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5876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月考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3月月考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领结/结实  屏障/敛声屏气  九曲连环/曲高和寡

B.哺育/逮捕  气魄/魂不守舍  万丈狂澜/五彩斑斓

C.埋葬/埋没  号声/号啕大哭  燕山胡骑/骑虎难下

D.榜样/磅礴  猜度/踱来踱去  扑朔迷离/沿溯而上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嗥鸣 懊诲 亦复如是 顾名思义

B.狂谰 阻抑 一泻万丈 艰难险阻

C.丰饶 田垄 踱来踱去 巾帼英雄

D.奔弛 泛滥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

“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4.(2015届广西梧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39米左右。

B.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C.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D.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

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①③②④B.③④②①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张华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

“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C.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

“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马医生说: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7.文化积累——下列对《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B.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应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勉强成功告终。

D.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语言表达

8.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参加活动时,作为五大道的旅游形象大使的一段解说词。

请你仿照加点部分的句式,再仿写一个句子。

时光荏苒,在这里,历史总是会留下深深的痕迹。

在这里,我们看到百年来多少中西合璧的建筑依旧屹立;

在这里,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津——我们的家乡,在过去得风气之先,如今也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异彩。

三、名著阅读

9.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1)-----

(2)题。

(1)虎妞死后,祥子接着到________________家去拉包月,《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后的结局是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10.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②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7)《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借“风”,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了出来;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游子无尽的乡思。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赏赐百千强

(2)出郭相扶将

(3)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最后一段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

有什么作用?

14.说说“开”“坐”“脱”“著”“理”“帖”六个动词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15.联系全文来看,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有哪些?

六、文言文阅读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关山度若飞(______)

(2)朔气传金柝(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8.选文画线部分简略地描写了战争的过程,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

19.“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品质?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②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③“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④“请到里边坐。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

⑤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那女人哭起来了。

⑥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她说:

“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

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⑦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

⑧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

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⑨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⑩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⑪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⑫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0.作者说: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

21.联系上下文,半夜里,红军战士为何会“忽然醒来”?

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这说明了什么?

;

2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的“缀”能否换成“挂”?

为什么?

23.请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给第十二段写一个批注。

(可就整段批注,也可就局部批注)

八、作文

24.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

(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

A每对读音都不同。

A项jié/jiē,píng/bǐng,qū/qǔ;B项bǔ/bǔ,pò/hún,lán/lán;C项mái/mái,hào/háo,jì/qí;D项bǎng/páng,duó/duó,shuò/sù。

2.C

【解析】

【详解】

A项中“懊诲”应为“懊悔”;B项中“狂谰”应为“狂澜”;D项中“奔弛”应为“奔驰”。

3.D

【解析】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是从是否符合句子语境,语义是否矛盾,使用对象是否正确,成语是否望文生义等。

A项“不期而遇”意思是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与此处语境不符;B项“舍本逐末”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用在这里不恰当;C项“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与此处语境不符。

4.C

【解析】

A句“大约”与“左右”意义重复,B句“健全”和“建立”语序不当,D“改善建设”一词多余,“进度”一词也可删掉,“加快……改造”即可。

故答案为C。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

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

该语段写的是态度决定人的特点,即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人是坚强的②;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人是大度的③;严谨人生态度相对是一丝不苟的①;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相对的是富有爱心得④。

故选C。

6.D

A项“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应改为“家父”;B项“不耻下问”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用法错误;C项“有幸”使用不礼貌。

7.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

C项表述错误,祥子在希望最终破灭后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以失败告终。

8.感受到多种艺术在此融合交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仿写。

句子的仿写要注意例句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

语言优美即可。

示例:

寻到多少高尚崇高的品德传承发扬。

9.

(1)夏先生死人送殡。

(2)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10.

(1)①万里赴戎机②弹琴复长啸③惟解漫天作雪飞④散入春风满洛城⑤双袖龙钟泪不干⑥有约不来过夜半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2.

(1)有余。

(2)外城。

(3)辨别。

13.扑朔迷离。

以雌雄双兔为喻赞美了木兰的聪明机智。

14.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感。

15.①木兰从军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②木兰孝顺父母、勤劳朴实、机智勇敢、不慕荣华,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6.

(1)越过

(2)北方(3)战事(4)记功

17.

(1)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18.因为全诗重点要表现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不是为了写战争本身。

19.淡泊名利,热爱家乡。

20.①老百姓对红军不够了解:

“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

②人又累又饿:

“粮食缺乏”“实在太疲倦”。

③山高路险,条件艰苦:

“更加陡起来”“绝壁”“寒气逼人,刺入肌骨”。

21.“忽然醒来”是因为夜里山上太冷被冻醒。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是因为实在太疲倦。

睡去又醒来又睡去,说明了红军战土行军的辛苦。

22.不能。

“缀”有点缀装饰之意,更符合语境,比“挂”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写出了当时黑夜天空繁星闪烁的美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23.内容:

这一段写了夜宿峭壁的情形和感受。

写作手法:

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了深夜的宁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比作“巨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

语言:

准确生动,如“刺人”“矗立”“包围”等词的运用富有感染力。

(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4.作文

这是一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写好此题的关键在于选材与补题。

考生首先要选择好想叙写的“那件事"一只能选择一件事来写,不能写多件事;“那”暗示考生所写之事已经发生,并且“那件事”给自己的心理或情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横线上所填的词应当是一一个能展现自己当时的心情情绪或精神面貌的词语。

为使文章更新颖、更吸引人,考生可从提示语外寻找合适的“情绪词”,比如愤怒、骄傲等。

考生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择一件让自己体验深刻的事情详细叙述,用细节描写展现自己的情绪体验。

写出来的文章要注意展现积极向上的力量,尽量不要写沮丧、失落、痛苦等负面的情绪。

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因为是写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我们可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文章更有波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