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867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docx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三语文模拟题

高三语文模拟题太子头上的博客

第I卷(共3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横线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簇新/蹙额发轫/坚韧剽悍/

彪炳千秋

B.桎梏/纨绔箴言/缄默菲薄/文采斐然

C.自诩/阿谀讴歌/怄气

翩跹/鲜为人知

D.裨将/媲美联袂/诀别

孱弱/蟾宫折桂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将每一块雨花石都画得十分精彩,七大八小的雨花石,块块都有不同的颜色、文路、机理,仿佛引人进入一个奇妙的色彩世界。

B.这座典型的江南小镇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钟灵毓秀的山水,更是文人心灵的栖息地。

C.当层层迭迭的葱绿拥入胸怀的时候,雪山突然从缥缈的云雾中显现,神秘如幻影,圣洁如处子,庄严而慈蔼地望着你,使你止不住地怦怦心跳。

D.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轨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奥斯卡奖首先考量的是政治方面而非艺术方面,必须符合美国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思想,小金人因而在政治上见风使舵(随机应变),十分敏感。

B.尽管精英文学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1978年至今,由“引进热”到“重印热”,直到网络写作的兴起,通俗文学大有要和精英文学平起平坐(棋逢对手)、一争高低的势头。

C.有人将温州的“施粥摊”与旧社会的做法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甚至指斥其“作秀”,不仅是曲解了“施粥摊”的行善本意,而且是对这种自发的民间慈善精神的亵渎。

D.“群众的话你也相信”被网民评为今年的“流行语”,是因为这句出自官员之口的语录,透露了当下的个别官员之所以对民声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对民意当成耳旁风的根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弊案缠身的陈水扁,在面对法庭审问时,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洗刷自己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他了。

B.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未来的医疗事业也会更加重视人自身权益的保障、维护。

C.北京市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施行填报平行志愿。

此举大大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好评。

D.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难题。

无论是经济结构还是增长动力,我国消费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

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者的按揭贷款而言的。

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较弱,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它们也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即可,不亏还赚。

但在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就不容易实现,或者办不到,或者亏损。

在较大规模地、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危机就出现了。

具体来说,次贷危机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因。

首先,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

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

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

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

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其次,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

第三、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

为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

化可将风险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

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

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

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

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

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

5.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高。

B.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C.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D.按揭买房在美国非常流行,首期付款额很低甚至0首付。

6.关于原文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贷危机实际上就是次级按揭贷款引发的危机,这里的“次”是指贷款人的资信条件较“次”。

B.促使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之一的信贷环境改变,主要是指美国货币政策由松变紧,融资困难加大。

C.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是高风险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产生和扩张的具体表现。

D.次级房贷衍生产品是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移到投资者身上的产物。

7.下面各项中,对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房价下降时,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就不容易实现或者亏损。

在较大规模地、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就会出现信贷危机。

B.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忽松忽紧,导致信贷市场产生大幅波动。

C.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

D.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

8.在次贷产生后,下面的推测相对更有利于避免危机发生的一项是()

A.在贷款时规定次级按揭贷款人要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

B.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时,可以通过再融资,以避免次贷危机的发生。

C.金融机构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

D.在次贷危机即将爆发时,世界各国对美国经济施以援手,使美元升值、资产价格下降。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

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

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

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

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

“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

”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

“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士谦曰:

“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

“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或谓士谦曰:

“子多阴德。

”士谦曰:

“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

”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每以振施为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士谦家富于财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士谦知而固辞,得免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10.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赵郡王睿举德行,(睿)称疾不就

B.(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C.为(债家)设酒食,对之燔契

D.(己)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

11.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后丁母忧,居丧骨立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B.C.D.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

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第卷(共114分)

四、(共20分)

13.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和士开(注:

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

“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水龙吟(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4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共6分)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姜夔《扬州慢》)

(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4)阳春之曲,;盛名之下,。

(《后汉书·黄琛传》)

五、(共16分,本大题2小题)

16.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6分)

作为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大问题之一——“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意见征集伊始便引发了热火朝天的争论。

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请简要说说你对此问题的看法,不得超过80字。

17.下列是近年来我国汽油价格与国际汽油价格(美元/桶)的变化对照图,实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虚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

