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458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docx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

———三牌楼大街中街道环境与人的研究

本文主要论述步行空间系统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对步行道路系统改善。

步行道路空间及行人的活动

———三牌楼大街中街道环境与人的研究

一、城市步行街道空间

根据有关规范,城市步行系统应包括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商业步行街、滨河步道和林荫道,还有居住区步行系统,城市中的车站、码头集散广场、游憩集会广场等。

此外,传统上主要供步行的胡同、里巷,以及动力步行系统(如室外自动扶梯)也可归入。

道路中的人行横道(斑马线)是一种在时间上受限的步行区,也是步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城市步行空间,是一个融交通、商业、休闲、社会交往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复合空间,也是一个景观与生态空间。

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依附性、易变性等特征,并参与城市形象的构成。

同时,它也对居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步行系统内部要素

①步行者行为

1.行人的步行特征具有有限性、可达性和感受性。

•有限性指行人的步行速度是有限的,步行苏顿感收到年龄、身体状况、出行目的、气候条件等的影响;

•可达性是指比较容易从一个目的地转移到另一个目的地,影响可达性的因素包括交叉口的矛盾、潜在集散点的影响、物质障碍(垃圾箱、灯箱、旗杆、机动车停放计表仪、消防栓、电话、长凳等)、步行道积水、过度的风力、是否提供坐的机会等等;

•感受性是指人的不行感受(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良好的感受性有利于设计出“以人为本”的步行环境。

2.行人对步行环境的需求主要有:

经济性、连续性、独立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经济性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的一种心理反应

•连续性是指人们出行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交通方式上尽可能不发生间断的心理需求;

•独立性是指交通个体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而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自主决定其路线、速度等;

•舒适度是指人们不管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都要求省力、舒适地到达终点的心理;

•安全性是指人们希望在交通过程中没有风险的威胁。

②步行空间要素

步行空间要素包括空间的组织、空间尺度、步行空间的视觉美学因素。

•步行空间的组织是指居住区步行空间与建筑内部的相互穿插交织,公共领域深入建筑内部构成连续安全的步行空间,保证人们顺利地到达每个单元和户门。

•空间尺度主要指人们行走在道路上感受到的建筑、道路为合成的三维空间感觉。

•空间的视觉美学因素的重视是为步行者多功能物质活动提供场所或载体,更能成为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场所。

三、实地调研

本文选择城市支路三牌楼大街为研究对象,这级道路既有城市道路特征,交通量相对较大;同时又临近居民区,因此集中反映了街道环境与居民活动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实地调

查,分析街道环境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期望从现实中找到街道适宜人居的原则和方法。

①调查方法

调查选择在一个工作日与一个休息日,以访问与问卷的方式进行。

②调查内容

•人流状况:

通过对不同时段行人的观察

•教学及商业分布:

幼儿园,中小学,大型市场,农贸市场,店铺类型及数目(日用百货,建材家具,餐饮,美容理发,银行邮局,政府机构,医药卫生,其他)

•人群活动:

多数人会选择在街道旁的广场里休息、等待约人交谈。

67%的居民晨炼在其广场里进行33%带小孩去街边散步、玩耍。

下图为各时间段行人的活动

③调查结果分析

从步行空间质量构成要素研究,可分为:

安全性、空间尺度、洁净尺度、便利程度、景观质量、环境氛围。

下面从这几个角度分析街道环境中人的活动。

1.安全性。

安全性是评价城市各类交通出行条件的首要标准。

对于步行者这个城市交通中的“弱势群体”来说,更应强调这一点。

•安全的步行空间

这里指的安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步行道路自身建设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安全,即机动车给步行空间造成的安全威胁。

我们根据居民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别,把他们划分成一下5类人群,并记录了他们在居住区范围内出行的规律和行为特点。

•成年人成年人应该说是安全意识最强的群体,但是在某些目的性活动中,由于注意力的转移,他们也有可能暴露在危险当中。

•学龄前儿童这类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可以说几乎为零,实践观测中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玩耍上,丝毫不顾周围的情况。

•小学生由于学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应当讲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这类人群做事的持续性差,所以当他们玩耍的时候就会忽略周围的情况,安全意识也会因此薄弱下来,而且他们的行动具有突然性,让机动车驾驶员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中学生可以说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安全意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也很敏捷,但是中学生一般都是使用速度比较快的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而且喜欢聚集成群,所以在上下学人流高峰的时段,也潜藏着很多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

