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3761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docx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资料

地貌旅游景观

名称

成因

景观特点

典型代表

断块山地

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天

台山、三清山

花岗岩地貌

酸性侵入的

岩浆岩

低山丘陵

浙江普陀山、厦门鼓浪屿、泉州

清源山、天津蓟县盘山

球状风化

鼓浪屿日光岩、泉州灵山风动石、

黄山仙桃石

在碳酸盐类

岩石地区,

主要由于地

岩石:

线条曲

地表岩溶景

观代表

路南石林、桂林山

水、重庆奉节小寨

天坑

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

貌)

表、地下水

的溶融以及

外力的崩

坍、搬移作

用形成的

地貌

折柔和,造型

真实感强;

地面景观:

玲珑

精细、清秀俊

逸、深邃奇特

地下岩溶地

貌景观

贵州织金洞、桂林

芦笛岩、江苏宜兴

善卷洞、浙江桐庐

瑶琳仙境、北京石

花洞、辽宁本溪

水洞

名称

成因

景观特点

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

指由巨厚的

红色砂岩,

在内外营力

的作用下形

成的以赤壁

丹崖为特色

的特殊地貌

奇险、奔放、

绚丽、热烈

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

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广东金鸡

岭、承德棒锤峰

指地下岩浆

喷发或溢流

流纹岩景观:

山峰形体多变、

河流切割幽深、

崖壁色彩斑斓

浙江雁荡山(造型地貌博物馆)、

天目山、西湖宝石山

熔岩地貌

于地表冷凝

后形成的各

种地貌的

总称

玄武岩景观:

常具气孔,冷

凝收缩时产生

大量原生节理,

呈六方柱状

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

峨眉山顶、长白山、湛江硇洲岛

石英砂岩

地貌

石英砂岩风

化后形生的

柱峰

线条粗犷、层

理清晰、棱角

明显、节奏

感强

湖南张家界

变质岩地貌

山体浑厚雄健、

峥嵘苍劲

山东泰山、云南苍山、山西五

台山

冰JIJ地貌

指冰川侵蚀

和堆积作用

形成的地貌

景观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天山一号冰

川、嘉峪关七一冰川、云南玉龙

雪山

雅丹景观

(风蚀垄槽)

新疆罗布泊的雅丹、

克拉玛依乌尔禾雅丹(魔鬼城)

荒漠地貌

沙漠(沙质

荒漠)、戈

壁景观(砾

沙漠

阳关沙漠森林公园、玉门

关古遗址、敦煌鸣沙山月

牙泉、内蒙古伊克昭盟响

沙湾、宁夏沙坡头、吐鲁

番艾丁湖和火焰山

漠)

戈壁

哈密以南噶顺戈壁、准噶

尔盆地东部诺明戈壁、哈

密火焰山的山麓戈壁

名称

成因

景观特点

典型代表

指在海岸地

海蚀地貌

山东半岛、辽宁半岛、杭州湾以

南的山地丘陵海岸与岛屿沿岸

海岸地貌

带,由波

浪、潮汐、

海流等海洋

红树林海岸

广东、广西、台

湾、福建、海南的

港湾和河口

动力作用所

形成的地貌

景观

生物海岸

珊瑚礁海岸

台湾沿岸、雷州半

岛西南、海南岛及

南海诸岛沿岸

海积沙滩海岸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

.湖泊成因类型

名称

形成原因

典型代表

构造湖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

产生断裂下陷而

形成

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内蒙古岱海、西藏纳

木错(世界最高)、台湾日月潭

火山口湖

由于火山喷发停

止、火山颈堵塞封

闭成的积水洼地

长白山天池(我国最深)、广东湛江湖光岩

火口湖、内蒙古阿尔山火山口湖

河迹湖

由于河流变迁、河

流改道遗留下的古

河道

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内蒙古乌梁素海

海迹湖

(潟湖)

