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成医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442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徐彦成医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彦成医话》.docx

《《徐彦成医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彦成医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彦成医话》.docx

《徐彦成医话》

《徐彦成医话》

徐彦成医话

徐彦成著

内容提要

《徐彦成医话》,清鹿邑(今属河南)徐彦成著。

彦成字岚长,清末人。

自幼留心医道,后游幕各省,就正于高明,晚年命其子佑曾记录成册。

前有《征医话启》暨自序云:

“望当代博学鸿儒,述而不作,言某书之论注可凭,某氏之心法最效,务求精要,庶后来好学深思之士,可以得其旨归。

”“然医案成一家之言,务自圆其说,或出于后人之附会,不尽足传信。

”若医话则“如口授,如面谈,庶为后学开一简要门径。

”可谓深知“医话”之作用者。

书内主要评论清代各科医药书之得失,于眼科条下录《秘传七十二问》治眼病十方,得自亲访。

后半题作《医学丛话》,署“佑曾编辑”,实亦彦成所述。

除论古今医书得失外,兼记所见闻当时医家之特长宗尚。

又载王氏治小儿脐风三方、治暴病麻木方、治杨梅疮方,后附《洄溪医案》再长灵根方、《外科大成》补鼻还原法,今仍存之。

原书前半仅题《医话》。

今据1914年石印本点校。

征医话启

原夫歧黄论道,《灵、素》肇端,虽多论而鲜方,实探源而返本,至“伤寒”为万病之源,仲圣乃医方之祖,名言至理,千古不磨。

惟圣言幽远,未易窥测,后学钻研,纷如聚讼。

降而至于《千金》、《秘要》,别类分门而难以融会,金元四子各明一义而鲜所折衷。

再降而至于有明肯堂、立斋,国朝之喻、叶、徐、黄,虽皆踵事增华,兼宗条贯,固多独标新义,究不免胪列陈言,瑕瑜互见,真伪难分,以致后之学者,望洋兴叹,靡所适从,披沙拣金,徒劳神智。

所望当代仁人君子,博学鸿儒,述而不作,告之话言,某书之论注可凭,某氏之心法最效,如经验之集方,、而务求精要;如名医之类案,而删其繁芜,但求有益于生民,不必取盈于卷帙。

将来披襟得侣,集腋成裘,庶后来好学深思之士,因端竟委,可以得其旨归;业医糊口之家,对症拣方,不至误人性命。

成艺术未精,凡闻有限,仅就耳目所及劄录数纸,自知敞帚,聊作嚆矢,尚祈高明赐之针规,详加驳正,固鄙人之厚望,亦医道之大公,幸启灵兰,勿私金玉。

徐彦成谨启

医话序

昔人云:

诗话始于《诗品》,以后诗、赋、四六、制艺、莫不有话,惟医道最切于日用民生,而医话甚鲜。

宋时张杲有《医说》十卷,最近医话,惜近少传本。

前人虽有《名医类案》、各家医案,近时有《医学源流》,然医案成一家之言,务自圆其说,或出于后人之附会,不尽足传信。

医学源流,但品第其学术之高下,而未分析其方论之得失。

倘当代作者于二者之外,别开生面,如口授,如面谈,庶为后学开一简要门径。

成自弱冠以前,即留心此道,嗣后游幕各省,遇有高明,辄相就正,暇日寻绎旧闻,命儿子佑曾劄录数纸。

一知半解,未必有当于识者之首肯,然有开必先,跛予望之矣。

河南鹿邑岚长徐彦成自序

徐彦成医话

《素问》、《灵枢》二书统名《内经》,《提要》云:

“《素问》见《伤寒论》序,《灵枢》自宋始传。

”是《灵枢》不及《素问》之古。

徐灵胎云:

