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2930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docx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精华版

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

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2.头皮: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头皮。

3.额顶枕区皮下组织前组的神经血管:

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眶上神经和眶上

动、静脉。

4.颅顶部危险区(腱膜下间隙)(颅顶危险区):

额顶枕区最疏松的一层是腱膜下疏松结

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头皮撕脱或出血多见于此层。

腱膜下间隙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相通。

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此层

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海绵窦:

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6.穿过海绵窦的结构:

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展神经和颈内动脉通过。

7.颈外静脉的走行和注入:

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下行,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扩张。

8.颈丛皮支:

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此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9.面神经颈支:

面神经颈支自腮腺下缘行向前下,支配颈阔肌。

10.颈筋膜层次:

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的深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

11.封套筋膜包裹的结构: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

12.气管前筋膜:

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

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的筋膜是气管前筋膜,甲状腺悬韧带来源于气管前筋膜(甲状腺鞘)。

13.颈部筋膜间隙:

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

14.气管前间隙:

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15.咽后间隙:

位于椎前筋膜和颊咽筋膜之间。

咽后间隙向两侧延伸为咽旁间隙,向下通后纵隔。

16.椎前间隙:

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臂丛向外下扩散至腋窝,脓肿破溃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

17.下颌下三角的构成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其内容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

18•颈动脉三角的组成和内容:

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

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

降支、副神经及颈深淋巴结。

18.甲状腺前方的层次:

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19.甲状腺后方的毗邻:

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

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声音嘶哑。

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

症,即患侧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20.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甲状腺下动脉起自迷走神经,与喉

返神经交叉。

21.喉上神经外支:

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

22.喉返神经:

起自迷走神经。

左侧绕主动脉弓、右侧绕右锁骨下动脉向上返行,走行在食管、气管之间的沟(旁沟)内。

23.甲状腺切除术需结扎的血管和注意避免损伤的神经:

㈠需结扎的血管:

甲状腺上动脉来

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起自甲状颈干,甲状腺最下动脉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甲状腺

上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中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㈡注意事

项:

紧贴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

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

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

注意甲状腺最下动脉。

24.甲状旁腺的位置和作用:

㈠位置:

甲状旁腺上、下各一对,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真

假被膜之间。

上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上、中1/3交界处的后方,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

侧叶下1/3的后方。

㈡作用:

甲状旁腺的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甲状腺手术必须保留甲状旁腺。

要小心作囊内切除术,避免误将甲状旁腺切除,弓I起血钙降低、手足抽搐、肢体疼痛

与痉挛。

25.气管颈部的毗邻,小儿气管切开术的注意点:

㈠气管颈部前方(气管切开手术层次)由

浅入深为:

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

膜和气管前间隙。

平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

静脉丛及可能存在甲状腺最下动脉。

气管颈部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气管后方食管,在气

管食管旁沟内喉返神经上行。

气管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等。

㈡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

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并尽量后仰(使气管前移接近皮肤),在第3~5气管软骨处作纵切口,

不可偏离中线(避免伤及外侧的颈总动脉),不可切得太深(避免伤及后方的食管)。

幼儿的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常会高出颈静脉切迹达气管颈部前面。

故对幼儿进行气

管切开术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以免伤及上述结构。

26.颈动脉鞘:

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形成的,内容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静

脉、迷走神经。

颈动脉鞘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是:

颈总动脉在鯉,颈内动脉在外侧,迷走_

神经在后方。

27.锁骨下动脉的分段分支:

第1段位于前斜角肌内侧,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第2段位于前斜角肌后方;第3段位于前斜角肌外侧。

28.斜角肌间隙: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围成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29.胸部的上界:

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

分界。

30.胸骨角:

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平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起止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

31.乳房的结构特点和意义:

㈠结构:

(1)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应作放射状

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

(2)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㈡意义:

乳腺癌时,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

32.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

(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2)上部的

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3)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4)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

间淋巴结;(5)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6)内下部的淋巴管与与腹壁、

膈下和肝的淋巴管交通。

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最容易侵犯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因为

乳房大部分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33•肋间神经走形特点:

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的主干沿肋沟前行。

在肋沟处,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神经。

由于肋间神经位置最低靠近

肋间隙,容易受损伤引起肋间神经痛。

34.胸膜腔穿刺进针部位及其解剖学依据,穿刺层次:

㈠胸膜腔穿刺常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

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或在肩胛线内侧第7、8肋间隙下部(下位肋骨上缘)进针,以

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因为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线,肋间隙上、下缘分别有肋间血管神经上、

下支走行;在肩胛线内侧,只是肋间隙上缘(上位肋骨下缘)有肋间血管神经主干走行。

㈡穿刺层次:

由浅入深穿过: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到达胸膜腔。

35.膈的形态、分部,三个裂孔的名称和通过内容:

㈠膈的腱性部称中心腱,周围是肌性部,

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

㈡三裂孔:

前方是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通过下腔静脉

和右膈神经;中间是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通过食管、迷走神经、胃左血管的食管支和

来自肝后部的淋巴管;后方是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通过主动脉、胸导管和胸壁的淋

巴管。

膈的三个裂孔位于最前方的是“腔静脉孔”。

36.作心包腔穿刺和心内注射应选择的进针部位:

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

拢,上段和下段彼此分开,形成上、下两个三角形无胸膜覆盖区,上区称胸腺区,下区称心

包区(心包裸区)。

心包前壁在胸膜围成的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

邻,因此常在“左剑肋角”做心包穿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心的毗邻关系大致与心包相同,临床上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37.肺根的毗邻:

肺根的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肺根的后方有迷走神经,肺根的下方有肺韧带,右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勾绕,左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

38.肺门的位置和结构:

肺纵隔面中部称肺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的出入部位。

39.肺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厘米。

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6、8、10肋相交,在接近后正中线平第10

胸椎棘突。

40.纵隔的定义、境界和分区:

㈠定义: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㈡境界:

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㈢分

区:

纵隔分区的四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41.纵隔各区包含的器官和结构:

①上纵隔的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

②前纵隔有胸腺下部、

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③中纵隔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和膈神经等。

后纵隔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和交感干等。

42.:

动脉导管三角(手术中动脉导管的标志)的构成:

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

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43.心包和心包腔的构成:

㈠心包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部的浆膜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层紧贴心和大血管根部表面。

㈡浆膜心包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反折移行,围成心包腔。

43.心包横窦的定义和意义:

㈠定义:

是心包腔的一个间隙,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

㈡意义:

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

44.心包斜窦:

是心包腔的一个间隙,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

45・食管胸部(前方和后方)的毗邻:

食管前方主要有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右肺动

脉、心包和左心房。

食管后方主要有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46.腹股沟区(疝好发部位)的境界和结构特点:

腹股沟区又称髂区,上界为经过髂前上棘的水平线,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该区结构特点为:

①腹外斜肌在此

区移行为较薄的腹外斜肌腱膜;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腱膜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狭窄间隙(腹股沟管);③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比平卧时高三倍。

因此,腹股沟区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是疝的好发部位。

47.腹壁正中切口的层次和意义:

㈠层次:

由浅至深为6层: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㈡意义:

该切口优点是层次简单,伤及血管神经少,操作简便

切开迅速;缺点是血运较差,缺乏肌肉保护,因而愈合能力较差,有发生切口裂开或切口疝的可能。

48.阑尾手术切口部位、腹壁层次:

㈠切口部位:

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夕卜1/3交界

处,作与腹外斜肌纤维方向一致的切口。

㈡腹壁层次:

由浅入深依次切开:

皮肤,浅筋膜,

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49.腹部浅筋膜的分层:

脐平面以下的浅筋膜分两层,浅层为脂肪层称Camper筋膜;深层

为膜性层称Scarpa筋膜。

Scarpa筋膜向内下与阴囊肉膜和会阴浅筋膜相续,因此,Scarpa

筋膜深面的间隙与会阴浅隙相通。

当前尿道(尿道球部)损伤时,尿液可经会阴浅隙蔓延到

同侧的腹前外侧壁。

50.腹壁浅筋膜的血管:

浅动脉:

①外侧部来自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②

内侧部来自腹壁上、下动脉的分支;③下部来自股动脉的分支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

静脉:

①在脐平面以上胸腹壁静脉经胸外侧静脉汇入腋静脉;在脐平面以下经②腹壁浅静脉

和③旋髂浅静脉汇入大隐静脉。

51.腹前外侧壁的肌:

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_

52.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结构:

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股沟管浅环、反转韧带。

53.腹股沟斜疝、直疝与腹壁下动脉(鉴别斜、直疝的标志)的关系:

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

壁下动脉外侧,腹腔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突出进入精索内,再出浅环至阴囊形成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壁下动脉内,腹腔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突

出到精索后方,再出浅环形成腹股沟直疝。

因此,腹壁下动脉是手术中鉴别斜疝和直疝的重要标志。

54.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结构特点:

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鞘分前、后二层,前

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

在脐以下约4~5cm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转向腹直肌的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鞘后层的下缘呈一凹向下的游离缘称“弓状线”。

弓状线以上腹直肌后面邻接腹

直肌鞘后层,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筋膜。

55.腹股沟管的位置、通过内容及构成:

㈠位置: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㈡通过内容: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

通过。

㈢构成:

腹股沟管的构成有两口四壁:

内口称深环或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1.5cm处,是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成的孔。

外口称浅环或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为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后壁由腹横筋膜和联合腱构

成,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56・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的境界、意义、层次:

㈠境界:

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㈡意义:

此三角区是腹前外侧壁的又一薄弱部位,腹腔内容

物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㈢层次:

由浅入深为: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及浅环、联合腱、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腹股沟内侧窝的壁腹膜。

57.胃的动脉的来源、走行和分布,胃次全切除术时应保留及保护的动脉:

①胃左动脉起自

腹腔干,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向右走行,分布于食管下部和胃小弯附近胃壁;②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向左走行,分布于胃小弯附近胃壁;③胃网膜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胃结肠韧带内沿胃大弯左行,分布于胃壁和大网膜;④胃网膜左

动脉发自脾动脉末端,经胃脾韧带至胃结肠韧带沿胃大弯右行,分布于胃壁和大网膜;⑤胃短动脉源自脾动脉,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分布于胃底;⑥胃后动脉出现率约72%是脾动脉

的分支,经胃膈韧带至胃底后壁,分布于胃底后壁。

58.胃大部切除术需要结扎的血管必须保留及保护的血管:

㈠结扎的血管①在胃结肠韧带内

逐个结扎并切断胃网膜左右动、静脉的胃壁支,保留胃网膜左右动、静脉;切开胃结肠韧带

时应勿损伤后方的中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走在横结肠系膜内。

②在肝胃韧带内分离、钳夹、

结扎和切断胃右动脉;③在胃左动脉发出第1胃壁支的远侧结扎胃左动脉,即保留胃左动脉

的第1胃壁支。

㈡必须保留和保护的血管有:

胃网膜左血管、胃网膜右血管、中结肠动脉、

胃左动脉的第1胃壁支、胃后血管和胃短血管。

59.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

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下方为胰头和胰颈,前(上)方为肝方叶和胆囊,后方有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走行。

60.肝的韧带有:

①肝胃韧带,②肝十二指肠韧带,③镰状韧带,④右三角韧带,⑤冠状韧带,⑥左三角韧带。

61.腹膜腔的间隙(的位置)、通连:

腹膜腔的间隙包括结肠上区的间隙和结肠下区的间隙。

(1)结肠上区的间隙(膈下间隙)

有:

①右肝上间隙;②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③右肝下间隙(包含肝肾隐窝),向下通右结肠旁沟;④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

腹膜腔。

(2)结肠下区的间隙有:

①右肠系膜窦,周围近乎封闭。

②左肠系膜窦,向下通

盆腔;③右结肠旁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和盆腔;④左结肠旁沟沟,向下通盆腔。

62.肝门的定义和结构:

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或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

63.第二肝门:

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岀肝处。

64.胆囊三角(Calot三角)和胆囊动脉: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是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胆囊动脉常发自肝固有动脉。

65.胆总管分段:

胆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段四段,胆总管切开探查在十二指肠上段进行。

66.肝胰壶腹是胆总管和胰管汇合而成的,开口于十二指肠后内侧壁的下端。

67.脾的韧带:

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

脾切除时,应结扎脾血管,保护胃脾韧带中的血管,切断所有脾的韧带,才能游离脾。

68.肝门静脉高压时,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常见的吻合途径:

①食管静脉丛;②直肠

静脉丛;③脐周静脉网。

69.阑尾的多见的位置依次为①回肠前部,②盆位,③盲肠后位,④回肠后位,⑤盲肠下位。

70•阑尾炎穿孔时,易扩散的部位和预防措施:

平卧位时,右髂窝的阑尾脓液可经右结肠旁沟向上蔓延至肝肾隐窝(平卧时腹膜腔最低部位),引起膈下脓肿。

预防措施应采取半卧位,使脓液向下流入盆腔。

71.边缘动脉:

是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的动脉弓。

72.腹膜后隙:

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重要结构。

73•肾后面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肾后面在第12肋以上与膈和胸膜腔相邻,肾手术时要注意保护胸膜以免导致气胸。

在第12肋以下毗邻结构除肋下血管神经外,有腰大肌及其前方

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肾周炎或脓肿时,腰大肌受

到刺激可发生痉挛,引起患侧下肢屈曲。

74.肝肾隐窝:

右肝下间隙后份为肝肾隐窝,在平卧时为腹膜腔最低点,常有积液。

75.网膜囊:

胃和小网膜后方为左肝下后间隙间隙,即网膜囊,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腹膜腔。

76.盆膈的定义、作用、通过内容:

盆膈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封

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

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盆膈中央有直肠通过。

77.耻骨后隙:

耻骨后隙又称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耻骨上腹膜外引流、膀胱及子宫下部等手术,均通过此间隙进行,此时应避免伤及腹膜。

78.直肠后隙:

直肠后隙又称骶前间隙,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向上通腹膜后隙。

直肠后隙的炎症或积脓,向上可沿腹膜后隙蔓延。

临床上通过直肠后隙作腹膜后隙空气造影。

79.直肠前方毗邻:

男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膀胱陷凹、②膀胱底、③精囊、④输精管壶腹和⑤前列腺等毗邻;女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子宫陷凹、②子宫、③阴道穹后部和④阴道相邻。

80.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

有子宫阔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81.子宫动脉:

发自髂内动脉,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越过输尿管的前上方。

82.会阴:

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的总称。

以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分尿生殖区,后方为肛区。

83.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的结构:

直肠、子宫、阴道穹后部。

84.肛直肠环:

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及肛提肌等

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手术时慎

勿损伤,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85.坐骨直肠窝的位置、构成及临床意义:

㈠位置:

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

朝下的锥形间隙。

㈡构成:

其构成有四壁一尖一底:

内侧壁为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

后壁为臀大肌和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的皮

肤和浅筋膜。

㈢意义:

坐骨直肠窝内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窝内脂肪的血供欠佳,又邻直肠和

肛管,感染时容易形成脓肿或痿管。

86.阴部管:

位于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会阴手术时,常在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进针进行阴部神经阻滞。

87.尿生殖区的筋膜:

由浅入深为会阴浅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

88.会阴浅隙的定义、通过内容:

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浅隙,会阴浅隙

向前上方与阴囊肉膜深面的间隙、阴茎浅筋膜深面的间隙和腹前壁Scapa筋膜深面的间隙相

通连。

会阴浅隙内有尿道球部通过,尿道球部(前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浅隙,并外

渗到阴囊、阴茎和腹前壁。

89.会阴深隙:

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深隙,会阴深隙为一密闭的间隙。

会阴深隙内有尿道膜部通过,尿道膜部(后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深隙,因会阴深隙为一密闭的间隙,不会出现尿外渗。

90.尿生殖膈:

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

91.会阴中心腱:

女性会阴中心腱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附着于此腱的肌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尿道阴道括约肌和肛提肌。

会阴中心腱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内脏器的作用,分娩时要注意保护。

92.胸腰筋膜的位置形成和包绕的肌:

第12肋与髂嵴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并分为前、中、后

三层,称为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后层位于竖脊肌的后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前

层位于腰方肌前面。

胸腰筋膜包绕的肌为竖脊肌和腰方肌。

93.听诊三角:

由斜方肌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和背阔肌上缘围成,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94.腰上三角:

由竖脊肌外侧缘、腹内斜肌后缘和第12肋围成,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经此三角。

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

95.腰下三角:

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腰疝。

96.椎管的内容物:

椎管的内容物有:

①脊髓:

②脊髓被膜和被膜间隙(即脊膜腔:

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③脊神经根;④血管;⑤结缔组织。

97.腋窝四个壁的构成: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后壁由背阔肌、

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和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

肱肌、肱二头肌和肱骨构成。

98.锁胸筋膜:

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

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

99.三边孔:

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孔内有旋肩胛动脉通过。

100.腋窝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