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说明NO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729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桥涵说明NO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涵说明NO2.docx

《桥涵说明NO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涵说明NO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涵说明NO2.docx

桥涵说明NO2

说明

本标段共有1座大中桥:

长山河大桥。

一、设计批复及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

(一)初步设计批复及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

1、原则同意长山河大桥采用设计推荐的主跨40+70+40米变截面连续梁方案,引桥上部结构采用25米组合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但边跨的配跨和形式应作进一步比选。

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及专家组意见执行,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作为长山河大桥主桥,对长山河大桥引桥上部结构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最终采用25米组合箱梁作为本次引桥上部结构。

2、根据补勘的水文和地质钻探资料,合理确定桥梁墩台基底标高;下阶段应进一步核实沿线水系情况,合理确定涵洞的设置位置和孔径。

施工图的执行情况:

根据详勘资料和施工图现场调查情况,适当调整了桥梁墩台基底标高,并对涵洞设计做了进一步优化。

(二)施工图设计专家组意见修改情况

1、加强本工程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请设计单位按0.15mm裂缝宽度限值核查盖梁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情况。

建议本工程下部结构承台、桩基等按Ⅱ级环境类别设计,上部构造采用Ⅰ级环境类别设计。

施工图的修改情况:

采用了0.15mm裂缝宽度限值控制普通钢筋混凝土设计;基础部分按Ⅱ级环境类别设计,其他部分按I级环境类别设计,并针对环境类别的不同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了调整。

2、建议优化长山河大桥主桥箱梁的结构尺寸、预应力钢束和齿块防崩钢筋设计。

施工图的修改情况:

对主桥箱梁结构尺寸进行了复核,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优化了预应力钢束布置;补充了齿块防崩钢筋设计。

3、仔细核查长山河大桥主桥6-9号桥墩墩柱、承台配筋设计。

施工图的修改情况:

对主桥墩柱及承台配筋进行复核,对配筋设计做了相应优化调整。

二、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

(一)设计标准

1、桥面宽度:

2×15.75m。

2、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3、设计洪水频率:

按100年一遇设计。

4、通航标准:

规划Ⅲ级航道,通航净空60m×7.0m、最高通航水位2.16m。

5、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Ⅶ级。

6、设计环境类别:

基础部分按Ⅱ级环境类别设计,其他部分按I级环境类别设计。

(二)技术规范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其他有关部门及行业推荐的规范、规程及标准等

三、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

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腹地,境内无一山丘,平均海拔3.459米,境内大致东南略高,西北稍低,微向太湖倾斜,其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拟建场区微地貌结构复杂,历史上围圩造田和挑土栽桑等人类活动,对土地施行人为切割,形成了一块块面积大小不等的低洼圩田,其四周被高隆的桑埂地所包围的“桑基圩田”农地格局,呈现出田地交错,大平小不平的微地貌结构。

2、水文地质条件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潜水位埋深为0.60~2.70米,地下水水位黄海标高在-0.26~3.67米。

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根据桐乡地区经验,场地地下水位以上土质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作用。

3、桥位处地质情况

根据本次勘察野外钻探、标准贯入测试、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等综合分析,该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自上而下分为10大层,共15个地质亚层,现将各地层简述如下:

第1层:

素填土(mlQ43)

场区均有分布,揭露层厚0.60~3.50米,层底标高0.20~3.73米。

杂色至灰褐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性质,农田部位为耕作土,含少量植物根茎、虫洞及腐殖质。

第2层:

粉质粘土(alQ42)

场区均有分布,河道位置缺失,揭露层厚0.60~3.60米,层顶埋深0.60~3.50米,层底标高-2.20~2.33米。

灰黄色,软可塑~软塑,饱和,含云母屑及铁锰质氧化网纹渲染;土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第3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mQ42)

沿线均有分布,揭露层厚1.90~23.00米,层顶埋深2.10~20.50米,层底标高-25.98~-1.87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少量云母屑及腐殖质,有臭味;土层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摇振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为场地第一软土层

第3夹层:

粘质粉土(mQ42)

在路线局部揭露,揭露层厚1.70~10.20米,层顶埋深2.30~10.30米,层底标高-17.78~-1.94米。

浅灰色~灰色,稍密,饱和,含云母屑,局部夹灰色粉质粘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微层理发育;土层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土面粗糙,无光泽。

第4-1层:

粘土(alQ31)

