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146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ì)荫(yīn)蔽翻来覆去混为一谈

B.应和(hé)诀(jué)别咄咄逼人油然而生

C.莅(lì)临贮(zhù)蓄花团锦簇疲备不堪

D.宿(sù)儒着(zháo)落截然不同小心翼翼

2.下列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句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常见的谦辞有家、舍、小、拙、敝、愚、寒、见等,如称自己的文字为“拙笔”,称自己的家为“寒舍”;常见的敬辞有令、拜、惠、垂、赐、高、久、贵等,如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为“垂爱”,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朝花夕拾》既有对童年温馨的回忆,如对范爱农、衍太太、藤野先生等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父亲的病》痛斥了草菅人命的“名医”,《无常》嘲讽了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二、句子默写

3.古诗文默写。

(1)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5)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综合

4.根据语境作答。

初秋的北方,确实让人触摸到秋天的味道了。

早晨的天空显得既高且远,几朵白云棉花糖似地点缀着,一轮红彤彤的初阳正冉冉升起。

树叶间,草尖上,刚刚绽开的花儿的嫩蕊里,到处都是晶莹晶莹的露珠儿,像是昨夜遗失的星星,也贪恋俗世间那点点滴滴的浪漫。

路边的杨柳树轻轻抖动着自己还算齐整的绿叶儿,任A(顽皮顽固)的阳光的斑点在枝头追逐,任啸叫了整个夏天的知了继续演绎最后的激情。

草坪里曾经不断疯长的草儿,被园林师傅无数次地清理后,已远远没有从前的疯狂势头,倒是静静B(羡慕仰慕)起一些高耸着的法桐树的气魄来。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评卷人

得分

四、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丘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年七十三,卒,葬鲁城北泗上。

弟子皆服①三年。

三年心丧②毕,相诀而去,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赣庐于冢上③,凡六年,然后去。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④,因命曰“孔里”。

太史公⑤曰: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⑥。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⑦,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服:

服丧。

②心丧:

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

③庐于冢上:

在墓旁搭了一间小房住下。

④百有余室:

一百多家。

⑤太史公:

司马迁自称。

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⑦余袛回留之: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名丘字仲尼姓孔氏。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3)三年心丧毕(4)相诀而去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公大笑乐

B.①乐亦在其中矣②过中不至

C.①诸生以时习礼其家②传不习乎

D.①可谓至圣矣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9.[乙]文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现了世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世人敬仰孔子的原因。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阅读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0.这首散曲运用了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来烘托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11.这首散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评卷人

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

她说:

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

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选段二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选段三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2.根据选段说一说阿长在鲁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3.结合选段内容谈一谈儿时的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14.《朝花夕拾》的几篇文章都提到阿长的同一情节,请结合选段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

“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材料二

寿镜吾,绍兴人。

秀才出身。

因为对晚清的黑暗深表失望,不仅自己发誓不考功名做官,也反对儿子去考。

于是继承家业,坐馆教书达60年之久。

寿镜吾选授课文注重文采,不讲八股文,不求死记硬背,被人讥为“离经叛道”。

对学生很严格,如果三天不来上课,他就会去家访。

每次放学他都会将学生送到路口,站在石桥上看到学生走远了才离去。

鲁迅父亲病重,亟需陈仓米做药引,没有地方去找,寿先生不知道从哪得到一两升,亲自送来。

寿镜吾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

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

客人来访,寿镜吾必整衣冠相迎。

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

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

鲁迅师从寿镜吾学习6年,为他日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寿镜吾的思想、品行、性格都给鲁迅以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鲁迅非常敬重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每次回老家都要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寿先生。

如果回不来,他一定要在春节前,用大红八行笺给寿镜吾写拜年信,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态度十分恭敬。

所写信件达数百封。

1915年,鲁迅得知寿镜吾夫人去世的消息,亲往吊唁。

15.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寿镜吾先生的认识。

16.鲁迅先生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一个坚韧、强大的_________形象,而我们从材料三中又发现鲁迅先生还有着________的情怀,特别在_________方面,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17.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三味书屋。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槐花约

谢冕

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

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

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

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

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

花若有待!

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

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

简直是喷发!

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

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

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

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

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

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

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

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

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

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

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

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

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冒然登临。

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

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

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

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

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

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

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

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

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

中天门的槐花开了。

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

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

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

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

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

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

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10月25日,有改动)

1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中天门槐花的特点。

19.为什么作者说自己“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1.文章以“槐花约”为题,请就全文的内容谈谈作者有哪些“约定”?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22.题目:

原来这么简单.

