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25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17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0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0页
亲,该文档总共1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少年心理卫生 知识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一是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是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

在我国,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有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学工作者、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

心理学工作者。

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工作者侧重于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工作,帮助人们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则侧重于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

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内涵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心理健康饲题正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是: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会上提出了心理健康的4条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处理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究分了解和评价自己;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l(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l0)能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奥尔波特提出了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

(1)力争自我成功;

(2)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3)具有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4)‘与他人关系融洽;

(5)具备人生所需要韵知识和技能,并专注于工作;

1(6)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爱。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

(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

(3)二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

(4)人格健全;

(5)养成健康习惯,无不良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台甚适应社会。

国内学者许又新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3种标准,即内省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

内省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为标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操作标准是指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收集的资料为标准,主要考察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际关系状况等;

发展标准是指从个体的纵向发展来考察,考察个体是否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许又新认为要把3种标准综合起来才能评价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而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种标准。

马建青(1990)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

(1)智力正常;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较为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能坦然地承认和接受自己,既不自卑,也不自负;

能有效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现实社会有良好的处世态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空洞的幻想。

2.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性格开朗、豁达,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兴趣广泛,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爱。

3.智力正常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智力发展正常,能胜任学习任务,并对学习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求知欲望。

4.情绪乐观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经常保持轻松、愉快、乐观、自信、满足等情绪状态,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善于从中寻找乐趣,遇到挫折和烦恼也能自行解脱,积极的情绪体验多于消极的情绪体验,具有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与周围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5.意志坚定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意志坚定,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果断地采取决定并适时地执行决定,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灰心气馁,能按既定的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穷法,坚持努力,直到目标实现,表现出行为的同一性、持续性和协调性。

6.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既能向别人传达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别人的感情,能同大多数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与人相处时,肯定的态度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

7.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望和态度,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自己的学识、品德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困难和挫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从不退缩、逃避,具有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与其同年龄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若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严重偏离了他所属的年龄特征,则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状态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特定状况,这种状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心理异常的几个层次

心理异常是一个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是指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所有不健康的心理及其倾向,按其程度,大体上可将心理异常分为三个层次。

(一)轻度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也可称轻微心理失调,是心理活动的局部异常状态,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

(二)中度心理异常中度心理异常,也可称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神经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矢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K神经衰弱症、疑病症、癔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

异常人格是指各种变态人格和人格障碍。

(三)重度心理异重度心理异常指各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包括各类精神病。

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

第二节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

在中国,有关于心理卫生的论述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管仲的《管子·

内业》篇。

内就是心,业就是术,内业者,养心之术也。

管仲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视作最理想的心理状态,并把这些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养心之术。

我国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也都提出过不少关于心理卫生的思想。

如孔子的《论语·

季氏》中写道: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明确指出了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任务有所不同。

祖国医学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的许多医学书籍上都有这方面的精辟论述,如“恬淡虚无,真气以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

上古天真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后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

本神》,即通过养心修性来达到预防疾病和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西方,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演说”。

他认为,人体内有4种不同昀液体:

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这4种体液的混合比率是否恰当,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

他还认为,使人的体液始终保持在正常的平衡状态或把已经紊乱的体液混合恢复到正常状态,是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协调一致是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人的精神失常主要是躯体疾病造成的,同时人的心理因素和神学因素也在其中起着某些作用。

公元2世纪,古罗马名医、哲学家盖伦在其著作中也对心理卫生问题有所论述。

他认为,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是同一生命的不同方面,心理不正常往往是因体质不正常引起的。

他还确定了许多器官的机能失调对心理功能造成的影响,如脑损伤对心理功能的损害,青春期、绝经期身体变化对情绪体验的影响等。

二、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792年;

法国精神科医生比奈尔首先给精神病人解除丁身上的锁链,把他们从不见天日、终身囚禁的监狱生活中解救出来,进行了有历史意义的改革。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直接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保险业职员比尔斯。

1908年,他以生动的文笔写成一部题为《自觉之心》的自传体著作。

1908年5月6日,在社会各界的赞助和支持下,在比尔斯的家乡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该协会提出5项工作目标:

①保持心理健康;

②防治心理疾病;

③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

④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⑤与心理卫生有关机构合作。

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选举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它的宗旨是:

完全从事于慈善、科学、文艺、教育的活动,尤其是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开展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增进全人类的幸福。

1948年在伦敦举行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会上发布了《心理健康和世界公民》这一纲领性文件。

三、中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

在我国,科学的心理卫生工作首先是由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学工作者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国内一些高校如暨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都开设了心理卫生课程。

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成立。

该会以“保护与促进国民之精神健康及防止国民之心理失常与疾病为唯一之目的,以研究心理卫生学术及推进心理卫生事业为唯一之工作”宗旨。

协会提出8项工作任务:

①关于心理卫生之学术研究;

②关于心理卫生资料乏搜集事项;

1③关于国内外心理卫生实况之调查统计事项;

④关于心理卫生书刊之发行事项;

⑤关于心理卫生人才训练之协助事项;

⑥关于心理卫生问题之解答事项;

⑦关于国内外心理卫生机构之联系、合作事项;

