调,使画面中的主体与背景、主体与陪衬体之间出现过渡均匀的和谐影调,高调、低调、中灰调。

色调对比通常是在冷色调中加暖色调或在暖色调中点缀冷色调。

色调和谐通常是在色环中相邻颜色的表现。

影调

摄影中影调来源于音乐,来源于音乐中的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变化而构成的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上的节奏与韵律。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的基调或调子。

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摄影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的分界。

  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即固有色)有三个主要特征:

色彩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但对黑白照片而言,多种可见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个色阶,其间的差别只在亮度上,这样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便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特征――色彩的色相和饱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

不同亮度的景物变化为相对应的黑白灰色阶,所形成的明暗层次。

因为不具备有色彩的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为特征。

 景物的明暗关系表现在影象上的明暗层次,是构成影象的基本因素。

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

  摄影画面,由于影调的亮暗和反差的不同,分别以亮暗分为亮调、暗调和中间调;以反差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等多种形式。

在影片中,这些影调与剧情内容紧密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影调的总倾向:

基调。

  影调是物体结构、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也是摄影师创作意图、表现手段运用的结果,光线构成、拍摄角度、取景范围的选择,都积极影像影调的构成。

色调

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

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

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

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

色调是指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波长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色调是颜色的重要的特征,它决定了颜色本质的根本特征

  色调不是指颜色的性质,而是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整体颜色的概括评价。

色调是指一幅作品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

在明度、纯度(饱和度)、色相这三个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某种色调。

一幅绘画作品虽然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倾向,是偏兰或偏红,是偏暖或偏冷等等。

这种颜色上的倾向就是一副绘画的色调。

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

  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象征着:

太阳、火焰。

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调,象征着:

森林、大海、。

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调;冷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越偏冷。

冷暖色调也只是相对而言,譬如说,红色系当中,大红与玫红在一起的时候,大红就是暖色,而玫红就被看作是冷色,又如,玫红与紫罗蓝同时出现时,玫红就是暖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