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2566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docx

建筑节能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EPS、XPS板材检测实施细则

1、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EPS、XPS板材表观密度、尺寸稳定性、抗拉强度、导热系数、压缩强度、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吸水率、燃烧性能检测及判定依据、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检测步骤、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细则中引用而构成细则的条文,本细则发布时所列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细则的人员应及时探讨采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0801.1-2002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GB/T10801.2-2002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JG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JG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DGJ32/J19-2007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GB/T8810-2005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

GB/T8813-2008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8811-2008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GB/T6343-1995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GB/T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

导则

GB/T2406.2-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

室温试验

GB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8625-2005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

GB/T8626-2007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8627-200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GB/T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14402-2007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

GB/T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GB/T8332-2008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8333-2008硬质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2918-1988塑料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EN13238建筑制品的对火反应试验——状态调节程序和基材选择的一般规则

GB8170-2008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仪器设备(见表1)

表1

主要仪器设备

规格型号

量程

准确度

分度值

设备编号

电子数显卡尺

/

0-200mm

0.01mm

0.01mm

S4-651

钢直尺

/

0-50cm

1mm

1mm

S4-655-2

钢直尺

/

0-100cm

1mm

1mm

S4-655-1

电子天平

TD1002A

0-100g

0.01g

0.01g

S4-649

恒温恒湿养护箱

HWHS-40E

20℃-25℃40%-80%

/

/

S4-622

建筑保温材料压缩性能检测装置

JCBYJ-1

0-10kN

/

1N

S4-502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WDW-5

0-10kN

/

1N

S4-503

导热系数测定仪

DRCD-3030

/

/

0.0001W/m·K

S4-500

导热系数测定仪

CD-DR3030

0.02~1W/m·K

/

0.0001W/m·K

S4-621

导热系数测定仪

CD-DR3030

0.02~1W/m·K

/

0.0001W/m·K

S4-654

导热系数测定仪

CD-DR3030

0.02~1W/m·K

/

0.0001W/m·K

S4-729

氧指数测定仪

HC900-2

/

/

/

S4-784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仪

JCN-1

/

/

/

S4-842

建材可燃性试验仪

JCK-2

/

/

/

S4-834

建材不燃性试验仪

JCB-2

/

/

/

S4-833

建材烟密度试验仪

JCY-2

/

/

/

S4-838

建材制品燃烧热值试验装置

RZ-1

/

/

/

S4-832

泡沫水平测试仪

PSH-2

/

/

/

S4-835

硬泡塑料垂直测定仪

YBY-2

/

/

/

S4-836

单体燃烧试验装置

4、检测环境条件

GB/T2918-1988标准规定,对于膨胀聚苯板,型式检验的所有试验样品应去掉表皮并自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8d后进行测试。

所有试验的样品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进行16h的状态调节。

EN13238标准中规定,测试样品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至少放置48h。

5、接样或抽样

5.1委托检测

5.1.1接样人员应对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检查样品是否符合相应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5.1.2接样人员应检查委托单填写内容是否完整、明确,是否符合相应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5.1.3接样人员将样品按顺序编号后,加注标识,并根据委托单打印检测任务单,交检测负责人。

6、检测前检查

6.1检测负责人凭检测任务单到样品室领取待检样品,双方共同核对任务单和样品及其标识是否相符,被检样品数量、尺寸、规格等是否符合检测执行标准的要求。

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应暂时停止检验,说明原因,上报部门负责人等待处理;对符合检测要求的样品,由检测负责人领取后放入在检区。

6.2检查检测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填写检查记录。

6.3检查检测即将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6.3检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并填写检查记录。

7、检测步骤

7.1膨胀聚苯板表观密度

GB/T10801.1-2002标准、JG149-2003标准、JGJ144-2004标准中规定表观密度试验按GB/T6343-1995标准进行,步骤如下:

①标准:

GB/T6343-1995《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GB/T6342-1996《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②量具:

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

③试件尺寸:

(100±1)mm×(100±1)×试样原厚度,试样数量3个。

④试样状态调节:

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进行16h的状态调节。

⑤尺寸测量位置和次数:

