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7291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docx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发布全文

央行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方法发布(全文)

  第一条为标准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银行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效劳管理方法》(民银行令〔xx〕第2号)等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支付机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适用本方法。

本方法所称支付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固定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网络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机构。

本方法所称网络支付业务,是指收款人或付款人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依托公共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发起支付指令,且付款人电子设备不与收款人特定专属设备交互,由支付机构为收付款人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效劳的活动。

本方法所称收款人特定专属设备,是指专门用于交易收款,在交易过程中与支付机构业务系统交互并参与生成、传输、处理支付指令的电子设备。

  第三条支付机构应当遵循主要效劳电子商务开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效劳的宗旨,基于客户的银行账户或者按照本方法规定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提供网络支付效劳。

本方法所称支付账户,是指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根据客户的真实意愿为其开立的,用于记录预付交易资金余额、客户凭以发起支付指令、反映交易明细信息的电子簿记。

支付账户不得透支,不得出借、出租、出售,不得利用支付账户从事或者协助他人从事非法活动。

  第四条支付机构基于银行卡为客户提供网络支付效劳的,应当执行银行卡业务相关监管规定和银行卡行业标准。

支付机构对特约商户的拓展与管理、业务与风险管理应当执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方法》(民银行公告〔xx〕第9号公布)等相关规定。

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效劳涉及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外汇支付的,应当执行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规定。

支付机构应当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遵守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关规定,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第五条支付机构依照民银行有关规定承受分类评价,并执行相应的分类监管措施。

  第六条支付机构应当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那么,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

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登记并采取有效措施验证客户身份根本信息,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建立客户唯一识别编码,并在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采取持续的身份识别措施,确保有效核实客户身份及其真实意愿,不得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

  第七条支付机构应当与客户签订效劳协议,约定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至少明确业务规那么(包括但不限于业务功能和流程、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方式、资金结算方式等),收费工程和标准,查询、过失争议及投诉等效劳流程和规那么,业务风险和非法活动防范及处置措施,客户损失责任划分和赔付规那么等内容。

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还应在效劳协议中以显著方式告知客户,并采取有效方式确认客户充分知晓并清晰理解以下内容:

“支付账户所记录的资金余额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其实质为客户委托支付机构保管的、所有权归属于客户的预付价值。

该预付价值对应的货币资金虽然属于客户,但不以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而是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银行,并且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

”支付机构应当确保协议内容清晰、易懂,并以显著方式提示客户注意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事项。

  第八条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经客户主动提出申请,可为其开立支付账户;仅获得移动支付、固定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

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第九条支付机构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担保、信托、货币兑换、现金存取等业务。

  第十条支付机构向客户开户银行发送支付指令,扣划客户银行账户资金的,支付机构和银行应当执行以下要求:

(一)支付机构应当事先或在首笔交易时自主识别客户身份并分别取得客户和银行的协议授权,同意其向客户的银行账户发起支付指令扣划资金;

(二)银行应当事先或在首笔交易时自主识别客户身份并与客户直接签订授权协议,明确约定扣款适用范围和交易验证方式,设立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单笔和单日累计交易限额,承诺无条件全额承当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先行5赔付责任;(三)除单笔金额不超过200元的小额支付业务,公共事业缴费、税费缴纳、信用卡还款等收款人固定并且定期发生的支付业务,以及符合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以外,支付机构不得代替银行进行交易验证。

  第十一条支付机构应根据客户身份对同一客户在本机构开立的所有支付账户进行关联管理,并按照以下要求对个人支付账户进行分类管理:

(一)对于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一个合法平安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根本信息验证,且为首次在本机构开立支付账户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Ⅰ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余额付款交易自账户开立起累计不超过1000元(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二)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客户,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三个合法平安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根本信息多重穿插验证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Ⅱ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10万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三)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客户,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五个合法平安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根本信息多重穿插验证的个人客6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Ⅲ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置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20万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客户身份根本信息外部验证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数据库、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商业化数据库等。

其中,通过商业银行验证个人客户身份根本信息的,应为Ⅰ类银行账户或信用卡。

  第十二条支付机构办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之间转账业务的,相关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应属于同一客户。

支付机构应按照与客户的约定及时办理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银行账户转账业务,不得对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银行账户转账设置限额。

  第十三条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本机构发行的预付卡向支付账户转账的,应当按照《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方法》(民银行公告〔xx〕第12号公布)相关规定对预付卡转账至支付账户的余额单独管理,仅限其用于消费,不得通过转账、购置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等形式进行套现或者变相套现。

  第十四条支付机构应当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以及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不得篡改或者隐匿交易信息。