•老年人老年人虽然有很强的安全意识,但由于行动比较迟缓,所以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因此也是交通事故多发人群。

下图是各区域的人流分布情况。

分类人群

居住区空间

成年人

学龄前儿童

小学生

中学生

老年人

幼儿园区域

集中在

7:

30-8:

30

16:

30-18:

00

集中在

7:

30-8:

00

16:

30-18:

00

很少

很少

集中在

7:

30-8:

30

16:

30-18:

00

小学校区域

集中在

7:

10-7:

40

16:

30-17:

30

很少

集中在

7:

10-7:

40

11:

30-12:

00

13:

00-14:

00

16:

30-17:

30

很少

集中在

7:

10-7:

40

11:

30-12:

00

13:

00-14:

00

16:

30-17:

30

中学校区域

很少

很少

很少

集中在

7:

10-7:

40

11:

30-12:

00

12:

00-14:

00

16:

30-17:

30

很少

餐饮娱乐活动单位区域

集中在

12:

00-13:

00

19:

00-22:

00

很少

很少

集中在

11:

30-13:

30

16:

30-19:

00

很少

商业服务单位区域

集中在

17:

00-20:

00

很少

很少

集中在

11:

30-13:

30

16:

30-19:

00

集中在

10:

30-11:

30

16:

00-21:

00

休闲健身绿地区域(小游园与居住区中心绿地)

集中在

6:

00-7:

00

18:

00-21:

00

随成年人或老人一同出行

集中在

11:

30-12:

00

16:

30-18:

30

集中在

6:

00-10:

00

16:

00-21:

00

◆步行空间的质量问题

调研中,发现三牌楼大街的安全性堪忧,对弱势群体及其特定时间没有足够的重视。

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不全,导致行人过马路安全感差。

部分公交站点改造,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混乱,也不采用必要的空间识别与分隔手法,构成对行人安全的威胁。

◆步行空见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

•机动车交通的冲击。

目前,我国的城市中正在蔓延着一种只注重车行交通的倾向。

它以牺牲城市街道的其他功能(如商业功能、环境效益和公共、半公共生活空间质量等)为代价,首当其冲的正是街道的步行空间质量。

•建筑活动影响。

路边建筑工地筑墙栏时占用人行道空间,意识普遍现象,占用时间往往长达半年以上,造成沿街不少路段步行空间长期缺失。

工地坠物则构成步行空间的安全隐患。

2.空间尺度。

如果说车行道不能不考虑“车的尺度”的话,步行空间的设计则只能以人的尺度为准则。

•步行空间的通用设计的理念就是主张“为所有的人服务”,因为建设舒适的城市不是为了特定的人,而是为了所有的人。

•步行交通对路面铺装材料相当敏感,沙子、碎石及凹凸不平的地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尤其对于那些行走困难的人。

•爱德华.T.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说到:

“处于森林的边缘或备考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或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所以有边界的区域能提供台阶、座位,将使街道空间更丰富有生气。

•在逗留区域内,细心的选择凹处、转角、入口、柱子、树木、街灯之类的依靠物供站立驻足。

下图为行人对步行空间尺度的满意度。

◆步行空间的质量问题

从表中可看出主要表现为步行空间遭到压迫和挤占。

城市道路改造只着眼于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往往导致街道中步行空间所占比例下降。

公交站点改为港湾式,也常以牺牲步行空间为代价。

◆步行空见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

步行空间质量缺陷会增大步行者出行难度,降低出行效率;使部分步行者转而采用车行交通方式,增加道路车流量;从窘迫狭小的步行空间“溢”出的步行者直接引起车行道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下降;影响居民散步、健身、休闲活动;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城市经济效应。

3.洁净程度。

不仅仅是地面干净,还要降低空气污染和噪声,即“小环境(人行道)”和“大环境(街道城区)”都要洁净。

◆步行空间的质量问题

街道卫生问题在城市中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街道“小环境”卫生状况逐步有所改善的同时,“大环境”方面的问题渐趋严重。

汽车增多带来的尾气烟尘等污染,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成了主要污染源,与车行道比邻的街道步行空间自然首当其冲。