请根据图示,补充下面文段(6分)

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对比国内外油价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三条结论:

(1)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看,_____A_____,国内消费者无疑要承受更大的消费压力;

(2)从价格的变化幅度来看,_____B_____,究其原因,国际原油价格对市场的供求变化更为敏感,而国内油价则更多受到人为因素(例如国家发改委为了确保经济平稳发展而进行宏观调控)影响。

(3)从价格的同步性来看,C,由此可见,国内油价要真正实现与国际油价接轨,仍然任重道远。

18.墓志铭,讲究用语简洁,可以概括死者的生平,也可以介绍死者一生的重要事件,然后对这个人做一个综合的评价,还可以展示死者生平的志愿、爱好等,不一而足。

例如:

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韩信;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富兰克林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卢梭

下面的几个人物均为教材作品中的形象,请结合课文的内容,任选两人,为他们各拟一份墓志铭。

(4分)

阿Q祥林嫂窦娥马谡别里科夫诸葛亮林黛玉

爷爷(《边城》)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黑羊[意]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

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

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

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

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

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

到了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有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

该国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

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

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

但他不行窃。

他是诚实的。

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

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

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吃。

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

不,总之是他的行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

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家那儿偷任何东西。

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

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

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

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11)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

他们就想:

“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

”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

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

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12)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

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

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13)因此,在那个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14)惟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19.第7自然段中“这样的逻辑”指的是什么?

请作解说。

(4分)

20.“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重复出现,其表意有什么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1.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哪些特点?

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4分)

22.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关于它的寓意,有人说是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有人说是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有人说是个体的品行能改变整个局面,有人说是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有人说是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虚构的特点,但我们读后又觉得它是真实的。

对于小说创作“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绿色的追逐

我们常说生命是绿色的,而对于生命的追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绿色的追逐,这种追逐本身也彰显出绿色是一种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颜色。

动物的追逐中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长途跋涉夸父追日的精神。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精神,首先是对目标的心无旁鹜,在卡拉哈里沙漠和东非平原上,我们找到了这样的矢志不渝。

干旱的卡拉哈里沙漠,象群发起了寻找水源的跋涉,这里曾经拥有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马里迪加底湖,如今即只剩一片烈日下的盐和沙子,但那一脉淡淡水保留了下来,像卡拉哈里沙漠的一块宝石,一旦有降雨,沙漠的某一角,总会再现昔日琥珀般的辉煌。

旱季过后的第一场降雨即将来临的时候,远方飘来的新鲜空气的味道,引起了沙漠上寻找宝石的迁徙。

躁动从象群开始,水牛、斑马、跳羚都加入进来,迁移的队伍越来越大。

它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向沙漠深处走,那里会有新的草场。

东非草原上聚集了近150万头的角马,为了寻找更好的草场,它们现在必须向南迁徙。

它们将途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跋涉800多千米。

角马必须在5月之前抵达塞伦盖提大草原。

5月旱季开始之后,塞伦盖提的沃野也会变成荒原,它们将向西北方向寻找新的草场。

角马中的很多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这种长途跋涉,对于那些新生命来说,这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这一路有太多的岔路口,生还是死甚至由不得自己。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山海经》上寥寥片语,对夸父这一路的艰辛只字未提,我们只能靠想象来填补这一空白,山路漫漫,夸父磨破了脚,又结了茧。

猛兽窥伺,夸父流了血又结了疤,太阳还在前头,脚步不能停下,这就是夸父精神——不畏艰难,执著、坚韧。

角马的一路颇为凶险,从出发的那天起,鬣狗就一路潜伏在角马群左右,伺机而动。

它们是小角马最大的威胁,在草木丛生道路狭窄的地方,行进的速度不得不放慢,碧草环绕的池塘对角马而言简直是伊甸园。

然而悲剧发生了,天堂顿时变成地狱。

一些小飞虫也来落井下石,飞虫顺着角马的鼻孔飞到他们的脑腔中,大脑受损的角马只能曝尸荒野。

角马准备通过狮子的领地,每次他们都会给狮子留下丰厚的礼物。

混乱,一片混乱。

混乱给角马群带来很大的损失。

小角马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

失去母乳的哺育,新生不久的小角马会脱水,再难支撑着走下去,这是它第一次上路,也是最后一次。

有死就有生,如果这一路只有悲伤,即便伟大,那也只是个无趣的过程,追逐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追逐中一定是有快乐的,这快乐在死亡的衬托下,显得高贵。