《素问》详病源,《灵枢》明经络。

方脉家宜精熟《素问》。

针灸家宜详考《灵枢》。

议论极为切当。

《伤寒论》本专言方脉,或因此引《素问》而未及《灵枢》.不能以此定二书之先后。

历代所传,仅唐·王太仆注。

明。

马元台注,因更定卷帙,合乎班《志》,遂于王注并传,究竟发明奥义,仍推王注。

近有《素灵纂要》,简明便于初学。

《伤寒论》,晋·王叔和编次.金·成无己注,宋·庞安常《伤寒总病论》,许叔微《翼伤寒论》,韩祗和《伤寒微旨》等书皆互相发明。

至明·方有执作《伤寒条辨》,始诋叔和所编与无己所注之失,国朝喻昌于叔和编次及无己所注攻击尤详。

然方氏犹遵之者多,驳之者少。

喻氏之后,则注家各自争名.辗转驳诘,靡所底止。

近时盛行惟柯韵伯所注《伤寒来苏集》,则极驳方、喻所注.目之曰郑声,曰杨墨,不无太过。

淮阳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又右方氏而驳韵伯。

总之,仲圣之书大而能博,论注家不过各得其性之所近。

后之学者,但当广收博采,择善而从。

其互相攻诘之词,缺而不论可也。

《金匮要略》,《四库提要》引陈振孙《书录解题》云:

此书乃王洙于馆阁蠹简中得之,日《金匮玉函要略》,上卷论伤寒,中论杂病,下载其方,乃录而传之。

又因所论伤寒文多简略,故但取杂病以下止服食禁忌二十五篇,则此书叔和所编本为三卷,王洙抄存其后二卷,是仲圣一书分为二·所以上卷伤寒有序,金匮无序,仲圣非重伤寒而轻杂病也。

《提要》又云:

汉代遗书,文句简奥,古来无注,故惟取国朝徐彬所注。

此外通行尚有尤在泾所注《金匮心典》,而《医宗金鉴》所引李彣、周扬俊、魏荔彤、沈明宗、程林、赵良等之说甚多,想各家均有成书,安得好古者广为搜罗刊布,以广流传。

因伤寒论注纷如聚讼,固难折衷,而此书注者寥寥,亦恐仲圣微旨未能尽明,学者难以钻研也。

河间旧传六书,近世通行亦有宣明论方等书合刻。

其天水散,使湿去而暑不留,似从一物瓜蒂散化出,通用有效,实有出蓝之誉。

其防风通圣散,汗下兼行,补泻互用,制方奇而不诡于正,仲圣以后,惟河间能之。

其双解散,两许为剂,遇瘟疫流行时,沿门施济,最便贫乏。

钱院使编辑伤寒附法,首泐此方,想已屡经试验矣。

东垣书《内外伤辨惑论》,最为切用,《脾胃论》亦足补前人之未备,其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均以升举为治,人所共知。

惟以润下为治者,遇幽门不通,上冲吸门,呕吐便秘,近似关格之症,用通幽汤,屡试屡验,人多不察,故特表而出之。

丹溪之学,源出河间,变清凉攻下为滋阴。

丹溪初出,宗裴陈之学者多加非笑,既乃翕听从之,可见其一时治疗多有效验。

喻嘉言极推其《脉因证治》一书,近已失传。

《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当属通行。

《景岳全书》极驳刘、朱,惟不以《局方发挥》为然,不为无见,其余亦多过当。

提要论之云:

“以天晴日暖为和,以冰雪凛冽为不和,取譬固是。

然清风凉雨亦不得谓之不和.烁石流金亦不能强谓之和。

”评骘甚当。

至谓其“各明一义,各执一偏”,则义犹未尽,盖景岳之书,驳之者尤众,叶香岩有《景岳发挥》,陈修园有《景岳新方砭》,纪文达公《笔记》云:

卢霁渔编修患伤寒,误延读《景岳全书》者,一药而卒。

盖伤寒热病误服温补,故为害甚速也。

局方通用最多有至宝丹、紫雪丹、逍遥散、正气散、五积散之类。

丹溪注《局方发挥》,因所尚滋阴,与局方门径不同。

近时有人注医方论,极驳五积散,不知此方遇内伤生冷、外感寒邪之症,虽夏月可用,肺痈、肠痈尤需为要剂,即《金匮》用小青龙汤之意,断不可废。

驳之者因专尚和缓一路,所谓识同体之善而忘异量之美,不独论文为然也。

喻氏三书《尚论篇》,驳正王叔和,未免过激,其祖述方有执,未经叙明,又为林起隆所诋。

柯韵伯则举方氏、喻氏而并驳之,吴鞠通与柯氏又有微词,所谓不独议礼如聚讼,学者但当玩味仲景原文,各家注释,择善而从,其互相攻诘之说,缺而不论可也。

《医门法律》申明治法,失治则定为医者之罪,既可警庸医之误人,又可助学者之自讼,其用意最为切实。

业医者奉为科律,自于此道,日有进境矣。

《寓意草》多列奇症验案,并推阐其致病取效之理,较他家医案,尤足资启悟。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云:

《寓意》存,补《金匮》,可谓推崇之至矣。

《本事方释义》,宋学士许叔微著,国朝叶香岩释义。

其书前列已试之方,后附医案,颇多精义,据纪文达作提要云:

其属辞简雅,不谐于俗,故自明以来不甚传播。

国朝喻嘉言用神术丸、黑锡丹,叶氏医案用虎杖草散、椒附丸,俱本之此书。

延陵费晋卿先生著《医醇賸义》,用此书中珠母圆加减以治各症,在近时已属仅见矣。

《古方选注》,王晋三撰。

其所论注实能阐发古人立方之意,与顺文敷衍者不同。

徐灵胎于《叶氏医案》批语内议其食古不化,乃文人相轻。

今观其自制达原饮一方,治间[日]疟屡试屡验,其论间日疟病源,足补《内经》之未备,亦可见食古能化之一斑矣。

叶氏医案,后人议其为门人所搜辑,非天士手订,不免驳杂。

今通行有徐灵胎批本,惟产后过用人参,疟疾不用柴胡,不可为训,徐氏所指摘,其余亦多所称道。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盛行一时,用治温病,百不失一,而自序本之叶氏者居多,以此见叶案中不乏精义。

而吴氏之引伸触类为不可及也。

陈修园医书种类甚多,其《伤寒论浅注》本之柯韵伯,《金匮要略浅注》本之尤在泾《公馀医录》,各种虽各有新义,而语多偏宕。

《三字经》最便初学,每门前半所刊之方亦可通用无弊,后半归重仲圣,则存乎其人,能者从之。

《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平正通达,自以为卑之勿甚高论,实足为后学津梁,学者能熟此二书,即于修园全书思过半矣。

外科

《外科大全》卷帙稍繁,业医者不必家有其书,但本之《外科正宗》及《医宗金鉴.外科》,即已足用。

此事不专重诊脉,总以辨认形色为主,非专门授受,阅历精深,则烧炼灵药及制配内服、外敷之药,难期取效,必童而习之,非无师之学,勉强数年之间,所能成就也。

《针灸大成》编最富,惟其中周身经穴赋、百穴法歌有步位而无分寸,初学取穴难以捉摸。

惟本之《医宗金鉴》诸经分寸歌,庶易于入门而不至错误。

至于取效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取穴所能了事,此语余闻之罗山王文堦敬铭,其人盖得其同乡郑氏之传者也。

珍珠母,《本事方》以为未经钻凿之珍珠,《本草纲目》以为结珠胎之蚌蛤.气类尚属相近,似可通用,如以石决明代之,恐无殊常之效矣。

空青产云南,乃画家所用之石青中空有水者。

近时药肆偶得石之中空有水,摇之有声,即以为空青。

空而不青,无烦置辨。

然此皆药中之真品,来自远方,用之者鲜,无人考订,尚有可原。

至于泽兰,乃芳草中之植者,叶对节生,燥湿不变。

李时珍考列甚详,俗名省头草,明如徐灵胎批叶案尚云:

兰为何兰?

未经考定,省头草乃叶氏之臆说,又欲以建兰叶当之.想缘未悉纲目之考证。

造酿之神曲必以六月六日制,药品取备六神,而药肆所售福建来者,其中虽药品稍多,用之尚属有效。

乡僻药肆多以酒曲代之,或有以木棉叶伪造者更属荒谬,安能取效?

豆豉系黑大豆蒸熟,窨生黄衣晒干、簸净,水拌入食,泥封七日,取出晒一时,又水拌入瓮,如是七次方成。

近时多以制首乌之黑豆代之,黑豆补肾.与首乌同制,自必更加固涩。

豆豉原取发汗解肌,性味相反,何可混淆?