沿线大部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10~5.80米,层顶埋深6.40~18.70米,层底标高-17.71~-5.08米。

灰黄色,可塑,饱和,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土层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土面有油脂光泽。

为场地第一硬土层

第4-2层:

粉质粘土夹粉土(alQ41)

沿线大部均有揭露,揭露层厚2.20~10.30米,层顶埋深9.20~21.40米,层底标高-20.61~-10.46米。

灰黄色,饱和,软可塑,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微层理发育;土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与4-1层同属场地第一硬土层,但性质较4-1层差。

第5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mQ41)

本次勘察仅部分勘探孔揭露,揭露层厚3.20~16.50米,层顶埋深14.10~22.60米,层底标高-31.97~-19.03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云母屑,夹少量贝壳屑,有臭味;土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为场地第二软土层。

第5夹层:

粘质粉土(mQ41)

本次勘察仅在勘探孔JQ1位置处揭露,揭露层厚3.00~3.90米,层顶埋深18.70~19.00米,层底标高-18.96米。

浅灰色~灰色,稍密,饱和,含云母屑,夹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微层理发育;土层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土面较粗糙,无光泽。

第6-1层:

粘土(alQ32-2)

桥梁勘探孔仅ZQ26缺失,揭露层厚1.40~11.40米,层顶埋深19.00~26.20米,层底标高-33.20~-21.22米。

灰绿色~灰黄色,可塑,饱和,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土层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土面有油脂光泽。

为场地第二硬土层。

第6-2层:

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alQ32-2)

本次勘察桥梁勘探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80~16.80米,层顶埋深24.80~35.40米,层底标高-42.68~-24.22米。

青灰色~浅灰,饱和,中密,含云母屑,夹层状粉质粘土薄层,微层理发育,土层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土面较粗糙,无光泽。

与6-1层同属场地第二硬土层

第6-3层:

粘土(alQ32-2)

本次勘探于新越桥、越丰桥、颜家浜桥、南斜桥位置处揭露,揭露层厚2.80~13.90米,层顶埋深34.40~43.50米,层底标高-42.68~-24.22米。

灰绿色,可塑,饱和,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土层干强度高,韧性高,摇振反应无,土面有油脂光泽。

与6-1层、6-2层同属场地第二硬土层

第6夹层:

粉质粘土(alQ32-2)

本次勘察仅于勘探孔ZQ4位置处揭露,揭露层厚1.60~5.00米,层顶埋深29.00~32.20米,层底标高-31.15~-30.38米。

灰色,饱和,软塑,含云母屑;土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第7层:

粉质粘土(mQ32-2)

桥梁勘探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2.40~25.60米,层顶埋深27.80~48.30米,层底标高-56.03~-30.02米。

灰色,饱和,软塑,含云母屑及少量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土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第8层:

粉质粘土夹粉土(al-lQ32-1)

部分桥梁勘探孔揭露,揭露层厚3.20~15.40米,层顶埋深33.10~58.80米,层底标高-59.21~-39.12米。

青灰色,浅灰黄色,饱和,可塑,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局部夹粉土薄层,微层理发育;土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为场地第三硬土层。

第9层:

粉质粘土(alQ32-1)

部分桥梁勘探孔揭露,揭露层厚3.00~17.00米,层顶埋深42.20~62.00米,层底标高-59.42~-56.06米。

灰色,饱和,可塑,含云母屑及少量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局部夹粉砂薄层;土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缓慢,土面光滑。

第10层:

粉砂(alQ32-1)

部分桥梁勘探孔揭露,未揭穿,揭露层厚7.00~12.70米,层顶埋深58.70~63.20米。

灰色、浅灰黄,密实,饱和,含云母屑,微层理发育。

4、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勘察区域内新构造运动不明显,构造活动微弱,无浅埋的全新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未发现正在活动的地裂缝;不存在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勘察结果表明勘探范围内岩土层呈水平产状,唯一的不良地质作用是大规模的地面沉降。

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本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地震设防烈度Ⅵ度区)。

6、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冻深

桐乡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又深受海洋、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影响,构成了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气候特征。

多年年平均气温15.80℃,年际间变化不大。

一年四季具有冬长秋短、冬冷夏热的特点,冬夏季节较长,春季约有72~78天。

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中旬,平均气温15.0℃~16.0℃,气候温和;夏季约有92~98天,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7月份是一年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28.2℃,年极端最高温度达40.5℃;秋季60~66天,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秋高气爽,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冬季130~135天,在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其中1月份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3.3℃,年极端最低温度—11.0℃。

