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7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十二五规划1.docx

深圳十二五规划1

深圳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

以前海为载体推动深港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打造深圳创意信息港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廉洁城市等列入规划纲要

  深圳特区报讯今日,本报全文刊发《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11年1月1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全文4万余字,共分为11章:

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章加快建设智慧深圳;第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六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七章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第八章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第九章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第十章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深圳市人民政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

  第三节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四节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六节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第三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七节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第八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九节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第十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一节优化产业组织形态

  第四章加快建设智慧深圳

  第十二节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十三节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十四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第十五节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第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六节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第十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八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十九节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二十节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第六章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二十一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第二十二节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第二十三节打造平安深圳

  第二十四节加强人口调控管理

  第七章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

  第二十五节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

  第二十六节加快新型功能区开发

  第二十七节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第二十八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第八章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第二十九节促进深港融合发展

  第三十节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

  第三十一节提高对外开放发展水平

  第九章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第三十二节着力推进低碳发展

  第三十三节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第三十四节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

  第十章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三十五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三十六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十七节深化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三十八节强化规划导向作用

  第三十九节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的历史时期,中央赋予深圳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发展质量,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战略任务和必然选择。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编制和实施各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经济特区新三十年开局的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城市发展新标杆的关键时期。

必须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经济总量连续实现五个千亿元大跨越。

2010年本市生产总值达到9511亿元,比2005年的4951亿元增长8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07亿元,比2005年的412亿元增长169%。

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042亿美元,比2005年的1015亿美元增长101%,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4%,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协调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占GDP比重超过6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自主创新的优势更加突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超过60%。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每平方公里产出4.77亿元GDP和0.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为0.51吨标准煤和20.3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下降14%和4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加快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万元,比2005年提高1.07万元。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户数保持动态归零。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三大体系基本建立。

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层次继续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化取得进步,完成原特区外96所村办小学改扩建工程。

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272万人次,每年解决约50万非深户籍学生的就学问题。

市第三人民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17个重大卫生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全市医疗机构总数增长68.8%。

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社工和义工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应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

  (三)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艺精品集中涌现。

中心书城、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新增公共图书馆(室)45个。

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崛起。

设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博会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与“市民文化大讲堂”获国家“文化创新奖”。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成功取得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办权,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四)城市发展再上新水平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资源、能源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一横八纵”城市高快速公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5公里,福田口岸和深圳湾口岸顺利开通,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深圳段、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建设如期推进。

油、电、水、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广东大鹏LNG一期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深圳段工程、东部电厂和前湾电厂等天然气发电厂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支线工程有序开展,东部供水二期、北线引水工程等一批水源工程竣工使用。

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

城中村综合整治和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成效明显。

数字化城管系统覆盖全市。

环境保护工作从传统的治污保洁向推动生态建设和低碳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46%提升到81%,污水再生利用率从不足1%上升为27.1%,成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深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前海、光明、坪山等新型功能区管理新模式初步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率先进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开放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94亿美元。

“走出去”战略实施迈出坚实步伐,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形成全球发展布局。

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深澳、深台合作加强。

“双转移”、“双到”工作扎实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出色完成支援四川、甘肃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

对口帮扶和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增长受限趋势可能长期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具挑战。

同时,世界科技孕育着新的突破,新兴技术、新兴市场、新兴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并保持较快增长,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与贸易持续扩张,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步伐加快。

深圳必须坚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寻求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开拓新兴市场,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成为衡量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新坐标。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全国快速交通体系、高速信息网络日趋完善,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和要素配置提供了现实可能,为深圳经济特区等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了广阔空间。

同时,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各地依托比较优势推进快速发展,区域间相互赶超的格局正在形成。

深圳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增强发展紧迫感,树立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增强服务区域、服务全国的能力,提升外溢型经济发展水平。

  从深圳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圳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了改革开放的体制优势、自主创新的先发优势、深港澳台更加紧密合作的区位优势,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发展矛盾交织、两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强化,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并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深圳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以深圳质量作为发展的新导向、新标杆,以创造深圳质量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的活力、创造新的空间。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圳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注重质量和民生,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为新的三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节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创新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和谐发展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以协调发展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以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更加奋发有为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二)基本要求

  按照指导思想的要求,将深圳质量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

创造经济发展质量,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把深圳速度优势转化为深圳质量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创造社会发展质量,努力满足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进民生福祉,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幸福。

创造城市发展质量,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低碳绿色发展,优化宜居宜业环境,突出海滨城市特色,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形象。

  ——坚持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深入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加快源头创新,完善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产业发展纵向集成创新,融合商业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领域的横向集成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突出人才战略,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打造载体、强化服务为重点,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坚持结构优化,更加注重内生增长产业升级。

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着力培育发展增量、调整优化存量,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延伸,提升产业质量,促进第二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演进。

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着力培育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社会和谐,更加注重民生优先成果共享。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治安等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完善涉及民生的制度安排,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整体推进功能提升。

以政策法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以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

创新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设新型功能区,打造更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更优的城市品质。

  ——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低碳发展生态文明。

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先行先试重点突破。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勇于在重大举措、制度设计、体制机制、重要事项等领域先行先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扩大开放合作领域、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推动由出口大市向出口强市转变,由“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推进与全省和全国各地的密切合作,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自主创新体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区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努力争当“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先行市。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本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15年达到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00亿元。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经济增长实现内外需协调拉动的良好态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

  ——自主创新优势更加突出。

在关键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每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12项。

  ——社会建设全面加快。

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到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低碳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47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累计下降20%,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21%、22%、4%、3.5%。

  第二章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五大工程,强化人才、科研、产业、企业等创新载体建设,广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着力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四节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基础创新能力建设

  围绕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基础创新工程,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

完善高水平、研究型高等院校布局,着力提高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科研水平,新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

加快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支持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等快速发展,组建20家左右创新能力强的科研机构。

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化学基因组学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医用诊断仪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创新能力。

深入开展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以及国内其他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全面合作,推动院市、校市共建研究机构。

  

(二)推进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

组织实施科技登峰计划,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攻关,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基因工程、干细胞、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参与国家重大自主创新计划,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加强深圳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以西丽大学城、深圳湾高新区和大沙河创新走廊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核心区,新建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工程,支持重大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十二五”期间,建设100-150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00-300个市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第五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一)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优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研发服务延伸。

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突出、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企业进入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实现从模仿跟随到超越引领的战略转变。

鼓励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加快培育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群,引导中小企业以产业链专业分工方式进行模块化创新,形成集聚集群创新优势。

  

(二)广聚优质创新资源

  在更广范围、更大空间集聚配置优质创新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国际创新中心。

大力推进深港和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加大招研引智力度,吸引跨国公司来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

主动与国家创新体系衔接,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布局深圳。

加强与著名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共建产学研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

力争到2015年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200家以上。

  (三)全面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促进知识、技术、人才、资本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营造更加优越的自主创新生态环境。

落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继续实施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33条政策措施。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

支持企业参与制订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健全标准化战略实施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重大发明专利的奖励制度。

打造一批知名的自主创新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大品牌推广力度。

落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制度,培育和扩大市场需求。

优化创新创业融资环境,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推进深圳新科技馆及各类科普设施建设,办好自主创新大讲堂,提高市民科学素养。

  专栏1深圳市“十二五”规划调控指标体系

  类别序号指标2015年调控目标指标属性

  结构调整1本市生产总值15000(亿元)预期性

  2人均生产总值20000(美元)预期性

  3万元GDP建设用地25%(累计下降)预期性

  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0%预期性

  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60%预期性

  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