至于以相思子为谷食中之赤小豆,以木实为沉水之石莲,种种错误,难以枚举,所望行道之仁人君子随时调查.存心利济之,药肆实事求是,则刍荛之言,与医道不无小补云。

妇科

《妇人良方》宋·陈自明著,薛立斋曾刻入《薛氏医案》.近亦有单行本。

安徽巢县有一妇科,声名甚重,邻省亦有往就医者。

询以应读之书,首举是编。

河南鹿邑县西南有一张姓妇科著名,一家传述均本此书。

学妇科者但熟读《良方》,即可无误.再参考《金鉴·妇科》及《胎产心法》等书,似可无遗义矣。

幼科

幼科惊风,传变最速,论治亦纷如聚讼,喻氏以惊风为凿空妄谈,专以六经论治,论议甚正,惟以热痰风惊立论而无热痰治法,似未为完备。

《惊风批廖》等书专用温补,虽屡经试验,论不足而无有余,亦觉主张太过。

陈飞霞误搐、类搐、非搐,名目徒滋惑乱,惟《医宗金鉴》以急惊属火,慢惊有实有虚,慢睥纯虚无实,似觉平正通达。

徐灵胎表彰《幼幼新书》与《妇人良方》并称,必有可观,惜末购得。

眼科

《银海精微》托名孙真人撰,而银海二字本之苏诗,伪不待辩。

龙木禅师论东垣眼科、《医宗金鉴》眼科,俱不切病,惟《审视瑶函》分一百八症,虽叶氏议其徒滋惑乱,究竟不至贻误。

余如坊本通行《眼科百问》、《七十二问》等书,更无论矣。

尝见友人家传秘本,名《秘传七十二问》,不分五轮八廓,以白蔻、羚羊角治白睛生翳,以青皮、远志、细辛、羚羊角治黑睛瞳人生翳,以杏仁、桔梗、桑白皮治白色胬肉攀睛,以地榆、桃仁、红花治红色胬肉,屡试屡验。

惟其全书,许以重酬亦坚不肯出,特列数方以志一斑。

天行赤热

归尾三钱红花钱生地i钱桃仁三钱去皮炒研条芩二钱蝉退钱半蒺藜三钱地榆三钱木通二钱京赤芍三钱栀子二钱生大黄五钱便闭加元明粉三钱亦便闭加

目弦赤烂

荆芥二钱防风二钱生栀子二钱研京赤芍三钱酒黄芩三钱云茯苓三钱荆子三钱地骨皮二钱白芷二钱川羌二钱苏荷钱菊花钱半甘草钱

白睛生翳

白蔻五分决明子二钱黄芩二钱羚羊角钱蝉退二钱栀子二钱蒺藜三钱石决明五钱煅研菊花钱半灯芯引

黑睛生翳

青皮钱半元参二钱京赤芍三钱羚羊角钱决明子三钱水谷精钱半蒺藜三钱石决明五钱蒙花二钱蝉退钱半

白色胬肉

杏仁三钱炒研石蟹三钱研白菊花钱半桔梗二钱蒺藜三钱蝉退钱半生桑皮三钱蒙花二钱决明子三钱研木贼钱半

红色胬肉

桃仁三钱去皮研蒺藜三钱蝉退钱半红花五分决明子三钱冲粉丹皮钱半石蟹三钱研京赤芍三钱元参三钱归尾三钱蒙花二钱大黄三钱便闭加

撞刺生翳

归尾三钱红花钱蝉退钱半京赤芍三钱没药钱荆芥钱半防风钱半乳香钱香白芷钱半

目疼

飞金[箔]_二张纸捻火煅京赤芍三钱没药五分朱砂钱冲服蒺藜三钱当归三钱海螵蛸三钱蒙花二钱栀子二钱乳香五分有火者不宜用元参三钱黄芩二钱

目珠夜疼

制香附三钱蒙花二钱谷精钱半夏枯草二钱京赤芍二钱当归二钱决明子二钱菊花钱半甘草钱霜桑叶引

瞳人生翳

远志二钱香附三钱决明子三钱细辛五分青皮钱半吉利二钱羚羊角钱大元参三钱蝉退二钱磁石三钱煅石决明三钱煅霜桑叶引。

《本草》言:

菖蒲草、柏叶上露皆能明目。

惟菖蒲盆种者多,承露甚少,柏叶露亦不多。

野田中青草上露珠甚多,皆能明目,惟凌霄花上露损目,不可用。

本草又言:

每旦漱口搽牙,以舌舐津,唾于拇指甲上揩目,令人光明不昏,并能退翳,极有效验。

至云令人以舌舐目,每日数次,能退云翳,则《审视瑶函》甚不谓然,因恐饭后舌上或染五辛厚味,亦能损目。

间有失明,子女舐目复愈者,皆诚孝所感,不可一例而论也。

余家四世皆患目疾,每日清晨或用桑叶水,或用盐水洗眼,常用虽屡有益,皆不如露水津唾之益水生光。

再者目内受风有火,作痒发热,以手揉之,遂即发红,以晶玉拭之,初觉凉爽,稍迟复热,惟以象牙搽之,热痒皆去。

虽属小道,亦甚快意,因象牙本入眼药也。

《医学三字经》引前人之言曰:

