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317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docx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二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秋天多么好

教材分析:

《秋天多么好》这一单元,是一组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歌曲,教师可利用学生周围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在欣赏田野里成熟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快乐,为学生演唱?

歌曲提供感性经验,理解歌词内容,并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体验演唱歌曲带来的快乐。

2、有感情地学习歌曲并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3、了解连音、跳音的符号意义,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内容:

《秋天多么美》、《四季—十月之秋》、《丰收之歌》、《圆圆和弯弯》、《野菊花》。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出“连音”和“跳音”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知道秋天哪些农作物成熟了,成熟后的形状或状态是什么样的。

2、音乐磁带、歌曲视频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提问导入、自由创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一唱《秋天多么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学习歌曲并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认识、了解连音的符号意义,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一、导入、激趣。

    1、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

秋天来到了,你知道哪些农作物丰收了?

丰收后的景象美不美?

引出歌曲《秋天多么美》。

2、放动画视频录音一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词和旋律的优美。

提问: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秋风是怎样吹的?

什么农作物成熟了?

成熟后的果实、庄稼是什么样子的?

二、理解歌曲。

    1、老师范唱一遍,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词。

    提问:

你喜欢歌曲里的哪一句?

(用歌曲里的话说一说)

    2、老师分句讲解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3、老师带领学生读歌词,分句讲解,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4、随音乐读歌词。

三、学唱新歌。

1、随音乐唱歌。

老师讲解“连音”的唱法,让学生了解。

在熟悉了歌词的基础上,老师大声唱,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

    2、集体练习唱。

听唱法学唱。

3、用不同的方式唱:

领唱、分组唱、齐唱,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演唱。

四、表现歌曲。

  1、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提示:

秋风是怎样吹的?

你学学秋风怎样吹。

棉桃姐姐是什么样子的?

稻花姐姐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学生可以加上一些简单动作,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也是一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同时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培养学生观察力、模仿力。

五、总结。

老师和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秋天多么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一唱《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丰收之歌》,感受农民丰收之后的愉悦心情,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2、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创编表演简单的集体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进入课堂,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歌

1、学生齐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指名演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3、教师评价指导。

三、情境创设,感受音乐

  经过一年辛勤的劳动,农民伯伯们终于等到了这个收获的季节,看着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伯伯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回答:

喜悦、高兴、兴奋等)这个时候,他们会怎样来庆祝丰收呢?

(生讨论回答,展现一副庆丰收的美景)

四、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初听歌曲;

(1)让我们与农民伯伯一起去享受这种喜悦吧!

请听《丰收之歌》

(2)听到这首歌曲,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啊?

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

2、教师范唱,请学生听完后评价,熟悉歌曲旋律。

(1)学生随多媒体课件用“la”轻声哼唱,师及时指导;

(2)再次哼唱,找出其中相同的乐句,再唱一唱;

(3)完整的哼唱。

3、加上歌词唱一唱

(1)学生轻声清唱歌词一遍,演唱中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难点(如一拍两字,半拍两字)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3)分男女学生演唱,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5、分析处理,表演歌曲

(1)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得最好听呢?

节拍:

24拍情绪:

欢乐地演唱方法:

跳跃的,有弹性的

(2)按分析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师点评小结。

(3)你能再编创几个动作来边唱边跳吗?

(分组创编,教师指导)

五、拓展

 1、同学们,你们在平时还学过听过哪些关于秋天丰收的音乐作品?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音乐《丰收锣鼓》、《四季、十月之秋》)

3、以后,同学们有好听的歌曲也要拿来和老师共享哟。

下去以后收集一些有关丰收的歌曲吧。

五、课堂小结

让我们把丰收的喜悦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玩一玩《圆圆和弯弯》《野菊花》

教学目标:

1、体验演唱歌曲带来的快乐。

2、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载歌载舞的丰收场面。

教学重点:

模唱、做头饰做游戏。

教学难点:

创编表演丰收场面。

教学准备:

乐器:

大鼓、腰鼓、钹。

菊花头饰。

DoReMi唱名头饰。

桔子、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秋天多么美》。

二、聆听《圆圆和弯弯》

1、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

你能用舞蹈动作来表演一下吗?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

(学生说后,拿出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

   2、我们来聆听歌曲范唱,跟着拍一拍节奏。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四、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大鼓、腰鼓、钹)

   2、拓宽思路,创编歌词。

   3、律动:

即兴舞蹈表演载歌载舞的丰收场面。

(部分同学伴奏)

五、演一演《野菊花》。

游戏DoReMi。

  1、戴上野菊花头饰。

  2、听音乐,律动表演。

  3、戴上DoReMi头饰。

  4、教师吹竖笛,听到那个音,戴那个音头饰的小朋友就跳一跳,并把那个音唱三遍。

设计意图:

利用佩戴头饰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既学到音乐知识,又提高识谱听辨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提高课堂效率。

六、小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在《野菊花》音乐声中结束。

第二单元《聪明的小动物》

          第一课时唱一唱《聪明的小猴》

教材分析:

  《聪明的小猴》是一首欢快、活泼、幽默的山东民歌,四二拍,五声宫调式,其结构为两个7小节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两个乐句和节奏完全相同,旋律相对应,给人一唱一和的感觉。

教学目标:

1、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用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聪明的小猴》表现歌曲幽默风趣的风格,启发学生学习小猴子的聪明。

    2、进一步熟悉锣鼓钹等打击乐器,记住它们的声音,并动手敲击。

教学重点:

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用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聪明的小猴》表现歌曲幽默风趣的风格。

教学难点:

为歌曲编创简单的动作。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聪明的小猴》

  1、谈话导入

  讲述小猴子盖新房的故事,引入课题,请学生回答这间小屋用了哪几种乐器,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学习节奏×××和×××

A、小猴子盖新房的时候总是敲三下,你们能试着给小猴子帮忙敲一敲吗?

引出×××和×××

B、请学生分组敲击这两种节奏,没有乐器的同学,用手拍,或者用脚跺

3、学习歌曲

  A、跟着老师随节奏朗读歌词

  B、师范唱,学生整体感受,了解歌曲的情绪(欢快),速度(中速)

  C、师弹琴,学生跟音乐轻唱歌曲。

  D、接龙演唱,纠正没有唱好的小节。

三、处理歌曲

  1、你觉得用什么样的伴奏能让这首歌跟好听呢?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

  如用打击乐器,或者拍手,跺脚,甚至别的能够发出声音的方式,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

  3、你能再编创几个动作来边唱边跳吗?

(分组创编,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聪明的小猴子用乐器造了音乐小屋,希望今后我们也用手中的乐器创造更多好听的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一听《蓝精灵之歌》玩一玩《小猫旅游》

教学目标:

1、欣赏《蓝精灵之歌》,了解歌曲表现的情绪。

2、通过船的速度变化所发出的相应响声和模声活动,学习二分、四分、八分音符。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

  1、指名演唱《聪明的小猴》。

  2、齐唱《聪明的小猴》。

  3、指一小组上台表演《聪明的小猴》

三、听一听《蓝精灵之歌》。

  1、引导学生回忆《蓝精灵》的故事情节。

  2、回想《蓝精灵》主题曲。

  3、指名唱一唱。

  4、一齐随录音哼唱。

   学一学其中的动作。

5、请指出这首歌的情绪。

(1)欢乐地

(2)忧伤的(3)抒情的

四、玩一玩。

1、演一演。

分组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

五、小结。

           第三单元  同栽幸福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一唱《同栽幸福花》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展音乐听觉和记忆。

    2.通过听唱、自学形式学习歌曲《同栽幸福花》,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3、在歌曲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表现。

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情绪。

2、用自然、流畅的声音,亲切地演唱这首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帽子、表情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段舞蹈想送给同学们,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同学们也可以和一起来跳一跳。

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三、学习歌曲

1、初听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表达我们和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生活在一起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歌曲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在黑板上贴上开心图片)

2、复听

这首动听的歌曲叫《同栽幸福花》。

歌里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小朋友,让我们仔细听听,都有那些少数民族的小朋友?

3、再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聆听歌曲,仔细听一听歌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

4、感受节奏

我们来试一试用拍手、摆头、拍拍小脸蛋、轻声跺脚来表现这首歌曲的节奏,好不好?

5、模唱现在,我们一起来哼唱这首歌曲,老师在一边引导哼唱把握节奏。

6、按节奏读词

7、听谱填词试唱,教师随机纠正。

8、分组演唱,其余同学拍手、打击乐器伴奏,反复练唱。

四、创编动作

学生试着根据歌词做一些动作,看看哪些同学的动作即优美又好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一听《金孔雀轻轻跳》《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乡的风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了解云南省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2会制作简易新疆手鼓,能用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欣赏《孔雀舞》

1.提问: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生活在一起。

你们都知道有什么民族吗?

 2.欣赏舞蹈提问:

这是模仿的哪个民族的哪种动物?

 3.这种动物居住在什么地方?