三牌楼大街的交通量不大,极少发生交通堵塞想现象,多数公交车15min以内就会有一班,交通状况并不算差。

然而居民却普遍认为“交通不太方便”,这表明,居民对交通的感知不完全有物理条件决定。

环境嘈杂引起的焦躁心理是主要原因。

◆步行空见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

•规划和管理失误。

这是个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因素。

步行空间质量中的不少问题,都可以冲这个方面找到原因。

此外,还存在着涉及城市社会体制、治安和市民心态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4.便利程度。

步行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且目的多样。

能否实现出行意图,离不开基于方便性的步行环境设计。

•街道功能:

街道两侧的商业及教育拥有广泛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商业的介入,使街道功能更为多样化,不仅包括交通功能,而且包含大量相对稳定的居民日常活动,如去银行、上学、邮局、理发、洗衣、购物等。

这类活动的存在,决定了街道不仅使交通通道,而且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

•封闭性空间格局:

在一般的街道环境设计中,街道界面常被设置在步行道与临近住宅小区之间,封闭是小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步行与车行之间又缺乏必要的屏障。

这样一方面造成了人车之间的互相干扰,另一方面也切断了街道步行空间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在步行空间失去活力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对孤立的小区环境。

调研中,请行人简单画出此次步行的路线。

人性空间的建设,基于环境与行为相互关系的理解。

在街道中,人的行为最多表现为流动性。

根据环境心理学对流动性分类,人的街道行为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下表为行人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

内容

图示

行为

平均步行速度m/min

A.具有行为目的的两点间位移

B.伴随其他行为目的的随意移动

C.移动过程及行为目的的移动

D.流动停滞状态

●→○

●→←○→○

●→↗↘↗↘→○

●○

上班、上学、避难

购物、游园、观赏

散步

等候、休息

80-150

40-80

50-70

0

◆步行空间的质量问题

街道中央设置的隔栏使行人过街只能在特定地点,往往需绕行数百米,在三牌楼大街与新模范马路交汇处还得下地道。

在“有序化”的同时,行人方便程度大不如从前也是事实。

对于步行者中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和一部分残疾人(乘轮椅者、盲人等)——来说,这个问题根线突出。

就整体而言,我国城市步行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和盲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步行空见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

•开放性空间格局:

在开放性空间格局中,步行与车行空间之间设置必要的隔离和屏障设施,减少交通对人行道及周围环境的干扰;同时打开封闭式小区的围墙,使步行空间与小区空间复合交融。

人行空间成为连接各住宅小区的纽带,这对于居住环境整体性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旧城改造的影响。

三牌楼大街本是那些历史悠久、尺度亲切、宜于步行的传统街区,作为一个整体,正渐渐从当代城市中消失。

5.景观质量。

步履匆匆的上班、上学一族不一定会关注沿途景致,但这对散步、娱乐的步行者来说却十分重要;而外来游客眼中的城市形象,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走在人行道上多见的一切。

下图为行人对道路各环境设施的满意度。

◆步行空间的质量问题

•空间单调:

三牌楼大街的空间形态为直线型,只在几幢共建入口处空间略有放大。

沿街界面生硬局促,街道空间单调、缺乏节奏与视觉特色。

道路穿过1条小河,但这难得的景观资源未被利用,街道仍旧保持直线型,甚至用围墙强化这一形态。

•视觉污染。

静态污染源,主要有缺乏美感的沿街建、构筑物及其它物件导致,如造型、立面、体谅、色彩不当、玻璃幕墙反光等;附加其上的各类广告牌,往往使载体——一些本来颇具有水准的楼厦、天桥等的建筑美荡然无存,并沦于庸俗;路旁围墙、电杆上不绝于迹的张贴广告,亦严重污染人的视觉。

动态污染源,大多是那些涂满设计平庸的广告、招摇过市的公交车辆。

◆步行空见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

•绿化方式失当。

在狭窄的人行道上筑瓷砖花台,将行人挤上车行道:

用树形单薄、花期短的树种作行道

树,导致街道在七八年后仍无绿意;以草坪作为道路绿化主要内容,使宽阔的大街在夏日完全暴露于骄阳之下;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不留行人通道等等。

