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3133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docx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

LT

词,但没有表示这个词义的字,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令和长就是这一类字。

4.谈谈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

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

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

5.简要说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

(1)形声字只能由两部分组成,且有一个偏旁与字音有关,会意字则没有具有这一功能的部件。

如:

鸿:

从鸟江声;逐为会意字,而追为形声字;初(用刀裁衣),本义为裁剪,是会意字。

鸣:

会意,鸟张口叫。

集:

会意,好多鸟聚集在树上(实际是的简写);

涉:

,会意,渡水过河。

问、闷、闽、闻,均为形声字,分别从口、心、虫、耳,门声;闺、阔、阅则均从“门”。

闯、间、闰则均为会意字。

春、夜、秋、风等均为形声字。

(2)形声字的意符表示字义的类别(即意义范畴),而会意字的构件则是凭借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来表示字义。

“柳”形声字,形符“木”的功能在于表示“柳”是一种“木”;故橘、橙、梨、柿、梅、杏、李、桃等均为形声字。

“休”会意字,“木”的功能在于与另一构件“人”结合起来记录字义。

都:

者声,邑,表边邑,即阝为意符。

术:

从行术声,行本义是道路。

习:

繁体:

习。

本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羽”表鸟的翅膀,下面是“日”,本来是小鸟在太阳下练习飞翔。

《说文》:

“数飞也。

从羽,白(自)声。

鸟拍翅频频练飞。

6.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六种,举例说明。

左形右声  江河梧桐快慢   右形左声  鸠鸽胡期额颈

上形下声  草藻雾露箕管   下形上声  婆娑案架臂臀

外形内声 国圃阁闺里裹  内形外声  闻闷辩辩鳯凰

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意)符?

一般来说,形声字的形符并不具体地表示该形声字的意义,只是表示这个形声字意义所属的范畴,也就是说只是表示某一类事物或行为的共性。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意符的三个方面:

第一,意符是表示形声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的,因此它和假借义没有关系,和引申义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

“试”,《说文》:

从言式声,当用讲,这个意义和意符言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之间的关系,实在难以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愿说其本义可能早已消失了。

第二,从掌握意符辨认本义来说,我们要注意后起的形声字,后起的形声字的所谓“意符”,不一定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如“悬”,我们可以理解为“从心县声”。

但是悬挂的意思和心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悬本作县,《说文》说:

“县,系也;从系持

”(倒首),是一个会意字。

金文更能说明问题,其字形像木上以系悬系着一个人头。

由此可知,“县”的本义是悬挂,假借为州县的县。

后起的“悬”字从心,其实是无义可取的。

第三,有些意符由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关系密切,可以互相通用。

如彳是小步的意思,辵是乍行乍止的意思,所以“彳辵足走”等意符有时可以相通。

这就产生了一些异体字,如:

、徯蹊、踣

,等等。

又如“言口欠”三个意符也比较相近,所以咏咏、啸啸、欣欣成为异体字。

言和心又有相通之处,所以又写作悖。

8.意符和部首有何异同点?

形声字部首与意符的关系:

形声字的意符可以说都是部首,但不能说部首都是意符,因为汉字除了形声字外,还有会意字、象形字、指事字,它们都有部首。

因此,意符只针对形声字,而部首是针对所有的字形。

9.为什么说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

由于形声字不但表义,而且表音,同活的语言联系密切,因此,形声字的生命力极强,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的能产性也最强。

10.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

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莫、取、及、锡、见、斧、看

人:

独体象形字,像人体之形。

象形。

解:

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分解牛的肢体。

会意。

高:

甲骨文作“”,像楼阁层叠之状。

会意。

大:

像人正面站立之形,本义为大人。

象形。

诗:

从言寺声,其意义与说话有关。

形声。

车:

像车之形。

象形。

责:

从贝朿声,其意义与钱财有关。

形声。

闻:

从耳门声。

其意义与耳朵有关。

形声。

刃:

刀口上的短线为指事符号,表示刀刃的部位,指事。

亦:

后写作“腋”,“大”下的两点为指事符号,表示腋的部位。

指事。

星:

从晶省,生声。

表示天体。

形声。

虎:

像老虎之形。

象形。

从:

从二人,表示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走。

会意。

莫:

从日从茻,表示太阳落在草丛中。

会意。

取:

从又从耳。

又为手的变形,表示取得。

会意

及:

从人从又,表示从后面赶上。

会意。

锡:

从金易声。

其意义与金属有关。

形声。

见:

从人从目,突出人的眼睛,表示看到。

会意。

斧:

从斤父声。

表示与斤有关。

形声。

看:

从目从手。

表示看的动作。

会意。

11.简要说明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

(2)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简化后成了一个字。

(3)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没有关系,因读音相同或相近,用一个字来代替。

12.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造字方法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2)形声字形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3)形声字声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4)形声字形符、声符都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5)偏旁的位置不同所形成的形声字。

13.有哪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举例说明。

第一、有些字,虽然在某一些意义上经常相通,后代的读音也相同,但不能看作是异体字。

如“置”和“寘”。

第二、有些字,虽然自古同音,但意义的广狭不同,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这也不能看作是异体字。

如“游”和“游”。

第三、还有些字意义上根本就没有关系,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文献中常常混用,也不能看作是异体字。

比如“修”和“修”。

14.什么是通假?

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古书中使用汉字时,常常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种不用本字,而用另一个字代替本字使用的现象就叫通假。

1、本有其字,依声托事2、本字和通假字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15.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用字的通假是“本有其字,依声托事”,即语言中有表示某个词的的专用字而不用,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使用,如“四之日其蚤”,语言中有表示“早晨”的“早”,却使用“跳蚤”的“蚤”表示“早晨”的“早”。

造字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即语言中没有表示某个词专用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个词。

如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专用字表示,就用表示“日且冥也”的“莫”来作无定代词用。

16.什么是古今字?

举例说明古今字有哪些特点?

用字写词时,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而意义相关、古代作甲,后代作乙的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

古今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条:

其一、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古字产生在前,今字产生在后。

其二、从词义上看,古字义项较多,往往包含着今字的义项;今字义项较少,往往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其三、从字形上看,今字往往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区别意义的形符或者加上声符构成,如“支肢、责债、莫暮”等(加形符),“食饲”;或改换古字的形符,如“说悦、错措、赴讣”等。

17.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古今字的产生主要有两个主要来源:

一个是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一个是文字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18.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

①时间上:

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在产生时间上有先有后,二者之间属“历时”关系;而本字与通假字是一种“共时”关系,是同一时期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互相替代现象。

②意义上:

古今字在意义上彼此有联系,今字意义往往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本字和通假字的意义没有联系。

③在形体上:

今字往往以古字为基础,增加区别意义的形符或声符。

如“县”和“悬”,“悬”是在“县”字基础上产生的区别字,是“县”的分化字,二者是古今字关系。

如果说它们是通假关系,则是颠倒了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

19.什么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什么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二者的关系怎样?

文字学原则的部首指东汉许慎在《说文》中首先归纳出来的540个表意符号,这些部首基于小篆字形,是汉字构形的基础部件,与汉字的构意密切相关,部首相同则意义相通或相同。

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指后人为了检索方便在540部首基础上合并而成的部首,如《康熙字典》、《辞源》等的部首。

关系:

这些部首上承《说文》,因此大部分也能体现汉字的构意,但是因为基于汉字楷书字形,又追求检索的便捷,因此少部分部首与汉字构意相脱节。

二、“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例字

1、指事字举例

本:

)《说文》:

“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

)《说文》:

“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朱:

)《说文》:

“赤心木也,松柏属。

从木,一在其中”莤

亦:

)《说文》:

“人之臂亦也。

从大。

象两亦之形。

”譕

刃:

)《说文》:

“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拎

厷:

)《说文》:

“臂上也。

从又从古文厷。

”簉

寸:

)《说文》:

“十分也。

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从又一。

叉:

)《说文》:

“手指相错也。

2、会意字举例

杲:

)《说文》:

“明也。

从日从木。

冠:

)《说文》:

“弁冕之总名也。

伐:

)《说文》:

“击也。

从人持戈。

牧:

)《说文》:

“养牛人也。

从牛从攴。

男:

)《说文》:

“丈夫也。

从田力,言男子力于田也。

半:

)《说文》:

“物中分也。

人八从牛。

牛为物大,可以分也。

戍:

)《说文》:

“守边也。

从人持戈。

囚:

)《说文》:

“系也。

从人在囗中。

分:

)《说文》:

“别也。

从八从刀。

刀以分别物也。

看:

)《说文》:

“睎也。

从手下目。

舂:

)《说文》:

“捣粟也从持杵以归臼。

杵省。

从:

)《说文》:

“随行也。

从二人。

比:

)《说文》:

“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林:

)《说文》:

“平土有丛木曰林。

从二木。

毳:

)《说文》:

“兽细毛也。

从三毛。

轰:

)《说文》:

“群车声也。

从三车。

北:

)《说文》:

“乖也。

从二人相背。

3、特殊结构形声字

条倏修修:

分别从“木”“犬”“彡、”“肉”,“攸”声。

胜腾滕誊:

分别从“力”“马”“水”“言”,“朕”声。

栽裁载哉:

分别从“木”“衣”“车”“口”,“

”声。

从徒徙:

皆从“辵”,分别从“从”“土”“止”得声。

旗施旌旗:

皆从“

”,分别从“其”“也”“生”“斤”得声。

其它如:

游:

,汓声;随:

从辵,隋声。

务:

从力敄声。

颖:

从禾顷声。

佞:

从女仁声。

赖:

从贝剌声。

疆:

从土强声。

杂:

从衣集声。

虽:

从虫唯声。

发:

从弓癹声。

4、假借字举例:

毕:

)《说文》:

“田网也。

从象形。

”假借为“完毕”之“毕”。

焉:

)《说文》:

“焉鸟。

黄色,出于江淮。

象形。

”假借为代词或语气词等。

莫:

)《说文》:

“日且冥也。

从日在茻中。

”假借为否定性无指代词等。

新:

)《说文》:

“取木也。

从斤从木辛声。

”假借为新旧之“新”。

难:

)《说文》:

“鸟也。

从鸟堇声。

”假借为难易之“难”。

而:

)《说文》:

“颊毛也。

象毛之形。

”假借为连词、代词等。

它:

)《说文》:

“虫也。

从虫而长。

象冤曲垂尾形。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蛇,它或从虫。

”假借为代词“它”。

何:

)《说文》:

“儋也。

从人可声。

”假借为疑问代词等。

三、异体字、古今字举例

1、异体字

灾、烖:

灾,从水从火,会意字;烖,从火

声,形声字。

泪、涙:

泪,从水从目,会意字;涙,从水戾声,形声字。

岳、岳:

岳,从丘从山,会意字:

岳,从山狱声,形声字。

岩、巌:

岩,从山从石,会意字:

巌,从山

声,形声字。

凭、凭:

凭,从任从几,会意字:

凭,从心冯声,形声字。

畔、泮:

畔,从田;泮,从水。

所表部位不同。

歌、謌:

歌,从欠,表方法;謌,从言,表特征。

唇、唇:

唇,从口,表部位,唇,从肉,表特征。

粳、稉:

粳,从米;稉,从禾。

米禾同类,粗精不同。

暖、暖:

暖,从日;暖,从火。

日火皆可生热。

杯、杯:

杯,从木,表质地;杯,从皿,表类属。

迹、迹:

迹,从辵,表行走,迹,从足,表工具。

叹、叹:

叹,从口,表部位,叹,从欠,表方法。

杯、桮:

杯,从木不声;桮,从木否声。

不、否同属“之”部韵。

啖、啖:

啖,从口炎声;啖,从口臽声。

炎、臽同属“谈”部韵。

蝶、蜨:

蝶,从虫枼声;蜨,从虫疌声。

枼、疌同属“月”部韵。

馈、馈:

馈,从食贵声;馈,从食鬼声。

贵、鬼同属“微”部韵。

线、线:

线,从纟戋声;线,从纟泉声。

戋、泉同属“元”部韵。

蚓、螾:

蚓,从虫引声;螾,从虫寅声。

引、寅同属“真”部韵。

诉、愬:

诉,从言斥声;愬,从心朔声。

村、邨:

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

碗、盌:

碗,从石宛声;盌,从皿夗声。

剩、剩:

剩,从刀乘声;剩,从贝朕声。

峰──峯和──咊群──羣秋──秌期──朞

概——槩稿──藁惭──惭够──够鹅——鹅

2、古今字

支──枝肢《说文》:

“支,去竹之支也。

”“枝”表本义,“肢”表引申义。

责──债《说文》:

“责,求也。

”是为引申义,本义即债务的债。

昏──婚《说文》:

“昏,日冥也。

”古以冥时结婚。

“婚”表引申义。

莫──暮《说文》:

“莫,日且冥也。

”借为虚词,另造“暮”表示其本义。

要──腰邀《说文》:

“要,身中也。

”借为“需要”义,为本义造“腰”字;借为“邀请”义,造“邀”字。

然──燃《说文》:

“然,烧也。

”借为虚词,造“燃”字。

县──县《说文》:

“县,系也,从系持?

(倒首)。

”借为“郡县”义,另造“悬”表示本义。

其──箕甲文作“

”,金文作“

”,本义为“簸箕”,借为虚词,加造“箕”字表示本义。

错──措《说文》:

“错,金涂也。

”借为“安置”义,加造“措”来表示。

四、熟记《古汉》第二册“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参阅表后的“说明”。

五、全文背诵《郑伯克段于鄢》、《齐晋鞌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