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568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8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docx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详解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

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

杨鑫鑫孟玉红

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晚、鸭、芦、欲”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谢,朗读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和有关的资料,结合图画展开想象,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理解并说出古诗的大意。

3、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呈现早春的欣欣向荣景象。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惠崇《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今天我们要说的微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课题是苏轼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写作背景: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惠崇的和尚,他擅长写诗和绘画。

有一年春天,他在游览春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景色非常的美丽,当时正是早晨,太阳刚刚出来,于是,他画了一幅画,并把这幅画命名为《春江晚景》。

大诗人苏轼看到了这幅画,就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现在来背诵《春晚》,以前学习过很多与春天有关的古诗了。

现在一同走进900年前的宋朝,看看苏轼笔下所描写的惠崇《春江晚景》,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一《春江晚景》

三、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拼音自学,教师随机点拨。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2、字词注释

晚:

早晨

竹外:

竹林外面。

鸭先知:

鸭子最先知道。

蒌蒿:

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

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

鱼的一种,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

指逆江而上。

四、,读懂这首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

这里点明早春风光,色彩明丽,景色静雅。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动物的活动情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

春天的植物,充满生机。

正是河豚欲上时:

展现想象中的情景,充满情趣。

五、全诗赏析(边吟诵,边理解诗意)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河水,鸭子,竹子,芦苇,桃花,蒌蒿和芦芽的景物描写,呈现出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诗人除了描写画面的意境,更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

春江的“水暖”和河豚的“欲上”,本是画中没有的,可是诗人却凭借想象的眼睛看到了,生动地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和春天景物的特点,创造了画外之画,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把画写活了。

六、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古人有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写景诗来说,每一句诗句堪称一幅图画,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是说翠欲滴的竹林之中,伸出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

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变暖。

这是一幅多么艳丽,景色优雅的图。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是说初春时节蒌蒿生出满地,芦苇也生出嫩芽。

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这是一幅展现出想象的情景,充满情趣的活生生的图画。

七、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八、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描写了早春时节的景物古诗。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画中的景物,而且依据画面想象到画外的情景,创造出画外之画,意境更为广阔,更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给人以大地回春,草木复苏,充满生机的感觉。

九、本节微课,我就为同学们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微课教案

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

杨鑫鑫孟玉红

教学目标:

1、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晚、鸭、芦、欲”等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谢,朗读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和有关的资料,结合图画展开想象,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理解并说出古诗的大意。

3、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呈现早春的欣欣向荣景象。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惠崇《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今天我们要说的微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课题是苏轼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写作背景: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惠崇的和尚,他擅长写诗和绘画。

有一年春天,他在游览春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景色非常的美丽,当时正是早晨,太阳刚刚出来,于是,他画了一幅画,并把这幅画命名为《春江晚景》。

大诗人苏轼看到了这幅画,就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惠崇《春江晚景》。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现在来背诵《春晚》,以前学习过很多与春天有关的古诗了。

现在一同走进900年前的宋朝,看看苏轼笔下所描写的惠崇《春江晚景》,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一《春江晚景》

三、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拼音自学,教师随机点拨。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2、字词注释

晚:

早晨

竹外:

竹林外面。

鸭先知:

鸭子最先知道。

蒌蒿:

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

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

鱼的一种,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

指逆江而上。

四、,读懂这首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

这里点明早春风光,色彩明丽,景色静雅。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动物的活动情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

春天的植物,充满生机。

正是河豚欲上时:

展现想象中的情景,充满情趣。

五、全诗赏析(边吟诵,边理解诗意)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河水,鸭子,竹子,芦苇,桃花,蒌蒿和芦芽的景物描写,呈现出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诗人除了描写画面的意境,更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

春江的“水暖”和河豚的“欲上”,本是画中没有的,可是诗人却凭借想象的眼睛看到了,生动地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和春天景物的特点,创造了画外之画,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把画写活了。

六、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古人有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写景诗来说,每一句诗句堪称一幅图画,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是说翠欲滴的竹林之中,伸出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

