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783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docx

辽宁省辽阳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doc

辽宁省辽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曾给古先民提供了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食物。

而提供食物的动物的独特天性与本能,誓如鱼类繁殖力强,熊可以直立行走……这些都使原始人产生神秘感,使原始人普遍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和意愿,进而认为其与人有着血缘关系,由此衍生出图腾神。

这些图腾神最初是桉照图腾的自然形象创造的,逐渐发展成为半人半兽神,最后演变成人形神。

这说明“神”的发展史。

是随着原始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慢慢形成的。

图腾崇拜除了图腾物、图腾神话之外,还有祭祀仪式,图腾柱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遣迹。

图腾柱,源于萨满巫术的原始部族雕刻艺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已经出现动物雕塑作品,主要有巨象、熊、犀牛等动物雕像。

原始先民用云石、骨刀雕刻于岩壁或骨角之上。

这些原始雕刻,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

图腾柱的出现,汇聚了原始雕刻艺术的精华。

图腾柱高高矗立在原始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而独特,色彩绝丽而醒目,堪称图腾艺术中的杰作。

在美洲印第安人村落里,每座房子前后都竖立着图腾柱。

困图腾柱的高度,有的达几十米,低的也有两米多。

图腾柱的图案,有的为动物图形,也有的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组合图形。

这些图腾柱刻画的通常是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譬如,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上面刻雕着全家人的图腾符号。

頂端为大鹰,底部为熊形,鹰熊两者属丈夫的图腾;中间刻一狼形,为妻子的家族图腾。

印第安人希望在图腾柱上尽可能地刻记图腾整体形象,因此不得不把众多的局部形象叠起来,一般都重点刻画图腾头部形象,躯体与四肢則需分解与移位。

美洲印第安人于19世纪从欧洲人那里获得了先进的雕刻器具,从而取谛了传统的石斧和骨凿。

这样,图腾柱雕刻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

被收藏的精品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

这些工艺精湛、图形精美、千奇百怪的图腾柱,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如一个熊雕刻图案中,它的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象征着一位已去世的酋长的灵魂。

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像北美洲那种木雕图腾柱。

但是,图腾崇拜是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的原始信仰,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远早于北美印第安部落。

依据北美印第安氏族血缘考证,木雕图腾柱最初的文化源头,可追溯到中华鸟图腾民族,河姆渡文化遣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田佳训《神工鬼斧的图腾柱雕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腾神的产生与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关联,也与动物和人有着血缘关系有关联。

B.图腾柱的诞生与萨满巫术有关,集中了原始雕刻艺术精华,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

C.美洲印第安人村落房子前后都有图腾柱,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有人物,也有动物。

D.华夏古族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其图腾文化及其表现形态比北美印第安人还要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以图腾神引出图腾柱,再写图腾柱特征及雕刻艺术,然后列举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的情况,最后写了华夏古族图腾崇拜的情况。

B.文中用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的例子,说明了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所刻画的图形通常是他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C.文中所提的印第安人在熊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別大的眼的图腾柱的亊例,证明了在图腾柱中有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D.文中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商代精美的青铜图腾雕塑的事实,来论证木刻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人崇拜不同的图腾神。

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

B.图腾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遗迹,一般高高矗立于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色彩艳丽。

C.印第安人一般会把图腾形象头部作为雕刻重点部位,而对其他部位进行分解与移位。

D.欧洲人的雕刻器具对印第安人的图腾柱雕刻艺术颇有影响,促进了后者取得辉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

“林妹妹怎么不见?

好个懒丫头!

这会子还睡觉不成?

”宝钗道:

“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

“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

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

“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

“可不是我那块!

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

“你拿什么谢我呢?

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

“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

“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

”又回道:

“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

”又听说道:

“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

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

“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你要告诉别人呢?

须说个誓来。

”又听说道:

“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

”又听说道:

“嗳呀!

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

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

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

“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

“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

”坠儿道:

“何曾见林姑娘了。

”宝钗道:

“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

“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

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形象地呈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渲染了园内热闹的气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画。

B.文中对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十分逼真,不仅为文章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宝钗扑蝶的场景。

C.“宝钗便煞佳脚往里细听”,一个“便”字表明宝钗想要偷听丫鬟们的对话,真实而生动,富有神韵。

D.本选段以宝钗的行踪为线索,情节相对简单,但跌宕起伏,很有波澜性,读来有一种曲折回环之美。

5.文中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了宝钗的什么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请探究文中设置“宝钗扑蝶”情节的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很多人感觉今冬流感“来势汹汹”。

国家卫计委就此回应说,今冬流行的优势毒株已有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这是造成今冬疫情高发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已组织专家制定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要求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要及时治疗和使用抗病毒药物,对重症患者要集中收治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派驻省级专家到医院加强指导。