医病当先医医,医一医可治千万人,医千万医便救天下后世无数人,其言甚大。

但医医之法甚难,非及门受业者,不能耳提面命。

即位高望重者.亦不能家喻户晓。

发明一病治法,固不免挂漏;发明一书理蕴,亦未能完全。

惟取通行适用,各书详加辨剖,略其短而著其长,不敢炫博矜奇,转滋疑义,俾天下后世业医者咸知门径,虽升堂入室,存乎其人,而见浅见深,均可有功无过,医医之法庶乎允矣。

《温病条辨》,吴鞠通瑭撰,虽寻源叶氏,而能自出新义。

原病篇中融汇《内经》,非浅学所能辨。

用方变吴[又可]氏辛温之弊,均清和切病,屡试不爽。

宋元以来,名家每人书中通用有效之方,各家选本中采取不过数条,惟《条辨》中切病之方,几于指不胜屈。

余曾选十余方附刻《广温疫论》后,不过嚆矢之意,未能尽全书之底蕴。

惟对症捡方,可以有功无过,存心济世者如能熟读此书,则于治温无余义矣。

王叔和《脉经》最古,嗣有《脉诀》,系高阳生托王叔和之名,有七表八里九道之说。

戴同文注《脉诀刊误》。

驳正最详,因其浅理易诵,至今不废。

宋·紫虚真人崔家彦注《四言脉诀》,以后李时珍、李士材、《医家金鉴》诸书内附脉诀均大同小异,惟时珍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所论较详,陈修园所谓“诊脉法.濒湖昂”是也。

总之,须阅历多.体验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但求之形迹间,即不免落下乘矣。

《神农本草》所论出产,多列汉时郡县,未必真出上古。

惟药品气味主治.后来本草均相祖述,但不言所入何经,初学恐难遵用。

李时珍搜罗繁富,辨论极详,其中所采虽多而常用者少,可以备察考而不便记诵。

近时仿本通行《备要》太简。

《从新》分门别类.原本《纲目》尚称适用。

惟其中所论大寒大热之品,多言误用则祸不旋踵,及黄芩项下.既言安胎,又云无实热者服之阴损胎元,未免徒滋惑乱。

夫药不对症,鲜不为患。

凡峻厉之品.但当申明慎用,不必为过激之谈,使学者骇疑无主。

而但取平淡和缓之药主持各病,轻者或可幸愈,重者不免迁延岁月。

故立言不可不慎,然略其短而取其长,究属善本也。

医学丛话佑曾编辑

医圣祠在南阳东郭外,以祀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先生机。

祠前即先生墓,为顺治间叶县训导冯应鳌所访得,后始建祠,至今为一鄢名胜云。

《襄阳志》称仲景为医中亚圣,又日《伤寒论》成.华佗读而喜之,按仲景为医道之大成,殆犹儒宗之有孔子,而汉史缺如,不无遗憾,元化列传而书又不传,惜哉。

李士材中梓以张、刘、李、朱为四大家,谓仲景及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也,拟不于伦,识者讥之。