⑧关于其他有关心理卫生事项。

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卫生学随着心理科学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在心理治疗、神经症的心理病因和心理特点、精神病的病理心理特点、针刺麻醉中的心理问题、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诊断等方面都开展了不少研究。

1985年4月,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重新成立,并于同年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这标志着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节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

一、青少年心理卫生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1/5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近期一些研究指出,有的青少年中攀比成风,相互之间不是比学习、比人品、比上进,而是比谁有钱、比谁会玩、比谁能出风头、比谁昀家庭背景好等,透过这种攀比凸显的是青少年身上扭曲了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还有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散、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等。

青少年中存在的这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加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1、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有助于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丰富自己的心理卫生知识,主动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

2、青少隼心理成长的需要。

从认知的发展来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正处于对自我进行探究的阶段。

从性的发展来看,青春期是青少年性生理进一步发育成熟和性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

从人格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它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

(一)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

1.一般目标:

包括学会调适和学会寻求发展两个层次,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学会调适的目标,包括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和谐,以及矫治不良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等。

寻求发展的目标,包括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起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2.特殊目标:

是针对青少年某个年龄段的特殊矛盾,或针对某个青少年的特殊问题而制订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目标。

(二)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

中国香港的林孟平将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分为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三级体系。

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在这个总目标之下,针对具体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中间目标,针对具体的个别学生制订直接目标。

我国的许多中小学也将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分为总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三级体系。

总目标是开发人的心理潜能,提高综合心理素质。

中间目标是针对各年级分别制订的。

(三)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分为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层次。

1.矫治性目标。

以矫治青少年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为主,目的在于矫正已经严重妨碍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问题。

矫治性目标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2.预防性目标。

预防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可能性,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预防性目标面对的是可能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着眼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3.发展性目标。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最高目标,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

(一)性心理卫生

性心理是指与性征、性欲以及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

(二)个性与心理卫生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三)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的形成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四)情绪与心理卫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情绪的发展特点,了解焦虑、抑郁、恐惧等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学会控制、表达、宣泄情绪的适当方法,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

(五)意志与心理卫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意志的特征和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帮助与指导青少年掌握锻炼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深刻理解挫折教育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关系。

(六)学习与心理卫生

“学习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了解学习困难、学习疲劳、庆学、考试焦虑等学习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形成的原因,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形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能。

(七)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了解青少年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了解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问题,帮助与指导青少年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八)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

“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主要帮助青少年了解吸烟、过量饮酒、网络成瘾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原因和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九)环境与心理卫生

环境是指客观现实中围绕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在事物和现象,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环境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心理危机干预

危机是个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重大事件时出现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如果缺乏有效的干预,很有可能导致精神扇溃、自杀或攻击他人等严重事件。

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阿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特点和产生原因,以便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五、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原她

面向全体原则是指心理卫生工作要面向所有的青少年,而不只是有心理问题的个体。

个别对待原则是指心理卫生工作要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差异。

心理卫生工作者要了解青少年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家庭背景等,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导策略,提高工作实效。

(二)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可分为矫治、预防和发展三个层次,“治”是治患于已然,“防”是防患于未然,“发展”则是实现潜能的最大开发青少年的心理卫生工作应以发展牲目标为主,预防性目标为辅,兼顾矫治性目标,做到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卫生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心理卫生工作。

因此,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是使青少年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提高,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心理卫生工作者不把自己的观点、愿望强加于青少年,而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启发他们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维护与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要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节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

在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与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分类:

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观察时,可按观察的时间,分为定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按观察的内容,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按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凭人的感官对观察对象所进行的观察;

间接观察则是指在借助于录音、摄影等技术手段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观察法的缺点:

由于它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因而所获取的材料有时具有偶然性、片段性和不准确性,也难以数量化。

观察法的另一个缺点是,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因此,-事先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和较多时间对观察者进行严格训练,它的成本比较高。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引起所要考察的心埋现象和行为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

实验室实验的主要缺点是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且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得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适当控制条件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得出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搜集被研究者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调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在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中最常用的是访谈法和问卷法。

访谈法:

又称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方法。

访谈主要有三种形式:

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具有固定的谈话模式,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的提纲提出具体问题,被访者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

半结构式访谈世有预定的访谈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未具体化,被访者可以自由地进行回答,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作答。

非结构式访谈没有固定的谈话模式,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往往涉及一个很大的范围,被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回答。

访谈法的优缺点:

比较灵活,适用范围广,能够比较有效地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

但访谈所费时间和精力较多,对访谈者的要求较严。

由于是面对面的交谈,访谈者的资格、态度、外貌、口气、问句等都会对被访者产生影响,从而容易使问题的回答失真。

问卷法:

是以书面或通讯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即研究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问题或量表,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要求其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和访谈法一样,问卷可以分为有结构、半结构和无结构问卷。

前两种又叫封闭式问卷,第三种称为开放式问卷。

在实际运用时,可把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便收集到更多的信息。

问卷法的主要特点是费用低,调查面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并使结果处理达到高度数量化和规范化。

但问卷法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而如果问卷回收率低,就会影响到所取得材料的代表性。

其次,调查对象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另外,问卷法只适合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得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四、测验法:

测验法是指使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测量的研究方法。

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中使用的测验主要是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

按测验的功能,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个别测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