虽然乙型流感病毒“来势汹汹”,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指出,总体上,近期全国的流感病毒活动仍处在较高水平,但各地区流行水平和高峰时间会有所差异,预计多数地区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寒假,季节性高峰将出现回落。

(摘自《今冬流感为何“来势汹汹”》)

材料二: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在流感病毒的大家族中不存在“垄断”,流感“老大”始终在更替中,这和流感流行度有关,更和大部分人群中抗体有关。

乙型流感在三年前曾流行,这两年都未出现。

随着型别替换,人群抗体衰减,要注意防控乙型流感在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流行甚至暴发。

流感对高危人群的损害或伤害比较大。

针对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控,最有效的预防途径是注射流感疫苗,一般在秋季11月份注射。

当前已过了疫苗接种最佳时机,那么最适宜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传播主要依靠两种途径,其一,2至3米内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其二,接触传播,在流感的传播上相对较少。

因此,对于年老体弱等人群,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过于密集处。

对于健康人群,居家务必定时开窗通风,家中有患者应做好消毒和必要的隔离。

流感季节应勤洗手、正确洗手,同时戴好口罩避免呼吸道传播,需强调的是,前往医院就诊时务必戴口罩。

国家卫计委今年1月8日公布一批抗流感病毒推荐药物。

这是流感诊疗方案时隔七年的首次更新。

新方案明确,发病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西药奥司他韦、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银翘解毒类等入选推荐药物。

(摘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四:

专家表示,甲型乙型流感同时流行,相互交织,也增加了人群流感患病的数量。

除此之外,湿度、气温、人员流动等因素也使这次流感暴发“雪上加霜”,这些因素对流感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就流感病毒而言,流感病毒并不耐热,100℃环境下1分钟或56℃环境下20分钟即可使流感病毒灭活,而且流感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紫外线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在真空干燥低于-20℃环境下仍可存活。

研究发现,室内湿度越高,流感病毒传染力就越差。

在高湿度环境中,大部分病毒都会失去感染的活性,人们也更不易得病。

而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同时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摘自《新华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儿童、孕妇、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比较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B.材料二中,2018年第一周南方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高于北方。

C.如果流感发病超过48小时再服用抗流感病毒推荐药物就没有效果了。

D.湿度影响流感病毒传染力,室内湿度越高,流感病毒传染力就越差。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但后面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寒假,预计季节性高峰将出现回落。

B.2018年第一周,我国南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均高于近几年同期水平。

C.我国今冬疫情高发,原因是乙型流感在三年前曾流行,这两年都未出现,导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

D.根据流感病毒的特点,杀死流感病毒可采用高温消毒,使用常用的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等方法。

9.根据材料内容,说说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该怎样有效减少传播?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題共4小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羲之,字逸少。

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

及长,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

敦尝谓羲之曰:

“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时太鉴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会稽内史。

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雅好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義之将至,烹以待之,義之叹惜弥日。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其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其任率如此。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義之齐名,而義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褙,以母丧居郡境,義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義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義之竞不顾,述深以为恨。

義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義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B.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C.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D.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的人都有名有字,名一般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隶书,指书体。

汉字的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

名著《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被人看重。

他去拜见周顗,被周顗认为奇特;他被堂伯王敦看好,王敦认为他是王家的好子弟,并把他和当时的名人阮裕并列。

B.王羲之寄情山水。

他想在浙江度晚年,因为浙江会稽有好的山水,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作序明志。

C.王羲之生性爱鹅。

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他欣然答应。

D.王羲之性情孤傲。

王羲之和当时很有名望的王述关系不好,王羲之母丧时,王述只去吊唁了一次,后来王羲之也不去拜见王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5分)

②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其悦,固求市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1)陆游

萨都剌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锺。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

(2)无人夜自舂。

【注】

(1)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宿东林寺。

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池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次住宿东林寺。

(2)野碓(duÌ):

此处指田野间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叙事:

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啊。

B.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僧还曾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

D.“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

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15.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在某些方面,“新文人画”的创作鱼龙混杂,偏重于个性抒发和解放的精神追求,导致一些所谓“新文人画”由高雅向低俗滑落。

(2)电影纪录片《二十二》让国人再次了解日本士兵百身何赎的罪行,重温骨肉同胞受苦受难的血泪历史,接受鲜活深刻的历史教育。

(3)这些作品用花样百出和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模糊善恶界限,混淆是非曲直,易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不良影响。

(4)随着期末考试结束,暑假生活拉开序幕,省实验学校的暑假特色社团活动异彩纷呈,让孩子们既增进了友谊,又增长了见识。

(5)如今的葡萄镇就是一个大景区,耸立的城乡建筑与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中外游客趋之若鹜。

(6)还不仅给了我文学上的熏陶、生活上的指点,更让我从少不更事的孩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大人。

A.

(1)

(2)(5)B.

(1)(3)(6)C.