要求:

①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B.应和(hé)改为“hè”;

C.“疲备不堪”改为“疲惫不堪”;

D.“着(zháo)”落改为“zhuó”;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轻”是形容词,“会”是副词,修饰动词“陪伴”;

B.垂爱:

(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D.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

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故选C。

3.应傍战场开江春入旧年夜发清溪向三峡正是江南好风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解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清、惑、啼”等字词容易写错。

4.

(1)A.顽皮B.仰慕

(2)初秋的北方,确实让人触摸到秋天的感觉了。

或“初秋的北方,确实让人品尝(感受)到秋天的味道了。

【解析】

【详解】

(1)顽皮:

贪玩爱闹、不听劝导,性情刁顽等。

顽固:

思想愚昧保守,不接受新事物;立场反动,不愿意改变。

“顽皮”更符合语境。

羡慕:

爱慕,钦慕,希望自己也有。

仰慕:

向往思慕;敬慕。

“仰慕”更符合语境。

(2)搭配不当,“触摸味道”搭配不当,将“触摸”改为“品尝”;或将“味道”改为“感觉”。

5.名丘/字仲尼/姓孔氏。

6.

(1)同“悦”,愉快

(2)生气,恼怒(3)完毕,结束(4)离开

7.D

8.

(1)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它。

9.因为孔子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谦虚的学习态度,有高尚的个人修养(宽厚的待人胸怀和安贫乐道的情操),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解析】

5.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翻译:

孔子名叫做丘,字叫仲尼,姓孔。

故断句:

名丘/字仲尼/姓孔氏。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

说:

通假字,同“悦”,愉快;去:

古今异义词,离开。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为乐趣/愉快的样子;

B.中间/中午;

C.学习/复习;

D.可以/可以;

故选D。

8.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故:

学过的知识;新:

新的理解与体会;

(2)虽:

虽然;至:

达到;然:

但是。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疏通文意,结合文意分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现了世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题干要求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世人敬仰孔子的原因。

[甲]文内容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要从这些方面解答。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从学习方法教育弟子和后人,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从学习态度教育弟子和后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从个人修养方面教育弟子和后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名字叫丘,字叫仲尼,姓孔氏。

……孔子去世时七十三岁,孔子死后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在心里为他服丧三年。

三年心丧完毕,大家道别离去时,都相对而哭,又各尽哀;有的就又留了下来。

只有子贡在墓旁搭子一间小房住下,守墓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去。

弟子及鲁国他人,相率前往墓旁居住的一百多家。

因而就把这里命名为“孔里”。

太史公说:

《诗经》有这样的话:

“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裝、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

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

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10.映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1.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或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解析】

10.考查鉴赏散曲表现手法。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11.考查散曲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散曲中的景物描写,结合景物理解情感。

断肠人在天涯:

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

“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

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

断肠人写出生之伤悲。

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

它不仅在一种萧瑟中与前面的诗句发生着共振,而且还将迷离的夕阳晖洒上了那些似乎孤立的意象,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凄苦的心境。

12.阿长是一个身份低微、没有文化(愚昧无知)、不拘小节(行为粗鲁)、有许多规矩(繁文缛节),但又淳朴善良、真诚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13.儿时的鲁迅对阿长的愚昧无知、不拘小节、繁文缛节是不耐烦、不大佩服、讨厌的,对阿长踩死了“我”的隐鼠是厌恶、憎恶的,对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是敬意的,阿长死后“我”对她是尊敬、感激和怀念的。

14.阿长踩死“我”的隐鼠这一情节,在《狗•猫•鼠》(选段一)、《阿长与〈山海经〉》(选段三)中出现过;阿长不识字这一情节,在《二十四孝图》(选段二)、《阿长与〈山海经〉》(选段三)中出现过。

【解析】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塑造。

解答此题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交代阿长的身份;“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交代了阿长没有文化;“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写出了阿长不拘小节,有许多规矩;“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为我买《山海经》淳朴善良、真诚关心孩子。

1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与阿长有关的事件概括鲁迅对她的感情变化。

选文“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产生憎恶;“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表现鲁迅对阿长不大佩服;为我买了《山海经》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产生敬意;阿长“辞了这人世”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对她是尊敬、感激和长久的怀念。

14.考查对文段的归纳和总结及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

选段一选自《狗•猫•鼠》、选段而选自《二十四孝图》、选段三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三个选段归纳概括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