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384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鹤壁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鹤壁市XX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

(2)执行单位:

1)建设单位:

鹤壁市XX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2)主管单位:

鹤壁市XX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3)设计单位:

河南省XX规划设计研究院

1.2项目背景

鹤壁市XX区市区2009年底城市人口21万人,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

根据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XX区城市人口将达到35万人,建成区面积为39平方公里。

XX区目前日产生活垃圾253吨,其中180吨左右运入鹤壁市XX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余部分由于垃圾收运设施及人员的不足,被随意倾倒在城区及周边地势低洼处。

鹤壁市XX区生活垃圾处理厂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受鹤壁市XX区现有环卫收运设施不足的影响,目前清运至卫生填埋场的生活垃圾每日180吨左右,约30%的生活垃圾被随意倾倒,对市区卫生环境和城市面貌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卫生填埋场的正常使用,导致卫生填埋场未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保护环境的作用。

1.3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3.1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的基础资料

(1)《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2007)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河南省城乡建设统计资料汇编》

2008年版,河南省建设厅主编

(4)《鹤壁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5)《鹤壁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初步设计》

――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主要标准与规范

(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3)《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

(5)《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18-1999

(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2编制范围

本项目工程为鹤壁市XX区生活垃圾收集及运输系统工程,工程以收集和转运生活垃圾、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

本报告重点研究鹤壁市XX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方案,并对收运方案的环境影响、投资效益进行技术与经济的论证和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

(1)生活垃圾转运站及收集站场址评价;

(2)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研究;

(3)辅助生产设施工程研究;

(4)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实施计划;

(5)财务分析及经济分析。

1.4基础资料

1.4.1城市概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东经113°59′23″-114°52′12″,北纬35°26′00″-36°02′54″,南北长约67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占河南省面积的1.31%。

东与内黄、滑县连接,南与延津县、卫辉市毗邻,西与林州以山分隔,北靠安阳县、安阳市区、汤阴县。

全市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间以山区、丘陵、平原、洼地。

鹤壁全市辖三区,即山城区、鹤山区、XX区,两县,即淇县、浚县,共有13个建制镇和12个乡。

107国道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从市域中部穿过,是我国京广线沿线附近城市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

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区内共发现矿产31种,其中探明和部分探明的矿产15种,有开发前景的矿产12种。

主要矿产煤,鹤壁煤田范围西起山地东缘,南到淇河,北抵安阳县王安岭,含煤面积达175.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2.98亿吨,保有地质储量11.85亿吨,平均厚度6.5米,最大厚度可达12.26米,现年产煤720万吨。

其次为瓦斯,鹤壁煤田煤层内赋存大量的瓦斯,其吨煤瓦斯含量平均为14.55立方米,据测算,矿区瓦斯总储量约为164.27亿立方米,其中可采量为88.76亿立方米。

其余矿种为建材工业矿产,如水泥灰岩、水泥粘土、花岗岩等。

至2004年底,全市人口为14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72万人,占41.7%,乡村人口83.48万人,占58.3%。

XX区地处鹤壁市辖区中心,西依京广铁路、107国道,东靠京珠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至2009年底,XX区共有人口为21万人,现状城区用地面积为24平方公里。

根据《鹤壁市XX新区城市总体规划》,XX区是全市政治、商贸、文化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和商贸为主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城市发展规模:

2020年规划人口3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39平方公里,其中鹤壁市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以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为目标,是鹤壁市金融、商务、会展、餐饮、住宿、商贸、游乐、演艺等全方位服务的平台。

鹤壁市职业教育园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有部分中等教育,集教育、研究、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城市化新区。

可容纳高等院校学生5.8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1.27万人,共计7.11万人。

居住用地容纳人口约为16305人。

1.4.2地形地貌

鹤壁市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梯状降低趋势,市域西部多为横贯南北的基岩山区,山岭连绵起伏,峰巅险峻;东西向沟谷发育,迂回曲折,形成山陡谷窄,绝壁、悬壁林立的复杂地形。

东部地形平缓,东南部为平坦的洪积冲击平原。

全市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谷地、平原和河流地貌。

XX新区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坦开阔,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市区地面高程在78-106m之间。

1.4.3水文

XX区主要地表水体为淇河和天赉渠。

①淇河为本区长年性河流,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之重要支流之一。

该河上游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一带,经鹤壁市南郊,自大赉店村西进入本区,经高村桥、古城向东南流出区外,于淇县的淇门汇入卫河,区内全长7.4km,坡降2.4‰左右。