交易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交7易金额、交易时间,以及直接向客户提供商品或者效劳的特约商户名称、编码和按照国家与金融行业标准设置的商户类别码;

(二)收付款客户名称,收付款支付账户账号或者银行账户的开户银行名称及账号;(三)付款客户的身份验证和交易授权信息;(四)有效追溯交易的标识;(五)单位客户单笔超过5万元的转账业务的付款用途和事由。

  第十五条因交易取消(撤销)、退货、交易不成功或者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赎回等原因需划回资金的,相应款项应当划回原扣款账户。

  第十六条对于客户的网络支付业务操作行为,支付机构应当在确认客户身份及真实意愿后及时办理,并在操作生效之日起至少五年内,真实、完整保存操作记录。

客户操作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和注销、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变更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调整业务功能、调整交易限额、变更资金收付方式,以及变更或挂失密码、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

  第十七条支付机构应当综合客户类型、身份核实方式、8交易行为特征、资信状况等因素,建立客户风险评级管理和机制,并动态调整客户风险评级及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支付机构应当根据客户风险评级、交易验证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交易金额、交易时间、商户类别等因素,建立交易风险和交易监测系统,对疑似欺诈、套现、洗钱、非法融资、恐怖融资等交易,及时采取调查核实、延迟结算、终止效劳等措施。

  第十八条支付机构应当向客户充分提示网络支付业务的潜在风险,及时提醒不法分子新型作案手段,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平安教育,并对高风险业务在操作前、操作中进行风险警示。

支付机构为客户购置合作机构的金融类产品提供网络支付效劳的,应当确保合作机构为取得相应经营资质并依法开展业务的机构,并在首次购置时向客户展示合作机构信息和产品信息,充分提示相关责任、权利、义务及潜在风险,协助客户与合作机构完成协议签订。

  第十九条支付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险准备金制度和交易赔付制度,并对不能有效证明因客户原因导致的资金损失及时先行全额赔付,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支付机构应于每年1月31日前,将前一年度发生的风险事件、客户风险损失发生和赔付等情况在网站对外公告。

支付机构应在年度监管报告中如实反映上述内容和风险准备金计提、使用及结余等情况。

  第二十一条支付机构应当通过协议约定禁止特约商户存储客户银行卡的磁道信息或芯片信息、验证码、有效期、密码等敏感信息,并采取定期检查、技术监测等必要监视措施。

特约商户违反协议约定存储上述敏感信息的,支付机构应当立即暂停或者终止为其提供网络支付效劳,采取有效措施删除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并依法承当因相关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和责任。

  第二十二条支付机构可以组合选用以下三类要素,对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进行验证:

(一)仅客户本人知悉的要素,如静态密码等;

(二)仅客户本人持有并特有的,不可复制或者不可重10复利用的要素,如经过平安认证的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平安渠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密码等;(三)客户本人生理特征要素,如指纹等。

支付机构应当确保采用的要素相互独立,局部要素的损坏或者泄露不应导致其他要素损坏或者泄露。

  第二十四条支付机构应根据交易验证方式的平安级别,按照以下要求对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进行限额管理:

(一)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11

(二)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三)支付机构采用缺乏两类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且支付机构应当承诺无条件全额承当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第二十六条支付机构应当在境内拥有平安、标准的网络支付业务处理系统及其备份系统,制定突发事件,保障系统平安性和业务连续性。

支付机构为境内交易提供效劳的,应当通过境内业务处理系统完成交易处理,并在境内完成资金结算。

  第二十七条支付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客户在执行支付指令前可对收付款客户名称和账号、交易金额等交易信息进行确认,并在支付指令完成后及时将结果通知客户。

12因交易超时、无响应或者系统故障导致支付指令无法正常处理的,支付机构应当及时提示客户;因客户原因造成支付指令未执行、未适当执行、延迟执行的,支付机构应当主动通知客户更改或者协助客户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八条支付机构应当通过具有合法独立域名的网站和统一的效劳等渠道,为客户至少最近一年以内交易信息查询效劳,并建立健全过失争议和纠纷投诉处理制度,配备专业部门和人员据实、准确、及时处理交易过失和客户投诉。

支付机构应当告知客户相关效劳的正确获取途径,指导客户有效辨识效劳渠道的真实性。

支付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前一年度发生的客户投诉数量和类型、处理完毕的投诉占比、投诉处理速度等情况在网站对外公告。

