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276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docx

注册安全工程题库案例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我国劳动部1995年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把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按照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

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七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厂址

厂区平面布局

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设备、装置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特种设备包括: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2.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a)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表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表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表4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4.2.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4.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表3及表4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3.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3.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储罐区(储罐)压力容器

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

事故原因——危险、危害因素

(1)危害类型1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有害物质

能量

—锅炉、爆炸危险品产生的

冲击波、温度、压力;

—高处作业的势能;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行使车辆或运动部件的动能;

—噪声的声能;

—辐射能

危害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有害粉尘;

—窒息性气体;

(2)危害类型2—失控

故障

—发生故障、误操作时信号装置、保险、信号缺乏或缺陷

—设备在强度、刚性、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

人员失误

—操作失误

—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替代工具操作;

—物体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登不安全装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

管理缺陷

—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作业环境缺陷

—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等引起故障或人员失误

1.3应急救援预案

预防---预备----响应----恢复

1.3.2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步骤

成立编制小组

资料收集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应急能力的评估

应急预案编制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1.3.3应急演练

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总结阶段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

1、事故分类

1.1按伤害程度分类(国务院493号令)

特别重大——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火灾事故

(1)特大火灾

—死亡10人及以上

—重伤20人以上

—死亡、重伤20人以上

—受灾难50户以上

—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1.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火灾事故

(2)重大火灾

—死亡3人及以上

—重伤10人以上

—死亡、重伤10人以上

—受灾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3)一般火灾

2事故调查的组织者和组成部门P191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调查。

较大事故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调查。

一般事故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调查。

注:

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事故调查的组织者和组成部门P191

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

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可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4.事故调查组职责P192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5.事故调查程序

(1)成立调查组

(2)现场处理(调查)

(3)物证收集

(4)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5)人证收集

(6)现场摄影

(7)绘制事故图

(8)原因分析

(9)编写报告

(10)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6.事故调查的取证P195

事故现场处理

有关物证的收集

事故材料的收集

事故人证材料的收集记录

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

6.1有关物证的收集

现场物证包括:

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6.2事故材料的收集

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2)受害人和肇事者情况

——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

形式;

——技术状况: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出事当天情况:

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

——过去情况: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3)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4)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5)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

6)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7)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8)个人防护措施状况:

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9)其它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6.3事故人证材料的收集记录

要尽快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

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做好记录的存留。

证人—现场人员、目击者、有关领导等。

6.4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及事故现场图绘制

事故现场摄影、拍照

—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

—事故现场全貌。

—利用摄影或录相,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事故图绘制

—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事故的原因分析

事故统计与分析

3.1事故原因分析P197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间接原因

培训缺陷、操作规程不完善、隐患管理不力、技术设计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检查和指导错误

3.2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3.2.1直接经济损失

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

—医疗、丧葬和抚恤、补助和救济、歇工工资

善后处理的费用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清理,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产损失费用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损失费用

3.2.2间接经济损失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工作损失价值

资源损失价值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其他损失费用

3.2.3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

E=Ed+Ei

Ed——直接经济损失

Ei——间接经济损失

☉工作损失价值

VW=DLM/(SD)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3.2.3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

☉千人经济损失率

RS(‰)=E/S*1000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职工平均人数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第四章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事故性质的认定

事故责任的划分

事故教训

整改措施

4.1事故性质认定

事故类型

—一般死亡、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事故性质分析P184

—非责任(自然、技术)、责任

4.2事故责任追究的主要法规依据

《安全生产法》NO.13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NO.134,135,139,397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

—总结事故教训的一般原则与考虑因素

1、是否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政府部门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2、企业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3、生产经营单位责任落实情况

—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及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4、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5、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6、政府及企业是否制订了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红色部分必须要记住的,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往题目里面套,就像数学应用题目的公式一样。

你找案例书中的题目来做做,把红色字体的内容套到案例题目中,多做几个题目就可以找到感觉了。

这些都是我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课件根据自己考试的心得总结的知识点,只要熟记保证你考60分以上。

这个内容作为参考,在危险因素辨识会用到的!

需要你认真看看!

一、物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分为8类。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易燃液体:

第1项低闪点液体:

闪点<-18℃

如:

乙醚(闪点为-45℃)

乙醛(闪点为-38℃)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

-18℃≤闪点<23℃

如:

苯(闪点为-11℃)

乙醇(闪点为12℃)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

23℃≤闪点<61℃

如:

丁醇(闪点为35℃)

氯苯(闪点为28℃)等。

二、典型工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1物料输送

气体超压爆炸(安全装置)

静电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泄漏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

液体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

3.2筛分、过滤

筛分将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密闭、除尘)

易产生静电(静电接地)

过滤借助于重力、真空、加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使

悬浮液通过多孔物质而将固体微粒截留,达

到液-固分离的过程。

火灾、爆炸

中毒

固相物不稳定——火灾、爆炸(设备选型)

3.3粉碎、混合

粉碎将大块物料加工成小块物料的操作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惰性气体保护)

撞击火花

摩擦生热、静电

混合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相互分散,达到温度、

浓度组成一致的过程。

液体挥发——火灾、爆炸

粉体物料飘浮——粉尘爆炸

搅拌快、产生静电;固体物料撞击火花

三、专业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1锅炉和压力容器

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

所谓泄漏是指工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

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

•爆炸事故

•炉膛爆炸

•烫伤

3.2机械设备

机械伤害;触电。

3.3起重设备

起重伤害;重物坠落;起重机失稳倾翻;挤压;高处坠落;触电;其他伤害。

3.4电气设备

(1)触电

(2)火灾(3)电磁辐射事故

Ø电离辐射(α粒子、β粒子、γ粒子、χ粒子、中子)

Ø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射频电磁波、微波)

(4)其他事故

3.5雷电危害

☉火灾、爆炸☉触电☉设备设施损坏☉大规模停电

3.6厂内机动车辆

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车辆伤害

翻倒:

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已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在不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

超载:

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

碰撞:

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的碰撞。

载物失落:

如果设备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

(2)爆炸及燃烧:

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或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爆炸及燃烧。

运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火源。

油加气站(主要危险物料为汽油和液化石油气)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物质危险性分析:

危险物质为汽油和液化石油气。

A汽油遇火源可能发生爆炸、火灾。

还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可能引起中毒。

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混合形成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混合物遇火源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

液化石油气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在发生泄漏时如果短时间吸入浓度过高可能引起中毒,

(2)生产条件危险性分析:

A装卸和输送工艺危险性分析:

油品电阻率较大,在流动过程中易于产生静电,可能引起静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泄漏可能增加火灾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

B贮罐危险性分析:

若汽油贮罐未埋地则可能在装卸时由于溢顶发生泄漏而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液化石油气贮罐属于压力容器,可发生延性破裂;若液化石油气贮罐焊缝退火处理不当或形状出现不连续,则会出现应力集中,可能引起脆性破裂;此外液化石油气贮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腐蚀造成性能下降,引起腐蚀破裂。

C泵和压缩机危险性分析:

泵和压缩机均属于机械设备,存在转动部件,如果防护不当或检修时可能引起机械伤害;泵和压缩机运转不良时会带来较大的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压缩机还有较高的流体动力学噪声;设备绝缘不良,错误地接线或操作等原因触电造成的电击伤害事故;负载过大、频繁启动,以及使用了非防爆型电气设备,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

(3)自然条件危险性分析:

地震可能使贮罐损坏,从而引起泄漏或物理性爆炸;雷电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设施损坏和雷电火灾;高温可能使液化石油气贮罐压力升高,严重时可能引起物理性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