测量点尽可能分散,至少5点,取每一个点上三个读数的中值,并用5个或5个以上的中值计算平均值。

⑥质量称量:

精确至0.5%。

⑦结果计算:

ρa=m/V(kg/m3)三个试样单次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单次值和平均值都精确至0.1kg/m3。

⑧对于密度低于30kg/m3闭孔型泡沫材料的表观密度的计算按下式进行:

ρa=m+ma/V(kg/m3)

其中ma——排出空气的质量,是指在常压和一定的温度时的空气密度(g/mm3)乘以试样的体积(mm3)

空气密度:

压力101325Pa(760mmHg)

温度23℃1.220×10-6g/mm3

27℃1.1955×10-6g/mm3

7.2膨胀聚苯板、挤塑板尺寸稳定性

GB/T10801.1-2002标准、JG149-2003标准、GB/T10801.2-2002标准、JGJ144-2004标准中规定尺寸稳定性试验按GB/T8811-2008标准进行,步骤如下:

①标准:

GB/T8811-2008《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6342-1996《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②试验仪器:

恒温恒湿箱、电热鼓风干燥箱、游标卡尺,精度0.02mm。

③试样

a)试样制备:

应在距样品边缘20mm处切取。

b)试样最小尺寸与数量:

(100±1)mm×(100±1)mm×原厚,数量至少3个

c)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进行16h状态调节。

④试件尺寸测量

按GB/T6342-1996《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的方法测量每个试件三个不同位置的长度、宽度和五个不同点的厚度。

⑤试验条件:

(70±2)℃,48h

⑥步骤:

调节电热鼓风干燥箱内温度至选定的试验条件,将试样水平置于箱内金属网后多孔板上,试样间隔至少25mm,鼓风以保持箱内空气循环。

试样不受加热元件的直接辐射。

(20±1)h后,取出试样,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条件下放置1h~3h,按上述第④条规定测量试样尺寸,并目测检查试样状态,再将试样置于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总时间(48±2)h后,重复第④条规定测量试样尺寸。

⑦结果表示

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尺寸变化率,精确至0.1%:

εL=Lt-Lo/Lo×100%εW=Wt-Wo/Wo×100%εT=Tt-To/To×100%

式中:

εL、εW、εT——分别为试样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尺寸变化率的数值,%

Lt、Wt、Tt——分别为试样试验后的平均长度、宽度、厚度的数值,mm

L0、W0、T0——分别为试样试验后的平均长度、宽度、厚度的数值,mm。

7.3膨胀聚苯板抗拉强度

①标准:

JG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②试验仪器:

a)拉力机:

需有合适的测力范围和行程,精度1%。

b)固定试样的刚性平板或金属板:

互相平行的一组附加装置,避免试验过程拉力不均衡。

c)直尺:

精度为0.1mm。

③试样

a)试样尺寸与数量:

100mm×100mm×试样原厚,数量5个.

b)制备:

在保温板上切割下试样,其基面应与受力方向垂直。

切割时需离膨胀聚苯板边缘20mm,试样的两个受检面的平行度和平整度的偏差不大于0.5mm。

c)试样在试验环境下放置6h以上。

④试验过程

a)试样以合适的胶粘剂粘贴在两个刚性平板或金属板上,放置24h;

b)试样装入拉力机上,以(5±1)mm/min的速度加荷,直至试样破坏,记录最大拉力,以N表示。

⑤试验结果

a) 记录试样的破坏形状和破坏方式,或表面状况。

b)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pa:

σ=F/A

式中:

σ——拉伸强度,Mpa

F——最大拉力,N

A——试样的横断面积,m2

试验结果以五个单次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01Mpa。

c)破坏面如在试样和两个刚性平板或金属板之间的粘胶层中,则该试样测试数据无效。

7.4膨胀聚苯板、挤塑板导热系数

①标准:

GB/T10294-198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②试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以CD-DR3030型导热系数测定仪为例)

游标卡尺,精度0.02mm

仪器校准:

用导热系数参比板进行校准。

③试样:

试件应为匀质材料,试件表面应平整,整个表面的不平度应在试件厚度的2%以内,试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状态调节。