张路玉易之以张子和为金元四家,庶乎允矣。

张会卿介宾《景岳全书》,业医者类喜阅之,其伤寒典、杂症谟等名,僭妄纤佻。

已为《四库提要》所纠。

而以人参、地黄为良相,大黄、附子为良将,语亦近陋。

宜叶天士议之而有《景岳发挥》,陈修园攻之而为《景岳新方砭》也。

喻嘉言昌为明季选贡,与黄南雷、顾亭林等并称为十四圣人,而所著《伤寒尚论篇》多袭取方中行有执之条辨,致为林起龙所攻讦,然起龙虽推崇方氏,而于病证、方药鲜所发明。

嘉言尚有《医门法律》、《寓意草》,论者谓颇能阐《金匮》之秘,则《尚论篇》之融汇旧说,固未可以郭象注《庄》例也。

叶天士桂《临证指南医案》最便于初学之士对证检方,惟出自门人集录,体例未能尽善,如木乘土以证为病,又以风寒暑湿并列,而缺伤寒一门。

徐灵胎已纠其失矣。

疟疾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而叶氏医案独禁用之。

徐灵胎讥其离经叛道,欲高出仲景之上,而自蹈深阱之中,所言甚为剀切,乃今吴下医生犹复奉为圭臬,牢不可破。

每以青蒿代柴胡,而又不能取效,亦可慨也。

《伤寒》、《金匮》,注释者不下数十家。

而近今通行者徐忠可彬之《金匮要略论注》已见收于四库,柯韵伯琴之《伤寒论注》、《论翼》,陈修园所推为为能宪章仲景者也。

叶天士少所著述,惟有《本事方释义》一编,而刊行又迟。

按《本事方》为宗许学士叔微遗书,其神术丸方久为嘉言所表彰。

近武进费晋卿伯雄独能用其珍珠母丸,以治同病,各发叶氏字栉句比,无异疏经,则用药之变化神明者,未始不得力于此也。

王晋三子接《古方选注》谓和、寒、温、汗、吐、下六者,各有祖方。

方之有祖,犹字之有母,比拟殊妙。

其所自制方如间日疟之加减达原饮,眼科之消障救睛散,皆屡试有效,徐灵胎乃以食古不化讥之.过矣。

徐灵胎大椿医书八种,议论多属明通,其《慎疾刍言》论长生秘方,尤为名言至理。

而《医学源流论》谓精藏于肾,有长存日生之别。

日生者如井中之水,旋去旋生,不去亦不生,则理实不确。

近上海王位才建善《葆精论》中力辟其谬,盖可为洄溪补过矣。

《本草经》传出神农,而所云出产之地乃杂以后汉时郡县,陶隐居谓为仲景、元化所述,亦疑似之词,非遂能徵信也。

洄溪采掇百种笺释,多有精意,惟于久服身轻延年之类,亦一一究其所以然,则尊崇未免太过也。

《洄溪医案》一编,最多巧思新意,如避风太过者,照以日光;痰喘之上实下虚者,则以人参切块,而以清肺药送下是也。

惟方药皆不肯详,多以某品概之,虽属引而不发之意,而所以嘉惠后学者,则似犹有遗憾也。

温疫一证,明季吴又可有性始有专书,国朝人因之作《广温疫论》,辨证最为详明,惟或题上元戴天章著,或题歙县郑奠一著。

戴氏之孙敬咸自跋则云不知何人误刊为郑氏之书,语无确证。

按郑奠一疑即郑在辛重光,尝著《伤寒论条辨续注》,卷首仍题方有执之名,固非窃取人书者也。

纪文达公笔记云:

乾隆癸丑.京中多疫,肓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活人无算。

有一剂用至八两,一人服至四斤者。

幼时读而奇之,惜不得其姓名,后读王梦隐士雄《温热经纬》,乃知为余师愚霖,所著有《疫疹一得》,方则清温败毒饮也,为之快意者累日。

吴鞠通瑭《温病条辨》导源叶氏,而作法必仿《伤寒论》,又自谓为对待文字,致阅者讥其谮妄。

然其立法制方,至为精妙,虽未敢遽许青出于蓝,而上视香岩,殆亦如骖之朝I已。

叶氏医案所用荷叶边、西瓜翠衣及海味腥臭等物,皆以立异眩奇,为徐洄溪所指摘。

而鞠通条辨仍复不免此习,据此以诋毁二家则可,要之二家所长者,固不在此也。

渭南曹华峰文选,尝取鞠通《条辨》各法,衍以四言韵语,附载诸方于后,名曰《治温提要》,极为简便。

读吴氏书者,当以此为嚆矢也。

《治温提要》升降散方,别出近人《温病条辨》,其方用僵蚕、蝉退、姜黄、大黄,即东垣二圣救苦丹大黄、皂角同用意也。

庄在田一夔《福幼编》,于小儿慢惊一证辨论详明,其方亦能取效。

李扩之侔《慢惊论议》所用熟地、茱萸、枸杞、当归之类,与病由吐泻得者不宜。

惟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有余,阴不足,虽吐泻伤脾胃之阳,亦不能偏于补阳,必兼用阴药以济其平,扩之专主附子理中,虽以简驭繁之意,其于虚寒至极者,附子辄用至八钱,则又不敢轻效矣。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惊风门中亦有理中汤、固真汤等,惟别慢脾风于慢惊风之外,阅者或不究心,在田自谓独得之奇,发古人不传之秘者,亦未免稍涉夸诩也。

