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944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附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能力检测试题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下列成语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A.升堂入室

B.教学相长

C.诲人不倦

D.有教无类

2、在Word中,如果双击某行文字左端的空白处,被选中的区域是()。

A.该行

B.全文

C.该段

D.该页

3、下列著作中,中国古代科学家宋应星所写的是()。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九章算术》

4、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为什么”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5、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

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6、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7、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害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8、一个身穿工商行政管理制服的人从集贸市场走出来。

根据以上陈述,可做出下列哪项判断?

()

A.这个人一定是该市场的管理人员

B.这个人一定是上级派来的检查人员

C.这个人一定是来买东西的市场管理人员

D.这个人可能是其他市场的管理人员

9、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好老师”最重要的特征。

A.亦师亦友

B.知识渊博

C.民主平等

D.幽默风趣

10、某中学化学老师宋某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学生李某因借用坐在实验桌对面的同学的的钢笔,碰倒了酒精灯,酒精溅在本组同学韩某的手上并燃烧,致使韩某手部皮肤被灼伤。

在这起事故中,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学校和宋某

B.宋某和李某的监护人

C.学校和李某的监护人

D.李某的监护人和韩某的监护人

11、初中生钱某屡次在学校偷盗其他同学的财务,学校对钱某的正确处理方式是()。

A.学校提出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

B.扭送公安机关,依规开出钱某的学籍

C.劝说钱某退学

D.责令钱某转学

12、在excel工作表中,单元格区域B3:

E5所包含的单元格的个数是()。

A.11

B.12

C.13

D.14

13、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14、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15、小亮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

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归纳式

16、豆腐原产于中国,以它为原材料的菜肴,做法多种多样。

“文思豆腐”是将柔软脆弱的豆腐切成毛发相细制作而成,以刀工坚持。

下列菜系中,撞长制作“文思豆腐”的是()。

A鲁菜

B.苏菜

C.粤菜

D.徽菜

17、但丁说过:

“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

,,对这句话理解无误的是()。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

但是不能缺乏道德

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

而道德的缺陷却不能填补

D.道德的缺陷,往往会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18、晚自习,刘老师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知哪位同学将一张“老虎贴纸”粘在刘老师身上,引起同学们一阵窃笑,经调查,这个恶作剧是李钰搞的。

此后,刘老师将李钰不闻不问。

刘老师的行为()。

A.正确,可以促进李钰的自我反思

B.正确,可以警示班上其他的同学

C.不正确,这样压制了李钰的个性

D.不正确,这是对李钰的不当惩罚

19、发电方式中最低碳、环保的是()。

A.水利

B.火力

C.核燃料

D.风力

20、1972年,考古学家在发掘一座汉墓时发现一具女尸,不尽千年不腐,而且各部位和内脏器富的外形相当完整,各组织细微结构保存较好,为世所罕见,该基种的名称是()。

A.满城汉墓

B.狮子山汉墓

C.西汉南越王墓

D.马王堆汉墓

21、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A.基因理论

B.条件反射

C.进化论

D.细胞学说

2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下列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23、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阿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张的目标导向处于()。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职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24、下列对平面几何中有关三角形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45度

D.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5、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26、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B.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

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

2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写的()。

A.中秋

B.端午

C.重阳

D.清明

28、当工作遇到挫折时,刘老师总是能够乐观、豁达地面对。

这表明刘老师具备()。

A.健康的职业心理

B.丰富的学识修养

C.较强的教育能力

D.高尚的职业道德

29、某学校初三

(二)班的班主任周老师,为了提高班级升学率。

安排学生在午休期间进行模拟考试,同时占用学生体育课来进行答疑。

该老师的做法()。

A.正确,学校要保证自己的升学率

B.正确,体育课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C.错误,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D.错误,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两小时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一位教师教“双曲线”这一单元时,很多学生觉得之前课程的讲授法不够合理,有人觉得进度太快,有人觉得进度太慢。

老师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双曲线”一章。

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教师将这些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双曲线”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

运用教育观的相关知识,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

 

2、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开”的让学生自主设计去世界文化遗产地考察路线,让学生模仿在联合国发言,让学生设计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有在“折腾”分层教学,现在他需要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建议他少“折腾”,还说:

“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劲,再说即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汤老师依然坚持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把分层教学与“小先生制”致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

例如,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

一段时间后,汤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作业中另辟蹊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汤先生的行为。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请以“如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B

2、C

3、C

4、A

5、A

6、A

7、D

8、D

9、C

10、C

11、A

12、答案:

B

13、D【解析】夸美纽斯在其年轻时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

14、D

15、C

16、答案:

B

17、A

18、A

19、D

20、答案:

D

21、C

22、C

23、C

24、C

25、D

26、答案:

D。

27、C

28、A

29、C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正确答案:

(这位教师的行为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教师的行为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材料中,教师发现学生基础差别比较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要求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促进了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其次,教师的行为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材料中,教师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自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进一步推动了全班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2、汤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他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材料中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异想天开”的让学生设计路线、方案、发言等内容,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同时在分层教学时,让学生总结所学所思所得,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学生看成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材料中汤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的作业类型有读后感、续写、改写、诗歌、图画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关注并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材料中汤老师通过分层教学和“小先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设学习内容和作业,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最后,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

材料中汤老师能够进行分层教学的学习,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且在其他老师的质疑下仍坚持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汤老师教学中践行了教育公平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履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