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089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docx

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2017营口站前区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1、25, 50, 76, 103, 131,( ) 

  A.143 B.160 

  C.150 D.151 

  【答案】B 

  【解析】题中的数字构成了二级等差数列,后项和前项的差分别是25、26、27、28,那么,最后的数字应当与131相差29,因此,答案是160,本题选择B项。

 

  2、0.1, 1, 3, 300, 0.01, 10, 0.04, ( ) 

  A.4 B.40 

  C.0.4 D.400 

  【答案】B 

  【解析】题中的数字构成了二级等比数列,1比0.1是10,300比3是100,10比0.01是1000,那么X比0.04是10000,X是400,或者也可以看成0.1乘以10是1,3乘以100是300,0.01乘以1000是10,0.04乘以10000是400,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出答案选D 

  3、2, 4, 4, 0, 16, ( ) 

  A.4 B.40 

  C.0.4 D.256 

  【答案】D 

  【解析】上列数字每两项的后项减前项的差的平方等于后面的数字,(16-0)的平方是256 

  5、1, 2, 3, 10, 39, ( ) 

  A.52 B.96 

  C.196 D.252 

  【答案】C 

  【解析】这是一个积数列的变式,1×1+1=2,2×2-1+=3,3×3+1=10,10×4-1=39,39×5+1=196,本题选择C项 

  6、1/4, 2/5, 5/7, 1, 17/14, ( ) 

  A.25/17 B.26/17 

  C.25/19 D.26/19 

  【答案】D 

  【解析】可将上列分数变成:

1/4, 2/5, 5/7,10/10, 17/14,分子是二级等差数列,1、2、5、10、17,(26)后项减前项得到1,3,5,7,9,构成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分母4、5、7、10、14、(19),后项减前项得到1、2、3、4、5,本题选择D项。

 

  7、11, 13, 22, 38, 61, ( ) 

  A.88 B.89 

  C.90 D.91 

  【答案】D 

  【解析】后项减去前项分别得到2、9、16、23、(30),构成了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本题选择D项。

 

  8、77, 49, 28, 16, 12, 2, ( ) 

  A.10 B.20 

  C.36 D.45 

  【答案】A 

  【解析】前项减去后项等于第三项,77-49= 28,28-16=12,12-2=10,本题选择A项 

  11、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则这个方阵共有学生( )人。

 

  A.272 B.256 

  C.240 D.225 

  【答案】B 

  【解析】一个方阵的总人数是方阵每边人数的平方,方阵共有学生一定是一个平方数,ACD都不是,只有B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项。

 

  12、蓝、黄、绿三个球,从左到右顺序排序,有( )种排法。

 

  A.4 B.6 

  C.8 D.10 

  【答案】B 

  【解析】排第一个球有三种选择,排第二球有两种选择,那么剩下的那个球排第三个的位置,只有一种选择,所以一共有3×2×1=6种排法。

 

  13、某种商品的标价为220元,为了吸引顾客,按9折出售,这时仍可盈利10%,则这种商品的进价是( )元。

 

  A.180 B.190 

  C.200 D.210 

  【答案】A 

  【解析】设商品的进价是X,那么可以得到(220×90%-X)/X=10%,得出X=180,本题选择A项。

  14、公司总部下发年终奖励基金给某下属单位,经理决定把它全部奖励给甲、乙、丙三位优秀员工,原本打算按甲、乙、丙比例为4:

3:

2的方案进行分配,最终经理决定根据实际贡献按甲、乙、丙比例为5:

4:

3分配奖金,结果某人得到的奖金比原有方案多出1万,则奖励基金总额为( )万元。

 

  A.36 B.24 

  C.18 D.12 

  【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以运用代入法,假设奖励基金总额是36万元,那么甲乙丙按照4:

3:

2的方案进行分配的话,就分别可以得到16、12、8万元,按照实际贡献5:

4:

3分配的话,就分别得到15、12、9万元。

丙得到的奖金正好比原有方案多出1万元,因此,本题选择A项。

 

  16、某校参加军训队列表演比赛,组织一个方阵队伍,如果每班6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4个班的同学参加;如果每班7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3个班的同学参加,那么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 )人。

 