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变暖。

这是一幅多么艳丽,景色优雅的图。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是说初春时节蒌蒿生出满地,芦苇也生出嫩芽。

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这是一幅展现出想象的情景,充满情趣的活生生的图画。

七、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八、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描写了早春时节的景物古诗。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画中的景物,而且依据画面想象到画外的情景,创造出画外之画,意境更为广阔,更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给人以大地回春,草木复苏,充满生机的感觉。

九、本节微课,我就为同学们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惠、崇,蒌、蒿、豚”,通过看资料等,了解重点字、词“竹外,鸭先知,蒌蒿,芦芽,欲、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课文插图、老师提供的图片等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及早春的时令特点。

 

3.初步学习利用思维导图背诵古诗,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看图猜诗句 

2.你发现了吗?

这些诗都是描写——春天的。

春天美景如画,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春天的画。

 

3.这幅画的名字叫(板书:

春江晚景),你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板书:

惠崇)教学生字“惠”“崇”。

 (出示惠崇简介) 

4.宋代诗人苏轼看到这幅画陶醉了,为这幅画上题了一首诗,题目就叫《惠崇春江晚景》。

在画上题诗,这样的诗就叫做题画诗。

(板书:

题画诗) (出示苏轼简介) 

过渡:

诗人苏轼的这首题画诗道尽了春意盎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欣赏《惠崇春江晚景》。

 

二、诵古诗,晓韵律 诵古诗,晓韵律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音,读通句。

试着用“/”划出停顿。

 

1. 指名朗读。

(不举手的) 

2.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

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

谁来说说?

 3.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按照读古诗的方法,平长仄短,一二声为平,读的时候应该拉长音,三四声为仄,读的时候要短。

在这首古诗中有两个字是入声,一个是“竹”,一个是“鸭”,在古时候入声就要读的短而促。

 (评价:

读得不错,掌握了他的节奏和韵律) 

过渡:

读着读着诗的韵味就出来了,诗的画面也跳出来了。

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抓字眼,明诗意 抓字眼,明诗意 

诵读古诗,想象画面,找出诗中出现的景物,用“___”画出来。

 组内说说:

我读到______,仿佛看到了______,听到了____。

 

1. 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介绍蒌蒿、芦芽、河豚。

 

2. 把这些景物连起来,说说你读到哪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听到了什么?

或者闻到了什么?

(板书画画) 

3.为什么桃花只有“三两只”?

为什么是“鸭先知”。

   

4.诗中提到的景物在画中都有吗?

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5.为什么图上没有出现河豚,而作者又写了“正是河豚欲上时”?

 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结合资料来思考) 

6. 当我们读到这些诗的时候,我们眼前就会呈现这些画面, 我看到了竹林外几枝粉的似霞白的如雪的桃花探出头来. 江水缓缓的流动着,几只鸭子噗通着翅膀在江中嬉戏!

 江岸上满眼都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

 河豚也到了回流到江上的时候了。

  

其实这首诗还藏这很多秘密,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古诗。

我举一个例子,我在这首诗中发现了“远”和“近”,你们能告诉我,“远”的是什么,“近”的是什么吗?

  

“高”和“低”“动物 植物”,“陆地 水里”“多 少” “长 短” 

 过渡:

苏轼的诗中有“高”有“低”,有“远”有“近”...... 画面感非常丰富,这是因为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当我们也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古诗的时候,就能体会不同的味道。

(板书:

角度)  

过渡:

让我们再次吟诵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味道。

边读变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入诗境,悟诗情 入诗境,悟诗情 

反复吟诵古诗,想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配乐朗诵。

 

2.从古诗中我们仅仅见到这些景物,然而即便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景物,即便是这样随处可见的景物,你却能够感受到春天——来了。

原来这小小的生命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

我读着读着也读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读读这首诗吧,你听——(师朗诵)。

 

4.吟诵古诗就是这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 

教师小结:

诗人不仅描绘了画上的景物,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板书)  

过渡:

那就让我们拿起笔,(也学着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吧!