由于沿岸沙嘴和沙

洲不断向外伸展,

最后封闭成海湾并

与海洋分隔形成

杭州西湖、宁波东钱湖、河北昌黎七里海

堰塞湖

指山崩、火山熔

岩、泥石流等外来

物质急剧堆积以及

阻塞河流而形成

黑龙江镜泊湖(我国最大堰塞湖)、黑龙江

五大连池、重庆黔江小南海、西安翠华山堰

塞湖

冰蚀湖

由于冰蚀作用形成

的洼地和冰碛物堵

塞冰川槽谷积水

而成

新疆喀纳斯湖、青海文果县果海、陕西太白

山太白池

.湖泊成因类型

名称

形成原因

典型代表

构造湖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

产生断裂下陷而

形成

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内蒙古岱海、西藏纳

木错(世界最高)、台湾日月潭

火山口湖

由于火山喷发停

止、火山颈堵塞封

闭成的积水洼地

长白山天池(我国最深)、广东湛江湖光岩

火口湖、内蒙古阿尔山火山口湖

河迹湖

由于河流变迁、河

流改道遗留下的古

河道

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内蒙古乌梁素海

海迹湖

(潟湖)

由于沿岸沙嘴和沙

洲不断向外伸展,

最后封闭成海湾并

与海洋分隔形成

杭州西湖、宁波东钱湖、河北昌黎七里海

堰塞湖

指山崩、火山熔

岩、泥石流等外来

物质急剧堆积以及

阻塞河流而形成

黑龙江镜泊湖(我国最大堰塞湖)、黑龙江

五大连池、重庆黔江小南海、西安翠华山堰

塞湖

冰蚀湖

由于冰蚀作用形成

的洼地和冰碛物堵

塞冰川槽谷积水

而成

新疆喀纳斯湖、青海文果县果海、陕西太白

山太白池

4.汉族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节日别称

节日时间

过节民族

主要活动

春节

新年

农历正月

初一

汉、蒙古、

壮、布依、

朝鲜、

侗、瑶

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

灶、祭祖、吃团圆饭、贴春

联、挂年画、守岁等,节El期

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

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

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元宵节

上元节

灯节

农历正月

十五

施放花炮烟火、张灯,赏灯

等,还有耍狮子、舞龙灯、

踩高跷、跑旱船、猜灯谜、

和吃元宵(即汤圆)等

清明节

聪明节

踏青节

农历三月

间,即公

历4月4

日前后

汉、彝、

壮、布依、

侗、瑶、

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

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端午节

端阳节

天中节

五月节

农历五月

初五

汉、蒙古、

回、藏、

苗、彝、

壮、布依

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

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

酒、插菖蒲、采药等

中秋节

团圆节

仲秋节

八月节

农历八月

十五

汉、蒙古、

回、彝、

壮、布依、

朝鲜

民间有祭月、赏月、吃月

饼、吃团圆饭及舞龙灯等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

\民族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朝鲜族

分布

东北三省、

辽宁最多

内蒙古

新疆

是中国少数

民族中散居

全国、分布

最广的民族,

宁夏为主

东北三省及

内蒙古

吉林省占

60%以上

语言

满语(阿尔

泰语系)

蒙古语(阿

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

现通用汉语

言文字

语系未定

通用汉语言

文字

宗教

萨满教,还

曾信佛教

早期萨满教,

后藏传佛教

几乎全民族

信伊斯兰教

全民信仰伊

斯兰教

\民族

项八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朝鲜族

文化艺术

1.舞蹈:

“莽

势、空齐”

2.音乐:

《弦

索十三套》

3.曲艺:

“清

音子弟书”

4.体育:

马、射箭、

举重

5.文学:

纳兰

性德诗词、老

舍小说

1.体育:

摔跤、

赛马、射箭

2.舞蹈:

马刀

舞、筷子舞、

安代舞

3.曲艺:

来宝

4.民歌:

长调

民歌(已列入

《人类口头与非

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短调

5.乐器:

头琴

6.史诗:

《江格

尔》、中国最早

用蒙古文写成

的历史文献

《蒙古秘史》

1.典籍:

《突

厥语大辞

典》、《福乐智

慧》、《真理入

门》

2.音乐史诗

“十二木卡

姆”(已列入

《人类口头与

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3.乐器:

“独

他尔”、“达

甫”

4.舞蹈:

顶碗

舞、手鼓舞、

“赛乃姆”

民歌:

花儿

(花儿会)

1.舞蹈:

农乐

舞、长鼓舞、

顶水舞、扇舞

2.歌曲:

桔梗

谣、诺多尔

江边.