  A.200 B.196 

  C.190 D.188 

  【答案】B 

  【解析】一个方阵的总人数是方阵每边人数的平方,方阵共有学生一定是一个平方数,每班60人,至少4个班的同学就有240人,3个班的同学就有180人,方阵的人数应该是180 

  19、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6,D是AC的中点,E是BD的中点,则四边形CDEF的面积是( ) 

  A.10 B.5 

  C.20/3 D.15 

  【答案】C 

  【解析】连EC,D是AC的中点,所以S△ABD==S△CBD=S△ABC/2=16/2=8,E是BD中点,所以S△ABE=S△AED=S△ABD/2=4,S△BEC=S△DEC=S△CBD/2=4,令S△CEF=x, 则S△BEF=4-x,S△ABF/S△ACF=BF/CF=S△BEF/S△CEF即 (4+4-x)/(8+x)=(4-x)/x,解得x=8/3,所以S四边形CDEF=S△CEF+S△DEC=8/3+4=20/3 

  20、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甲车去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回来时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

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0千米。

甲、乙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是( ) 

  A.2:

3 B.3:

  C.18:

49 D.49:

48 

  【答案】D 

  【解析】假设甲乙之间的路程是S,那么甲往返所用的时间是S/60+ S/80,乙所用的时间是S/70+ S/70,甲乙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就是S/60+ S/80与 S/70+ S/70的比值,得出是49:

48,本题选择D项。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 

  21.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1)老陈_____太不会说话了,根本没有把问题讲清楚。

 

  

(2)你把他说得____好好了。

 

  A.不免,未免 B.未免,未免 C.不免,不免 D.未免,不免 

  【答案】B 

  【解析】未免是表示一种对前面内容有点“不以为然”的委婉否定的感觉;不免就是“免不了”,后面接一个肯定语气的词或句,有点绝对的意味。

根据题意,两个句子空白处均填未免比较合适。

所以本题选B。

 

  22.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1)误会产生之后,人们并没有给他____的机会。

 

  

(2)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什么关联,需要____处理。

 

  (3)大家的力量___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A.分辨,各别,汇合 B.分辨,个别,会合 

  C.分辨,各别,会合 D.分辨,个别,汇合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第一空儿都是分辨,可以不用考虑。

个别:

单个。

极少数;各别:

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

会合:

聚集到一起,可用于人或物。

汇合:

(水流)聚集。

所以本题选C。

 

  2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总经理那样做,_____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人意思 。

 

  

(2)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___历史博物馆多年。

 

  (3)鲁迅先生对写出《呼兰河传》的青年作家萧红___很大的希望。

 

  (4)颁奖会结束,与会者_____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走出会场。

 

  A.本意。

蛰居。

寄予。

簇拥 B.本意。

蛰居。

寄寓。

蜂拥 

  C.本义。

谪居。

寄寓。

簇拥 D.本义。

谪居。

寄予。

蜂拥 

  【答案】A 

  【解析】本义是词语的本来意义,本意是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1)应填本意;C.D排除。

寄予是寄托着很大的希望,寄寓是依附的意思,根据题意,(3)应选寄予,所以本题选A。

 

  2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卷风”袭来,消费者______。

拿着一张张消费券,很多人______:

不用呢,怕吃亏;用了呢,又怕中招。

 

  A.头晕眼花,优柔寡断 B.扑朔迷离,进退维谷 

  C.不知所措,当机立断 D.眼花缭乱,举棋不定 

  【答案】D 

  【解析】扑朔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由文种“‘券风’来袭”可知第一空为消费者的反应是由券风来袭而引起的,故排除B。

A项“头昏眼花”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

当机立断:

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举棋不定:

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由文中“不用呢”。

“用了呢”可知消费者是“举棋不定”。

所以本题选D。

 

  2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说五四时期的那一代有志青年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曾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是艰辛的,______当代青年则是幸运的,_____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_____使我们创造了过去十年的辉煌,也将使我们在新世纪里继续创造辉煌。

 