 

五、赏诗画,练写话。

 

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抓住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总结: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课后去搜集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惠崇、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认识惠崇:

北宋僧人,擅长写诗、作画。

善于画鸭、鹅等小动物。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3.板书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

4.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的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读文识字: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认读“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领悟诗意。

1、自由读:

①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教师巡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①指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

“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

(几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

“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

这名话的意思是:

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游回到江河里来的时候。

师:

“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

(春天的欣欣向荣、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

(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

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

(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四、指导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1.根据诗意自由读背。

2.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出示《题画兰》这首诗。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4.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5.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________诗,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②这首诗描写了____时节_____的景象,体现了诗人_______。

4、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师:

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

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七、板书设计:

画中画外

桃花   鸭子蒌蒿    芦芽    河豚(联想)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 初步感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诗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能有节奏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喜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白纸。

学生:

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1. 赏画猜诗(村居、咏柳、)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诗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PPT展示课题)。

 

2. 解释课题,了解作者,了解惠崇。

 

同学们,你们在预习时,对恵崇有了解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苏轼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3.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就是苏轼在见到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时,有感而发而写得一首诗。

 

板书:

 

惠崇春江晚景(边板书边讲解,要求学生与老师一起空书) 

二、自读古诗,读通古诗 

1.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读的时候,请大家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 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3. 读出韵味。

 

4. 师:

读诗不仅能流利地朗读,还能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下面,请看着大屏幕上的标出的停顿,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吧。

   

5. 检查学生读诗情况。

 

指名读,齐读,师生读,男女生对读,集体度。

 

三、理解古诗,读出意境 

过渡:

你们读的太好了,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韵味,还要读懂诗中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跟同桌交流,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1. 小组交流讨论。

 

2. 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3. 你们见过蒌蒿、芦芽、河豚吗?

(观察蒌蒿这两个字,我们来猜一猜。

) 

4. 同学们,把诗中描写的这些景物组合起来,我想,那一定是一幅很美的画,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多美的画面啊,那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哪几句诗是描写画中的内容的?

(学生答)那么剩下的那一句呢?

(想象到的) 

5.你们已经读出了诗中的画面,真了不起!

若是能读出诗人的情感,那就更厉害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写的优美的春光。

(此处放音乐) 

6.假如此刻,你就行走在这如画的江边,在这盎然的春意里,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喜欢这样的春色吗?

(生回答) 

四、配诗以画 

过渡: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喜爱春光,我们都想赞美春光。

苏轼用诗来赞美春光,惠崇用画来赞美春光。

但惠崇的这幅《春江晚景图》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失传了。

幸好苏轼的诗还在。

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可以根据古诗,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这幅画画回来,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纸和彩笔给这首诗配一幅画吧。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察看指导。

 

五、和诗以歌 

1.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不得不说,真是画中有诗。

下课之后,请你的画为你的画题写这首诗。

其实,诗中不仅有画,诗中还有歌呢?

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

(播放视频) 

2.一起跟唱。

 

六、拓展延伸 

师:

我们知道,惠崇的春江晚景图共有两幅图,今天学的是《鸭戏图》的题诗,还有一幅《飞雁图》,苏轼也给它题了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一起读诗。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竹、桃花 

江水、鸭子       

 喜爱 蒌蒿、芦芽        

赞美 河豚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并背诵。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难点

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上节课咱们学习了一首杜甫的古诗,大家背过了吗?

学生齐背。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这首诗大家掌握得不错,给自己鼓鼓掌。

诗中杜甫描写了初春的景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古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古诗的掌握情况,引起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上面的图片是【情境课文】绝句(诵读版)截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

2.认读生字:

huìchóngtún

惠崇豚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交替进行。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学习本课生字。

惠:

书写指导:

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

崇:

书写指导:

注意上下结构的占格。

芦:

书写指导:

下面是“户”,不要少写了一点。

芽:

书写指导:

“牙”横短,竖钩稍长。

短:

书写指导:

“短”注意第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