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351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 新人教版.docx

创新设计辽宁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专项再现训练新人教版

第一部分语文文字运用

第一单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板块一 实词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5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要将一年的生活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才有可能________2万元的子女教育费。

(2)1955年,13名优秀队员准备开赴西沙群岛进行资源________和敌情侦察,为保卫收复和开发建设西沙群岛做好战备。

(3)李小鹏从小受父母自立自强思想的________,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A.节余 勘察 熏陶B.结余 查看 熏染

C.结余 查看 熏陶D.节余 勘察 熏染

解析 结余:

作动词,指结算后余下;作名词,指结算后余下的钱。

节余:

作动词,指因节约而剩下;作名词,指节余的钱或东西。

结合语境应选“节余”。

查看:

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

勘察:

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多用于采矿或工程施工前)。

结合语境应选“勘察”。

熏陶: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熏染: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结合语境应选“熏陶”。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点是不容________的,这是有充分的法理依据的。

(2)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不贷,及时摘除毒瘤,以保证社会________的健康。

(3)随着转基因食品的逐渐增加,我国政府已明确规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________。

(4)这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十分重要,可他因要处理私事,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没等会议结束,就________离开,因此受到有关领导批评。

A.质疑 机体 标志 径自

B.质疑 肌体 标示 竟自

C.置疑 肌体 标示 径自

D.置疑 机体 标志 竟自

解析 质疑:

提出疑问。

置疑:

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故应选“置疑”。

机体:

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

肌体:

指身体,也用来比喻组织机构。

故应选“肌体”。

标志:

表明特征的记号或表明某种特征,与语境不搭配。

标示:

指标明,显示。

故应选“标示”。

竟自:

副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径自:

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故应选“径自”。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________地下结论。

(2)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________。

(3)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

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________,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粘上去,那是多么大的工夫!

A.轻率 传颂 细致B.轻率 传诵 细致

C.轻易 传诵 细微D.轻易 传颂 细微

解析 轻率:

随随便便,言行不慎重,不严肃,不认真。

多用于形容人做事的态度、行事的风格。

轻易:

随便改变或轻率、随便。

传颂:

传播颂扬,多用于事迹。

传诵:

辗转传布诵读或称道,多用于诗词名句或人名。

细致:

细密精致或精细周密。

细微:

细小、微小,此处讲图案画,不能用细微。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他比先前没什么大的改变,________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2)但是他觉得在官方的批准或默许里面,老是________着使人怀疑的成分。

(3)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___地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4)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________,我并不感到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A.但是 包藏 放纵 品行

B.单是 饱藏 放肆 品性

C.单是 包藏 放肆 品性

D.但是 饱藏 放纵 品行

解析 但是:

表转折。

单是:

只是。

包藏:

隐藏。

饱藏:

隐藏着很多内容。

放肆:

任意作为,不加拘束。

放纵:

放任纵容。

品行:

人品德行。

品性:

品质性格。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从法律上讲,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我来负,我一定要向法院________。

(2)德国最近推出一款会做饭的智能机器人,据悉,这种机器人可于5年内________。

(3)国家粮食局副局长表示,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政策与去年________相同。

A.申明 面世 大约B.声明 面市 大约

C.申明 面市 大体D.声明 面世 大体

解析 “申明”是“郑重地陈述和说明”的意思,“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申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声明”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面世”指新作品或新产品与世人见面,“面市”指商品开始投放市场。

前面已有“推出”,所以此处不再用“面世”而用“面市”。

“大体”在这里是“大致”的意思,不带有估计推测的意思。

“大约”表示估计或推测,不合乎句意。

答案 C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接到报警后,民警连夜对辖区内的各个宾馆进行了秘密________,终于在某酒店客房内抓获贩毒人员郑某,缴获毒品“摇头丸”5000多克。

(2)中华博物馆虽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但这里的各种古老展品似一部部厚重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她________的古代文明。

(3)尽管“五四运动”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五四精神”并没有________在历史的尘埃里,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奋勇前行。

A.查访 悠远 湮没B.查访 幽远 淹没

C.察访 幽远 湮没D.察访 悠远 淹没

解析 查访:

调查打听案情等。

察访:

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悠远:

离现在时间长。

幽远:

幽深。

湮没:

埋没,用来指名声、精神等。

淹没:

漫过;盖过,多用来形容水势。

答案 A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这是一项重要的科研________。

(2)英雄的事迹________着一代代青年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3)学生犯了错误,家长不能一味地________。

A.成果 鼓舞 袒护B.结果 鼓舞 袒护

C.结果 鼓动 保护D.成果 鼓动 保护

解析 第

(1)处,“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是褒义词。

“结果”则没有什么褒贬的意义,是中性词。

结合语境,可选“成果”。

(2)处,“鼓舞”指使别人振作起来,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是褒义词。

而“鼓动”是中性词,既可用于好的方面,激发动员别人做好事,又可用于坏的方面,挑唆、怂恿别人做坏事。

显然此处应选“鼓舞”。

第(3)处“袒护”指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或保护,是贬义词;而“保护”既可用于好事物,也可用于坏事物,是中性词。