教师从"资源、风俗"等方面结合图象向学生介绍傣族。

三、解析难点

  1、白孔雀:

633│122│1612│2–││

633│122│3161│1–││

2、绿孔雀:

   介绍象脚鼓,为歌曲伴奏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3、蓝孔雀:

整体感知乐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声音的处理)

四、欣赏舞蹈片断《金孔雀轻轻跳》

1、再次欣赏歌曲

2、教师结合图象"孔雀"演示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型。

3、学生结合舞蹈图示自由创编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教师巡回指导。

五、欣赏《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制作手鼓。

1、欣赏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2、了解手鼓制作材料和方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一听《快乐的罗嗦》玩一玩《乃哟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彝族的民族民间风情。

2、以欣赏为主线,通过欣赏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彝族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体验和表现乐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录像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听赏《快乐的罗嗦》音乐

1、播放《快乐的罗嗦》音乐及画面背景。

2、听后有什么感受?

好象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出示不同的画面图片—欢快、喜悦、宁静……你认为哪些图片更适合这首音乐的意境?

二、了解彝族风情

  1、了解彝族的分布、民风、民俗、服装、饰物等。

  2、感受《快乐的罗嗦》音乐意境。

三、学习彝族舞蹈

了解彝族民间舞蹈。

学习彝族舞蹈基本动作,体会彝族民族舞的特点。

四、音乐活动《乃哟乃》

1、辨音听唱做动作

您能听出哪个音高?

哪个音低吗?

 Sol–do,sol–mi,mi–do,听sol唱sol,听mi唱mi,听do唱do

  唱sol时双拳举过头顶;唱mi时双拳放在腰间;唱do时双拳自然下垂。

2、表演《乃哟乃》

A.用教师给的三个音1、3、5和节奏型创编4拍旋律。

B、你们听过只用三个音创作的歌曲吗?

  完整地聆听歌曲《乃哟乃》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C、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

D、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

E、歌曲熟悉后,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边唱边表演,以恰当地表现歌曲的情感,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第四单元古诗新唱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体验古诗新的表现手法,通过音乐这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古文与音乐的新颖结合。

     2、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励学生自己创作配乐诗和简单的古诗新唱。

3、教会学生用稍慢的速度用2拍子节奏演唱歌曲。

     4、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静夜思》学唱《锄禾》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歌曲的速度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会背《静夜思》吗?

引导学生全文背诵

2、板书:

《静夜思》唐李白

3、齐声朗读古诗。

4、大家读的很好,可是如果给它配上音乐大家听听看,会有什么不一样。

5、请学生描述听配乐古诗的感受。

6、小结古诗有很多表现方式,希望大家能创造更多的朗诵方式。

二.学唱《锄禾》

1、出示古诗《锄禾》这是那首古诗?

《悯农》唐李绅

2、齐声朗读古诗并背诵。

3、古诗大家都会背,可是大家唱过古诗吗?

4、听范唱,感受古诗歌曲的音乐意境。

5、随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曲调。

6、在教师指导下演唱歌曲,采用听唱法进行,多听曲调。

7、分组演唱歌曲,学生互相评价,找出演唱中的问题,然后集中解决。

8、小结:

大家今天感受了古诗的另类表演方式,大家能不能给其他古诗也配上曲调唱一唱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绝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锄禾》

  2、出示《绝句》歌谱,简介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二、学唱《绝句》

  1、播放歌曲范唱,体会歌曲意境。

  2、读一读歌词。

  3、练一练曲谱。

  4、随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曲调。

  5、在教师指导下演唱歌曲,采用听唱法进行,多听曲调。

  6、男女生分组演唱歌曲,学生互相评价,找出演唱中的问题,集中解决。

三、小结,结束新课。

             第五单元我爱星空爱大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变奏曲”。

     2、培养分析乐曲、感受音乐表现力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变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星星的主题: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二、欣赏教学:

  1、熟唱主题旋律跟琴演唱)

  2、讲授变奏曲

变奏曲:

一个或两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与重复(即变奏),使主题得到充分发挥的乐曲叫变奏曲。

其图式为:

A?

?

+?

?

A1?

?

+?

?

A2?

?

+?

?

A3?

?

+…….

变奏的次数不限,少则三、五次,多则十次。

如:

《小星星变奏曲》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

3、初次欣赏:

发现一个变奏就举手,并写出怎样变化。

4、共同讨论分析乐曲

主题:

旋律单纯质朴、天真烂漫的儿童特点

(1)第一变奏:

装饰性的变奏手法、流畅

(2)第二变奏:

填充和声,装饰性的密集音群为主题伴奏

(3)变化旋律,改变节奏型,还采用了分解和弦。

但主题始终依稀地隐伏其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星星》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轮唱这种演唱形式。

2、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小星星》,体验轮唱形成的和声美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运用轮唱的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今天在唱歌之前,我们先来学学百灵鸟,做一做发声练习。

  11︱55︱66︱5–︱44︱33︱22︱1–‖

我们用“La”音来唱。

我们再用“La”音哼唱。

在唱歌之前做做这样的发声练习,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打开嗓子。

二、导入,认识“轮唱”。

  1、猜谜语:

“点点银花放异彩,白天不开晚上开,一闪一闪眨不停,要问多少数不清。

”这是什么呀?