3.乐器:

仰琴

4.体育:

跳跳

板、荡秋千、

摔跤、踢足球

住宅

东南开门。

构形似口袋,

三面设炕,西

炕供奉祖先

神位,俗称

“口袋房,弯

子炕”

蒙古包,穹庐

顶已成为蒙

古族的建筑

标志

土坯建筑,屋

顶平坦,开天

窗;室内砌实

心土炕,墙上

开壁龛、挂壁

毯;冬季以火

墙取暖;大门

忌朝西开

清真寺和民

居建筑采纳

了中国传统

的以殿宇式

四合院为主

的建筑式样,

但布局和装

修仍独具其

民族特色

木构架、四面

坡屋顶、瓦片

覆盖的砖木

结构瓦房,墙

壁多刷白灰,

室内盘平

地炕

服饰

袍服(旗袍)、

马褂、

坎肩

大体分为首

饰、长袍、腰

带、靴子4个

部分

蒙古袍

1.城市妇女

多穿西式短

上装和裙子,

农村妇女多

穿宽袖连衣

裙,外套黑色

对襟背心

2.不论男女

老少都喜爱

戴四楞绣花

帽,维语称

“朵帕”

3.男子穿对

襟长袍,维语

称“袷袢”

1.西北地区

男子穿西装

式的长大衣,

戴青色、白色

圆形或平顶

小帽

2.妇女戴披

肩盖头

1.有“白衣民

族”之称

2.妇女穿短

上衣、大长

裙、船形胶鞋

3.男装为短

上衣,外加坎

肩,下穿宽大

裤,外出常罩

斜襟长袍,以

布带打结,现

在多改着

西服

\民族

项八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朝鲜族

特色饮食

1.白肉血肠、

猪肉酸菜炖

粉条、手扒肉

2.点心“萨其

马”

1.分三类:

食、奶食、

肉食

2.农区以粮

食为主,牧区

以奶食(白

食)与肉食

(羊、牛肉)

为主

2.手抓羊肉、

清水煮全羊

3.忌吃虾、

蟹、鱼、海昧

等食品

1.以面粉、玉

米、大米为主

食,常吃的食

品有馕、抓

饭、拉面、清

炖羊肉、包子

和烤肉

2.喜喝奶茶

和红茶

3.喜食牛羊

肉、家禽及鱼

4.抓饭、烤全

羊、烤羊肉串

1.只吃反刍类

偶蹄食草动物

牛、羊、骆驼肉

和食谷类的禽

肉及鱼类

2.民族风味小

吃:

清汤羊肉、

羊羔肉、牛羊

肉夹馍、羊杂

碎汤、酿皮、白

水鸡、切糕等

3.油煎食品

有油香和

馓子

4.爱喝盖

碗茶

1.以米饭为

主食,以汤、

酱、咸菜和泡

菜为副食

2.调味品爱

用辣椒和

豆腐

3.喜辣、酸、

甜,泡菜是佐

餐的主要

菜肴’

4.喜吃牛肉

或狗肉

5.冷面、打

糕、松饼等

婚俗

“打下墅”、“插

车”、“箭射新

娘”、“跨马

鞍”、“座帐”

拦挡迎亲队

伍、唱喜歌、

“抢太阳”

婚礼分别在

女方和男方

家两次举行

禁忌

1.不打狗、不

杀狗、不吃狗

肉、不戴狗皮

帽子、不穿狗

皮袖头的衣

服,不当着主

人的面赶狗,

更不说狗的

坏话

2.忌打喜鹊

和乌鸦

3.忌坐西炕,

特别忌讳妇

女在西炕上

生孩子

4.忌在索罗

杆上拴牲口

1.禁骑马、坐

车到蒙古包

门前下马、下

车,并忌讳将

马鞭、刀枪带

进包房内

2.忌讳坐蒙

古包的西北

角以及睡或

坐时脚忌伸

向西北方

3.不能在火盆

上烤脚,禁止

用刀或斧子接

触火或在火旁

砍伐东西

4.赠送礼品

忌单数

5.蒙古族的

守门狗和牧

羊犬禁止外

人打骂

节日

“那达幕”