结合语境,应选“袒护”。

答案 A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商报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工资低、待遇差,2012年春节过后,众多零售企业出现了一线员工________的状况。

(2)罗贯中在民间群众创作的基础上,继承了话本中“拥刘反曹”的主题,接受了其中的人物________,并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3)徐州市邵集镇设立村、镇两级“计生接待室”,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计生信访矛盾________在基层。

A.紧俏 原形 化解B.紧缺 原型 化解

C.紧俏 原型 调解D.紧缺 原形 调解

解析 紧俏:

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

紧缺:

人力、物力资源等因短缺而供应紧张。

原形:

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

原型:

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化解:

解除,消除。

调解:

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答案 B

板块二 虚词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________难以相信。

(2)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成功。

________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3)________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简直 一经 由于B.简直 一旦 鉴于

C.几乎 一经 鉴于D.几乎 一旦 由于

解析 “简直”与“几乎”,有程度上的区别。

“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于“等于”;“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轻。

“一旦”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某种行为,下文说明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

“鉴于”与“由于”,从表原因的角度看,用法基本相同,但“鉴于”有“表示以参照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的意味,“由于”没有。

(3)句“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是“采取措施”的前提,应用“鉴于”。

答案 B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________有多方面的原因,______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________,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________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________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

B.固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

解析 固然:

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与“但是”搭配。

“所以”后一般不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只有:

表示必要的条件,现代汉语中多与“才”或“方”呼应。

只要:

表示充分条件。

从句子看“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是“能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中美关系_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你比他只是_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3)这几天我_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D.再三 稍微 往往

解析 “一再”和“再三”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再”用在动词前突出行为、动作的反复性,而“再三”则偏重于态度的谨慎和诚恳。

“多少”,或多或少,指不确定的程度,偏指程度轻。

“稍微”是副词,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常常”和“往往”都是副词,“常常”表示不只一次,而且时间相隔比较短,多用指过去发生的事;“往往”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日前台湾公布了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学生的规定________简章,其中有不少歧视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高校对大陆学生的吸引力。

(2)现在有些年轻人崇尚简单主义,他们认为,简单是一首诗,纯粹中感受生活的雅致和隽永,会令人摒弃________之事,自得悠闲,轻扬生活的扁舟。

(3)注胶虾和残余农药超标的“立顿”茶叶,都曾经________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A.及其 繁乱 冠冕堂皇B.及  烦乱 冠冕堂皇

C.及  繁乱 堂而皇之D.及其 烦乱 堂而皇之

解析 及,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及其,以及它的。

这里“规定”和“简章”没有从属关系,所以不能用“及其”。

烦乱,心情烦躁不安;繁乱,事情多而杂乱。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教育专家们认为,“明星”们搔首弄姿的形象常常见诸于荧屏,这对于喜爱模仿的少年儿童是有负面影响的。

B.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固然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C.上半年,国家楼市宏观调控机制已见成效,中国内地城市普遍出现了楼市销售低迷、房企资金紧张的现象,个别城市更是出现了住房价格至少30%以上的跌幅。

D.旅游胜地那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了迷人的天地。

解析 A项“诸”即“之于”之意,与后面的“于”重复;C项“至少”和“以上”矛盾;D项应把“以及”改为“等”。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B.你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要努力去干,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C.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D.正是这“纤细的神经”使这一优秀作品成为难以模仿的原创性艺术品,从而决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的地位。

解析 “无论”用在表示并列成分和选择关系的句子里,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

但C句“无论”后的成分不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无论”用错,应删去。

答案 C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3月3日上午,2200多名来自各省(市)区和各个部门的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社会各界人士的________,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二届四次政协会议。

(2)这些年全国不少优秀教师在“孔雀东南飞”,这所著名中学更是经常来一些南方考察团,有不少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却在挖________,暗地里动员这里的老师“东南飞”。

(3)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________一两年了。

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A.嘱托 墙脚 不只B.重托 墙脚 不止

C.重托 墙角 不止D.嘱托 墙角 不只

解析 重托:

重大的委托;嘱托:

托人办事,托付,“嘱托”比“重托”从形态到内容都更为具体,语境中无法体现这种具体。

墙脚:

一是指墙根,二是比喻基础;墙角:

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是指角本身,也指它里外附近的地方。

“不止”一是指持续不停,二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

答案 B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________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懂得很多好道理,________未必真有用处,________正像温室里的花卉似的,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

A.如果 那么 无论 都 就

B.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因为

C.因为 所以 无论 都 因为

D.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就

解析 此复句第一层为因果关系,划在最后一空的前面。

前一分句在第二空前面划出第二层,为假设关系。

从第三空到“真有用处”,内部为让步假设关系。

答案 B

板块三 熟语(成语)训练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012香港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上,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论及“如何秉持公义”时,特别引用了一段已流传百年的演说:

“纵使其他建筑物不复存在,我们的法院将屹立不倒。

牢固于基石之上,风吹不动。

正如这座大楼所标志的公义精神一样,尽管日转星移,仍将巍然屹立于庭院之内,亦将日复一日施行公义,不卑不亢,不懈不休。

A.日转星移B.巍然屹立

C.日复一日D.不卑不亢

解析 D项,不卑不亢,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不偏不倚”。

A项,日转星移,原指天上的太阳和星斗每天不断变动位置,后来用来比喻时光飞逝,事物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B项,巍然屹立,比喻像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

C项,日复一日,比喻日子久,时间长。

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答案 D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

但那些靠骇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

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

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沽名钓誉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A.骇人听闻B.方兴未艾

C.沽名钓誉D.义不容辞

解析 A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事。

而语境的意思是震撼人们的视听。

A项用错了对象。

B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革命形势或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C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D项,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答案 A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

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

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洗耳恭听。

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

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方能经久传世。

A.与世长存B.真知灼见

C.熠熠生辉D.洗耳恭听

解析 D项,洗耳恭听,指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此处用错了对象,语法环境也不相配。

A项,与世长存,指和世界一起永远存在。

B项,真知灼见,指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C项,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都曾有这样的经历:

平素不需要的时候似乎就在手边身侧的物什,真正需要的时候却常常不胫而走。

B.认识他五年了,他的生活没有一点起色,反而压力越来越大,每次见到他都是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

C.中小学生减负提了很多年了,但减负并不是教育部门的几个领导信誓旦旦地作出保证就能解决的问题。

D.国家决定实施成品油改革的政策,已经成为有车族经常谈论的风起云涌的话题。

解析 A项,不胫而走:

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布迅速。

用错对象,可用“不翼而飞”。

B项,怨天尤人:

埋怨上天,怪罪别人。

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C项,信誓旦旦:

誓言诚恳可信。

D项,风起云涌:

大风起来,乌云涌现。

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不能用来修饰话题。

答案 B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班克斯的足球才华固然令人羡慕,但这并不是他留给广大球迷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让人知道了抑郁症也能积毁销骨。

B.数百名作家及大小出版商准备向苹果公司发起大规模诉讼,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表示支持,而苹果公司在四面楚歌中却依然闲庭信步。

C.中国男篮与巴西男篮进行第三场热身赛,因为中国一名队员的一次冲动,引发了两队数十人参与的群殴。

最终,巴西队愤然退场,比赛无疾而终。

D.这样跟你说吧,作为责任编辑,我敢对刊物的文字部分负责任,至于书籍出版的其他环节,说老实话,我可就真的是望尘莫及了啊!

解析 B项,四面楚歌:

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A项,积毁销骨:

积,聚;毁,毁谤;销,熔化。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专指毁谤,用错对象。

C项,无疾而终:

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

句中提到“群殴”,可见并非“无疾”,可换成“不了了之”。

D项,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可改用“鞭长莫及”。

答案 B

6.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这个项目中,他一丝不苟,管窥蠡测,为下一步的研究作了充分的数据准备。

B.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C.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美日两国正不断扩大其军事、政治影响,对此,俄罗斯和中国有必要一个鼻孔出气,结成牢固的战略联盟。

D.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解析 D项,应运而生:

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A项,管窥蠡测: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

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不合语境。

B项,“美芹之献”指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好意见,用以自谦所献菲薄。

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C项,“一个鼻孔出气”指观点态度完全一致,多用贬义,感情色彩不合适。

答案 D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学校准备组织教职工去西藏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搞生态自助游。

B.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C.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

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D.论文抄袭的事件在学术圈外的领域也频频发生,这就不能不发人深思:

不管哪行哪业,动辄将论文作为职称晋级、业绩考核的敲门砖,是否完全合适?

解析 D项,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或手段。

A项,推波助澜:

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B项,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其后不能跟宾语。

C项,敬谢不敏: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用于此处谦敬错位。

答案 D

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面对教材的多样化,有的专家提出了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的理念,可谓切中肯綮。

B.丁俊晖本赛季状态不错,拿下了温布利大师赛的冠军,三大赛事中仅仅剩下世锦赛没能染指。

C.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于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仍然需要韬光养晦,而不是显山露水。

D.通信产业利润丰厚,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消费者可得擦亮眼睛。

解析 B项,“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为贬义词,不合语境。

答案 B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季羡林老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我们兄弟姐妹几人,虽然个个普通、平凡,却都能安守本分、以善待人,辛勤持家、任劳任怨。

凡此种种,都与父亲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有直接关系。

C.央行宣布,2012年7月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1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一消息让人喜忧参半。

D.对于西多夫来说,好友的邀请的确有些盛情难却。

不过西多夫长期在欧洲联赛的赛场上驰骋,他是否能够适应新的氛围和生活环境均是未知数。

解析 A项,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可以改为“如坠五里雾中”。

B项,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

后形容恳切地教导。

符合语境。

C项,喜忧参半:

有欢喜,也有忧虑。

符合语境。

D项,盛情难却:

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符合语境。

答案 A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德胜拍戏很艰难,他常常不得不向圈中好友借钱。

难得这位“电影奇才”始终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甚至已经准备好再次一文不名了。

B.在地震、海啸、干旱、洪涝等灾害发生时,许多国家的政府当机立断,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