这些做法,既影响步行空间质量,也降低绿化投资效益。

6.环境氛围。

这应该是一个因种种“硬”、“软”因素的不同组合可能产生的效果或感觉。

无论是《清明上河图》里街市的熙攘喧闹,还是《雨巷》的悠长与宁静,都可能是一种宜人的氛围,这完全取决于不同的时间、场合,以及步行者的出行动机和心境。

硬性都市空间由以下三项要素构成:

•三度立体构架:

三度立体架构界定空间边缘、封闭程度及空间壁面的的特性等。

三度立体构架组成了街道空间的边缘,并形成街景立面,界定出空间领域;

•二度平面模式:

指地面材料、质理和组合等的处理及配合。

二度平面模式是街道空间组合形式的显现,是街道活动的承载面,构成各种行为的场所;

•空间中的物体:

是指诸如雕塑、水景、树木等,表示或成为空间记忆的焦点。

空间中的物体则为街道空间提供家具,注入人性与自然的生机。

因此,街道的步行空间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具体为:

•主要由两列沿线型布置的商店单体和地面组合形成的街道的步行空间界面,表现出边界的特点。

•由各界面围合形成的步行线性空间,它是由一系列滞留、半滞留和通过空间串联起来的复合控件。

•在街道空间中的各种家具、绿化等配套环境设施。

四、总结

①步行空间的设计原则

•空间形态应具有良好的图低关系,明确的边缘口、通道及节点空间。

内部格局要有明确的层次感、秩序感。

须界定明确的边缘入口,通道及节点空间。

•运用形式、色彩、光影、地形、地貌等综合手段构建街道空间的个性。

增强建筑形式特征和环境起伏表达。

•运用行为场所理论,研究步行街中人的多层次行为需求和活动规律,在空间设计中确定行为的领域,提供场所及设施,促发适当的活动。

•注重街道的视觉美学设计,创造与城市文脉良好对话的环境景观。

•“以人为本”,从人的尺度出发,研究人的环境心理需求,塑造街道空间的认同感,安全感,亲切感等场所精神。

•设计过程应具有开发性,可参与性,并以一定的“松弛适配”保证空间形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即设计应具有弹性。

②对步行空间的建议

好的城市居住区步行系统不仅满足人们对步行环境的主观需求,还要有好的物质空间,更要综合考虑地区使用活动、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组织。

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做到人行和车行彻底分离,这是改善街道环境,创造良好步行空间和建立友好、亲切、有归属感的城市街道人文必不可少的方式。

 

步行道路空间问卷调查Ⅰ

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收入

1.你经由此处的目的是什么?

()

A.路过B.散步C.购物D.锻炼E.其他(请注明)

2.你对该路段交通状况有何看法?

()

A.人车经常混流,有安全隐患B.绿化、矮墙等分隔,造成交通不便捷

C.步行空间过于单调,容易产生心理疲劳D.很满意E.其他(请注明)

3.你对该路段的绿化规划有何看法?

()

A.绿化比较单调,缺乏观赏性

B.封闭式小区使内外环境互不连通,造成资源浪费

C.绿化旁缺少休息区D.管理不善,街道上都是落叶等垃圾

E.很满意F.其他(请注明)

4.该路段步行街道的铺地是否满意?

A.部分铺砖太过凹凸不平,容易绊脚B.部分铺砖太光滑,易滑倒

C.盲道系统不完善D.很满意E.其他(请注明)

5.你对该路段步行道的宽窄是否适合?

(若不适合,_____m宽比较宜人。

6.你对该路段清洁度是否满意?

7.你认为该路段的环境噪音是否过大,对心理产生影响?

8.请问你对该路段的完善有何见解?

 

步行道路空间问卷调查Ⅱ

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收入

1.出行一般用什么交通工具?

()

A.私家车B.公共汽车C.自行车D.步行

2.交通是否方便?

()

A.方便B.不方便

3.消费环境是否满意?

()

A.满意B.消费环境不好

C.三牌楼大街为生活带来的干扰大于方便D.其他(请注明)

4.小区围墙能不能拆掉?

()

A.能,有利于通行B.不能,不能保证小区内安全

5.人行道的交通是否通畅?

()

A.通畅B.高峰期不通畅C.不通畅,有些路段较窄

6.街道上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

()

A.座椅等休息停留空间太少B.街灯亮度不够,不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

C.垃圾箱等设置不合理,有碍交通,并不够卫生

D.公交站台对人行有一定干扰

7.您对该路段步行空间有何改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