  第二十九条支付机构应当充分尊重客户自主选择权,不得强迫客户使用本机构提供的支付效劳,不得阻碍客户使用其他机构提供的支付效劳。

支付机构应当公平展示客户可选用的各种资金收付方式,不得以任何形式诱导、强迫客户开立支付账户或者通过支付账户办理资金收付,不得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三十条支付机构因系统升级、调试等原因,需暂停网络支付效劳的,应当至少提前5个工作日予以公告。

支付机构变更协议条款、提高效劳收费标准或者新设收费工程的,应当于实施之前在网站等效劳渠道以显著方式连13续公示30日,并于客户首次办理相关业务前确认客户知悉且承受拟调整的全部详细内容。

  第三十一条支付机构提供网络支付创新产品或者效劳、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效劳、与境外机构合作在境内开展网络支付业务的,应当至少提前30日向法人所在地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

支付机构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应当及时向法人所在地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发现违法犯罪的,同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三十二条民银行可以结合支付机构的企业资质、风险管控特别是客户备付金管理等因素,确立支付机构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建立持续分类评价工作机制,并对支付机构实施动态分类管理。

具体方法由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95%的支付机构,可以采用能够切实落实实名制要求的其他客户身份核实方法,经法人所在地民银行分支机构评估认可并向民银行备案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95%的支付机构,可以对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14不具备工商登记条件且相关法律法规允许不进行工商登记的个人客户(以下简称个人卖家)参照单位客户管理,但应建立持续监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对个人卖家实施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并向法人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

支付机构参照单位客户管理的个人卖家,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

(一)相关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已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登记,与其签订登记协议,建立登记并定期核实更新,核发证明个人身份信息真实合法的标记,加载在其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

(二)支付机构已按照开立Ⅲ类个人支付账户的标准对其完成身份核实;(三)持续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满6个月,且期间使用支付账户收取的经营收入累计超过20万元。

  第三十五条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95%的支付机构,对于已经实名确认、到达实名制管理要求的支付账户,在办理第十二条第一款所述转账业务时,相关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可以不属于同一客户。

但支付机构应在交易中向银行准确、完整发送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收付款客户名称和账号等交易信息。

  第三十六条评定为“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95%的支付机构,可以将到达实名制管理要求的Ⅱ15类、Ⅲ类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单日累计限额,提高至第二十四条规定的2倍。

评定为“B”类及以上,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90%的支付机构,可以将到达实名制管理要求的Ⅱ类、Ⅲ类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单日累计限额,提高至第二十四条规定的1.5倍。

  第三十七条评定为“A”类的支付机构按照第十条规定办理相关业务时,可以与银行根据业务需要,通过协议自主约定由支付机构代替进行交易验证的情形,但支付机构应在交易中向银行完整、准确发送交易渠道、交易终端或接口类型、交易类型、商户名称、商户编码、商户类别码、收付款客户名称和账号等交易信息;银行应核实支付机构验证手段或渠道的平安性,且对客户资金平安的管理责任不因支付机构代替验证而转移。

  第三十九条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照上述分类管理措施相应条件,动态确定支付机构适用的监管规定并持续监管。

支付机构分类评定结果和支付账户实名比例不符合上述分类管理措施相应条件的,应严格按照第十条、第十一16条、第十二条及第二十四条等相关规定执行。

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开展情况和支付机构分类管理需要,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范围、模式、功能、限额及业务创新等相关管理措施进行适时调整。

  第四十条支付机构应当参加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承受行业自律组织管理。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当根据本方法制定网络支付业务行业自律标准,建立自律审查机制,向民银行备案后组织实施。

自律标准应包括支付机构与客户签订协议的范本,明确协议应记载和不得记载事项,还应包括支付机构披露有关信息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格式。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当建立信用承诺制度,要求支付机构以标准格式向社会公开承诺依法合规开展网络支付业务、保障客户信息平安和资金平安、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如违法违规自愿承受约束和处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支付机构违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规定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那么第四十四条本方法相关用语含义如下:

单位客户,是指承受支付机构支付效劳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

个人客户,是指承受支付机构支付效劳的自然人。

单位客户的身份根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经营范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可证明该客户依法设立或者可依法开展经营、社会活动的执照、证件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办理业务人员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

个人客户的身份根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姓名、国籍、性别、职业、住址、联系方式以及客户有效身份证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

19法人和其他组织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是指政府有权机关颁发的能够证明其合法真实身份的证件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个体工商户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者或授权经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

个人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

在中国境内已登记常住户口的中国公民为居民身份证,不满十六周岁的,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地区居民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为中国护照;外国公民为护照或者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外国边民,按照边贸结算的有关规定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客户本人,是指客户本单位(单位客户)或者本人(个人客户)。

第四十五条本方法由民银行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六条本方法自xx年7月1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