淇河在上游主要接受许家沟泉群的常年补给,其补给量在1.35m3/s左右。

据新村水文站资料(1953-1985年),淇河最大流量为5590m3/s(1963年8月8日),最小流量为0.16m3/s,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近年冬、春季节有短时断流现象,平均流量为14.54m3/s;最高洪水位105.91m,下游龙王庙处为80m;水力坡度3‰左右,流速0.1—0.5m/s。

一般情况下,在本区左岸补给地下水,右岸则排泄地下水,河水水质良好,是本区的主要供水水源之一。

天赉渠为人工引水排灌工程,纵横贯彻本区中、东部,主干渠宽10-30m,深3-13m,常年有水,水深0.5—2.0m不符,对地下水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1.4.4气候气象

(1)气候特征

鹤壁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2)气温

年平均气温14.5℃。

夏季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为27.0℃;冬季气温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0.8℃;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

气温的年较差为27.8℃。

(3)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664.9毫米。

降水年际变化大;根据市气象台年统计资料,降水量最多为1982年的887.9毫米,最小为1986年的349.2毫米,其差值为538.7毫米。

(4)风向

鹤壁市长年主导风向偏北风和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偏南风。

(5)光照

年日照时数为2320.3小时,最多为2566.7小时(1986年),最少为2071.2小时(1989年);日照百分率为53%。

(6)蒸发

年平均蒸发量为1933.7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3.05倍,最大量(1978年)蒸发量为2258.6毫米,为该年降水量(488.3毫米)的4.63倍。

1.4.5地质条件

XX区位于太行山南段的东麓与华北平原的接壤部位,地势为西高东低。

根据地质勘察经验资料,XX新区土壤为湿陷性土层,深度在1~5米,属一级大孔土,个别地区在一级中有二级存在。

土壤耐压力15kg/cm2,在地表以下15米以内,以亚粘土为主,耐压力为25~45kg/cm2;另外,在个别地区如刘庄、王升屯一带分布有弱张缩土,埋深大多于5m。

山城、鹤山两区及XX新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基岩裸露,抗压强度在100~3672.9kg/cm2;中部及东部土质为亚粘土、轻亚粘土,局部夹砂及卵石层,土质较硬,承载力较高。

XX区南区以天赉渠为界。

渠西为淇河河谷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河谷是“U”形发育,河岸西侧自漫滩、阶地、平原依次过渡,一级阶地发育不全,大多呈弯月状;渠东为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地面坡度平均为3%左右,可见“U”形冲沟发育,沟深1~5m不等,沟底较平坦,大多已垦为农田。

1.4.6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鹤壁市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2工程建设必要性

2.1收运系统现状

鹤壁市XX区环境卫生工作由XX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现有干部职工合计889人,其中正式职工89人,临时工800人。

现有道路清扫保洁面积610万平方米,清扫方式均为人工清扫,一天两扫,全天保洁。

全区垃圾日产量达到250吨,清运量180吨。

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物业公司)自行运送到就近垃圾中转站或临时垃圾堆放点,道路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清扫保洁工运送到就近垃圾中转站或就近临时垃圾堆放点,在由环卫处清运车辆对所有中转站及临时垃圾堆放点的垃圾统一收集运送市生活垃圾处理厂。

我处现有室内地坑式垃圾收集站5座,室外地坑式垃圾收集点19处,路边临时垃圾堆放点45处,垃圾转运场地1处。

现有各类垃圾运输车辆16部,装载机3台。

鹤壁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规模530吨,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厂址位于鹤壁市XX区和山城区之间,距离XX区距离10公里。

目前XX区的生活垃圾通过收运系统转运后均进入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2.2存在问题

(1)环卫机构不完善,职工福利设施不健全。

(2)环卫机械收运车辆严重短缺,目前城区现有的16辆各类垃圾收运车辆,收运能力不足,限制了城区垃圾的清运量和处理率。

(3)环卫工人人员不足。

目前全县有环卫一线员工800余人,均为临时员工,由于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员工年龄在50岁以上,工人劳动强度大,健康得不到保证。