现在是2月,是角马繁殖的季节。

一头小角马出生之后,5分钟内就能学会走路了。

再过2个星期,它们就能和妈妈跑得一样快了。

这新生命不但令它们的父母雀跃,也给这片将要告别的土地平添了一股生机。

角马走到了格鲁麦提河边,要达到目的地,它们必须穿过这条河流,这河流见证了角马家族千百年的跋涉,见证者还有格鲁麦提的主人尼罗河鳄鱼。

鳄鱼早已知道这是角马群的必经之地,它们盘踞在塔利,等待上门的美餐。

角马群犹豫了,沉默了。

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

角马选择了后者,一只角马向河对岸冲了过去,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整个角马群。

乘着这胜利,角马群一路高歌,想必夸父也是快乐的吧。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追到太阳要落下的地方,似乎还分不出胜负。

遥想一路急奔的夸父,该是怎样的血脉沸腾。

他低了头,继续奔跑,丝毫没有畏惧下一刻他可能被太阳灼伤,又或许他渴望那样的燃烧。

追逐本来就是这样,生和死,地狱和乐土,就这样手牵手地交错在一起,追逐原本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经历了一年多的跋涉,角马群的面前也只剩下最后一条河。

越过这条河它们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对岸的青草了。

它们争先恐后地跳下了河,又相互践踏着往岸上爬,其中有些角马恐怕永远也爬不上岸了。

伤痕累累的尸体铺满了河床,被活下来的角马遗弃在那里。

但那些幸运的、强壮的,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角马的乐园。

它们将在这时稍作停留,然后继续重复着祖先走了千百年的道路。

夸父追日,太阳西行,它们都一样执著,然后追逐多一个注脚——永无休止的跋涉。

(节选自CCTV科教文行动之《绿色的追逐》)

19.角马在迁徙过程中经历哪些具体的凶险威胁?

请简要概括。

(4分)

20.文中说:

“有死就有生,如果这一路只有悲伤,即便伟大,那也只是个无趣的过程,追逐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认为追逐的意义是什么?

(4分)

21.文中多次叙写夸父追日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分)

22.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为什么以“绿色的追逐”为标题。

(6分)

七、作文(60分)

一位80岁的老人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

“少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社会,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青年时期,我一心想着改变这个国家,后来我发现我改变不了这个国家;中年时期,我一心想着要改变我的家乡,后来我发现我连自己的家乡也改变不了;老年时期,我只想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改变了自己。

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就改变自己,说不定我还能改变我的家乡,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和社会。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1.C簇c新/蹙c额发轫rn/坚韧rn剽pio悍/彪bio炳千秋

桎梏g/纨绔k箴zhn言/缄jin默菲fi薄/文采斐fi然

自诩x/阿谀y讴u歌/怄u气翩跹xin/鲜xin为人知

裨p将/媲p美联袂mi/诀ju别孱chn弱/蟾chn宫折桂

2.B(A纹路肌理,C层层叠叠,涌入D规避)

3.C(A“见风使舵”有投机取巧的贬义,“随机应变”表示灵活机动善于应对变化;B“平起平坐”侧重地位相当,“棋逢对手”侧重本领相当;D“置若罔闻”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置之度外”形容不放在心上,含褒义)

4.D。

[A项成分赘余,“千方百计”与“想尽办法”重复;B项语序失当,“未来的教育”应置于“不仅”之后;C项成分残缺,“施行”后缺失宾语中心词“举措”。

]

5.A(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很低。

6.C(原文的“大行其道”才能对应其“扩张”)

7.B(原文是“由松变紧”)

8.A(B只会累积危机,不会避免危机;C只能表明危机由谁承受;D危机已经发生)

9.D。

[A项中前“之”为助词,取独;后“之”为助词,提宾标志。

B项中前“以”为介词,“把”;后“以”为连词,“用来”。

C项中前“于”为介词,“在……方面”;后“于”为连词,“比”。

D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表顺承的连词,“就”。

]

10.C。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