试件尺寸为300mm×300mm×(10~40)mm,数量2块。

④试验步骤

a)用游标卡尺在试件任何一边的两端距边缘20mm和中间处分别测量厚度,在相对的另一边重复以上测量,取6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件厚度,精确至0.1mm。

b)接通导热系数测定仪电源,进入测定程序;

c)安装试件;

d)进入自动测定程序,,输入试样信息及冷面温度和热面温度,试验开始,直至试验自动结束,记录试验结果。

7.5膨胀聚苯板、挤塑板压缩强度

①标准:

GB/T8813-2008《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6342-1996《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②压缩试验机:

测力的精度为±1%,位移精度为±5%。

仪器在使用前应预先校准,加荷速率应能调整为试件厚度的1/10(mm/min)。

③试样:

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下进行状态调节。

试件尺寸为(100.0±1.0)mm×(100.0±1.0)mm×试样的原厚,试样数量5个。

对于厚度大于100mm,试样的长度和宽度应不低于制品厚度。

试样经切割应不改变材料的原始结构,对于各向异性的非匀质,可用不同方向的两组试样进行试验,试样不允许由几薄片叠加组成试样。

④试验步骤

试验条件应与试样状态调节条件相同。

按GB/T6342的规定,测量每个试样的受压面尺寸,单位为mm。

将试样放置在压缩试验机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的中心,以每分钟压缩试样初始厚度10%的速率压缩试样,直至试样厚度变为初始厚度的85%,记录最大压缩力,单位为N。

⑤试验结果

压缩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kpa:

σ=F/A

式中:

σ——压缩强度,单位为kpa;

F——最大压缩力,单位为N;

A——试样的横断面积,单位为mm2。

试验结果以五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kpa。

7.6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

GB/T10801.1-2002标准、GB/T10801.2-2002标准中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试验按GB/T6342的规定进行。

①量具的选择

按照被测尺寸相应的精度选择量具

当精度要求为0.05mm时,应使用测微计或千分尺;当精度要求为0.1mm时,使用游标卡尺;当精度要求为0.5mm时,使用金属直尺或金属卷尺。

②测量的位置和次数

测量的位置取决于试样的形状和尺寸,但至少5点,为了得到一个可靠的平均值,测量点尽可能分散些。

取每一点上三个读数的中值,并用5个或5个以上的中值计算平均值。

③用测微计测量

通常,测试应在一块基板上进行,基板必须大于其所支撑的试样的最大尺寸。

测量时试样必须平置

于基板上,读数应修约到0.1mm。

④用千分尺测量

用千分尺测量时,千分尺的测量面要连续地靠拢直至恰好接触泡沫材料表面而又不使试样表面产生任何变形和损伤。

将试样轻微地前后移动,感到轻微的阻力,读数应修约到0.1mm。

⑤用游标卡尺测量

测量各种材料时,应逐步地将游标卡尺预先调节至较小的尺寸,并将其测量面对准试样,当游标尺

的测量面恰好接触到试样表面而又不压缩或损伤试样时,调节完成,读数应修约到0.2mm。

⑥用金属直尺或金属卷尺测量

用金属直尺或金属卷尺测量,不应使泡沫材料变形或损伤,读数应修约到1mm。

7.7吸水率

①标准:

GB/T8810-2005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

②仪器设备

天平:

能悬挂网笼,称量精确至0.1g;

圆筒容器:

直径至少250mm,高250mm;

切片器:

能切割0.1mm~0.4mm的薄片试样;

投影仪

③试样

GB/T10801.1-2002标准中试样尺寸(100±1)mm×(100±1)mm×原厚,试样数量3个。

GB/T10801.2-2002标准中试样尺寸(150.0±1.0)mm×(150.0±1.0)mm×原厚,3个试件。

水温(23±2)℃,浸水时间96h。

采用机械切割方法制备的试样,表面应光滑、平整,无粉末。

④试验步骤

a)将试样常温下放于干燥器中,每隔12h称重一次,直至连续两次称重质量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