(2)(3)(4)D.(4)(5)(6)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认为,虚假的“爱心助农”,在利用公众爱心的同时,当地的品牌形象也影响严重,既伤心又伤农。

B.我国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显现出其独特性,成为中华民族为当代世界文明呈现的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C.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是经过了数年的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冲击,经过短暂迷茫和自我怀疑之后重新确立的自身定位。

D.网友对抄袭的反感情绪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渐发酵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古装玄幻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口碑令人堪忧。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陕南是泉眼组成的,陕南是河溪组成的,有草木的地方,就有清水,它们在地下冒出来,从山隙隙里渗出来,是一眼眼泉的眼睛,它们从林子出来,是一条条的溪。

从秦岭南坡,到巴山北坡,1700多条河溪都有名有姓,它们都流进一条大江,汉中的汉,汉字的汉,庄稼汉的汉。

汉江的一江清水一直流着,一直清着。

A.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

B.这样一条大江,汇聚了很多清的泉眼。

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C.这样一条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

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

D.见了汉江,才晓得陕南为什么是清水的故乡,这样一条清的大江,得汇聚多少清的泉眼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肉丸能久放,可以大量生产售卖。

(1),只能现做现卖,是腊月正月里的食物,所以元宵吏好吃。

(2),而且包装也特讲究。

话说“货卖一张皮”,西关西门口的回民卖元宵,(3):

里面一层紧贴着元宵包扎的是粗草纸,吸纳性好,外边是染成粉红或葱绿色的油光纸。

21.下图是说客英语S2b的商业模式,阅读后概括图表信息,要求信息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2017年10月8日,日本某钢铁企业造假丑闻曝出。

该企业违反合同篡改了部分铝、铜制品强度和尺寸等性能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交付给客户。

该丑闻在日本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

从2016年日本的某公司爆出“燃效门”油耗造假事件,到2017年的日本另一公司因“问题安全气囊”事件宣布破产,再到如今制钢造假事件,这已是第三家信誉卓著的日本大企业爆出质量丑闻。

材料二:

美国“棕色效果烤炉”公司是生产“全麦面包”的公司。

公司明确承诺:

超过一天面包绝不出售,过期的面包由公司收回。

刚开始时,遇到不少困难,—方面处理过期面包会增加费用减少利润,另一方面经销商大都怕麻烦,他们不愿意天天检查,换来换去。

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公司专门派人把新制的面包用车子送到经销店,如果有脱销,一个电话就立刻送货上门。

“棕色效果烤炉”公司说到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以信誉赢得了顾客,赢得了效益,赢得了市场。

作为企业,该怎样做才能贏得市场、长盛不衰呢?

请以“我为企业发展建言”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D(A项,“也与动物和人有血缘关系相关联”判断断错误.应当是“也与原始人认为动物和人有着血缘关系有关”。

B项,“体现了极高的雕刻技术”分析不当,文中有“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的信息,因此不是极高,只是一定。

C项,“其上图形都相当复杂”范围不当,并不使所有的图形都是组合的,相当复杂的。

文中“有的”词语即可表明)

2.D(“论证木雕图腾柱的起源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文化有关”分析有误,应为“论证木雕图腾柱的起源在中华鸟图腾民族身上”)

3.A(分析不当。

根据文中信息,“先是崇拜自然形象神,再是半人半兽神,最后是人形神”应是“图腾神图形的创作演变过程”,而不是“原始人崇拜不同的图腾神”)

4.C(“表明宝钗想要偷听丫鬟们的对话”分析错误,是好奇心驱动下的无意偷听)

5.本文主要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了薛宝钗的思虑周全、天真烂漫、机智灵活的形象特点。

(3分)从“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生怕自己进去让宝玉不便、黛玉嫌疑的心理活动,体现了她思虑周全的性格;(1分)从宝钗追赶蝴蝶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天真烂漫;(1分)从她怕红玉坠儿发现自己偷听谈话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宝钗机智灵活的形象特点。

(1分)

6.①这段“宝钗扑蝶”描写生动活泼,有一种昂然的春意,丰富了宝钗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其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

(3分)②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蝴蝶将宝钗引至滴翠亭,自然过渡到下面的“隔窗偷听”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环环相扣,无任何渲染雕琢。

(3分)

7.C(原文是“发病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

8.C(“人群缺乏免疫屏障”只是今冬疫情高发原因之一)

9.

(1)流感病毒传播主要依靠两种途径,其一,2至3米内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其二,接触传播,在流感的传播上相对较少。

(3分)

(2)针对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控,最有效的预防途径是注射流感疫苗。

对于年老体弱人群,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过于密集处。

对于健康人群,居家务必定时开窗通风,家中有患者应做好消毒和必要的隔离。

(3分)

10.C(原文标点: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

11.A(“古代的人都有名有字”错,男子一般有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