汉儒说经最重师承,以示不忘所本,即民生于三义也。

仲景《金匮》所称师日:

自来注家皆不详为何人,考南阳人物志云:

仲景少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则《金匮》所述,或即伯祖之说欤。

或谓《金匮》设为问答,特托之门人记述,则师字即属仲景,于义亦通。

然周秦人此例虽多,咸自称日某子,《金匮》不云张子,而独别之为师.当仍系有所禀承也。

欧阳文忠与高司谏若讷书,讥其厕宋舍人兄弟间无卓卓可道说者。

又日:

家有老母.身惜官位云云,按司谏因母病通医,卫州多承其学。

《伤寒论》、《外台秘要》时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见《宋史》本传,则高之有功医术,何渠不若彼大有名之文学,而顾以不才谏官特传,可惜也。

黄研农元御,著述最富,于《素灵》、《难经》、《伤寒》、《金匮》皆有注释,其持论以歧、黄、越人、仲景为四圣,而于历代名医无不诋诃,提要讥其高自位置,师心太过,仅列之存目中凡十一种,近则其《素问》、《灵枢》、《难经悬解》三书已佚,通行者惟八种而已。

(观明清中医集成中有黄元御一册,全)

研农因为庸医误药,损其一目,故发愤著书,语多偏激。

其《素灵微蕴》、《医方解》谓刘河间、朱丹溪二悍作俑,群凶助虐,如无赖贼之。

逢人便杀,已称善骂。

至目病解于《银海精微》、《审视瑶函》睹书,成斥为介葛庐管公明所不解,则尤失之轻薄矣。

陈修园念祖《公馀五种》,持论亦颇偏宕,注《本经》则以《纲目》为可焚,砭新方则比景岳于厨役是也。

惟《医学从众录》较为平易近人。

后附钱院使《伤寒附法》,尤足徵不薄今人之意焉。

修园《医学三字经》刊行时,曾托名叶天士,故论医家源流,但至喻氏而止。

惟书本取便初学,而胀满门之竺典易旨,虽老宿难竟其绪,至识一字,便可为医说,则意涉轻薄,非修词立诚之道也。

修园《劝读十则》,于李东垣极致不满之词,谓其燥烈劫阴,毫无法度,正于仲师养津液及调以甘药之法相反,语亦少过。

近费晋卿则谓东垣、丹溪,一补阳,一补阴,实开两大法门也。

汪切庵昂《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吴遵程仪洛《本草从新》、《成方切用》,义虽浅近而不悖谬,坊刻通行,初学便之。

遵程著《成方切用》时,于汪氏颇有微词。

近费晋卿因《集解》盛行,乃于各方之后,逐加评论附刊所著《医淳媵义》中,洵足为切庵益友矣。

《金匮》侯氏黑散中用牡蛎、矾,喻嘉言谓填空窍以堵截外风,后人疑之,以为药积腹中,则风不得入者,气血亦由此不通也。

费晋卿谓收涩之品,须令腠理密秘,毛窍固闭,亦系强为之词。

陈修园至谓能于此方及风引汤,研十年而知其妙处,则可与共学适道,乃英雄欺人之语也。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

孙真人为《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独未深论伤寒。

后三十年作《干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

其于仲景之言,精审不苟,如此后之注伤寒者考订错简,辄自谓复长沙之旧本,殆亦未可尽信矣。

许学士珍珠母丸,本为治游魂为变,夜寐不安而设,费晋卿扩之为驯龙汤、驯龙驭虎汤,甲乙归藏汤,三方具载《医醇賸义》中,家博泉叔尝患间日不寐,惊悸烦扰,以诸方加减服之,效如桴鼓。

惟珍珠母系产珠之蚌壳,而肆每以石决明伪之,殊可恨也。

青骽牙疳一证,不见古书,雍正间北路随营医官陶起麟始有论著,而《金鉴·外科》备载之。

其方有服马乳、马脑诸法。

余己丑秋冬间,曾患此证,家严以于术、桔梗及活络流气之品愈之。

乙巳春夏复发,觅马乳饮之稍可,而不能常得,因取西人所售牛乳服之,适值秋祭,并服牛脑三枚,遂以全愈,附识于此,,以补陶氏所未及。

国朝官修各书,俱极精博.故《医宗金鉴》亦能集古今之大成,徐灵胎称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