(星星)

  小星星啊正在宇宙太空上朝我们眨眼睛呢,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吧。

下面,请大家边听歌曲,边思考问题: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和其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

这种演唱形式叫什么呢?

(轮唱)

  你们想想啊,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一颗闪完又轮到另一颗闪,像不像在轮流眨眼睛啊?

所以,今天我们就用轮唱的形式来学习歌曲《小星星》。

三、学习歌词。

  做游戏:

用轮唱的形式来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

  我们先一起按节奏朗读高声部的歌词。

再读一读低声部的歌词。

读完了两个声部的歌词,你发现歌词中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高声部结尾的地方,重复了两个小节,读的时候注意这个地方。

师生轮换读高、低声部。

四、学唱歌曲。

  1、播放录音,小组自由学习两个声部的演唱。

  2、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一唱高声部,注意结尾的地方。

再唱低声部。

  3、小组轮流演唱高低声部。

  4、跟录音机里的小朋友一起唱一唱,比一比谁唱得好。

(跟录音唱)

  5、跟歌曲的伴奏唱一唱,高低声部轮唱。

五、知识拓展。

  我们还听过哪些用《小星星》的旋律改编的歌曲?

学生举例后唱一唱。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轮唱歌曲《小星星》,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请大家记住发声练习的要求,下节课我们把歌曲唱得更加地好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水手》唱游《贝壳之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唱歌曲《小星星》。

 2、导言:

《小星星》带我们遨游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今天的歌曲又把大家带到广阔的大海。

二、学唱《小水手》

1、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什么在大海上航行?

2、播放歌曲范唱,体会歌曲旋律。

3、出示歌页,熟悉歌词。

4、再次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小声哼唱。

5、聆听歌曲,一句句学唱。

6、分组练习唱一唱,其他小组的同学打节拍。

7、跟曲谱自由练习。

三、唱游《贝壳之歌》

 1、聆听歌曲《贝壳之歌》

2、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

?

?

×××?

?

?

?

?

?

?

××?

××?

?

?

?

?

××××

   3、分组扮演波浪和冲浪的贝壳,听音乐做游戏。

            

第六单元  从小讲礼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编创活动《让座》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创编活动—《让座》,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到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的快乐与自豪,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表演能力。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检查坐姿

二、故事导入

  1、出示课件《小兔和小猴》的故事:

猪伯伯买苹果回来,小猴和小兔在踢足球,小猴一下子把头撞在猪伯伯身上,苹果撒了一地。

小猴一边跑一边喊:

“对—不—起—”猪伯伯连连摇头:

“这孩子……”小兔子走过来,边说对不起边帮猪伯伯捡起苹果放到篮子里,猪伯伯直夸小兔。

“小兔,小兔,你可真有礼貌啊!

  2、提问:

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猴也说了礼貌用语了呀,为什么你不喜欢他?

  3、小结:

我们向别人道歉的时候,一定要态度诚恳。

讲礼貌不仅表现在会说礼貌用语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是真正地懂礼貌。

三、揭示课题《咱们从小讲礼貌》

1、欣赏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边欣赏歌曲,边看教材插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

有谁?

在干什么?

你有什么感想?

2、朗读歌词,找出你不认识的字。

师生共同解决。

3、老师范唱歌曲,学生给老师拍手打节奏。

4、再听歌曲录音,学生可以自由的小声用“la”和“a”跟唱歌曲的旋律。

并找出自己觉得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跟着老师的琴学唱歌曲。

6、学生和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7、表演唱。

分男女生唱、师生合作唱等。

四、游戏情景表演

  大家学了半天也很累了,一块来玩个游戏吧!

咱们一块来乘公共汽车,乘客们坐好,准备开车了。

(《让座》)音乐响起,师生一起做律动,找两位同学,配合表演。

人民商场站到了,上来一位老奶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学生说老奶奶请坐我这儿吧!

扮演老奶奶的学生:

谢谢你,小朋友。

生:

不用谢。

老师问一问彼此的感受。

(车继续前进,故事继续在上演)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要像歌中的小朋友那样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大家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声中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演唱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二、学习礼貌用语

  1、说一说同学们知道的礼貌用语。

  2、按不同的节奏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