  A.尽管,那么,因此,不但 

  B.如果,那么,因为,不仅 

  C.如果,所以,既然,不仅 

  D.尽管,但是,既然,不但 

  【答案】B 

  【解析】前两个空不好确定填什么,第三空前面说当代青年是幸运的,后面说的是幸运的原因,填因为比较合适;如果和那么,不仅和也是两对对应的关联词语。

所以本题选B。

 

  2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1)班主任老师因公出差,临走前,把班上的事向代理班主任作了______。

 

  

(2)“严”和“爱”并不矛盾,爱学生并不等于____学生的不良行为。

 

  (3)鲁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词就_____着深刻的含义。

 

  (4)加入了“世贸”组织,就要和国际接轨,就要改掉我们管理上的种种______。

 

  A.交待,怂恿,包涵,成规 

  B.交代,纵容,包含,陈规 

  C.交待,怂恿,包涵,陈规 

  D.交代,纵容,包含,成规 

  【答案】B 

  【解析】交代:

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交待:

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

纵容:

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

多含贬义;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包含:

里边含有;包涵:

客套话,请人原谅。

陈规:

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陈旧的规矩。

成规:

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

方法。

所以本题选B。

 

  30.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_____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2)五百多年来的水土流失,把______的朱砂红墙和宫门埋去了大半载。

 

  (3)我把这么深厚的感情______在我的歌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A.确立,剥落,灌注 B.建立,剥落,贯注 

  C.确立,脱落,贯注 D.建立,脱落,灌注 

  【答案】A 

  【解析】“确立”较“建立”的肯定程度更强烈;“剥落”较“脱落”与各自的结合物结合程度更紧密;“贯注”强调时间上的连续性;“灌注”强调空间上的充实性。

所以本题选A。

 

  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此外,在另外两份建议中,她积极呼吁加快股权分置改革措施,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行为。

 

  B.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电信立法,规定电信网络必须开放,明确网络资源的分拆。

出租以及定价原则,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C.据调查,当今中国,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电视。

电影以及网络游戏等来认识生活,在其中形成有关善恶对错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确认和思考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烦燥。

失眠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

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去掉“措施”;C.语序不当,应是先“思考”后“确认”;D句式杂糅,“是因为……”与“……所造成的”不能混用。

所以本题选B。

 

  3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院校,将自然形既是教育中心有事科学研究中心。

 

  B.妇女们秧插得又密。

又齐。

又快。

又漂亮。

 

  C.这样一直漂到潼南镇,才能派来抢险的机动船把他们从昏迷中就上来。

 

  D.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答案】B 

  【解析】A,“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应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的中心”;C,“才”前应有主语“他们”;D,“等于”后应加“这条弧”或“它”。

所以本题选B。

 

  38.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是:

( ) 

  A.请你告诉小王,我们要学习文件。

 

  B.时间过得真快呀,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才六岁。

 

  C.躺在床上那么久,他终于想起来了。

 

  D.环保部门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降至合格标准。

 

  【答案】D 

  【解析】A我们指代不明,可能包括小王,也可能不包括小王;B第一次见可能是“我”六岁,也可能是“你”六岁;C谁躺在床上那么久不确定。

所以本题选D。

 

  41.佛教虽提倡超凡脱俗,四大皆空,但到底不能离开人间,所以它也并不能完全免俗,佛教中也有不少财神爷,开来,爱财之心,根除也难,据佛经上讲,佛祖释迦曾接受过龙女的布施--一颗价值三千大世界的珠宝!

 释迦马上让她成佛。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 

  A.爱财之心,人之常情。

 

  B.佛教也不能免俗。

 

  C.提倡四大皆空的佛教也有爱财之心。

 

  D.面对财宝,提倡四大皆空的佛教也不能完全免俗。

 

  【答案】D 

  【解析】在判断作者的观点时,特别要注意“但”。

“但是”。

“然而”等转折词,因为作者的观点经常掩藏在转折词的后面,此题就是如此。

作者的观点在“但”后面即“(佛教)到底不能离开人间,所以它也并不能完全免俗”。

虽然A.D都提到了“免俗”,但短文是针对“爱财”的,故A项应排除。

 

  45.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物的世界,在它同爱的世界之间断绝交通的时候,便失支了它的平衡。