记录试样质量(m1),准确至0.1g;

b)测量试样尺寸,计算试样体积(V0),准确至0.1cm3;

c)将放置48h后的蒸馏水注入圆筒容器中,将网笼浸入水中,除去网笼表面气泡,挂在天平上,称其表观质量(m2),准确至0.1g;

d)将试样装入网笼,重新浸入水中,并使试样顶面距水面约50mm,除去网笼和试样表面气泡,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圆筒容器上;

e)(96±1)h或其他约定时间后,除去薄膜,称量浸在水中的试样和网笼的质量(m3),准确至0.1g;

f)目测试样溶胀情况,确定溶胀和切割表面体积的校正,均匀溶胀用方法A,不均匀溶胀用方法B。

f.1)方法A

f.1.1)从水中取出试样,立即重新测量其尺寸,计算其体积(V1),准确至0.1cm3,均匀溶胀体积校正系数S0:

式中:

V1——试样浸泡后体积,(cm3)

V0——试样初始体积,(cm3)

d——试样的初始厚度,(mm)

——试样的初始长度,(mm)

b——试样的初始宽度,(mm)

d1——试样浸泡后厚度,(mm)

——试样浸泡后长度,(mm)

b1——试样浸泡后宽度,(mm)

f.1.2)平均泡孔直径D

f.1.2.1)对于要测定平均泡孔直径的每一方向,需长被测样品上切割50mm×50mm原厚的试样,从试样上任意切割试片,其厚度应小于单个泡孔的直径,保证影像不因空壁重叠而被遮住,最佳切片厚度应随发泡材料的平均泡孔尺寸而定,以较小的泡孔直径作为切片厚度。

f.1.2.2)将薄片插入载片中,调整标尺坐标,使其零点位于测量区顶部,重新装好载片。

f.1.2.3)将载片插入投影仪,调整焦距,使其影像在墙壁或屏幕上成像清晰。

f.1.2.4)从投影影像上测量平均泡孔弦长t,首先,在标尺长30mm范围内确定泡孔或孔壁数目,然后,将直线长度除以泡孔数目,测得平均泡孔弦长。

若试片长度小于30mm,则在最大长度上确定泡孔数目。

f.1.2.5)当泡孔结构各向异性时,则在3个主要方向上分别测定平均泡孔直径,以3个结果的平均值表示。

f.1.2.6)由下式计算平均泡孔直径:

式中:

D——平均泡孔直径,(m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t——平均泡孔弦长,(mm)。

f.1.3)切割表面泡孔体积Vc

有自然表皮或复合表皮的试样:

各表面均为切割面的试样:

式中:

Vc——试样切割表面泡孔体积,(cm3);

D——平均泡孔直径,(mm)。

注:

若平均泡孔直径小于0.50mm,且试样体积不小于500cm3,切割表面泡孔的体积校正系数较小(小于3.0%)可以被忽略。

f.2)方法B

f.2.1)合并校正溶胀和切割面泡孔的体积

向圆筒容器中注满蒸馏水,直至水从溢流管流出,当水平面稳定后,在溢流管下放一容积不小于600cm3的带刻度的容器,此容器能用来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准确至0.5cm3(也可用称量法)。

从原始容器中取出试样和网笼,淌干表面水分(约2min),小心地将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入盛满水的容器,水平面稳定后测量排出水的体积(V2),准确至0.5cm3。

用网笼重复上述过程,并测量其体积(V3),准确至0.5cm3。

溶胀和切割表面体积校正系数S1由下式得出:

式中:

V2——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在水中排出水的体积,(cm3);

V3——网笼浸在水中排出水的体积,(cm3);

V0——试样的初始体积,(cm3).

g)结果表示

g.1)方法A

式中:

WAv——吸水率,(%);

m1——试样质量,(g);

m2——网笼浸在水中的表观质量,(g);

m3——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在水中的表观质量,(g);

V1——试样浸渍后体积,(cm3);

Vc——试样切割表面泡孔体积,(cm3);

V0——试样初始体积,(cm3);

ρ——水的密度,(1g/cm3)。

g.2)方法B

式中:

WAv——吸水率,(%);

m1——试样质量,(g);

m2——网笼浸在水中的表观质量,(g);

m3——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在水中的表观质量,(g);

V2——装有试样的网笼浸在水中排出水的体积,(cm3);