大会

回甲节、回

婚节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

\民族

项八

壮族

土家族

黎族

分布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

多的民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

湘、鄂、渝、黔四省市交

界的丛山中

海南

语言

壮语(汉藏语系)

壮文(拉丁字母拼音文

字)

汉藏语系、通用汉字

汉藏语系、通用汉字

宗教

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信鬼神、崇拜土王(祖

先)、尊奉土老司(巫

师)、相信兆头

主要崇拜祖先、其次崇

拜自然

文化艺术

1.花山崖壁画

2.铜鼓(素有“铜鼓之乡”

的誉称)

3.壮歌

土家族人民的艺术

之花:

1.舞蹈:

摆手舞

2.土家锦(土家语称“西

兰卡普”)

1.舞蹈:

春米舞、竹竿舞

2.黎锦

住宅

多与当地汉族建筑相同,

部分地区为“干栏式”的

全楼居和半楼居建筑

吊脚楼

在五指山腹地住茅草泥

房,房屋形式有船形和

金字塔形。

船形屋建筑

有铺地型和高架型,高

架型属“干栏式”建筑。

服饰

妇女多穿无领、绣花、滚

边上衣,滚边、宽脚裤子,

腰束绣花围腰,喜戴银

首饰

1.男装对襟短衫、扣子

很多、下着长裤、青布

包头

2.女装短衣大袖、镶边

筒裤、头缠青丝帕或

布帕

1.男子穿无领对襟上

衣、前后两幅布的吊檐、

结鬃缠头

2.女子穿无领对襟敞胸

上衣、无褶绣花筒裙、披

绣花头巾

婚俗

“哭嫁”,有子时发轿,穿

露水衣的习俗

成年后住在村寨外的寮

房,俗称“放寮”

婚后不落夫家

特色饮食

1.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2.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

鱼片为佳肴,以烤整猪、

白斩鸡待客

3.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4.节日喜食五色糯米饭、

驼背粽子

1.多食包谷、稻米,爱好

喝酒,善食辣椒、花椒、

山胡椒

2.腊肉、甜酒、团馓、

糍粑

1.腌制生鱼生肉

2.竹筒饭

3.妇女嚼槟榔

\民族

项八

壮族

土家族

黎族

禁忌

忌食牛肉和蛙肉

1.禁食狗肉

2.忌随意移动火坑中的

三脚架、忌用脚踩灶或

坐在灶上以及将衣服、

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

灶上

3.客人不能与少妇坐在

一起

4.忌在家里吹口哨或随

意敲锣打鼓

忌头朝门口睡觉,如过

路客人无意犯忌,主人

以为有祸临头

节日

歌圩节、牛魂节

赶年

三月三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

\民族

项八

苗族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傣族

藏族

分布

主要在贵

州、云南、

湖南、重

庆、广西、

湖北、海南

黔西南、黔

南、黔东南

自治州最

集中

四川、云

南、贵州、

广西。

民族区域

自治地方

数量最多。

四川凉山

彝族自治

州全国

最大

大理白族

自治州

丽江纳西

族自治县、

泸沽湖畔

西双版

纳、德宏

主要西藏

其次四

川I、青海、

甘肃、云

语言

苗语(汉藏

语系)、通

用汉语文

彝语(汉藏

语系)、彝

文(音节文

字)

汉藏语系

纳西语(汉

藏语系)、

东巴文和

哥巴文仅

是东巴教

东巴使用

的文字

汉藏语系

藏语(汉藏

语系藏缅

语族藏语

支,有卫

藏、康巴、

安多3种

方言)、藏

文(7世纪

前期参照

梵文创制)

宗教

主要信仰

万物有灵

或多神鬼、

崇拜自然、

奉祀祖先

多神崇拜

多神信仰,

佛教盛行

奉祀“本

主”(保护

神)是宗教

信仰的明

显特点

东巴教

南传上座

部佛教

藏传佛教

×

苗族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傣族

藏族

文化艺术

1.工艺品:

银饰、蜡

染、织锦、

刺绣

2.歌舞:

“飞歌”、芦

笙舞、铜鼓

舞、踩堂舞

1.大理古

城、石钟山

石窟

2.白族调

1.世界文

化遗产丽

江古城(即

大研镇)

2.东巴文及

哥巴文书写

的东巴经数

千卷

3.《创世

纪》等史诗

4.丽江古

乐和丽江

壁画

5.以及“喂

热热”歌

舞等

6.东巴教、

东巴经、东

巴文学艺

术,形成了

纳西族独

具特色的

东巴文化

1.孔雀舞

2.民间叙

事长诗

《召树屯

与楠玛诺

娜》、《娥

并与桑

洛》

1.古建布

达拉宫

2.英雄史

诗《格萨

尔王传》

3.藏医名

著《四部

医典》、藏

传佛教经

典《甘珠

尔》和《丹

珠尔》

3.特色文

化——藏

医学、藏

戏、唐卡

4.舞蹈

“锅庄”、

“热巴”、

“羌姆”

住宅

吊脚楼

1.木结构

土掌房,低

矮无窗。

房内一般

隔成三间,

中间为堂

屋,用三块

石头支成

火塘,为家

庭起居活

动中心

2.有的房

屋一端构

筑高耸的

碉楼,是彝

族传统建

筑的象征

1.平坝地

区住房布

局以庭院

组合建筑

群:

“一正

两耳”、“三

房一照

壁”、“四合

五天井”、

“走马转角

楼”

2.照壁与

门楼造型

精美是白

族建筑的

特色

1.平坝地

区土木结

构,普遍采

用“三房一

照壁”或

“四合五天

井”形式

2.山区多

木楞房

1.德宏地

区为平房

2.西双版

纳地区为

干栏式竹

楼,傣家

竹楼是傣

族最具特

色的干栏

式住宅

形式

1.“碉房”

是卫藏南

部谷地城

乡土、石、

木结构的

民居

2.“帐房”

是藏北牧

区的民居

3.雅鲁藏

布江流域

林区为木

构建筑,

甘肃、云

南等地流

行土木结

构的木

楞房

苗族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傣族

藏族

服饰

1.男装分

对襟大褂

和左衽长

衫两大类,

头裹青色

头巾

2.女装分

右衽大襟

和胸前交

叉式两大

类,F着宽

脚长裤或

百褶裙,

“银衣”

凉山地区

1.男子头

顶留的头

发称为“天

菩萨”,裹

青蓝布头

帕,前方扎

成“英雄

结”,以无

须为美,左

耳戴大耳

珠,珠下缀

丝线流苏

2.女子头

覆绣花瓦

式方帕,下

穿长百

褶裙

3.男女外

出时都穿

披风“察尔

瓦”

1.崇尚

白色

2.男子多

穿白色对

襟衣,套

黑褂

3.妇女多

穿白色上

衣,外套黑

丝绒短褂

或红色坎

肩,下着蓝

布宽脚裤,

以绣花布

或彩巾缠

头,脚穿绣

花鞋

i.妇女系

百褶围裙,

披羊皮七

星披肩(俗

称“披星戴

月”),衣料

多为蓝、

白、黑三

色,以黑

为贵

i.男子上

穿无领对

襟或大襟

小袖短

衫,下着

长裤,白

布或蓝布

包头

2.西双版

纳妇女上

着紧身大

襟或对襟

圆领窄袖

短衫,下

着长筒

裙,结发

于顶,梳

孔雀髻

1.男女都

蓄辫,戴

藏式金花

帽,外套

藏袍“朱

巴”,穿氆

氇或牛皮

的藏靴

2.拉萨地

区已婚妇

女系彩色

腰裙“帮

典”

婚俗

通过“游

方”、“跳

月”等社交

活动,自由

恋爱成婚

1.男女青

年住公房

2.婚礼上

关门对歌

1.丽江地

区一夫一

妻制父系

家庭

2.云南宁

蒗县永宁

地方和四

川盐源县

泸沽湖畔

部分地区

直到1958

年以前家

庭形态仍

以母系为

主,婚姻形

式为“阿注

婚”