于是我们就不得不为极低廉的东西,付出灵魂的代价。

而这种事情只能发生物物的监狱以其铜墙铁壁永远牢不可破威胁吓唬我们的时候,于是就引起了可怕的战斗。

嫉妒和压迫,争夺空间和机会,因为这些都是有限的。

我们痛苦地意识到这种事情的邪恶,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在一个残缺不全的真理的狭窄范围内加以调整。

这种努力导致失败。

只有他帮助了我们,他以他的一生给我们证明:

我们有个灵魂,它的住所建筑在爱的王国里,当我们达到精神上自由的境界,物就无从以其虚假的价格霸道欺压我们了。

 

  这段话的主题是:

 

  A.我们的物的世界丰富多采,应该珍惜。

 

  B.人们应该有一个爱人的心,去抵制物质所带来的诱惑。

 

  C.人应该有感情。

 

  D.物质是战斗。

嫉妒和压迫的来源。

 

  【答案】B 

  【解析】从首句开始就说物的世界如果不和爱的世界沟通就会失去平衡,后面解释如何抵制物质的诱惑,在不至于付出灵魂的代价。

所以本题选B。

 

  46.一个人的心态直接影响他对事物的看法。

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A.世界原本是美好的,我们应热爱生活。

 

  B.用悲观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是人类的天性。

 

  C.心情的颜色决定着世界的颜色。

 

  D.为物所扰,为己所累,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些事”可知,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我们面对问题的心情决定了事情的色彩,C项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选C。

 

  47.要对流浪儿童的社会现状作详尽的了解,探索规律,即使是局部性的,也一定要走进现实社会中找资料,绝不能凭空臆度,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建立有关的理论,不能没有实践的资料,以供验证理论之用。

 

  根据题干可以得出:

 

  A.对流浪儿童现状研究的人,一定同时也是从事实践工作的人。

 

  B.要从事流浪儿童研究,不能不从实际工作中收集资料。

 

  C.依据实践的资料作流浪儿童研究,则不具有理论性。

 

  D.对流浪儿童研究只需有实践的资料就可以了。

 

  【答案】B 

  【解析】从题干可知面对流浪儿童的社会现状要走进现实,建立理论,不能没有实践资料。

要从事流浪儿童研究,不能不从实际工作中收集资料。

所以本题选B。

 

  48.“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上面文字主要表达了:

 

  A.“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

 

  B.作者表达了对小巷。

泉水。

绿草青苔消失的惋惜之情。

 

  C.有些东西失去后才发现是最美的。

 

  D.“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观众是因为记录了失去的美。

 

  【答案】A 

  【解析】开始说明“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后面解释吸引观众的原因。

所以本题选A。

 

  49.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谦虚和待人宽厚的,所以,我们一般乐于接受那种态度平和的谈话方式。

而对咄咄逼人的谈话者则会敬而远之,同样面对采访提问,我们比较喜欢回答平易友善的问题,而不太欣赏那种尖锐挑战的追问。

 

  这段话的主要思想是:

 

  A.反对咄咄逼人的谈话风格。

 

  B.中国文化是值得世人学习的。

 

  C.提倡平易友善的提问方式。

 

  D.崇尚谦虚和待人宽厚是我们中国人日常交往中喜好的因素。

 

  【答案】C 

  【解析】由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崇尚谦虚待人宽厚引出我们喜欢态度平和的谈话方式。

进而说明对采访提问也是一样,应该提倡平易友善的提问方式。

所以本题选C。

第三部分:

逻辑判断 

  52.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南昌起义(3)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4)十月革命(5)工人运动 

  A.1-4-5-3-2B.1-5-4-2-3 

  C.4-1-3-5-2D.4-5-3-1-2 

  【答案】C 

  【解析】先有思想引导,后有行动,成立组织,带动全国。

因此,本题答案为C。

 

  53.①选定图纸②征集土地③检查验收④施工建房⑤交付使用 

  A.2-1-4-3-5B.2-3-4-5-1- 

  B.2-5-1-3-4D.2-5-3-1-4- 

  【答案】A 

  【解析】先征集土地,建房前先定图纸,排除BCD。

因此,本题答案为A。

 