(4)没有垃圾压缩式转运站,目前全区仅有5处垃圾收集站(小型地坑式转运站),垃圾转运能力不足。

(5)现有环卫收运设备简陋,垃圾收集率不足,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时有发生。

2.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现状

鹤壁市2006年完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并于2006年投入了使用。

工程采用HDPE防渗膜进行人工防渗,渗滤液收集后单独处理,达到三级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厂进行二次处理。

卫生填埋场总投资5700万元,设计日平均处理规模530吨,设计库容280万m3。

工程2006年底投入使用,预计可使用到2018年,共计11年。

XX区现状人口21万人,人均日产生活垃圾约1.2Kg,城区日产生活垃圾总量约252吨。

根据XX区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提供的资料,现状城区日收运生活垃圾约180吨,约占总产量的70%。

2.4工程建设必要性

我省“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兴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促进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美化城市投资环境。

鹤壁市于2006年底建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目前由于鹤壁市XX区环卫系统的垃圾收集和运输设备限制,城区的垃圾仅有70%左右被运送到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理,剩下的约30%左右的生活垃圾仍在对XX区卫生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影响XX区的整体面貌,对XX区的招商环境、经济发展等均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使鹤壁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善鹤壁市XX区的城区卫生面貌和居民健康,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

3生活垃圾收集方式的选择

3.1收集方式简介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由收集、运输和中转3个部分组成。

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

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的。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垃圾收集运输垃圾处理

中转运输

其中中转可能是1次,也可以有多次。

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

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收集的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

●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

●收集站收集;

●动力管道收集。

(1)车辆流动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是利用收集车辆(如后装垃圾车、侧装垃圾车等)对分散于各收集点的垃圾(桶装、袋装或散装)进行收集的一种方法。

收集后的垃圾直接或经中转后运往垃圾处理厂(场)。

车辆流动收集方式较适用于人口密度低、车辆可方便进出的地区。

这种方法在西欧使用很普遍,国内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城市的周边地区,也较适用这种方法。

车辆流动收集方式的优点是其灵活性较大,垃圾的收集可随时变更,但由于车辆必须到收集点进行收集作业,对收集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噪声、飞尘等)。

(2)收集站收集

收集站(也称小型转运站)收集,是利用设置于垃圾产生区域的固定站来进行垃圾收集的一种方法。

来自产生源的垃圾,一般通过人力或机动小车运至收集站,收集站中安装有将垃圾小车向运输车集装箱箱体转移的设施。

收集站收集方式较适应于人口密度高、区内道路窄小的城区,而一些对噪声等污染控制要求较高,及实行上门收集或分类收集的地区,也较适宜于这种收集方式。

收集站收集方式在我国采用非常广泛。

70~80年代普遍采用非压缩式收集(中转)方式,到了9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垃圾成分的变化和收集(中转)技术的发展,开始全面转向压缩收集(中转)方式。

在我国采用收集站收集的多数地区,其收集点尚未找到合适的垃圾接纳方式,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

收集站收集的一般流程为:

垃圾通过收集站收集后,直接由车辆运至垃圾处理厂(场)或进入大型中转站。

 

小车

垃圾定点垃圾容器直接运输垃圾收集站

流动垃圾容器(上门收集)直接运输

(3)动力管道收集

动力管道收集是一种技术难度较大的收集方式,多采用空气动力或采用螺旋输送。

动力管收集主要适用于居住密度较大的高层住宅群,由于这种系统投资较大,日常运行费用也高,因此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使用。

3.2收集方式选择

根据鹤壁市XX区垃圾收集系统的现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参考国内同类城市的垃圾收运方式,XX区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采用水平压缩转运站和垂直压缩转运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垃圾的收集转运。

 

4垃圾转运规模确定

4.1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根据《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鹤壁市XX区人口规模为2020年3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9平方公里;城区2009年人口21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4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资料,结合现有资料和同类城市人均垃圾产量资料,取现状人均垃圾日产量为1.20,取2020年为0.95kg。

鹤壁市XX区各年份垃圾产生量如下表:

鹤壁市XX区生活垃圾产量预测一览表

分项

年份

城市人口

人均垃圾日产量

垃圾产量

(万人)

(kg/人.日)

2009

21.00

1.20

168

2015

27.75

1.05

291

2020

35.00

0.95

333

根据计算XX区到2015年每天需要收运的生活垃圾总量约为291吨,2020年每天需收运的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333吨。

