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409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考前练兵doc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描述纲要的专业内容主要记录表述错误的是()。

A.观察点的地理位置

B.湿润条件,包括水分来源,天然排水强度,潜水埋藏深度,地表季节积水或常年积水等

C.土壤,包括机械组成、各发生层的厚度、颜色、组成、结构、湿度、新生体等

D.动物界,只记录大型哺乳动物的足迹、粪便,其余除外

答案:

D

2.划分自然地带的关键是()。

A.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B.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C.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平亢地上的植被及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D.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和平亢地上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答案:

C

3.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促使二者统一,关键在于()

A.提高人口质量

B.保持环境

C.克服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D.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答案:

C

4.GIS的硬件系统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A.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用户接口模块

B.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

C.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遥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D.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分析与处理

答案:

B

5.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答案:

C

6.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水分

B.大气

C.岩石地形复合

D.土壤

答案:

A

7.()是形成垂直带的直接原因。

A.山地气候条件

B.纬度地带规律

C.经度地带规律

D.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势

答案:

D

8.核心种的消失和边缘种的增加属于干扰的()

A.景观破碎化阶段

B.功能衰退

阶段

C.平衡失控阶段

D.难以

恢复阶段

答案:

A

9.斑块的形状可以用()计算。

A.斑块指数

B.斑块面积比

C.分形维数D

D.相关外切圆

答案:

A

10.下列不属于土地生态分区的原则的是()

A.土地生态结构一致性原则

B.土地生态规划一致性原则

C.土地生态建设模式的一致性原则

D.土地生态建设分区等级统一性原则

答案:

B

11.某地单位面积上的可能有的最大生产力,必须考虑多少度以

上的太阳总辐射()

A.15°

B.11°

C.10°

D.20°

答案:

C

12.下列哪个不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分类的指标体系()。

A.采用人类利用水平

B.采用侵蚀强度

C.采用种群分布

D.选用生态地形指标

答案:

C

13.()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对其进行分析是生态规划的必要准备。

A.区划单位

B.类型单位

C.分类单位

D.空间单位

答案:

D

14.干扰能够引起稳定性的破坏,但是地球表层具有使干扰不再

传播的性质,我们称其为地球表层的()

A.稳定性

B.安全性

C.进化性

D.结构性

答案:

B

15.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某些相似之处,因为两者的直接原因都是因()不同而引起的植被、土壤及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变化。

A.海陆差异

B.太阳辐射

C.水热对比关系

D.成土过程

答案:

C

16.关于东西方人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文明诞生前,欧洲人植食性为主,东亚人以狩猎获取食物

B.东西方人生理特征的差异主要是在前农业文明时期形成的

C.东方人进化的方向为两眼距离逐步缩小,以便准确定位,西方人进化的方向为开阔视野

D.东方人在力量与速度方面得到提高,西方人在灵活性上逐步得到进化

答案:

B

17.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或有机元素经植物、草是动物、肉食动物

或是人的这一过程是()

A.大气迁移

B.水迁移

C.生物迁

D.化学迁移

答案:

C

18.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适用性和生产潜力所做的分级

评价是()

A.土地结构

B.土地景观

C.土地

评价

D.土地分类

答案:

C

19.分水岭表面一般是()

A.残积处境

B.水上处境

C.水中

处境

D.水下处境

答案:

A

20.暴雨使得系统中滞留的水分过多,且超过系统的最大忍耐限

度,造成伤害,我们称之为()

A.进料不足

B.阻塞

C.进料过多

D.泄露

答案:

C

21.()是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对干扰反映最敏感的因子,也是人类与自然合作水平是否融洽的标志。

A.气候

B.植被类型

C.径流量

D.土壤

答案:

B

22.大气加热的唯一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

逆辐射

D.地球内能

答案:

A

23.下列关于感染指数描述错误的是()

A.来源于信息理论测量

B.主要是用来描述斑块的聚集程度

C.其最小可能熵值与其最大可能熵值的差值

D.表示栅格的聚生程度

答案:

C

24.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内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是()

A.人类必须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从事开发利用自然的活动

B.人类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的容量相适应

C.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

D.人类确定各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必须同自然环境与资源结构大体相吻合

答案:

B

25.下列关于自然大区和自然区域的表述错误的是()。

A.自然区域是自然大区在水文联系方面独具特点的一部分

B.两者都是非地带性单位

C.两者实为一体,并无区别

D.两者都是既包括山地又包括平原

答案:

C

26.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自然亚地带的划分,主要是根据()。

A.地区的气候差异

B.植被的变化

C.水热对比关系的差异

D.土壤亚类的变化

答案:

D

27.下列哪个不属于土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原则应遵循的原则()

A.区域性原则

B.主导因素原则

C.规范化原则

D.科学实用原则

答案:

A

28.在地表,引起水分循环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人工降雨

B.人工灌溉

C.修建水库

D.乱砍滥伐

答案:

B

29.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

A.水分

B.大气

C.有机界

D.土壤

答案:

C

30.属于一个自然地带的各区划单位的发生统一性,主要决定于()。

A.古地理分化过程

B.地球内能作用的非地带性发展条件的共同性

C.景观类型的相似性

D.同太阳能有关的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共同性

答案:

D

31.进行土地评价时不能只考虑土地地段本省还要考虑土地地段

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土地评价的()

A.区位原则

B.环境影响的事前

评价原则

C.相邻性原则

D.经

济性原则

答案:

C

32.()是地域上连接的不同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合并的结果。

A.类型单位

B.区划单位

C.等级系统

D.高级单位

答案:

B

33.地理过程中的洪水、生物侵入和冰期属于()

A.人为干扰

B.自然干扰

C.人为

侵入

D.自然侵入

答案:

B

34.在()阶段里,人类建立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机构,大大增强了对自然环境改造和利用的能力。

A.种植业产生以前的阶段

B.原始农业至小农经济发展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建设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阶段

答案:

C

35.下列哪个属于人工改善水平衡的途径()。

A.开凿运河

B.南水北调

C.通过开挖矿藏和工程建设等活动,把大量矿物质和土石方转运到其它地方

D.采用修建水库和引水渠的办法来改变一个流域内的水平衡

答案:

D

36.沙化、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属于干扰的()

A.景观破碎化阶段

B.功能衰退

阶段

C.平衡失控阶段

D.难以

恢复阶段

答案:

C

37.随着辐射干燥指数和净辐射值发生的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为

()

A.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分异规

C.海陆分异规律

D.地理地

带周期律

答案:

D

38.下列哪个是不属于GIS可以处理的属性数据类型()。

A.属性的名称和特征

B.矢量和栅格数据

C.属性的位置

D.属性的空间关系

答案:

B

39.()可以用来分析镶嵌体的复杂性和斑块间的对比性。

A.距离测算

B.半边差

C.感染指数

D.质地测算

答案:

D

40.自然地理系统中进料过多的补救对策是()

A.阻止

B.保存

C.供给

D.处理

答案:

A

41.下列哪个是不属于区域生态优化设计的具体标准()。

A.最低限度地保障恢复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再生产

B.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不污染环境的能源

C.最符合卫生条件的自然环境

D.为培养和发展人类文化以及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提供最好的条件

答案:

A

42.自然省是()在不同的自然地区的一部分,也是自然地区在不同的()的一部分。

A.自然区域

B.自然带

C.自然地带

D.自然亚地带

答案:

D

43.属于一个地区各区划单位的发生统一性,主要决定于()。

A.古地理分化过程

B.地球内能作用的非地带性发展条件的共同性

C.景观类型的相似性

D.同太阳能有关的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共同性

答案:

B

44.下列不属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植被的显著特征的是()。

A.植物具有恢复能力

B.植物能固定太阳能

C.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能力

D.植物反馈的不稳定性导致的种群区域隔离

答案:

C

45.自然界发展的(),导致地理环境日趋复杂化的结果。

A.方向性

B.节律性

C.周期性

D.旋回性

答案:

A

46.()是在地域上可以是不连续的、彼此分离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A.等级系统

B.区划单位

C.类型单位

D.高级单位

答案:

C

47.大陆范围的经度省性主要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

A.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

B.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

D.局部的地域分异因素

答案:

C

48.当反馈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变化,通过反馈环的连锁反

应,加强了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

A.正反馈环

B.负反馈环

C.耗散

结构

D.地球表层有序性

答案:

A

49.海洋中蓝绿藻和豆科植物参与的元素循环是()

A.氧的循环

B.氮的循环

C.氢的

循环

D.碳的循环

答案:

B

50.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是人为干扰,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并

不会变动过大,或是变动后自我调节,逐步恢复原状态,我

们称之为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发展性

C.稳定性

D.有序性

答案:

C

51.春夏秋冬的更替属于自然地理系统的()

A.空间结构

B.时间结构

C.垂直

结构

D.水平结构

答案:

B

52.丰富度是()。

A.指组成空间镶嵌体中斑块的数量

B.是研究区域中属性不同斑块的数量

C.是所有镶嵌体或每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植被类型的累计值

D.是研究范围内每种土地覆盖类型或植被类型的比例

答案:

B

53.在现代地理过程中,主要的干扰因子是()

A.自然干扰

B.全球变化

C.人类

干扰

D.污染

答案:

C

54.我们将地球表层结构与功能等特征的产生与消亡变化称之为

地理系统的()

A.一致过程

B.综合过程

C.平衡

过程

D.演化过程

答案:

B

55.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能

B.地球内能

C.潮汐能

D.地球的地转偏向力能

答案:

A

56.起到“快速排出”作用的自然地理系统功能是()

A.供给功能

B.抵制功能

C.处置

功能

D.保存功能

答案:

C

57.()是形成垂直带的根本前提。

A.山地气候条件

B.纬度地带规律

C.经度地带规律

D.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势

答案:

A

58.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组成部分是()

A.水分

B.大气

C.岩石地形复合

D.土壤

答案:

B

59.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是()

A.绿色植物

B.大气

C.土壤

D.外

太空

答案:

A

60.关于自然环境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物质体系

B.自然环境具有自身固有的发展变化规律

C.自然环境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自然环境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地理成分组成的综合体

答案:

C

61.一个山坡的上部由于水分和养分的流失通常比较干燥和贫瘠,体现了哪个功能因子的作用()

A.作用因子

B.状态因子

C.位置

因子

D.遗传因子

答案:

C

62.绿色植物能够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谱带是()

A.红外波段

B.可见光波段

C.绿

光波段

D.短波段

答案:

B

63.土地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的性质及土地低级单位在生态序列

中的一次更替,并在一定范围内重复出现而组成的空间格局

是()

A.土地结构

B.土地景观

C.土地

评价

D.土地分类

答案:

A

64.地表上太阳辐射收入与支出的代数和是()

A.有效辐射

B.辐射平衡

C.太阳

总辐射

D.地面有效辐射

答案:

B

65.土地的最小单位是()

A.相

B.地方

C.限区

D.自然区

答案:

A

66.由块状自然地理单元不规则分布的组成结构类型是()

A.棋盘式结构

B.水平式结构

C.交错式结构

D.镶嵌式结构

答案:

D

67.碳、氢、氧和氮的迁移属于()

A.微观物质迁移

B.宏观物质迁

C.地质大循环

D.地质小循环

答案:

A

68.一定的时间段内地球表层与其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收支相

等是自然地理过程的()

A.非平衡

B.综合

C.平衡

D.演变

答案:

C

69.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相

B.地方

C.限区

D.自然区

答案:

C

70.热量带和垂直带属于哪种自然地理结构()

A.棋盘式结构

B.水平式结构

C.交错式结构

D.镶嵌式结构

答案:

B

71.辐射平衡代表了某地太阳能的()

A.净支出

B.净收入

C.收支相等

D.有效支出

答案:

B

多选题

1.地球表层的整体性体现在()

A.各要素存在物质能量联系

B.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C.拥

有稳定的结构

D.各要素同步

变化

答案:

A,B,C,D

2.大气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作用()

A.通过化学成分循环联结系统

各部分

B.做为物质能量的载

C.做为物质的搬运者

D.自

然地理系统的等级指标

答案:

A,B

3.我们常称地球表层是()

A.呼吸器

B.转换器

C.储存器

D.调节器

答案:

B,C,D

4.岩石地形复合体为自然地理系统提供疏松物质和化学元素的

途径有()

A.风化作用

B.成土作用

C.搬运

作用

D.堆积作用

答案:

A,B,C,D

5.植物量的测定包括()。

A.地上部分现存量

B.凋落物

C.幼苗数量

D.根生物量

答案:

A,B,D

6.划分城市用地的工程地质等级,一般可采取()。

A.空间分析法

B.指标叠加法

C.综合分析法

D.区域对比法

答案:

B,C

7.土地类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步骤实现的。

()

A.在土地类型工作的基础上,对各种土地类型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和改造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B.对农业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并按土地类型单元建立土地清册。

C.开展农业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

D.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

B,C,D

8.现代自然地理过程的特点是()

A.复合性

B.阶段性

C.不可预见

D.可预见性

答案:

A,B,C

9.在元素的迁移中,容易迁移的金属元素是()

A.钾离子

B.镁离子

C.钙离子

D.钠离子

答案:

A,D

10.地带性单位的划分,一般分为()。

A.自然带

B.自然地带

C.自然亚地带

D.自然省

答案:

A,B,C

11.下列关于大洋表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洋表层是大洋表面以下100m深的范围

B.海洋绿色植物的集中带

C.大洋的基本生长部分

D.海洋动物最集中的水层

答案:

B,C,D

12.下列关于感染指数描述正确的是()。

A.来源于信息实际测量

B.主要是用来描述斑块的聚集程度

C.其最小可能熵值与其最大可能熵值的差值

D.表示栅格的聚生程度

答案:

B,D

13.下列关于自然大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非地带性单位的最高级单位

B.既包括高原地域,又包括山地地域

C.是巨大陆地的一部分

D.与大的地势—构造单位紧密联系

答案:

A,C,D

14.按形成因素可以将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分类为()。

A.大洋的纬度地带性

B.大洋表层的自然带

C.大洋范围的经度省性

D.大洋底层的自然区域

答案:

B,D

15.因果关系的分析包括()

A.闭环系统

B.因果关系键

C.因果关系环

D.反馈的分析

答案:

B,C,D

16.太阳能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A.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能量基础

B.决定着一定的自然生产潜

C.决定自然地理地带

D.地表的直接热源

答案:

A,B,C

17.下列关于自然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自然区域的一部分

B.是近期地质历史分化的产物

C.比自然区域具有更大的统一性

D.常在地势上表现有清楚的界线

答案:

A,B,C,D

18.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什么()

A.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

B.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

D.局部的地域分异因素

答案:

A,C

19.下列哪些属于GIS的软件系统()。

A.计算机主机

B.数据输入

C.用户接口模块

D.数据存储设备

答案:

B,C

20.建设一个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其主要途径有()。

A.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克服人口发展的盲目性

B.提高人口质量,克服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改造利用自然的盲目性

C.开展国土整治

D.开展地理预测预报研究

答案:

A,B,C,D

21.地球表层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实现的内部联系包括()

A.时间联系

B.空间联系

C.垂直

联系

D.水平联系

答案:

C,D

22.推动元素与化学物质在水—气界面进行迁移的交换的动力有

()

A.水动力作用产生的湍流和环

B.热力和风力作用产生的

环流及分子扩散

C.水力,热

力和风力产生的环流作用

D.平流的迁移作用

答案:

A,B

23.地球内部水平联系方式有()

A.机械迁移

B.物理过程

C.化学

过程

D.生物代谢

答案:

A,B,C,D

24.造成地球表层同质性的原因()

A.人类的干扰

B.自然的干扰

C.本身不存在差异

D.观测手段

的局限

答案:

C,D

25.自然地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表现在()

A.地貌过程

B.土壤过程

C.水文

过程

D.植被演替过程

答案:

A,B,C,D

26.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有()

A.区位原则

B.相邻性原则

C.经

济性原则

D.环境影响的事前

评价原则

答案:

A,B,C,D

27.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因素()

A.土地资源能提供的粮食数量

B.食物结构及消费水平

C.淡

水资源

D.能源

答案:

A,B,C,D

28.以下属于宏观物质迁移的有()

A.水分循环

B.碳的循环

C.海底扩张

D.大陆漂移

答案:

A,C,D

判断题

1.不论是土地单元还是限区都是由简单的不可再分的最小自然

单元合并而成。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2.垂直带不同于纬度地带规律,也不同于经度省性,而属于区域性分异规律。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3.空间种群模型是研究空间(地球表层)种群格局的重要工具。

在模型中研究了边缘带、林地、河流、农田和森林的空间分布。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4.在种植业产生以前的阶段里,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产生创造了某些条件,属于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低级阶段。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5.氧是有机体生活的必要元素,是蛋白质、叶绿素、核蛋白的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是生命和肥力的元素。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6.一般认为根据景观结构特点合理配置绿色植被和强化其光合作用的效应是景观优化的重要标志。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7.同纬度的大洋与大陆相比,大洋的辐射平衡值比大陆低。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8.在小尺度范围内不变的物种在大尺度范围内可能是异质性的,物种的不变性与其自相似性的意义是不同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9.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0.虽然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互不从属,但是地带性单位与非地带性单位是互相从属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1.MAP是根据森林系统结构和时间轴上动物种群变化和经济、生态效益的的分析做出的模型。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2.对工程建设区的自然综合体进行工程开发条件的评价,有一般性的工程评价和专门性的工程评价之分。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3.纬度地带性是太阳能按纬度呈带状分布所引起的温度、降水、蒸发、水文、风化和成土过程、植被等呈带状分布的结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4.人类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取代天然生态系统并不都是产生有害结果。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5.数据获取方式很多,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矢量的形式处理现存地图。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6.从时间轴上看,地球表层在进化过程中其物质、能量的交换

是平衡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7.地球表层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为太阳能的转化。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8.处境的基本分类除了残积处境、水上处境和水下处境,还有

平亢地处境。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9.我们所说的地球表层的稳定只代表整个演化过程的一个阶段。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20.残积处境分布于分水岭表面,其特征是潜水面埋藏很深对于

土壤和生物的影响不显著。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21.太阳总辐射等值线的分布基本上是沿经度呈带状伸展的,这

是地理地带规律形成的能量基础。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22.自然地理系统的核心是有机界。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23.氢离子在水迁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环境的酸碱条件。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24.供给是防止泄露的补救对策。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25.洋面上的辐射平衡等值线的分布比大陆上辐射平衡的等值线

更为平直,而且基本上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在大陆上

由于下垫面的复杂,辐射平衡等值线也具有带状的特点,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