  54.①摔倒②遗留废料③提起诉讼④上班⑤道路施工 

  A.4-2-1-5-3B.5-2-4-1-3 

  C.4-3-2-1-5D.4-5-2-3-1 

  【答案】B 

  【解析】先有施工遗留废料才能引起上班路上的摔倒,因此,本题答案为B。

 

  55.①社会调查②实施③收集资料④策划⑤评估效果 

  A.1-4-3-2-5B.3-1-4-2-5 

  C.4-1-3-2-5D.4-3-1-2-5 

  【答案】D 

  【解析】行动前先策划,排除AB,做调查前先搜集资料,排除C。

因此,本题答案为D。

 

  56.①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竹筷②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③对生产木筷做出限制④生产木筷出口创汇⑤森林资源日趋萎缩 

  A.1-2-4-3-5 

  B.2-4-5-3-1 

  C.1-2-3-4-5 

  D.2-4-3-5-1 

  【答案】B 

  【解析】先使用一次性木筷造成资源萎缩后推广重复使用竹筷。

因此,本题答案为B。

 

  57.①刘邦攻入咸阳②巨鹿之战③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

度量衡文字④商鞅变法⑤陈胜。

吴广起义 

  A.5-4-3-2-1 

  B.4-3-2-5-1- 

  C.4-3-5-2-1 

  D.4-3-1-2-5 

  【答案】C 

  【解析】陈胜。

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和刘邦攻入咸阳发生在秦末期,排除ABD,商鞅变法和统一度量衡发生在秦前期。

因此,本题答案为C。

 

  58.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戊戌变法④火烧圆明园⑤义和团运动 

  A.5-4-3-2-1 

  B.4-3-5-1-2 

  C.4-3-5-2-1 

  D.4-3-1-2-5 

  【答案】B 

  【解析】列强侵略在前,之后变法,农民起义,工人阶级崛起。

因此,本题答案为B。

 

  59.①返还定金②出口荔枝③全部退回④到港后荔枝变质⑤温控设施出问题 

  A.5-4-2-3-1 

  B.5-2-3-4-1 

  C.2-5-4-3-1 

  D.2-4-1-5-3 

  【答案】C 

  【解析】先出口由于设施问题荔枝变质,后退回返还定金。

因此,本题答案为C。

 

  60.①工资待遇增多②利润增高③员工满意度提高④企业活力增强⑤政府权力下放企业 

  A.5-2-3-4-1 

  B.5-3-4-2-1 

  C.5-4-2-1-3 

  D.5-2-3-1-4 

  【答案】C 

  【解析】权力下放带动企业活力,利润增高员工待遇增多,最后满意度提高。

因此,本题答案为C。

 

71.2007年中国CPI上涨6.5%。

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平均为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的CPI正呈上涨趋势,明年的CPI将会更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严重削弱上述结论:

 

  A.今年CPI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全国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 

  B.在一个稳定的发展中大国,CPI过高是不正常现象 

  C.消费者对于过高的CPI越来越不适应 

  D.由于抑制通货膨胀,现在失业人数和居民平均收入都有所下降 

  【答案】A 

  【解析】CPI幅度上升是受自然灾害影响,原因不确定,明年是否上升也是不确定的。

这种不确定因素最能削弱CPI会逐年上涨的预测。

因此,本题答案为A。

 

  72.一个已经公认的结论是,北美洲人的祖先来自亚洲,至于亚洲人是如何到达北美的呢?

科学家们一直假设,亚洲人是跨越在14000年以前还连接着北美和亚洲,后来沉入海底的陆地进入北美的,在艰难的迁徙途中,他们靠捕猎沿途陆地上的动物为食,最近的新发现导致了一个新的假设,亚洲人是驾船沿着上述陆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鱼和海洋生物为食而进入北美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两个假设中更相信后者:

 

  A.当北美和亚洲还连在一起的时候,亚洲人主要以捕猎陆地上的动物为生 

  B.上述连接北美和亚洲的陆地气候极为寒冷,植物品种和数量都极为稀少,无法维持动物生存 

  C.在亚洲,靠海洋生物为食的食物来源的海洋文化,最早发源于10000年以前 

  D.存在于8000年以前的亚洲和北美洲文化,显示出极大的类似性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是一个具有对抗性的对话。

要加强后一个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