V3——网笼浸在水中排出水的体积,(cm3);

V0——试样初始体积,(cm3);

ρ——水的密度,(1g/cm3)。

结果以全部被测试样吸水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7.8燃烧性能

7.8.1)氧指数试验方法

①试验标准

JG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粗系统

GB/T2406.1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一部分:

导则

GB/T2406.2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二部分:

室温试验

②试样

泡沫材料试样尺寸:

长度80mm~150mm,宽度(10±0.5)mm,厚度(10±0.5)mm。

试样数量:

至少15根。

③试验步骤

a)试验采用顶面点燃法,在试样上距离点火端50mm处画标线,将试样放置在温度(23±2)℃,湿度(50±5)%的条件下至少调节88h。

b)开启氧指数测定仪,选择起始氧浓度,可根据类似材料的结果选取。

另外,可观察试样在空气中的点燃情况,如果试样迅速燃烧,选择起始氧浓度约在18%(体积分数),如果试样缓慢燃烧或不稳定燃烧,选择的起始氧浓度约在21%(体积分数),如果试样在空气中不连续燃烧,选择的起始氧浓度至少25%(体积分数),这取决于点燃的难易程度或熄灭前燃烧时间的长短。

c)确保燃烧筒处于垂直状态,将试样垂直安装在燃烧筒的中心位置使试样的顶端低于燃烧筒顶口至少100mm,同时试样的最低点的暴露部分要高于燃烧筒基座的气体分散装置的顶面100mm。

d)调整气体混合器和流量计,使氧/氮气体在(23±2)℃下混合,氧浓度达到设定值,并以(40±2)mm/s的流速通过燃烧筒。

在点燃试样前至少用混合气体冲洗燃烧筒30s,并确保点燃及试样燃烧期间气体流速不变。

e)点燃试样,将火焰的最低部分施加于试样的顶面,如需要,可覆盖整个顶面,但不能使火焰的对着试样的垂直面、棱,施加火焰30s,每隔5s移开一次,移开时恰好有足够时间观察试样的整个顶面是否处于燃烧状态,在每增加5s后,观察整个试样顶面持续燃烧,立即移开点火器,此时试样被点燃并开始记录燃烧时间和观察燃烧长度。

如果燃烧终止,但在1s内又自发再燃,则继续观察和计时。

f)如果试样的燃烧时间未超过180s、燃烧长度未超过试样顶端以下50mm(两者选其一),记作“Ο”反应。

如果燃烧时间超过180s、燃烧长度超过试样顶端以下50mm(两者选其一),记作“×”反应。

g)移出试样,清洁燃烧筒和点火器,使燃烧筒温度回到(23±2)℃。

h)按上述步骤以合适的步长调整氧浓度,直至氧浓度(体积分数)之差≤1%,且一次是“Ο”反应,另一次是“×”反应为止。

将“Ο”反应的氧浓度记作初始氧浓度。

用初始氧浓度试验一个试样,记录是“Ο”反应或是“×”反应,作为NL和NT系列的第一个值。

i)改变氧浓度试验其他试样,氧浓度(体积分数)的改变量为总混合气体的0.2%,记录氧浓度值及相应的反应,直至与按h)条试验的反应不同为止。

j)由h)和i)条试验的结果构成NL系列。

k)保持步长d=0.2%,试验四个以上的试样,并记录每个试样的氧浓度

和反应类型,最后一个试样的氧浓度记为

这四个结果连同i)条的最后一个结果及NL系列构成NT系列,即NT=NL+5。

l)按下式计算氧指数:

氧指数OI,以体积分数表示,计算氧浓度标准偏差时,OI取两位小数,报告时,OI准确至0.1,不修约。

式中:

Ci——NT系列中最后氧浓度值,以体积分数表示(%),取一位小数;

d——步长,以体积分数表示(%),取一位小数,不能低于0.2,应满足:

k——查表取得的系数。

按下式计算氧浓度的标准偏差:

式中:

——NT系列测量中最后六个反应的每个所用的百分浓度;

OI——氧指数;

n——测量次数。

7.8.2)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①试验标准

GB8624-1997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8626-88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8626-2007建筑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