婚前社交

自由,但

结婚还要

托媒说

亲,流行

招赘婚

i.女子到

十六七岁

举行成丁

礼仪式,

以后可以

参加男女

社交,并

可婚嫁

2.恋爱虽

然自由,

但婚姻却

操纵在父

母及合婚

喇嘛手中

\民族

项目\

苗族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傣族

藏族

特色饮食

I.喜酸辣、

饮酒、糯食

2.糯米糍

粑、蒸糯

米饭

砣砣肉、转

转酒

忌吃蒜

1.善于腌

制火腿、腊

肉、香肠、

猪肝鲊乍、螺

丝酱,沙锅

鱼、乳扇,

喜食酸

辣味

2.以“三道

茶”待客

丽江的火

腿耙耙、宁

蒗的琵琶

猪和泸沽

湖的酸鱼、

鱼干

1.竹筒饭

2.香茅草

烤鱼

3.嗜酒、

嚼槟榔

1.农区和

城市以糌

粑和酥油

茶为主食

2.牧民以

乳类和肉

类为主食

3.青稞酒

是各地藏

族普遍喜

欢的饮料

禁忌

1.不吃牛

羊肉,忌狗

肉上灶,忌

在屋里煮

蛇肉

2.父母或

同村人去

世,一个月

内忌食

辣椒

1.有敬“神

树”的习惯

2.祭祀时忌

外人观看

3.彝族人

宰杀家禽、

家畜时,忌

外人在场

4.忌外人

骑马进彝

族寨子

5.在彝族

人家里做

客,要坐在

火塘的上

方或右方;

忌用脚踏

三脚架

6.彝族人一

般都用酒肉

盛情款待客

人,他们给

你东西吃你

必须吃,不

然就认为你

看不起他

们;但是彝

族人忌客人

把食品带

走,认为这

样做是不讲

义气

1.夏历七

月十五接

送祖先亡

灵时不能

出门

2.火把节

的晚上岳

父不能接

女婿来家

中过节

1.骑马到

寨前必须

下马,到主

人家里不

能将马拴

在祭天堂

的地方

2.祭天堂、

祖先、战神

时,忌外人

观看

3.进屋后

不能靠神

位坐,最好

坐在灶下

方或周围

I.“寨神

庙”平时

忌进,寨

心忌坐及

脚踏或拴

马,忌移

动或触弄

“神树”下

的祭品

2.祭寨时

忌外人进

寨,寨里

人出来也

必须等祭

寨完毕

3.进寺要

脱鞋袜,

妇女进寺

忌任意走

动,忌随

便敲打佛

寺里的

鼓,忌触

摸神像及

法器,忌

摸小和尚

的头顶

1.进寺庙

忌摸宗教

器物

2.行路遇

到寺院、

玛尼堆、

佛塔等宗

教设施必

须从左往

右绕行,

信仰苯教

的则从右

边绕行

3.最大的

禁忌是

杀生

4.进入藏

胞的帐房

后,男的

坐左边,

女的坐

右边

节日

苗年、龙舟

节、芦笙

节、四月

八、花山节

火把节

三月街、

绕三灵

棒棒会、三

朵节、三月

会、火把

节、朝山节

泼水节、

关门节、

开门节

藏历年、

雪顿节、

望果节

8.少数民族易混淆项目对比表

民族

舞蹈

乐器

裙子

茶水

牛肉

狗肉

槟榔

满族

“莽势、空齐”舞

不吃

蒙古族

马刀舞、筷子舞、

安代舞

马头琴

维吾尔族

顶碗舞、手鼓舞、

“赛乃姆”

‘独他尔”、

“达甫”

连衣裙

奶茶

红茶

回族

盖碗茶

朝鲜族

农乐舞、长鼓舞、

顶水舞、扇舞

伽椰琴

大长裙

壮族

铜鼓

不吃

喜嚼

土家族

摆手舞

不吃

黎族

春米舞、竹竿舞

无褶绣

花筒裙

喜嚼

苗族

“飞歌”、芦笙舞、

铜鼓舞、踩堂舞

长百褶裙

不吃

不吃

彝族

百褶裙

白族

三道茶

纳西族

“喂热热”

傣族

孔雀舞

长筒裙

喜嚼

藏族

“锅庄”、“热巴”、

“羌姆”

酥油茶

 名贵中成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