桐乡市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约2109小时左右;多年平均全年无霜期为238.3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中旬。

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积温多年平均为5014.2℃,大于0℃的积温为5813℃,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5.6千卡cm2。

四、设计概况

㈠总体方案

长山河大桥跨越杭平申线规划Ⅲ级航道,现状河面宽约46m左右,桥位处有贝雷桁架钢桥一座,桥宽3.2m。

桥位处水域开阔,河底平坦,水流平缓。

大桥百年一遇洪水位3.273m,最高通航水位2.16m。

桥梁起点桩号为K3+347.5,终点桩号为K3+878.5,引桥采用2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主桥采用40+70+40m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梁配孔:

2×(3×25m)+(40+70+40m)+4×25m+5×25m,桥梁全长530米。

桥梁平面位于直线上。

第三联上部结构为(40+70+40)m三跨变截面连续箱梁,由左右幅分离的两个单箱双室箱型截面组成,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其余各联上部结构为2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

下部结构引桥桥墩采用柱式墩配钻孔灌注桩基础,主桥桥墩采用实体墩配钻孔灌注桩基础,0#桥台采用肋式台,18#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㈡桥梁上部结构

1、变截面连续箱梁

(1)左、右线单箱双室变截面连续箱梁。

控制断面梁高:

中间支点处3.8m,边跨直线段及主跨跨中处2.0m。

(2)梁高变化段梁底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

(3)箱梁横截面为单箱双室直腹板,箱梁顶板宽度为15.75m,底宽为8.75m,箱梁顶、底板保持平行,桥面横坡由箱梁整体扭转形成,箱梁梁体两翼板悬臂长度为3.5m。

(4)主桥纵向、横向采用预应力钢绞线,竖向采用直径32mm预应力精轧螺纹粗钢筋。

(5)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

(6)为减少箱梁内外温差,浇筑每个梁段时在两侧腹板对称预留φ10厘米通气孔(纵向间距3米)。

(7)上部箱梁(单幅桥)在两边跨靠梁端部附近底板上沿箱中心线各设一个80×150圆端形永久人孔,并在主墩支点箱梁左右幅设置共四道检修通道;在每个T悬臂根部附近两侧底板最低点箱梁中心各设一个φ10厘米泄水孔。

2、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

(1)本桥引桥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架设。

预制箱梁在连续墩上先简支于临时支座上,结构连续施工完成后,解除连续墩上临时支座转换为支承于位于墩中心线的永久支座上形成连续体系。

(2)主梁断面:

桥梁上部横断面单幅由5片梁组成。

25米组合箱梁高度1.4m,梁间距3.112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2.4m、边梁预制宽度2.85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712m。

㈢桥梁下部结构

主桥下部结构主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实体墩,过渡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矩形墩,低桩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主墩墩柱平面尺寸8.75×2.5m,桥墩高度5.989m,过渡墩墩柱平面尺寸2.5×1.8m。

主墩承台厚2.5m,平面尺寸为14.2×6.4m,基桩为8φ1.5m的钻孔灌注桩。

过渡墩承台厚2.0m,平面尺寸为10.3×6.4m,基桩为6φ1.5m的钻孔灌注桩。

组合箱梁下部桥墩采用φ130cm钢筋混凝土三柱式墩身,φ150cm钢筋混凝土桩基础,0#桥台采用肋式台,18#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㈣其他

1、桥面铺装:

主桥现浇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沥青混凝土厚度10厘米。

引桥预应力组合箱梁桥面总厚度为20厘米,其中防水混凝土厚度为10厘米,沥青混凝土厚度10厘米;防水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之间加设防水层。

2、支座:

主桥箱梁过渡墩墩顶支座采用GPZ(II)型系列盆式橡胶支座,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391-1999)。

引桥组合箱梁采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及四氟板式橡胶支座,规格详见设计图,其技术性能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

施工时应保证梁底预埋钢板的位置、高度正确,支座要求处于水平状态。

3、桥台采用设D-80型伸缩缝;主、引桥连接墩及引桥桥墩分联处设D-160型伸缩缝,详见设计图纸。

4、桥面排水:

全桥设置竖向泄水管,泄水管纵向每5米设一个。

泄水管只在单侧设置,设置在标高低的一侧。

下坡方向伸缩缝砼边上必须设置一对泄水管,以排下坡方向沥青砼内的渗水。

泄水管具体布置详见相关设计图纸。

五、主桥结构设计计算

1、本设计图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适用环境类别为I类(对应环境条件为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2、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梁采用单箱双室直腹板式断面,顶面宽度为15.75m,底面宽度为8.75m,箱梁跨中断面梁高为2.0m,中支点断面梁高3.8m,其间各断面梁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底板厚度中支点断面为80cm,跨中断面为28cm,其间各断面底板厚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顶板横坡与桥面横坡一致,箱梁顶底板平行设置。

3、桥面铺装:

10cm厚沥青混凝土。

4、结构设计计算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要求。

主桥上部结构静力分析采用“桥梁博士Dr.BridgeV3.2”进行计算。

分别包括成桥状态下恒载、活载、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按3500天计)、支座强迫位移、温度荷载等作用的计算,并以“MIDAS”结构计算软件进行校核计算。

计算中按有关规范规定对各种荷载进行不同的荷载组合,对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应力进行验算。

计算参数如下:

⑴车辆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⑵人群荷载:

3.5KNm2。

⑶一期恒载:

一期恒载包括主梁材料重量。

混凝土容重取26KNm3,主梁按实际断面计取重量。

主梁横隔梁以集中力计入。

⑷二期恒载:

二期恒载为防撞护栏、桥面铺装等。

⑸墩、台不均匀沉降考虑2厘米。

⑹竖向温度梯度模式(。

6、材料及工程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要求。

七、设计要点

㈠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上、下部结构

1、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为(40+70+40)m三跨变截面连续箱梁。

箱梁由左右幅分离的两个单箱双室箱形截面组成,箱梁根部梁高3.8m,跨中梁高2m,箱梁顶板宽15.75m,底板宽8.75mm,翼缘板悬臂长为3.5m,箱梁梁高从跨中至距主墩中心2m处由2m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至3.8m。

除在墩顶0号块设置厚度为2m的横隔板及边跨端部设厚1.1m的横隔板外,其余部位均不设横隔板。

箱梁横桥向顶、底板保持平行,桥面横坡由箱梁整体扭转形成。

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箱梁顶板厚0.28m;底板厚度从跨中至距0号块中心2m处由0.8m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至0.28m;腹板厚5号块件以前为0.7m,5号块件以后为0.5m,在5号块件范围内由0.7m按直线变化到0.5m。

为改善箱梁根部截面受力,在0号块两端附近截面顶、底板局部加厚。

主桥双幅箱梁分别独立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各单“T”箱梁除0号块外分为8对梁段,对称平衡悬臂逐段浇筑施工。

箱梁纵向分段长度为(6×3.5+2×4m),箱梁墩顶块件(即0号块)总长10m,中跨、边跨合拢段长2.0m,边跨现浇段长度为3.95m。

悬臂浇筑梁段最大重量为153t,挂篮自重按70t考虑,中跨合拢段施工吊架自重按20t考虑。

2、预应力体系

主桥纵向预应力腹板束采用19φS15.2,顶板束采用10φS15.2,底板束采用9φS15.2规格的钢铰线,边跨合拢束采用16φS15.2规格的钢铰线,中跨合拢束采用12φS15.2规格的钢铰线,锚下张拉控制应力采用σcon=0.75fpk。

箱梁顶板横向预应力采用3φS15.2钢铰线(扁束),以80cm的间距布设,交替单端张拉锚固,锚下控制应力为σcon=0.75fpk,单根张拉吨位为195kN。

箱梁竖向预应力、采用直径为JL32的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标准强度930Mpa,张拉控制应力σcon=0.90fpk,设计张拉吨位为673.2kN。

竖向预应力筋以80cm基本间距布置,在0~2号梁段每侧腹板按双肢配置,在其他号梁段每侧腹板均按单肢配置。

4、下部结构

主桥下部结构主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实体墩,过渡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矩形墩,低桩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主墩墩柱平面尺寸8.75×2.5m,桥墩高度分别为5.989m和6.189m,过渡墩墩柱平面尺寸2.5×1.8m。