4.2转运总规模确定

经统计,XX区城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253吨,但由于收运车辆及人员均较标准有较大差距,目前每天收集并运送至卫生填埋场的垃圾量仅约180余吨,约30%的垃圾被随意倾倒后自然堆填,对城区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经与建设单位协商,结合鹤壁市总体规划和实际垃圾收运情况,本次垃圾收运系统服务年限近期以满足XX区2015年垃圾收运为主,兼顾2020年中远期垃圾转运需求。

XX区2015年城区生活垃圾转运总规模计算如下:

δ×n×q

Q=

1000

式中Q――转运站规模(t/d);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一般可取1.13-1.40,本工程取1.20;

n――服务区域内人口,本工程取2015年规划人口27.72万人;

q――人均垃圾产量(kg/人.日),一般可取(0.8-1.8kg/人.日),

本工程结合XX区实际,取1.05。

根据公式计算,XX区2015年城区垃圾转运总量为349吨/日。

综合考虑,本工程取转运规模350吨/日。

 

5垃圾转运方案的选择

5.1垃圾转运站工艺方式概述

5.1.1集装箱压缩式垃圾转运方式

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倒在垃圾地坑里,地坑内装有推板均匀将垃圾推到垃圾压缩机内,通过压缩机边压缩边进入垃圾集装箱内。

垃圾集装箱装满后,通过牵引装置将专用集装箱牵引车相接,由牵引车将专用集装箱拉到垃圾处理场去。

专用集装箱与牵引车本身带有液压推板装置,由牵引车提供动力源,将垃圾自行卸于处理场内。

5.1.2预压块装箱式转运方式

即各种不同类型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到垃圾地坑里,地坑内装有推板或钢板带式输送机,将垃圾均匀地推到或输送到垃圾压缩机内,被压成一大整块后,再被整块推进集装箱内,最后由牵引车将集装箱拉到垃圾处理场去。

5.1.3预压打包式转运方式

垃圾在转运站被压实打包,以铁丝捆扎码垛,最后由转运车运往处理场。

这种形式转运站要求垃圾含水量低,只能处理袋装垃圾。

5.1.4传送带式转运方式

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车进站后,在坑道型地坑边将垃圾卸于坑底传送带上,垃圾被传送带送至垃圾转运车集装箱内,最后运至处理场,这种形式的最大不足是运行费用高,故障率高,而且垃圾露天存放,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严重。

5.1.5开顶直接装载式转运方式

该种形式是直接在集装箱上开顶,垃圾收集车直接在顶上卸料,在一些中小型转运站有时应用;其主要缺点是垃圾几乎没有压实,运输效益低,不能容许数辆收集车同时卸料,而且装载过程不密封,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为严重。

5.1.6抓斗直装式转运方式

收集车从三层向二层倾倒下垃圾,由推土机推至转向抓斗附近,再由转向抓斗抓起装入转运车集装箱内。

该种形式的最大不足在于二层空间环境极为恶劣,效率也较低。

5.1.7机碎式垃圾转运方式

垃圾送到转运站内,经过机械将垃圾搅碎,后运去处理场,这样的转运站投资昂贵,处理垃圾较慢,除特殊的要求外,目前较少采用。

5.2垃圾转运站压缩工艺设备概况

5.2.1垃圾压缩设备

目前,现代化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压缩设备主要有两种,即压装式和预压式。

压装式压缩设备是利用转运车上的集装箱作压缩机的压缩腔,垃圾从地坑落下后即被一次次压装进集装箱(每次压装垃圾约3.80~6.83m3),装满后进行几次加压及保压,此时垃圾已被连续减容,压缩比可达1:

2.2。

预压式压缩设备的压缩机自带有与转运车集装箱相同大小的压缩腔,垃圾卸落后被预先压缩成包,待有转运车驶入与压缩机相联锁定后,再将压缩好的垃圾包一次性推入转运车的集装箱内。

预压式压缩工艺的压缩比可达1:

3。

5.2.2卸料及推料系统

该系统在垃圾转运站中起着接纳,存储收集车倾泻的垃圾以及将垃圾送到垃圾压缩机作用。

目前该系统主要具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强力单向地坑推料系统,一种是钢板带式输送机系统,这两种形式的特点如下:

a强力单向地坑推料系统

该设备由地坑、推板、多级双作用液压缸、导沟。

液压随行支撑架、加强钢地板及液压动力装置等组成。

该装置允许数辆车同时卸垃圾,多级伸缩液压缸足以快速处理地坑内的垃圾,推板面呈铲形,而且面积大于地坑的横断面,推料快速有效,不产生"膨顶"现象。

它虽然不允许垃圾车在其后倒料,但因其可在任何位置开始快速前行或后退,并且始终留有一个卸车位,供收集车直接向压缩机料斗供料。

该装置推板,导沟等易磨损件采用进口耐磨材料制造,并可方便更换,油缸及液压动力装置采用进口名牌产品。

该装置简单可靠,易维修,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b钢板带式输送机

该设备由地坑体、下料口、支撑滑架、钢板带式输送带、刮板装置、螺旋张紧器、导料挡板、动力装置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最大特点是可以连续卸料,始终保持最大卸车位,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连续运输处理的特点,可使运输过程更加平稳.在其负荷链板的上面有挡料角钢,下面布置有支撑滑架,这样可以增加设备承载垃圾的能力。

目前这种钢板带式输送机属于新产品,在国内的垃圾转运站上的采用还属空白。

5.3垃圾转运方案选择

5.3.1垃圾转运方案选择原则

垃圾转运方案根据城市现有转运设施,以近期为主,兼顾中远期。

转运方式由现有的逐步向高效卫生的压缩式转运站过渡。

5.3.2城市垃圾转运系统现状

根据XX区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提供的资料,XX区目前垃圾转运系统主要由5座地坑式收集站、19处地坑式垃圾收集点、45处垃圾堆放点和一处垃圾转运场地组成。

市区垃圾通过收集站、收集点集中后运至垃圾转运场地,在通过压缩式垃圾车运往卫生填埋场。

现有的1处转运场地为敞开式混凝土场地,雨天污水横流,蚊蝇肆略,对周边造成二次污染,作业环境极差。

(1)垃圾收集站

目前XX区有垃圾收集站5座,均为老式的地坑式散装收集站,其转运方式为开顶直接装载。

单座收集站内设有1个地坑,地坑内设有垃圾箱,垃圾箱底部设有活动门。

环卫工人将垃圾倾倒入垃圾箱内,装满后由吊车起吊至垃圾运输车上方,垃圾箱底部活动门开启将垃圾装入运输车。

再通过垃圾车将垃圾运送至卫生填埋场。

现有的转运方式由于箱体较小,且垃圾体无法进行压缩处理,导致转运效率低下,单次转运量仅为1.5吨左右。

且转运过程中臭气四处逸散,工作环境差,对环境影响大。

(2)垃圾收集点

XX区目前主要依靠垃圾收集点来完成城区垃圾的收集。

目前城区内共计有垃圾收集点45个,收集点为铁制吊斗,摆放在街道两边,垃圾由环卫工人利用人力三轮保洁车进行垃圾的收集,装满后通过吊臂车直接送至二次中转场,再通过压缩式垃圾车运往卫生填埋场。

(3)垃圾中转场

目前XX区有一处垃圾转运场,位于铁道以西,全区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至改场地,再通过压缩运输车运至市生活垃圾处理厂。

由于转运场地为敞开式,仅对地面进行了硬化,垃圾的二次转运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

5.3.3垃圾转运方案的确定

根据转运方案原则,本工程采用小型水平压缩式转运站和小型垂直式压缩转运站相结合方式来满足XX区一定年限内生活垃圾的转运需求和环保要求,同时节省垃圾转运费用。

(1)水平压缩式转运站

水平压缩式转运站采用水平方向上对垃圾进行压缩后运输,单次转运量可达到8-10吨(由专用压缩箱的体积决定),本次设计单座水平转运站标准配置为2辆运输车,配置3个8吨的专用压缩转运箱。

水平式压缩转运站共设置5座,按每日运输两次计,近期日转运总量为160吨/日,当远期市区生活垃圾量增加后,可通过增加垃运输次数、专用运输车辆和压缩箱的方式,直接提高转运能力,不需进行二次建设。

(2)垂直压缩式转运站

垂直压缩式转运站采用垂直方向对垃圾进行压缩后运输,单次转运量最大可达到8吨,本次设计单座垂直转运站配置1辆专用运输车。

水平式压缩转运站共设置12座,其中5座由原来的地坑式收集站改造而成。

按每日运输两次计,近期日转运总量为192吨/日,当远期市区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