主墩承台厚2.5m,平面尺寸为14.2×6.4m,基桩为8φ1.5m的钻孔灌注桩。

过渡墩承台厚2.0m,平面尺寸为10.3×6.4m,基桩为6φ1.5m的钻孔灌注桩。

㈡组合箱梁桥上、下部结构

1、上部结构

组合箱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架设。

预制箱梁在连续墩上先简支于临时支座上,结构连续施工完成后,解除连续墩上临时支座转换为支承于位于墩中心线的永久支座上形成连续体系。

组合箱梁,梁高度1.4m,梁间距3.11m,其中内梁预制宽度2.4m、边梁预制宽度2.85m,翼缘板中间湿接缝宽度0.71m。

主梁行车道板顶面横坡坡度设计与桥面横坡坡度相同。

2、预应力体系

组合箱梁梁桥预制主梁的预应力钢束采用3φS15.2及4φS15.2,现浇连续段采用5φS15.2及4φS15.2(扁束),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钢绞线均采用两端一次张拉锚固。

3、下部结构

组合箱梁桥下部结构桥墩采用φ130cm,钢筋混凝土三柱式墩身,φ150cm钢筋混凝土桩基础,0#桥台采用肋式台,18#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八、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有关桥梁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和其它相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8.1主桥上部结构

㈠施工控制

主桥为三跨变截面连续箱梁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施工时应进行专项施工控制。

1、施工时应有完备的施工组织计划和详细的施工方案步骤。

施工准备时,应仔细系统检查设计图纸,发现并纠正错误。

施工组织过程中,应对设计各部分图纸综合考虑,注意一些易遗漏的问题,如预应力齿板、槽口、防撞护栏、伸缩缝、挂篮后支点及交通工程等预埋件的安装等。

施工中,应及时检查各部位尺寸及钢筋和管道位置等,发现遗漏偏差应及时纠正。

2、各施工阶段的施工过程应进行动态监控,动态监测整个主梁施工过程中各梁段中线位置及节点标高,考虑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因素差异,并根据施工控制计算挠度值与实测各梁段节点挠度偏差值大小和方向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待浇梁段立模标高。

3、为上部结构施工控制的需要,提供了设计所考虑的各梁段详细施工步骤,所有梁段施工均应按照该步骤进行,如确有必要且不影响结构受力和施工控制,也可进行个别调整,但应在设计人员和监理同意条件下进行调整。

4、梁体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最大水灰比0.55,最小水泥用量35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0.06%,最大碱含量1.8kgm3。

5、左右幅桥的桥面横坡均为2%,箱梁顶、底板始终保持平行,通过箱梁的整体旋转,实现顶板单向横坡。

6、箱梁施工中所有加载和卸载均应逐步、对称、均稳进行。

长悬臂状态时,应特别加强主梁变形情况检查,并保证平衡施工。

应严格控制浇筑各梁段混凝土时的超方,任何梁段实际浇筑的混凝土的重量不得超过该梁段理论重量的3%。

箱梁顶板顶面浇筑混凝土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5mm;箱梁底板厚度亦应予以严格控制。

7、箱梁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箱梁线型,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悬臂浇筑过程中,应按施工控制文件要求,在每个块件的前端顶、底板布设测点及箱内埋设有关测试元件,加强变形观测,对箱梁标高、线型及轴线等进行控制调整。

8、主桥施工期间应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作好台风和洪水预防措施,特别是主桥上部悬浇施工悬臂较大,应有切实可行的防范台风的应急措施。

9、结构受力分析表明,主桥施工中不允许发生掉块、掉挂篮及掉水箱等导致大的悬臂施工不平衡荷载,特别是在大风、洪水及大悬臂时,应做到万无一失。

本桥施工时桥下通航,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施工安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桥下通航安全。

严禁掉块、掉挂蓝及掉水箱,防止造成重大事故。

10、箱梁混凝土均由拌和站泵送供应,应注意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悬臂两端浇筑混凝土的容重差以及体积差。

㈡墩顶块件施工

墩顶块件(0号块)是箱梁混凝土浇筑方量最多的部位,国内已建多座桥梁中出现收缩裂缝,严重影响桥梁外观。

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裂缝产生,并应注意:

1、墩顶块件必须一次浇筑完成,要求墩顶块件施工所用托架的刚度必须满足一次浇筑的要求,施工托架必须按不小于施工总重量120%进行充分预压。

2、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在满足设计标号(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水灰比,降低水泥用量,采用骨料粒径和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必要时可适当掺入减小收缩量的添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必须大于块件浇筑时间。

3、0号块浇筑应采取可靠的减少水化热的措施,在混凝土养生时限内,应确保混凝土任何表面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养生操作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